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论文_杜新华 武慧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论文_杜新华 武慧

设计者:黑龙江省宝泉岭管理局江滨农场学校教师

点评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江滨农场小学副校长

课标要求及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创建问题情境,构建军数学模型,探究结论和实践应用的宗旨出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平移和旋转》一课是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中的一课内容,课标对于本课的要求是: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体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能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当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属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与实验教材相比,本课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不要求在方格纸上判断图形平移了几格的内容。因此,在本学段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为学生后续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而相关的在方格纸上作图,定量刻画图形的运动的内容,均是第二学段学习的内容。教材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在观察和比较中认识图形的运动,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对的平移和旋转有比较感性的意识。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多数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教学目标及分析:

1.能结合学生已往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经历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过程,学会直观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3.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分析: 1、平移只要求学生知道图形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而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就可以看作平移现象。2、教材旋转的内容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典型实例初步感受旋转运动的特点,并通过玩陀螺的游戏体会点的旋转,但也是直观感知。

养成教育训练点:

1.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习惯。

2.积极发言、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的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含义

2、能正确的区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具准备:课件,121页附页1中的小车和陀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

2、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游乐器械是如何运动的,离开原来的位置了吗?

3、交流:谁能给大家演示一下,这些器械是如何来运动的。(学生用动作模仿)

【点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场景为切入点引导观察、思考、交流,丰富了课程资源,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易于学生接受。

二、合作交流,形成概念

1、这些器械的运动方法相同吗?如果按它们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哪些可以分成一类?

2、操作要求:(1)小组合作讨论(2)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

3、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与分类的理由。

4、教师讲解:像缆车、小火车、滑滑梯等沿着笔直的路线运动,在数学中这种现象叫做平移;像大风车、摩天轮、转椅等它们运动的路线是成一个圆,这种现象叫做旋转。

5、揭题并板书:平移和旋转。出示学习目标,板书学标。

【点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对游乐园的各种游戏进行划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了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表象。

三、观察生活,深化概念

1、生活中的平移。

(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拉开黑板)每天早上老师都要把黑板拉开,这是什么现象?(平移)

提问:这类的运动方式你还在哪里见过?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学生举例

(3)师生一起体验平移现象: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

(4)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

多媒体展示

(5)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拿出课前剪下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汽车,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摆一排小汽车。

【点评】为学生创造“玩中学”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协作、游戏玩乐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

2、生活中的旋转。

(1)课件出示例3的三幅图。在游乐园里,这些器械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样子?(旋转)

(2)说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提问:这类的运动方式你还在哪里见过?有什么特点?

(3)师生一起来体验旋转现象: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4)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想一想“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呢?”。

【点评】将操作活动与数学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在“思中学”。并通过有效提问,如“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你还在哪里见过?”“有什么特点?”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使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四、解决问题,总结评价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第5题。(课件出示小鱼图)

2、谈收获,说不足。(师评、生评)

3、欣赏几何图案,感受旋转和平移现象的魅力,寻找生活中图形运动美。(课件展示中老师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体验“做中学”的乐趣,感受两种运动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完善“平移和旋转”的空间观念。“几何图案赏析”则激发了学生们爱数学、用数学、创造数学美的情感。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总体点评: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平移与旋转》一课中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二点:

(一)拓宽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玩中学”。第一学段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玩是他们的天性,课堂上以自主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活动是深受他们喜欢的,同样也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本节课创设了学生去游乐园玩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特别是让学生用手势等来模仿表演物体的运动,让数学课堂由枯燥变得充满童趣。学生逐渐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生活,发现身边的数学信息和运动现象,从而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在“思中学”。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进行数学活动,但是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自我约束能力还较弱,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合理将实践活动与思考、研究相结合,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将课堂变得杂乱没有实效,而思维却是一种理性的,高级的认知过程,只有善于用脑,勤于思考,注意将活动与思维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三)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是本节数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恰当的素材提供、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准确、清晰的问题导引和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含义,恰当的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区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观察、思考、比较,进一步理解数学内涵,积累学习经验,触摸知识本质,体验做中学的奇妙,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运动积累感性体验,为发展几何直觉做好铺垫。

论文作者:杜新华 武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论文_杜新华 武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