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读者研究理论研究述评_图书馆论文

近十年来我国读者研究理论研究述评_图书馆论文

十多年来我国读者学理论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十多论文,年来论文,读者论文,学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摘本文首先对十多年来我国读者学研究进行了立体式概述。并从几个方面分析读者学研究的困惑,呼吁应从感情上、理性上以及读者工作的实践上承认与接受读者学的构建。其次在阐述读者学研究目的情况下,提出在读者学的研究上应努力取得共识,以共同促进学科构建与发展。

1读者学研究的盎然春色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读者工作地位日益提高。“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读者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一切为读者是图书馆的灵魂、目标和方向”等口号,成为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们开始探索读者和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矛盾和规律,研究读者及其活动的基础理论,使读者和读者活动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读者学以其盎然的春色应运而生。

1.1黄恩祝的“投石激浪”效应。1980 年黄恩祝撰文提出读者学〔1〕,认为读者学是图书馆学的分支, 并强调读者学应以“读者第一”的观点研究图书馆的方针和任务,研究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多种矛盾和规律,研究图书馆的读者史。此文可谓首开读者学研究之先河。1986年,他又撰文详细地论述了读者学的内涵与外延〔2〕, 进一步阐明了读者学是“研究在图书馆工作这一特定范围中的读者及其活动规律……,研究为读者直接服务的方法及其理论”的科学。其研究的核心是读者+读者活动规律+读者服务方法+读者服务理论。笔者认为,黄恩祝的读者学虽有缺憾的地方,却起到了“投石激浪”的效应。自此在我国图书馆界开始了读者学的研究。

1.2何鑫龙撰文从学科角度进行了分析〔3~4〕。 他认为“读者学是一门研究图书馆提供利用和读者阅读需要的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核心是读者服务规律+读者阅读需求规律,曾被人称为“读者服务学”,其实不然。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他的研究核心仍属于读者学研究的范畴。于呜镝在《读者简论》中认为:“一切为读者,为一切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一切需要,是读者学的核心问题”,高度概括了读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赵世良则认为,读者学是社会学的分支,是人类精神交流的子系统〔5〕, 他的读者学包括读者+读者队伍+图书馆读者+读者活动规律,后来吴稌年做了进一步的论述〔6〕。 以上几位同志的观点,均起到了推动我国读者学研究、发展的作用。

1.3杨沛超的学科体系建设之高度。1989 年杨沛超首次提出了应从学科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两个方面着手,探讨读者学的学科体系研究〔7〕。 他认为读者学的学科体系应由读者学理论+读者学历史+读者学方法研究三部分组成。从此,读者学学科体系建设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后来丁文静〔8〕、张幼〔9〕著文,较详细地阐述了读者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观点和看法,与杨沛超建设读者学科体系的呼吁起到补充与进一步完善的作用。他们的观点与研究是读者学研究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将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4张树华等权威性的态度。 张树华等编辑的《读者学与读者服务工作论文选》、(《中国图书馆情报学论文选丛(1949—1989)》之八)是我国图书馆界一本含有读者学研究内容的重要编著,在图书馆界引起较大的反响,对读者学的研究起到了较大的促推作用。仅1989—1992年便发表了870余篇读者学理论、读者史、读者活动及其规律等的论文, 是1980—1982年该学科发文的3.12倍。由此可见,我国读者学的研究出现了更加喜人的局面。参加研讨者之众,发表论文之多,研究气氛之热烈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浓浓的盎然春色必将给我国读者学研究带来一个崭新的天地。

2读者学研究的困惑

任何一门学科的诞生,总有其艰难的孕育过程与曲折的发展历史。读者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尽管其研究已十年有余,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阻力与困惑,较之有些新学科的诞生,读者学是一门难产的学科。

困惑之一:读者研究有必要建立学说吗?有些人认为:读者研究早有归属,且已成为多年的“定论”,在理论研究体系与工作实践中已轻车熟路,为什么要多此一举?读者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是利用图书馆各项资源的主体,而“读者第一”的观点已被人们所接受。可长期以来,读者这一固态的本体要素,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读者的理论研究,相对之下不能不说是比较泛落的”。这种现象与“读者第一”的观点在逻辑上是不正常的。黄恩祝同志呼吁:“我觉得应该纠正这个偏向,把图书馆界偏重于目录学、分类学、校勘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分一大部分精力转移到读者问题的研究上来,应该开辟图书馆学研究的新天地”。张幼说:“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不仅仅是个观念的转变问题,要使“读者学研究与图书馆的读者工作结合起来”。因此,黄恩祝主张“必须建立读者学”。

困惑之二:“广义”与“狭义”之争无休止。从逻辑概念上分析,任何物质都有其广狭与大小之别。读者学如同任何一门学科一样,确有广义读者学、狭义读者学客观存在的现实,正如赵世良、杨沛超、丁文静等所论。笔者不作过多评论。黄恩祝的“借光”论,并非无一点根据,在许多学科研究的逻辑推演中,采用“依此类推”而下结论的概念经常有之。有人主张将读者学前面冠之以图书馆三个字,笔者认为也并非多此一举。这样使概念更直观。要把握住读者学的实质、学科对象、内容与体系,切不要过多地争论广义与狭义的问题。建议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与有关职能部门应抓住时机,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为读者学“拍板定案”,以便使读者学的研究早日成熟。

困惑之三:图书馆学研究体系能否受到冲击。这种担心是自然的。多年来,图书馆学研究体系已具有自己的规模。确立读者学研究体系,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旧式版图”必须有适当的调整,并且带有观念上的转型。从黄恩祝的《读者学浅说》到张幼的《图书馆读者学浅议》〔9〕等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对读者学的研究对象、 内容及学科体系等进行了广泛的论述,无疑,这部分内容恰恰是以往的“读者工作”研究的范畴。因此,有些人对建立读者学的“后顾之忧”不无道理。一种观念的变革是困难的,一种习惯的改变同样不容易。但是,有“读者第一”的思想基础,通过广泛、深入的理论研究,人们会从感情上、理性上及读者工作的社会实践上接受确立读者学这一现实。

3有些问题应取得理性的共识

构建读者学的目的是为了树立科学的、正确的读者观;是为了揭示读者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图书馆各项活动中的地位;是为了揭示读者活动的组织、方法、特点及其规律,为做好读者工作,发展图书馆事业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在读者学研究中,有待于取得以下几个问题的共识。

3.1关于读者学的研究对象(略)(注1)

3.2关于读者学的研究内容(略)(注2)

3.3关于读者学方法论的共识。 凡是一个或一种有目的的活动,都离不开方法。弗兰西斯·培根说:“跛足而不迷路能超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岐途的人”。拉普拉斯也说:“认识一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黑格尔也说:“手段是一个比……有限的目的更高的东西”。实践证明,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有其科学的方法论作为到达彼岸的“船”和“桥”。读者学要创立本学科的概念,要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同样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否则,读者学是难以自立于科学之林的。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说:“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缺乏研究法。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记录。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法”。

科学的方法是科学的世界观的体现。有些同志已注意到读者学的科学方法。1989年杨沛超提出了“读者学方法论研究”是读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丁文静、张幼在各自的文章中都谈到读者学的方法问题。笔者认为,读者学的方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都离不开这种方法。她同样是读者学研究的方法。读者活动的研究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读者活动(组织、服务、教育等)是图书馆这一特殊领域的、具有特殊特色的一种现象。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不同时期的读者活动及活动现象,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评价与研究,以便从中找出读者活动的规律。读者活动规律的研究,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读者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读者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揭示读者规律的本质和特征,掌握读者活动的特殊属性,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最好的研究方法。读者的研究,离不开主体论的方法。主体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的问题上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思想的突出特征是活动与主体的一体化。在图书馆诸要素的相互联系的活动中,读者主体是活动的核心。“活动是主体的活动,主体是活动的主体,没有无主体的活动,也没有无活动的主体”。事实上,读者主体存在的功能便决定了活动的内容与归宿。活动才成为属于人的活动“过程”。因此,没有读者主体就没有图书馆的一切活动,“主体之外不存在活动”。主体论的方法,揭示了读者的“第一”本质特征,是构建读者学这一概念及特定内涵的重要依据。

第二,系统论研究方法。这是目前各学科引以利用的新的思维方法,为各学科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对读者学的研究,要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也应采用系统论方法。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强调把有机体视为整体或系统,把某一研究对象都可以看成系统。他强调在科学研究中,应根据事物本身的特征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进行研究。读者学的对象(读者、读者活动及其规律等)可以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也可以从部分子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由此可探索其整体与个体、内部与外部等规律性的特点。

第三,数学研究方法。当代科学研究出现了三种引人注意的现象:一是综合性研究增长,二是应用性研究比例上升,三是定量性研究加强。人们对自然界、对社会及社会现象的认识,正在向准确、精密的层次深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示方式,”已深入地渗透到各学科领域。对读者与读者活动的分析与研究要利用数学方法。

第四,几种传统的研究方法。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多年来研究者的科学总结,同样适用于读者学的研究。①观察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对读者的研究。此种方法可不直接与被观察对象接触,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亲自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②参与法(有称深入法)。这种方法是调查者深入到调查对象中去,参与他们的全部活动,掌握第一手材料,积累数据,了解事态的全过程。此法适用于对读者及读者活动的研究。③统计法。这种方法多以翔实的数据作为研究的依据,从中找出研究的要点,如读者与读者活动中的各种数字统计均有其特殊意义。④比较法。或曰类比法。是对同类或相近的事物进行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调查法之后。此法适用于对读者类型的研究。⑤调查法。这是许多学科常用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要观察、搜集和综合诸多材料,进行分析,实事求是地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对读者心理、行为的研究,对读者需求与拒借情况的研究,对读者诸多活动与规律的研究,都经常需要利用调查法。当然,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一种或几种方法。除此之外还应随时注意运用新的科学方法,使读者研究的方法更加现代化。

4结束语

时代在前进,图书馆事业在发展。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我国图书馆事业必将出现新的局面。而“处于新的发展时期的读者工作必须有基础理论作指导。”加强读者学学科理论的研究,正是为了加强读者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有人断言,在不久的将来,“读者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地位将日益提高”,读者工作将日益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中心。笔者认为,读者学的研究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中,读者学的地位将日益提高,并将不断发展为有生命力的学科。她一定会带给图书馆事业一个美好的春天。

(收稿日期:1994-06-17)

(注1~2)见:燕子·读者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图书馆建设, 1995(1):54~56--编者注

标签:;  ;  ;  ;  

近十年来我国读者研究理论研究述评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