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中医证候及相关病情程度研究论文_金越

(沈阳市第二中医院 辽宁 沈阳 110101)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中医症候,并对相关病情程度进行分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220例,根据患者的血糖浓度高低及过往病史,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急性脑血管组患者12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学历情况进行统计,按照中医证候的要素风、火、痰、瘀、气虚、阴虚对患者的中医辨证进行评分。结果:急性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组的中医症候的百分比相比单纯急性脑血管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急性脑血管组与合并糖尿病组存在不同的中医证候规律,为中风不同程度病情的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合并糖尿病;中医证候;病情程度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053-02

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统称为中风(Stroke),又叫脑卒中。而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单独的危险因子,这个结论得到了人们的公认,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糖调节的阶段,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病死率都是明显增加的。据有关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中仅有2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到治疗的目标,而最终约有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并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

本文针对我院内科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220例,探讨本病的中医证型规律,因此,观察急性心脑血管并发糖尿病时的中医证候规律,能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单纯急性脑血管组患者12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66.15±10.48)岁,对所有患者进行过往病史调查。其中,单纯急性脑血管组患者120例,其中脑出血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冠心病44例,房颤10例,高脂血症46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患脑出血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例,冠心病45例,房颤9例,高脂血症46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类等对比,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220例,根据患者的血糖浓度高低及过往病史,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急性脑血管组患者120例,合并糖尿病10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学历情况进行统计,按照中医证候的要素风、火、痰、瘀、气虚、阴虚对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评分统计。

1.3诊断标准

1.3.1急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

1.3.2糖尿病疾病诊断:临床诊断的依据是血糖浓度和临床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高血糖主要的症状是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癌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随机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FPG)≥7.0mmol/L;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 11.1mmol/L。

另外,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或空腹静脉血糖≥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中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

1.4入选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标准(二代标准)《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凡是符合消渴病合并中风病患者就是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且发病在三天以内的急性脑血管患者可以入选。

1.5证候量化诊断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中风病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制定《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中医证候观察表》,设立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6个基本证候要素,每一证候要素的满分均为30分。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集后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的年龄、学历情况调查结果

表1两组患者的年龄、学历情况调查结果

由表1可知,年龄:120例单纯急性脑血管组患者,55-60岁4例,占比3.3%,60-65岁20例,占比16.7%。65-70岁96例,占比80%。100例合并糖尿病组中,55-60岁1例,占比1%,60-65岁8例,占比8%。65-70岁91例,占比91%。

学历:单纯急性脑血管组患者,高中98例,占比81.7%。大专17例,占比14.2%。本科及以上5例,占比4.1%。合并糖尿病组患者,高中92例,占比92%。大专6例,占比6%。本科及以上2例,占比2%。

2.2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值结果,如表2

2.3中医症候特点

参照二代标准,将两组急性脑血管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类诊断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根据积分分为四级:<13分为轻型,14~26分位普通型,27~39分为重型,>39分为极重型;证类诊断依据二代标准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痰热内闭清窍、元气败脱等9个证型。

2.3.1两组病类诊断结果

由表3可知,单纯急性脑血管组中脏腑35例,占29.1%,中经络85例,占70.9%。合并糖尿病组100例中中脏腑14例,占14%,中经络86例,占86%;统计学检验P<O.O5。结果如表3。

2.3.2两组积分分级比较

单纯急性脑血管组120例中轻型80例,占66.7%;普通型20例,占16.7%;重型16例,占13.3%;极重型4例,占3.3%。经x2检验P<O.05。

合并糖尿病组100例中轻型75例,占75%:普通型20例,占20%;重型4例,占4%;极重型1例,占1%。

2.3.3两组证类比较

单纯急性脑血管组120例中风痰火亢25例,占20.8%;风火上扰7例,占5.8%;痰热腑实15例,占12.5%;风痰瘀阻43例,占35.8%;气虚血瘀7例,占5.8%;阴虚风动5例,占4.2%;痰湿蒙神10例,占8.3%;痰热内闭清窍8例,占6.7%;元气败脱1例,占0.8%。经x2检验P<0.01。

合并糖尿病组100例中风痰火亢8例,占8%;风火上扰3例,占3%;痰热腑实11例,占11%:风痰瘀阻14例,占14%;气虚血瘀13例,占13%;阴虚风动36例,占36%;痰湿蒙神3例,占3%;痰热内闭清窍11例,占11%;元气败脱1例,占1%。

3 结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糖尿病已经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上是属于消渴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基本致病机理是由体内“阴虚燥热”导致的。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中大多是由于情绪激动、饮食没有规律、内伤积累或者外感风寒侵扰机体所导致的。

本研究表明单纯性急性脑血管主要证候是风痰瘀阻,辩证是以痰证为主。而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在发病的初期主要证候是阴虚风动,占到36%。早期恢复期的主要证候是气虚血瘀证。这刚好符合了糖尿病阴虚燥热的致病机理。中医理论认为,火热也容易导致动风,所以合并糖尿病组的风证和气虚证都比较高。占戈等人选择了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13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认为糖尿病风痰瘀血为标,气阴两虚为本的病理机制。这与本研究结论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1]牟长友,韩清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3):272-274.

[2]周景想,于广宇,聂颖颖,唐明,李洁.基于聚类分析的2029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特点[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8(18):19-23.

[3]杜业勤,刘晶,王庆全,张国庆.清代医家治疗噎雁高频药聚类分析[J].中医杂志,2010,8(8):759-760.

[4]陈守强,郝衾,张梦贺,陈延强.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验案用药规律varclus聚类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7:1241-1242.

[5]顾向晨,王怡,张小鹿.慢性肾衰竭现代文献中药复方用药规律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7(7):612-615.

[6]李冬梅.门诊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调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 6,107.

[7]唐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11):1634.

[8]严进.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554.

[9]吴刚.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对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11(18):4393.

论文作者:金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中医证候及相关病情程度研究论文_金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