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相关观察论文_张丽娟

(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3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骨折;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153-0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humanized nursing in fracture patient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received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vided th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oth for the 43 cases, nursing patients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to humane car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nursing effec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anxiety sco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o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i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Conclusion Humanistic nursing in fracture patient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good, 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由于病痛以及手术治疗,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1]。现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骨折患者86例进行研究,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患者患严重糖尿病、精神疾病或心脑疾病等。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3例。在观察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8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0.37±13.24)岁,在对照组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17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0.59±13.16)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如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其内容为:①环境方面。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及时清洁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温度、湿度、光线等适宜,24h供应热水,并尽量减少病房内护理操作,轻拿轻放,轻关门窗,放轻走路等,尽量保持室内安静。②心理方面。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掌握患者的心理,并予以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及时解释相关问题,鼓励、关心患者,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术后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予以患者更多关心。③生理方面。护理人员做好日常细节护理工作,对患者饮食进行干预,在保证患者饮食清淡、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患者喜爱的食物。患者骨折部位疼痛时,护理人员通过聊天、放电视、播放音乐等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并用语言、肢体语言来安抚患者,如果患者疼痛难忍,则遵照医嘱予以止痛药物。护理人员每天清洁患者皮肤、口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揉受压部位,并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使患者尽快康复。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评价患者情绪状态,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9.24±2.17)分,对照组为(15.76±2.35)分,差异显著,t=13.37,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

3.讨论

患者发生骨折后,其心理、生理等方面均会发生改变,而在临床上,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在此需求下,人性化护理模式应运而生。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该模式下,护理人员予以患者充分的尊重,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进而促进患者康复[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人性化护理中,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地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能迅速地获得患者的信任,能为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3]。人性化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细节工作,能予以患者贴心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怀,使得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体验,最终能促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改善。总之,人性化护理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华.人性化护理在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13(01):258-259.

[2]李冬梅.人性化护理在普外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7(01):114-115.

[3]郑燕,黄升峰.人性化护理在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2(11):178.

论文作者:张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相关观察论文_张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