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金凤中心卫生院;四川南充 637951)
在外科急诊中急腹症属于比较常见的病理类型,急腹症的发病时间比较急,并且病情的进展速度非常快,一旦出现急腹症之后,患者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发热等症状。近些年来老年人群体出现急腹症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分析外科急腹症的病因,了解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对于急腹症的治疗工作开展非常重要。
一、外科急腹症的病因和症状分析
急腹症属于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种类,主要临床表现症状是急发腹痛为主,急腹症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并且病情相对来说比较严重,如果延误了治疗时间,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再加上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比较特殊,因此在急腹症的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影响急腹症的诊疗观察,需要详细分析外科急腹症的病因以及相关症状。
1.腹内脏器供血障碍引发
由于患者腹内脏器供血障碍引起的急腹症,患者属于突然性发病,腹部出现阵发性绞痛,严重甚至有可能出现休克的情况。
2.腹内脏器发炎引发
患者腹内脏器如果出现炎症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病速度比较温和,患者身体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的情况,并且体温也明显升高。
3.腹内脏器空腔管道梗阻
患者腹内脏器空腔管道梗阻情况,患者的发病速度非常快,并且会出现呕吐情况,腹部出现间歇性疼痛,并且不断地疼痛加剧。
4.腹内空腔脏器穿孔
患者腹内空腔脏器出现穿孔情况,发病症状非常突然,患者腹部出现剧烈的疼痛,并且还会出现腹肌紧张以及压痛等情况。
5.腹腔内脏器官受伤出血
患者如果腹腔内脏器官出现手上出血情况,腹部会出现阵发性的绞痛,身体内部白细胞数量增多,患者的体温出现升高情况,严重时还会造成患者休克。
二、外科急腹症临床特点分析
1.腹痛
在患者出现急腹症之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痛,并且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情况。根据急腹症病因、诱因、发生时间、发生部位以及性质的不同,急腹症腹痛的临床表现、特点以及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不同疾病的发病特点,通过观察了解病症,才能够及时的为患者提供救治,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观察腹痛程度
腹痛症状拥有不同的程度,如果是炎症引发的急腹症,则有点类似急性阑尾炎导致的腹痛,腹痛的情况比较轻。如果患者是由于腹腔内脏梗阻、传统等情况导致的腹痛,则腹痛的程度比较严重。每个人对于疼痛拥有不同的承受能力,因此腹痛的反应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患者比较容易忍受的是机械性肠梗阻,这种病症会出现阵发性疼痛,患者比较难以忍受的是持续性疼痛类型,这种疼痛会不断地增大范围、越来越痛。阵发痉挛性腹部疼痛的患者,全身出现蜷缩、冒冷汗的情况,甚至严重时还会出现休克,在输尿管结石以及胆结石的时候,腹痛的情况尤其剧烈。针对于出现剧烈腹部疼痛的患者,忽视需要立刻配合医师能够给予止痛救治,并及时的治疗原发病。在患者还没有确诊的情况下,医师不能随便的使用止痛剂,一定要避免出现病情误诊情况。止痛剂只能够暂时缓解病人的疼痛感,对于病人的病情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3.观察腹痛性质
外科急腹症的腹痛疼痛情况特性比较模糊,不好准确定位,根据不同的病因也会有不同的疼痛性质。例如肠梗阻以及比较早期的炎症在发病之后,患者一般身体中的脏器会出现强烈的交通。如果患者身体脏器穿孔或者是脏器缺血,在疼痛出现时候是突发性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加剧。如果患者是由阑尾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等炎症引发的急性腹痛,则患者多半是渐进性疼痛状况,并且病变提示是亚急性。
4.观察牵涉痛
比较有诊断价值的急腹症,还会出现特殊位置的转移性疼痛和牵涉痛情况,例如身体的胰腺在腹膜的后面,在出现急腹症之后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也往往会波及到后腰背。胆道患者会导致身体的右肩部以及肩胛下方出现疼痛。患者如果身体出现了输尿管病变,则腹部疼痛也会放射到腹股沟方向。疾病在不同的阶段,腹痛的部位也会出现转移,形成牵涉痛,通过观察牵涉痛也能够为急腹症病因的判断提供帮助。
5.急腹症出现之后的诊断救治
患者出现急腹症病症之后,会出现呕吐、腹胀、发热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区分出急腹症和急性肠胃炎的区别。如果患者属于溃疡病急性穿孔情况,则患者会出现脸色苍白、血压下降以及休克等情况。医护人员在接诊之后要立刻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病史,并建立起静脉通道,配合急诊手术工作的开展,确保处于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护士还需要把患者的详细信息进行记录,并提取标本及时送检,详细的观察患者在发病之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为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结语:
急腹症的诊断一定要详细,不能只根据相类似的症状就进行草率的判断,尤其是在外科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需要针对实际的病情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
论文作者:王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急腹症论文; 患者论文; 情况论文; 脏器论文; 疼痛论文; 腹内论文; 外科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