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及其在平息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_国际经济论文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及其对平抑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政策论文,其对论文,作用论文,经济周期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7)16—0007—03

一、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一)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含义

罗伯特·J.凯伯在《国际经济学》一书中提到,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可以用一个谱线图来表示。谱线图两端分别为政策冲突和政策一体化,中间是政策独立。政策独立表示各国都把其它国家的行为看做是既定的,不打算对这些行为施加影响,也不打算受这些行为的影响,最右端的一体化表示各国将很大一部分自主权让渡给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如欧盟,共同实施政策,在政策独立与一体化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协调和合作。

图1 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各国的政策制定者早就意识到,他们的经济福利是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因为随着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一国的经济政策会对它国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各国的政策制定者经常试图协调它们的经济政策。国际经济政策协调(International Economic-policy Coordination)就是各国在认识到国际经济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后,主动修改国家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的一种尝试,经济政策协调不一定要求一国在制定政策时,首先考虑国际方面,然后考虑国内方面。但是,政策协调的观点认为,一国的政策能够影响其它国家的经济目标,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目标则是,实现各国共同福利的最大化。每个国家在考虑这两个目标的时候,都认识到本国参与国际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在维护世界经济共同利益的前提下,争取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各国间应当相互沟通,进行政策协调,各国协调行动将比独立行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可以得到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定义,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在国际经济利益中彼此的矛盾与冲突,保障世界经济以较好的秩序运行,由各国政府出面,通过一定的形式,以各国或地区的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主体,就贸易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在相关国家或地区间进行协商与调整,或者对国际活动进行联合干预、调节和管理的行为。① 从狭义上讲,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指各国在制定国内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各国间的磋商和协调,对某些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共同的设置;从广义看,只要能在国际范围内对各国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制约的行为,都可以被视为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

(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产生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和动荡,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一般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第二个时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至今。

二战初期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主要由一些超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进行。总体上来说,当时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框架,以关贸总协定为基础并以美国为核心的机制。因此,当时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基本上是由美国操纵的,属于比较初步的依赖少数国家与少数国际经济组织的国际经济协调,协调的范围和作用都很有限。

在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牙买加体系确定了浮动汇率体制的合法地位,在浮动汇率体制下,汇率、利率、股市和物价动荡不定,国际收支经常失衡,贸易保护主义此起彼伏,国际金融领域充满混乱和动荡,世界经济出现了频繁的动荡和危机。1973年~1975年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更是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70年代末8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并引发了一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1982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全球性债务危机,1987年又爆发了震撼世界的股市危机。90年代,世界仍是危机不断,1994年爆发了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年爆发了巴西金融危机,1997年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又爆发了俄罗斯金融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在20世纪末重新引起各国政府重视,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地位下降,西欧和日本崛起,世界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极化和多元化趋势。因此,在这一阶段,国际经济协调的方式和范围日益扩大,协调方式除了有国际经济组织如IMF等多边协调外,还有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七国财长会议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等,另外还包括区域性的多边经济协调,如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与各种自由贸易区等协调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已经从局部发展到世界全局范围,从少数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发展到多层次、多方式的协调。

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理论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在世界经济动荡和危机不断爆发过程的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必然产物,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产生的必要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理论开始在西方出现。最初,该理论主要阐述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美国学者理查德·库珀(Richard N.Copper)是其中的代表。他在这期间开始研究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于1968年发表了《相互依存经济学:大西洋共同体的经济政策》(The Economics of Interdependence:Economic Policy in the Atlantic Community)。他认为,相互依存是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一国的经济增长将会导致其它国家或国际关系敏感性的增强。70年代以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相互依存理论有了很大发展,西方经济学家更加深入地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相互依存关系。进入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周期波动也开始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于是,对于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的研究又扩展到了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个世界。由此,相互依存理论逐渐发展完善,该理论可以归纳为如下要点:

1.相互依存使各国在许多领域拥有共同利益,在国际关系中国际协调机制的作用日益重要。

2.国家不再是唯一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其地位和影响力都在下降,而非国家因素的影响力则有所上升,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等也已经成为国际关系行为体,而且其影响力正在日益上升。

3.相互依存的具体特性包括相互依存的密切程度的大小、相互依存程度是否一致(即对称性)、一国对另一国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敏感性)、一国对另一国增长后果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即脆弱性)。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过去几十年里,相互依存理论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例如,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与国际资本流动的不断自由化、促进了世界资源更有效地利用。此外,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也使知识、技术和管理技能得以广泛传播,从而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事实也已经说明,国际间经济越来越大的相互依存性极大地降低了国内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并增加了向世界各国的溢出效应。很显然,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中,各国的经济政策应该相互协调,而且,随着国际间相互依存的增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变得更加重要而不可或缺。

可见,正是由于日益明显的国际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得以增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更显示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世界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必然产物。

(二)博弈论的应用

1.相关研究。张玉柯等(2001)在《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基础》一文中对博弈论下的定义比较全面:博弈论(The Theory of Game)又称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其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方法,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亦即决策主体面临两难选择时,选择最佳的对策,其主要特征是决策主体之间的行为是直接相互影响的,因此,决策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其他决策主体的反映。在相互依存性很强的世界经济中,各国经济政策的外部性越来越明显,作为世界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一国的经济政策行为会影响到他国的社会福利函数,反过来,又受其他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及选择过程就好似一局博弈。一国在制定经济政策以及实施经济行为时,不得不考虑它国的反映以及将会采取的措施,以做出尽可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博弈论最早是被用于非经济领域,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与奥斯卡·摩根斯顿(Oskar Morgenstern)开创性地将博弈论用于经济领域。后来,约翰·纳什(John Nash)等又将博弈论在经济行为分析中的运用加以扩展和深化,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最早将博弈论引入宏观决策分析和国际经济协调理论中的经济学家是西托夫斯基(Scitovsky)和哈里·约翰逊(Harry Johnson),他们分别于1942年和1953年从博弈论角度对国际贸易冲突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理查德-库珀与日本经济学家滨田宏一(Koichi Hamada)分别于1968年和20世纪70年代末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国际经济协调进行了策略性的分析。后来,坎泽内瑞和格瑞(Canzoneri & Gray 1985)等人也对此进行过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合作的结果优于非合作的结果,政策协调对双方经济都是有益的。

2.博弈论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中的应用。下面,我们应用相关理论,从博弈论角度来分析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然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

由于开放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各国的经济政策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方式是完全独立分散决策,在考虑到政策溢出效应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选择使本国收益最大的政策;另一种方式是对各国政策进行某种程度的国际协调。在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一国的决策者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若不考虑他国经济政策的影响显然是非理性的,博弈论理论告诉我们,“以邻为壑”的非协作博弈的经济政策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

保罗·克鲁格曼在其所著的《国际经济学》第559页中给出了一个博弈模型,用来说明两国采用合作博弈策略时效用最大,保罗·克鲁格曼以20世纪80年代为例,当时,各工业国都在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希望通过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果一国实行的货币政策不如它国紧缩,由于汇率因素的影响,该国货币会贬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自己控制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因此,当各工业国单独行动阻止货币贬值时,各国都倾向于采取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但这样,就会加剧经济衰退。在这个例子中,两国采取不同经济政策组合后的效用矩阵(payoff matrices)见图2(图中逗号左边和右边的数字分别表示B国和A国采取相应政策时的效用)。

图2 两国静态博弈的效用矩阵图

从图2可见,如果两国单独行动,则在它国政策给定时,本国政府会采用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如果B国采用比较紧缩的货币政策,A国采用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效用为8/7)优于选择比较紧缩的货币政策(效用为1)。同样,如果B国采用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A国仍然选择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效用为5/6)优于选择比较紧缩的货币政策(效用为0)。因此,不管B国采用哪种政策,A国政府总会选择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这种情况对于A、B两国来说是对称的。因此,对B国来说也一样,不管A国采用哪种政策,B国政府选择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它比较有利,结果两国都将选择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每国的效用都是5/6。

但是,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如果两国同时采用比较紧缩的货币政策,两国的效用都为1,大于两国都选择高度紧缩货币政策时的效用5/6。既然两国都实行比较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效用最大,它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这就是没有进行经济政策协调的结果。在没有政策协调的情况下,各国都是“单独行动”来使自己的的效用最大化,在这样的假设下,两国都实行比较紧缩的货币政策不是一个稳定的结果,因为各国都想更多地降低自己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使本币升值来降低通货膨胀,对邻国利益是否受损不作考虑。

以上分析是博弈论中囚徒困境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中的一个例子。要达到如图2中左上方两国同时采用比较紧缩货币政策的最佳效果,两国必须达成一个明确的协议,对它们的政策选择进行协调,以使其效用最大化。两国在这样的协议中,承诺放弃实行以邻为壑的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而且每个国家都必须遵守该协议而不得采用欺骗手段,如果两国在这样的协议中达成了共识的话,它们都将获得最大效用。

下面,再通过哈马达图(Hamada,1985)来直观地说明各国之间采取相互可以接受的协调政策能够改善各国福利经济效果的情形。

如图3所示,假设有相互依存度很高的两个国家,两国制定政策是为了追求本国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横轴表示本国的货币政策,越往右其货币政策越扩张,纵轴表示外国的货币政策,越往上其货币政策越扩张。如果一国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决定两国的货币供应量,那么我们可以把该国最愿意选择的货币供应量组合(m,m*)定义为该国的最优福利点,在图3中本国的最优福利点为B,外国的最优福利点为B*,图3中围绕最优福利点B、B*的椭圆曲线族为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族U、U*,每条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够产生同等效用的两国的货币政策组合。对于本国来说,B点为本国最优福利点,所以本国社会无差异曲线离B点越近,其社会福利水平越大。同理,对于外国来说,社会无差异曲线离B*越近,其福利水平越高。图3中P表示本国的政策反应曲线,P*是外国的政策反应曲线5。在图中曲线BB*为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点的轨迹,沿BB*线移动说明一国的福利水平只有在另一国福利水平降低的条件下才能提高,故BB*线称为“帕累托契约线”。现在我们来分析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当不存在两国政策协调时,两国都独立行动,即均在给定对方政策选择下独立地不受影响地选择自己的最佳政策,那么均衡点为两国政策反应曲线P和P*的交点E,该点就为非合作纳什均衡点。在这一点上两个国家都是在另一个国家政策给定时的情况下选取自己的最佳政策,因此没有一个国家希望改变其政策。从图3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纳什均衡点的产出是无效率的,因为他远离帕累托契约线BB*。

图3 哈马达模型简图

当存在两国之间的政策协调时,如果两国公开信息,经协调采取比非合作均衡更扩张的政策组合,使得经济处于有效的契约线BB*上,双方就达到了合作均衡,如图3中D点。与非合作相比,通过政策协调,博弈双方的福利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在契约线BB*上,双方都处在比非合作均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我们可以用纳什均衡点M与合作均衡点D之间的距离来近似的表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可见,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收益是大于0的,也就是说通过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能显著的改善两国的经济福利水平。哈马达模型直接演示的是两国条件的情况,但其论证可推广到多国条件的情况中。

三、国际经济协调对平抑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

随着世界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与其它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内的情况,而且需要考虑整个国际大环境。一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和整个世界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其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带有一定的世界性,各国在生产、交换、消费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依赖,这使得各国经济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定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他国或全球经济波动的冲击。如果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往往会通过各种国际传导机制涉及到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从而很可能最终演变成世界性或区域性经济周期性波动。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周期越来越具有趋同性,各国往往对经济所处周期的阶段认同比较一致,对于相应政策的采用也趋于一致,这使得加强国际间经济协调更具必要性。国际经济协调不但可以使各参与国的经济福利得以改善,而且可以平抑世界性的经济周期波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各国政府的政策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协调与合作来制定和实施对经济周期的调控政策要比各自为政、彼此独立地进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20世纪90年代末,美、英、日等国为防止本国经济衰退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而采取了反危机措施。在1998年10月8日闭幕的西方七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一致决定把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作为最优先的政策,并承诺将为此采取协调行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国际经济协调对于平抑世界经济周期波动有几个方面的作用:

1.减轻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中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战后,除了发生世界范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外,局部性危机也时有发生,如石油危机、债务危机、货币金融危机等,这些危机都对世界经济整体或局部造成了破坏性冲击,形成了世界性或区域范围的经济周期波动,各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国际经济协调大大地减轻了它的破坏作用。比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世界经济的不景气现状,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采取了一系列防止经济进一步衰退、刺激经济复苏的国际协调政策,包括协调各国利率政策、减少贸易壁垒、刺激国内消费等,减轻了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为各国经济复苏和发展减少了障碍。

2.减弱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中经济危机在国际间的传递。国家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中经济危机在国家间的传递主要通过贸易、国际金融和资本流动三个渠道,而国际经济协调则可以避免一国通过这几种传递渠道把经济危机和破坏性冲击传递给其它国家。如1985年,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美元汇率出现空前的高价位,冲击着国际贸易和金融,因此,在同年9月举行了西方工业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随后,各国开始共同干预美元,使得美元汇率有序下降,从而避免了美国通过汇率的对外贬值把经济危机传递给它国。

3.遏制世界经济周期进程中的通货膨胀。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国际社会采取国际经济协调,共同实施紧缩政策,控制货币增长速度,提高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和削减财政赤字。70年代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主要的协调方向,到80年代,终于使长达10年之久的高通胀得以抑制。但80年代中期,通货膨胀又重新抬头,西方各国迅速协调并采取提高利率的政策,通货膨胀得到抑制。90年代初危机后的经济增长期间,西方发达国家仍能继续保持低通胀的发展态势。这都和西方国家在抑制世界经济周期进程中的通货膨胀等方面的协调是分不开的。

四、结论

随着世界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与其它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各国经济均不可避免地受到他国或全球经济波动的冲击,如果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往往会通过各种国际传导机制涉及到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从而很可能最终演变成世界性或区域性经济周期性波动。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周期越来越具有趋同性,各国往往对经济所处周期的阶段认同比较一致,对于相应政策的采用也趋于一致,这使得加强国际间经济协调更具必要性。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国家间交往日益密切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克服各种矛盾、冲突的需要。国际经济协调不但可以使各参与国的经济福利得以改善,而且可以平抑世界性的经济周期波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协调性,通过协调与合作来制定和实施对经济周期的调控政策比各自为政、彼此独立地进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总的来说,国际经济协调对于平抑世界经济周期有几个方面的作用:减轻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中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减弱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中经济危机在国际间的传递、遏制世界经济周期进程中的通货膨胀。

[收稿日期]2006—04—1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资助,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李天德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经济周期性与非周期性波动与中国经济预警机制建设”(05&ZD006)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贸易依存率——进口加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标签:;  ;  ;  ;  ;  ;  ;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及其在平息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_国际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