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 新型社区这样诞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11月14日,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瑞泉馨城社区第一届居委会7名成员产生,并将与10月21日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首届社区党委班子一起,主持开展社区的工作。这标志着成都市首个建制社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起完整的社区“两委”机构,实现了从农民集中居住区向行政社区的成功“变脸”。
之前通过调整行政区划,设立建制社区,居民户籍迁入,“三资”股权量化等工作,瑞泉馨城社区已成功解决了居民的“人户分离”问题,并实现了居民的“政经分离”。专家称,瑞泉馨城社区的探索为全省城乡统筹中如何构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治理机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最新播报
建制社区居民选出自己的带头人
“我将取信于民,还信于民。”“我曾在北京等大型餐饮集团搞过管理,如果我当选,不仅为大家服好务,还要带领大家就业增收。”
11月14日一大早,在瑞泉馨城社区第一届居民委员会选举大会主会场,10名正式候选人一字排开,向会场的一千多名社区选民进行最后的拉票动员。
“前两天候选人都跟大家见面摆谈过了,对于怎么服务社区居民,我们心里有了底,当时就确定了把票投给谁了。”前凤凰社区一组的61岁农民薛林富郑重地勾出了自己的新带头人。2小时的计票工作结束后,薛大爷中意的领头人接过了崭新的聘任书。
这样的场景曾在10月21日上演。当时来自7个社区的搬迁农民中的119名党员,通过公推直选产生出首届瑞泉馨城社区党委班子。
据了解,瑞泉馨城是由7个社区的1.2万搬迁农民集中居住形成的新型集中居住区,是目前成都市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之一。农民入住集中居住区后,与原社区在地域、户籍、组织、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并未割离。由于人员杂,矛盾多,管理没有建制的居住区曾让基层干部很头疼。今年9月,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瑞泉馨城终于获批为新建制社区。而社区两委的成立,则标志着瑞泉馨城从农民集中居住区向行政社区的成功“转身”。
□新闻追溯
“三资”量化政经分离带着般权走天下
村民入住集居区,乡村变小区,农民变居民,以前属于集体的土地、资金咋个办?瑞泉馨城社区党委书记周鲜明告诉记者,处理好搬迁农民与原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保障群众的权益,是瑞泉馨城建制社区的基础。为此,瑞泉馨城社区在建制前探索性推出“三资”股权量化措施。
“以前是村民小组成员,现在是股份合作社社员。我们把小组的集体土地和资金等三资,量化为股份到每个村民头上。村民再持股加入现在的前锋社区第二经济股份合作社。”前前锋社区二组组长邹小蓉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准备以每亩1500元左右的价格对土地进行集体流转,将来合作社成员不管是嫁出去了,还是外出打工,都可以拿着股权证走天下。
据周鲜明介绍,社区将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并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借此顺利割断了居民与原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了“政经分离”,保护了居民的经济权益不受损害。
户籍迁转入户合一家的感觉回来了
“以前填个社保申请表,都要走4里多路回原来社区。人虽住这,却感觉不像家。”原凤凰社区一组的胡利蓉告诉记者,户籍迁入后就不一样了,下楼就到了小区便民服务中心办妥一切,还能享受对小区户口的优惠政策,如租铺面,优先获得公益性就业岗位等。
“人户分离”带来了居民的不便和隔离感。新旧社区在户籍、组织、公共管理等关系上的藕断丝连,带来的难题不断。为此,瑞泉馨城按“先锁定居民原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股权,再变更户籍”原则,以政策转入、引导转入和自愿转入三种方式,分期分批引导居民迁转户籍,将居民的集体经济成员身份与居民户籍身份彻底分离开。
据悉,瑞泉馨城社区首批户籍转入人口933户、2306人,他们在购买保险、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享受城乡一体化均等服务,实现了居住区居民与城市居民在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上的实质平等。
更重要的是,户籍转入让群众找到“新家”。“现在大家再也不分你是花土社区的,我是前锋社区的了。”薛林富笑道,虽然篱笆变成了防盗门,但在新社区,大家喝茶打牌、跳舞散步,换了种生活方式,那种家园的感觉又回来了。
“下一步,瑞泉馨城社区还将选出议事会、监事会,最终全面形成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社会组织为补充、体系完善的新型社区治理新格局。”周鲜明告诉记者。
联系电话:028-86968406
标签:户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