罗树梅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第六小学 543200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在解答一些极为简单题目时他们总是犯错,还有部分题目学生本该有能力进行正确解答的,但是仍旧出现错误,因此在考试时丢了本不该丢的分数。所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纠错能力至关重要。在本文中,分析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纠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关培养对策。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纠错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3-046-02
众多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都发现这一情况,在练习甚至考试时,大部分学生并未引起重视,更加不会进行检验,进而使其在非常简单的题目上犯错,使其考试分数降低。在犯错之后,他们也并未分析原因,导致这一错误不断重复的出现。因此,检验极为必要,这是纠错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纠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进一步带动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提高,实现共同提升的目的,这也就是纠错能力培养的重要之处。对于数学这门课程而言,纠错主要是重新检验原题目及答案。在检验过程中,学生会应用不同于与第一次解题时方法的进行检验,有利于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
(一)在培养纠错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判断力以及质疑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练习以及考试过程中,通常已经限定时间,学生在规定时间中必须完成全部题目,他们没有足够时间检验所有题目,一般所检验的内容只有自己存在疑问的题目。在选择检验目标时,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质疑能力便得到有效提升。
(二)通过判断与选择,确定检验题目之后,对其进行更为仔细的阅读,明确第一次解答时遗漏的条件,再次用第一次应用的解答方法重新解答,虽然以第一次解题思路为基础,不过对于已经得出的答案存在疑问,那么在重新解答时学生会自动寻找原先思路的漏洞,进一步完善思维。因此,当学生进行检验纠错时,将完善其思维路径,通过培养纠错能力加强思维能力周密性。
(三)在检验题目的过程中,通常学生所应用的方法为一题多解,应用与首次解题时不同的方法检验所得答案。学生在检验时发散思维,提高思路多样性,使其思维世界得到全面扩大。
(四)在多种检验方法中,逆推法应用率较高。以结果为出发点,推导出原因,有效锻炼与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五)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各种能力,还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提高教学效果,为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纠错能力培养的对策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还是较小,他们的自觉性还比较差,因此在培养其纠错能力时往往依赖于教师,因此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在学生纠错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必须注意多方 面的问题。
(一)集中讲解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应用集中讲解法。针对这一教学法而言,教师在学生解答完题目之后,以黑板为媒介统一演示答案,然后进行分析与讲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应用这一方面方法所讲解的往往是非常典型,学生犯错率较高并且相关知识点包含于其中的题目。在教师集中讲解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出现的错误,还有利于知识点的巩固,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分数乘除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目:从甲地到乙地2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走了全程的,它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解题方法为:200×=160(千米)200-160=40(千米)
当学生对所得结果进行检验的时候,可以应用与解题时不同的方法:假设全程为单位“1”,那么可以这样解:1-=,200×=40(千米)
通过该方式的应用,学生解题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并且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拓展。
(二)强制阅读
相较于语文,数学的差异性较大,所阅读的内容较短,不过还是需要正确、熟练阅读和记忆相关数学定义与公式等。因为数学的逻辑性极为严密,因此阅读难度有所加大。针对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强制学生进行阅读,克服其自身惰性。例如,当对平行四边形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其熟练记忆相关概念。要有效纠错,首先必须正确理解概念。
(三)整理错题集 教师在学生完成纠错之后,应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纠错集》,专门收集出错的习题,将 自己容易犯错的知识点详细记录在上面,并且分析出错原因。那么他们就能够明确错误以及薄弱之处,在平时的练习与考试中引起重视,避免学生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再次犯错[2]。
(四)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调动他们解题积极性与主动性
要牢固记忆相关内容,必须对其有足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合理创设,致力于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在知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探寻与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具备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由此引导与启发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为高效地提出相关问题,进而大大减小错误率。
举例来说,在学习植树问题时,通常有这样一种题型:有一条长1000米的马路,在其一侧种树,两棵树的间距为10米,并且两端不种。那么,所需树苗的数量是多少?实物演示是教师在讲解这一类型的题目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引导与启发学生,使其提出问题,明确与掌握其中存在的规律,进而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此外,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让他们在灵活掌握与应用知识的同时打破规律,可以处理不同类型的题目[3]。
三、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非常关键的阶段,他们将要升入初中,而此时的数学学习需要为初中数学奠定基础。在知识结构与学习方法等方面,小学与初中数学都存在较大差异,知识结构更为复杂,纠错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在该阶段,教师必须对学生纠错能力的培养做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与方法的应用实现该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娟.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培养[J].情感读本,2018(08):102.
[2]李惠龄.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题纠错方法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 2017(56):96-97.
[3]唐晓青.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纠错能力培养[J].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22):59.
论文作者:罗树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论文; 数学论文; 题目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