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新理念论文_刘佳

刘佳

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重庆 400041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交通方面亟待解决和治理的难题,本文以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为着眼点,对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潜在因素、现状对策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道路交通安全的新理念,引导人们从其他角度入手来解决交通安全问题。

关键词:城市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现状对策;新理念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21世纪,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一并成为最棘手的难题。如何更加有效的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现有对策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追寻其原因,从源头思考,寻求新的对策,尝试更多的新理念、新方法。

2、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众多,主要为人,车,路,环境。交通事故的成因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是人的因素,其中包括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因素;客观原因主要是道路情况、车辆技术情况及环境因素等。

(1)人的因素

交通事故的关键在于人。人主要是指驾驶员、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等。据统计,由于人为原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率可达80%-85%。具体表现为:1、驾驶员违章驾驶、注意力分散(接听手机、抽烟等),酒后驾驶等。其中,影响驾驶员行为的因素又可分为生理(性别、年龄等)和心理(性格,情感,安全意识等)两方面。2、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欠缺,自我防范能力差,无视交通法规(比如在非人行横道处横穿马路、与机动车辆抢行甚至逆行等)都成为交通事故的隐患。3、交通管理工作者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交通违法行为,给群众留下了 “交通违章不是违法” 的不良印象,助长了群众不良习惯的形成。

(2)车的因素

车的因素主要与车辆的设计和性能有关。其中引发交通事故较多的是车辆的制动和转向。

(3)路的因素

路的因素主要包括道路的几何特征、道路的交叉形式、路面状况以及交通设施等方面。道路几何设计,主要为车道宽度、线形、弯道超高、视距、转弯半径、坡度等因素;路面状况主要是路面附着能力;交通设施主要是考虑道路护栏、照明、交通标识标线等是否合理。科学合理的交通设施设计对于减少交通事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4)环境的因素

道路交通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指道路安全设施、交通标识、天气气候和噪声污染等。软环境主要是指交通管理体制。我国目前的交通管理体制较发达国家滞后,交通和路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3、现状对策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道路交通问题,我国的学者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国家在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上,也出台了一些积极的政策,主要包括:

1、加强交通安全法规体系的建设

将交通安全规划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交通发展规划范畴,确立国家交通安全近期、中长期、远期目标,统一部署、综合治理,完善从国家到地方,职责明确、高效优化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2、加强安全教育

严格驾驶员培训制度,提高驾驶员驾驶技能,加强交通道德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

3、提高交通执法力度

要想实现依法治交通,必须做到严格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杜绝法不责众、领导说情、特权车等不良风气。

4、着力推进交通安全科学的研究及应用

鼓励社会各界研究机构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多渠道融资,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借鉴发达国家交通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鼓励创新,不断探求适合我国现状的交通安全对策。

存在的问题

现状交通安全对策注重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制约,而在控制交通参与人主观行为方面研究甚少,再加之执法力度不够,人情、特权等不正之风仍然存在;路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还很淡薄。所以,目前我国提高交通安全还存在着很多难题。

4、城市交通安全新理念

从交通安全现状对策中,我们不难看出,对策的重点在于通过法制、教育等规范去约束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然而这只是客观的约束,并没有从主观上改变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众所周知,改变人的行为很难,让人主动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才是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从怎样促使交通参与者从主观上改变自己的行为出发,浅谈一些新型的理念和方法,希望这些方法的尝试可以为解决交通安全问题寻找到新的思路。

1、形状特性(视错觉的应用)

在进行道路交通标线设计时,借用视错觉理论,使驾驶者或者其他交通参与者心理上产生一种错觉,利用这种错觉来影响交通参与者在交通环境中的行为,从而提高交通安全,减少事故率。那么,什么是视错觉?从光学角度来讲,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视错觉。通俗地讲,视错觉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视觉感受,它是在环境和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使人从心理或生理上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错误的视觉影像。比如,应用3D标线,从视觉上影响驾驶员的心理感受,从而影响到他的驾驶行为,可以从主观上控制驾驶员的行驶速度,提高驾驶员的警觉意识,从而降低车速,减少事故率。如图1、图2所示

图1 三维立体减速标志 图2 彩色防滑路面立体减速带

2、色彩心理

根据调查研究可知,色彩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比如红色,热烈、鲜艳,容易使人产生警觉和焦虑的情绪,常用来作为警示、禁止、危险等警示用色;黄色,常用作警告和提醒注意之用;绿色个蓝色较为柔和,给人以安全、稳定之感,常用作提示、指示之用。那么,我们可以将色彩理论与人的心理学相结合,从而达到有目的性的控制人的行为。比如学校附近的斑马线,我们可以设计成红底白条纹或者黄底白条纹,使得驾驶员在较远处便可看到这种颜色,从而产生警觉的心理反应,主观意识上减速行驶,从而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3、道路设计

我国人口多、地域广,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导致城市道路规划一味的追求道路红线宽、车道数多,很多城市规划的道路双向6车道、双向8车道屡见不鲜,每年国家在道路交通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交通事故率仍旧不容乐观。这值得我们深思,是不是路宽了对交通安全就有益。道路越宽,驾驶员会不自觉的提高行车速度;车道越多,超车的频率会增加,容易造成交通的混乱,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等问题。那么,合理的道路规划与设计,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既要具有前瞻性,做好道路用地的预留,又要着眼于近期、中期的使用,严格控制车道数。从欧洲国家的道路管控经验分析,严格的管控车辆的行驶车道,对于交通的畅通和安全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5、结语

全面分析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潜在因素,从源头找寻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地揣度现有对策,落实到位,发现不足积极调整补充;鼓励创新,与其他领域结合,运用新型技术,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是更好的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贵萍.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水运.2009,(10):2225-226.

[2]王楠,邵毅明,阎宏涛,周娜娜.公路与汽运[J].2010,(4):64-67.

论文作者:刘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新理念论文_刘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