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5
【摘要】新生研讨课作为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新生研讨课教学效果,本文以《走进土地》为例对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存在问题;改进
为了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中国政府在1999年出台了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全国高考录取率不断提升。据统计,1998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34%,1999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56%,2018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81.13%,20年间增长了47.13个百分点。在高考录取率提高的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社会需求对大学毕业生的结构、能力、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1]。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国家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实现社会需求与大学生就业的良性互动。200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式的教育模式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式的教育模式转变[2];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与大学阶段学习所要求的自主、创新、合作能力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让大一新生具备适应大学学习的基本能力,成为推进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国内外大学的实践证明,开设新生研讨课是解决大一新生学习适应问题,实现学习模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走进土地》为例,对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
(一)新生研讨课的开设情况
新生研讨课是一门由西方国家最先设立的新型课程,其目的是加强师生沟通,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大学学习技能[3]。在国内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时期,西方国家这一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到国内。清华大学在2003年率先开设本科新生研讨课,很多高校随后相继开设该课程。新生研讨课的开设,可以激发新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本科新生学术兴趣的养成、学术内容的认知和学术思维的培养。我校在2014年开始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小班型研讨式课程,列入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生不分专业,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门课程修读,班级人数控制在30人以下。修读研讨课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进行小组讨论,口头辩论和写作训练,通过讨论式、研究性学习,搭建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学习平台,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研究和探索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我院在2014年首批开设了《走进土地》这门新生研讨课。基于土地资源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本课程借助中国土地热点问题,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研究。
(二)教学安排与内容设计
《走进土地》在教学安排与内容设计上,重视本科新生的学习自主性、创新性、合作性。
1.教学安排。本课程以土地制度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土地制度的产生及其变迁过程的介绍,引导学生对当前中国土地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其中的制度问题,并结合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提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制度改革路径。本课程采取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先通过教师的讲述,引起学生对土地的兴趣,熟悉中国的土地制度及其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精选当前土地研究热点问题,以小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在每一专题部分,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写作训练、课堂PPT展示等方式,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学习阶段的学术性特点,熟悉做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初步具备研读、分析和批判文章的能力,按相关规范引用学术文献的能力,写作学术性论文的能力。这些都会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知识探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包括讲授内容和研讨内容,以专题性研讨为主。36学时的课程中,教师讲授内容安排6学时,师生研讨内容安排30学时。讲授内容的深度把握以引起学生兴趣,熟悉土地相关知识为准。鉴于土地与生活的联系密切,研讨内容选取生活中日常案例,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与社会和时代紧密结合的问题以及当前学术热点问题等。在《走进土地》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授课教师主要进行土地内涵、土地制度政策、学习方法和规范要求等内容的讲授;在研讨环节,围绕征地、农用地流转、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交易、城市一级土地市场交易、土地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行为变化等内容设置专题,依据现象描述——原因分析——对策建议的逻辑顺序设定研讨范围,鼓励并引导学生从自身专业的角度进行跨学科研讨。
(三)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1.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掌握修读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效果,授课教师对2015、2016、2017、2018年选修此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1)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参与度)。授课教师对2015、2016、2017、2018年当期选修课程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了记录,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学生在新生研讨课中的课堂参与情况
表1中数据显示,修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年提升。2015年,“不听课,专心做其他事情”学生的比例为6.67%;2016年这一比例为3.33%;2017年和2018年降至0。从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情况来看,积极思考并主动发言的学生比例由2015年的16.67%上升到了2018年的40%。被动发言和从不发言的学生比例均在逐年下降。其中,被动发言的学生比例由2015年的33.33%下降到2018年的10%;从不发言学生的比例由2015年的16.67%下降到2018年的6.67%。
(2)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
表2中数据显示,学生在提交作业时间、完成作业质量、团队合作效率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按时提交作业学生比例由2015年的83.33%上升到2018年的100%;较高质量完成作业比例由2015年的60%上升到2018年的83.33%;高效率团队合作比例由2015年的16.67%上升到2018年的66.67%。
由表1和表2可见,学生的学习情况逐年变好。此变化源于授课教师每年课程进行中,会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调查。根据学生的建议,对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2.学生的课程满意度。与知识传授型课程相比,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交教学效果,学校、学院、授课教师以不同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评估。学校会在期初、期中、期末组织学生评教;学院会组织学生访谈;授课教师会在最后一次课结束之前,向学生调查课程学习感受和建议等。学校公布的学生评教结果显示,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四级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分均在99%以上,认可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学院和授课教师从课程安排、考核方式、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学生的课程满意度
由表3可见,学生对课程各项满意度逐年上升。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的学生比例由2015年的83.33%上升到2018年的100%;认为“考核方式能反映真实情况”和“考核方式较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学生比例由2015年的83.33%上升到2018年的100%;在能力提升方面,学生普遍感受是通过学习,在自主学习、创新、协作、语言表达、学术写作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有一定收获,感觉能力提升较少的学生比例有明显的下降,由2015年的10%下降到2018年的0。变化的可能原因是: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模式、成绩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往届学生对当届学生的课程学习收获的交流,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有了改善,从而提高了课程认可和满意程度。在对学生的选课目的调查中,发现了很大比例的学生是由上一届学生的推荐而选修了此课程。
二、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自《走进土地》这门新生研讨课开课以来,很受学生的欢迎,选课报名人数逐年上升。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着一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尽管多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高,但是仍有一些学生对新生研讨课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高。在2018年,有6.67%的学生处于“偶尔听课,多数时间做其他事情”的状态;课堂讨论时,10%的学生“被动发言”,6.67%的学生“从不发言”。由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相比高等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学生对新生研讨课学习投入的时间较少,尤其是期末以论文形式考核,更加重了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精力的低投入。一些学生学习热情的不积极,会给研讨教学安排带来一定困难,不利于新生研讨课开设目标的实现。要提高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授课教师一方面要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研讨内容的普适性,增加研讨氛围;另一方面要结合就业、生活等例子进行课程学习收获及重要性等方面认知引导。
(二)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学习方式的转变还需要一些时间
尽管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对课程满意度逐年升高,课程学习收获认可度较高。但是,从平时课程参与情况和期末论文质量来看,在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既要学生自身努力和实践,又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对于刚接触研讨式课程的新生来说,一是,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走进土地》这门课,对于完全没有接触土地概念的新生,涉及一些问题无法很透彻深入研讨,需要授课教师发挥智慧适当调整,把握好选题的深浅难易程度;二是,要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很多学生对于没有教材的学习找不着方向[4],要引导他们学会自主搜索资料,学会阅读并整理资料;三是,要改变其他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式教育。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开展小班研讨式教学,将新生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主学习和研讨式学习习惯稳固并加强,从而达到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的目标。
教育有双重目的:一是获取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体制侧重于现有知识的传授与评价,对思维技能的教授和训练不足。发展思维技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训练。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初入大学首先要做的是实现学习模式的转变,适应由注重知识传授向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目标即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新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学术兴趣的养成、学术内容的认知和学术思维的培养。以往的教学实践显示,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知识、团队合作、研读分析、批判思考、口头表达、论文写作等方面得到整体上的培养与训练。但对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授课教师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完善和改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章洵.解读就业促进法——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的责任[J].法制与社会,2007(9):534-535.
[2]徐冬梅,王伟群,张英等.基于新生研讨课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94-195.
[3]林冬华.美国新生研讨课全国调查20年:背景、发展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33-36.
[4]张进,凌翔,樊华等.浅议转变学习模式从大学新生研讨课开始[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2-23.
【作者简介】牟燕(1982.9),女,辽宁朝阳人,汉族,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土地经济理论与政策、房地产经济理论与政策。
论文作者:牟燕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学生论文; 新生论文; 课程论文; 土地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情况论文; 《成功》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