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境的创设,能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求解题途径。在小学数学中,无论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还是“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大都提供了情境,让学生结合现实或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领会“情境”的作用,以便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教学情境的创设着眼于整堂课,从其承载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要有利于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以至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中,学习“生活中的数”教材呈现了“可爱的校园”,创设了一幅有趣的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境,从“你能数出有几只兔子”这一问题提出,把学生引入到具体情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出学习“数”的需求,使学生通过观察,从具体的事物数量中抽象出“数”,体会“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创设情境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中,学习“厘米的认识”,教材以“桌子有多长”为课题,设计了由不同的工具测量课桌长度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用铅笔、书、手拃尺子等的测量,思考“同样长的桌子,为什么各自测量出的数不同呢?”“能不能从这些工具中选出一个工具来,使量得的结果一样?”使学生意识到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认识“厘米”,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
创设情境要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中“100以内不进位减法” 的学习,教材安排了“小兔请客”、“采松果”、“青蛙吃害虫”等大量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再通过用小木棒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算式,学生经历了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有助于理解加减法。在尝试进行运算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出发,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观察各种算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对各种算法的理解。这样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理解了运算意义,又建立了实际操作与数学运算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产生直觉经验,找到数的运算方法,并能自觉地运用于解决应用问题之中。
创设情境要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北师大版数学主要从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一方面,利用呈现形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笑笑”、“淘气”、“智慧老人”设计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与卡通人物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教材通过展示数学自身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如教材用“数豆子”、“去游乐园”、“跳绳”等有趣的话题作课题,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并且其中问题的设计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吸引他们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另外,教材设计了“数学故事”“数学游戏”“你知道吗”等小栏目,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有趣,又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自身的魅力,才有可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长久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总之,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数学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件非常重要的备课工作。如何创设有真实性、有数学味、有发展性、有吸引力的情境,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思考、探索和实践。
论文作者:肖金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情境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材论文; 测量论文; 加减法论文; 情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