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应对措施分析论文_黄玲

长沙市第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应对策略,为医院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住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以1:1比例分为常规护理的参照组(n=30)以及改进护理干预的试验组(n=30)。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不安全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护理不安全因素占比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明确心血管风险管理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患者改进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 心血管风险 不安全因素 改进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当前,糖尿病每年患病率均呈明显递增表现,这和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因素有关。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具有终身性特点,病情控制不佳,会在病程延长过程中诱发多系统并发症,以心血管风险为主要代表,增加了患者的身体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指出,强化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预防干预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但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包括护理人员方面、患者方面、医院方面等。基于此,本文就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心血管风险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糖尿病(2型)患者(n=60),时间选自2016年8月-2018年2月。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情况,生活能力且学习能力良好,伦理委员会知情且患者同意参与。排除标准:生活无法自理、合并肿瘤等患者。以1:1比例分组,试验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8-72岁之间,均值(63.65±5.60)岁;病程1-17年之间,均值(4.55±1.20)年。试验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0-71岁之间,均值(63.30±5.25)岁;病程1-18年之间,均值(4.35±1.30)年。2组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参照组——糖尿病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用药、心理护理以及基础知识教育等。

试验组——糖尿病常规护理基础上综合不安全因素进行改进护理干预。(1)

护理人员对策。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人才选拔上需严格挑选,重视在职培训、再教育,提高护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完善护理操作规章制度,严格、明确规定药物、器械使用流程,减少护理操作不当行为。另外,提高护患沟通能力,与患者沟通中态度温和、语言得体,尊重并给予患者鼓励,端正自身工作态度,学会换位思考,及时回答患者、家属问题,建立其疾病以及治疗认知度、治疗信心。(2)患者方面对策。重视糖尿病心血管知识普及,端正患者疾病客观认知,强调乐观心态以及遵医嘱对疾病、预后的影响价值,纠正患者错误认识。另外,强化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建立患者糖尿病客观认知的基础上理性的面对可能出现的心血管并发症问题,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同时,注重家庭、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增加与患者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共同建立患者治疗信心、关爱、鼓励。(3)医院方面对策。医院需重视医护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提高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工作热情和、能力,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更好的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另外,重视医疗设备维护、更新,降低医疗设备水平限制带来的消极影响。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总分100分,包括护理态度、技术等)、生活质量评分、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4生活质量评分标准[2]

参考SF-36生活量表进行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5统计学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观察指标均进行统计学计算,使用软件包SPSS21.0。护理满意度、护理不安全因素等计数观察指标占比结果以%形式展开,进行X2检验;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观察指标结果以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相同指标结果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安全因素分析

试验组、参照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护理期间不安全因素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X2=5.4545,P=0.0195。

3 讨论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典型体征表现,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会严重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导致眼、肾、神经、血管损害,严重降低患者生活、生存质量。相关资料指出,糖尿病对患者心血管损害明显,包括糖尿病心肌病变、冠心病等[3]。为了预防和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需重视心血管护理工作,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糖尿病治疗预后以及生活质量。但是,心血管风险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影响了心血管护理效果[4]。不安全因素如下:

3.1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不规范护理行为,例如药物类别、剂量混淆,增加了护理不安全因素。同时,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加上糖尿病护理周期较长,所以护理人员情绪表现明显,降低了护理工作质量。部分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未牢固掌握糖尿病心血管知识,使用药物、器械方面操作不熟练,降低了护理效果。另外,护理人员未注重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工作态度不端正,未严格执行护理程序,导致护理功能下降。

3.2患者因素

多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知识了解度不高,自身负性情绪明显。另外,对临床工作期望过高,若未达到期望开始增加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遵医嘱方面,部分患者未严格遵循医嘱,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复发问题[5]。

3.3医院因素

医院中医疗设备、器械落后,未及时发现心血管病症,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期。另外,后续临床工作中未获得高水平技术、设备支持,影响医疗工作效率。同时,医院环境不佳,例如人员密集、隔音不佳、环境脏乱差,均增加医疗纠纷问题[6]。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多,需在了解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改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参考文献:

[1]陈丽清.双心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遵医行为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7):42-44.

[2]郭艳灵.全程护理在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5):1858-1859.

[3]何碧姣.90例老年心血管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5,(18):145-146.

[4]李艳.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6):169-170.

[5]屈晓敏.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应对措施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3):151-152.

[6]梁凤群.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应对措施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184,186.

论文作者:黄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应对措施分析论文_黄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