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具大王黄启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燃气具论文,大王论文,黄启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夏天,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在此之前,华帝燃具已连续9年在同类产品中销量第一,是我国不折不扣的“燃气具大王”。黄启均,便是华帝的领军人物。
七人合伙办小厂
没考上大学的黄启均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一名大老板,掌控国内最大的灶具企业华帝股份。直到今天,外表瘦削、衣着朴素的黄启均似乎仍旧没有真正认同自己的老总身份。“如果有下辈子,我宁愿不再当老总,而是背着相机满世界去摄影。”——酷爱摄影的他这样向记者袒露心声。
1962年出生的黄启均是广东中山人。在这片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上,形形色色的创业传奇填满了他的青春记忆。“在小榄镇上,隔三差五就有一个企业在鞭炮声中诞生。”黄启均记得,尼采的“超人论”也是在那时开始流行,年轻人急于改变缺乏激情和创造性的生活模式。
1978年高中毕业后,困难的家境迫使黄启均进入镇上的农具厂当工人。在这里,他一干就是10多年。在那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创富时代,黄启均心中的火焰却从未熄灭。他从最基础的炉工干起,此后铆焊、钳工、外勤技术、推销员,一直到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直至任营销经理,其间,他参与攻克了燃气安全装置的生产技术等课题,收获了鲜花掌声、不错的薪水和锦绣前程。但对于当时还不满30岁的黄启均而言,“再在一个单位消耗30年,等到60岁时拿一份退休金,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前景”。
1991年,不想再给别人打工的黄启均和6个心怀创业理想的伙伴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创业征程。创业做什么?这成了摆在7个人面前的第一个问题。现任华帝股份董事长、当时经营一家燃气具配件加工厂的黄文枝告诉大家,他的工厂最近一年里为几家燃气具厂提供配件,每个月的供货量都大幅度递增,说明生产灶具有利可图。
黄文枝的这番话让大家眼前一亮,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7个人分头行动,搜集市场信息,到1992年年初,他们已基本摸清了灶具市场的行情:燃气灶具技术门槛较低,关键部件是阀门,其他零配件没有太大的差异,而且很容易买到;国内灶具生产厂家虽然有两三百家之多,但群龙无首,当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万家乐也只占有帆的市场份额,后来者发展空间很大。
摸清市场后,他们7个人每人出资10余万元,在中山市小榄镇九州开发区租下1800平方米的厂房,添置设备,招募来20多名工人。就这样,中山华帝燃具有限公司于1992年2月宣告成立。
非常手段成就华帝辉煌
“厂子建起来以后,我们7个没什么地位尊卑之分,而是各施所长,分别出任一个部门的经理”,时年30岁的黄启均是唯一以技术入股的股东,由于他对行业市场动态和企业形象推广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由他负责市场策划、企业形象包装和广告发布。也就是从那时起,黄启均最令人称道的品牌意识开始一步步地显现出来。
广东人喜欢喝老火靓汤,生意场上却讲究喝“头啖汤”。“相当多的广东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风格大胆,不拘一格,而华帝当时是喝了CI设计的‘头啖汤’。”仅有高中学历的黄启均产生CI设计的念头是从“太阳神”开始的,“当时报纸上到处都是‘太阳神’的广告,我把每个‘太阳神’的广告都剪下来放在抽屉里,经常拿出来看。当时我就想,将来我们做出产品的时候,也要像它这么做推广。所以在确定华帝品牌之后,我首先就找了一个有能力的人去设计企业LOGO,这个LOGO就花了6万块钱,而企业投入CI设计的总费用则相当于我们当时100万元创业基金的三分之一。”黄启均说。
如今,企业CI设计已是相当普遍,但在10多年前市场经济刚刚萌芽的时候,很多品牌都不讲究形象包装,华帝推出的企业形象无疑是鹤立鸡群。结果,华帝的产品一出来,从包装到产品本身都成为灶具行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华帝第一年的销售额就突破3000万元。
继CI设计之后,黄启均又使出“非常手段”:从100万元创业金中拿出几十万元,沿中国两条贯穿南北东西的经济大动脉京广、陇海铁路线,以当时每平方米1.8元的价格做沿线的民墙广告,从广东一路刷到北京,从上海一路刷到甘肃。这些土办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各地消费者知道了有个“华帝燃气具”,一些经销商也开始要求代理华帝的产品。“企业掌握了形象战略,就等于掌握了一把能快速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谈起华帝成功的“捷径”,黄启均这样总结道。
黄启均的第三个绝招,是在对手家门口竖广告牌。要寻找更大的经销商,就要有更“非常”的做法。黄启均在离当时的燃具界巨头“万家乐”和“神州”厂门不远的地方,各竖立起一块硕大的广告牌,上面写“华帝燃具”四个大字和销售热线,色泽简单明快,非常醒目,让前来提货的经销商们过目难忘。这种“傍大款”的做法效果很好。因为当时中国做燃器具最大经销商,都得跟“万家乐”和“神州”打交道,黄启均把广告牌竖在它们厂门口,自然会吸引最大的经销商。小小的华帝便用这种方法,借别人的风把自己送出了海。黄启均把广告牌做到人家大门口去,显示了华帝志存高远的企业精神,同时也在用这种办法给自己施加压力,让自己不断超越,从优秀到卓越。
同时,黄启均还设法让供应商不敢小视。销售上去后,生产燃气具用的配件的供货就成了问题。那时,阀门等关键部件全要从国外进口,日本和中国香港等一流燃具企业,其配件除了供应自身需要和国际上的大客户外,对华帝这样的小作坊并不重视,交货期得不到保证。总是吃不饱,怎么办?黄启均和伙伴们想了个办法,就是不管生产是否需要,每月的要货量都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从而引起供应商的注意。这个办法果然有效,连续几个月后,如此高的增幅把供应商吓住了。供应商由此认定华帝是个前途无量的超级客户,开始一改往日拖拖拉拉的作风,想方设法保证对华帝的供货。
经过上述一系列非常手段后,到1995年,华帝的销售额已成为行业第一。仅仅三年时间,华帝能有如此进步,其发展速度令同行们目瞪口呆。
37岁重进校门充电
1995年,成立4年的华帝已经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在随后的几年里,华帝一直保持着相对平稳的发展速度,但从1999年开始,在华帝专长的灶具领域,方太、帅康、美的等大的家电企业开始进入,面临严酷竞争局面的华帝必须寻找新的应对策略。于是,华帝的7个老板当年集体让贤,把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交给“外人”姚吉庆打理,这也成就了姚吉庆“国内第一职业经理人”的称号。
回忆起这段经历,黄启均说,随着企业的壮大和市场的变化,7人共同治理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企业要想继续做大,必须有规范化的管理,于是大家想到了“让贤”的办法。在退居幕后之后,时年37岁的黄启均凭着高中文化的底子,走进了中山大学MBA学员班。
两年后,完成“充电”的黄启均再度出山,并迅速为华帝确立了“成为厨卫领导品牌”的发展目标。他针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果断地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变换华帝的产品,企业的宣传口号也从“好火好生活”改作“感受创意生活”,寓意从单纯生产燃气具转变为打造厨卫行业的领导品牌。
黄启均用了两年时间将华帝转入抽油烟机领域,到现在,华帝已在抽油烟机市场中排名第三。
2004年,华帝股份顺利在深交所上市,融资2亿元,成为继万家乐之后国内第二家上市的燃具公司。随后,华帝发展更为神速,迅速成为亚洲最大燃气具公司。
黄启均是那种谨小慎微的人,但在2008年,他却大胆地玩起了火,而且是奥运圣火。作为第一火炬专家、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独家供应商,他随同奥运火炬在国外进行了33天的极限之旅。当全世界的火炬手拿着华帝制造的火炬奔跑时,华帝的企业梦想也随之点燃。
怕孤独的“群居动物”
华帝最初成立时,7个人是按照平均持股的方式入股的,连黄启均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是,7个股东平均持股的状态历经了时间和市场变化的考验,竟一直持续到今天,华帝7股东的组合也因此被业界称为“北斗七星阵”。“我们7个人能够合作到今天,在这个行业里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吧。”黄启均欣慰地说。
连创业都要7个人一起干的黄启均坦言他害怕孤独,“我是一个群体动物,喜欢热闹。”黄启均这样形容自己,他同时认为是集体创业培养和造就了他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追求共赢的性格。“要想创业成功,每个人都得有相近的价值观念,都得有追求共赢的信念,结成一个共同体。”
“华帝共同体”是华帝企业文化战略的核心,在“华帝共同体”中,员工、经销商、供应商和消费者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黄启均不愿树立人与人之间的屏障,在管理中,他强调包容、取长补短,强调合作、沟通,强调情绪转化、把抱怨变成建议,强调以共同目标为导向的合理竞争。他很少生硬地教训下属,长于点醒式的教育方式,维护下属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他的随和不时让那些不认识他的员工冒出“你是谁”的疑问。善于考虑别人感受的黄启均在与客户谈判时,也总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用真诚感化对方,达到双赢。
黄启均认为,在以“华帝共同体”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战略基础上,可以塑造一种平等意义上的管理模式。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奢侈的理想,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甚至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