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人民医院;四川 眉山6205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给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并分别为其采取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纠正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使其术后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心理护理干预;术后心理状态;影响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095-02
子宫内膜癌高发于绝经后妇女,这种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甚至其患者群体出现“年轻化”趋势[1]。对于此病,临床多以开腹手术切除病灶,但是开腹手术损伤重、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患者恢复慢,故临床逐渐以更加微创、安全的腹腔镜手术来取代这种传统术法,但是这种术法尚不为患者所熟知,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产生负性心理,进而影响到对手术及术后护理的配合,进而使预后不佳[2]。本文选择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试探究心理护理干预给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造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具体资料:研究组:年龄24岁~46岁,平均(35.95±10.02)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11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12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7例。对照组:年龄23岁~47岁,平均(35.69±10.44)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10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11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与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之间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术前访视,提前一日晚为其禁食禁水,手术当日晨起后为其排空膀胱、肠道,留置导尿管,建立静脉通路。术中,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主刀医师做好术中配合,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生理功能恢复状况,为患者定期更换切口敷料,清理切口,使用抗生素,以预防不必要的感染。
研究组加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术前心理安抚: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中与患者进行亲切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为患者进行语言安抚与鼓励,以缓解其焦虑、恐惧心理,使其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②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宣讲子宫内膜癌的相关知识、腹腔镜手术优势、术后注意事项,等等,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询问其过敏史与禁忌症,端正患者对手术的态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③术后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患者、患者家属进行积极沟通,了解其术后恢复状况,为担忧手术效果的患者进行解答,鼓励其进行术后运动,为其合理安排饮食,定期为患者随访,为患者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使用SAS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抑郁评分使用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估,评分高低与患者焦虑抑郁轻重程度呈正相关联系[3]。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收录的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均以21.0版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进行计算。本研究中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检验t值。P<0.05视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X±S)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上有着诸多的优势,如:损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少、对有生育需求的育龄期女性的生育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等[4]。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要更加安全、有效,但是这种术法难度系数比较大,患者配合与否会对手术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许多患者因为不了解腹腔镜手术而对这种术法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临床除了需要为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护理,还需要为患者改善其负性心理状态,提高其配合度、避免术中应激反应,使患者在术后不会抵触护理工作、更快地恢复生理功能[5]。见结果,术前焦虑、抑郁评分相近的两组患者经过护理,研究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正是研究组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为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
结语:
为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使患者处于健康的术后心理状态,从而对其生理功能的恢复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徐艳艳,徐菱菱.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7):163-165.
[2]李英,陈红霞.研究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SAS、SDS评分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5):188.
[3]戈娟,凌笑琼,罗鹏.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6):1963-1965.
[4]楼亚飞,卓志红.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4):142-144+149.
[5]吕倩.子宫内膜癌合并高血压腹腔镜手术临床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4):234-235.
论文作者:刘慧桃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论文; 腹腔镜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焦虑论文; 评分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