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防水混凝土
1、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结构技术
1.1地下室底板施工,地下室底板采用整板结构形式,厚度为800m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要求混凝土掺膨胀防水剂。地下室底板施工关键是防止底板出现各种裂缝,为此我们在施工方法、原材料、改善边界约束条件、养护上采取综合性措施。
1.2施工要点
1.2.1地下室底板以后浇带为界,分块浇筑,施工缝处加钢板止水带,用v型快易收口网作侧模。无后浇带时应一次浇筑。
1.2.2地下室底板支模,地下室底板直接在混凝土垫层之上。考虑到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需要,对地下室底板和外墙交接处做如下处理:地下室外墙和底板接头施工缝设在距底板表面500mm高处。在施工缝中设置钢板止水带,止水带3003mm钢板。混凝土浇筑按“斜面分层,一次到顶”的方法,连续整体浇筑。在每个作业面用振动棒分前、中、后三排振动混凝土,然后用平板振动器振平,形成边浇筑边成型。标高、厚度须用水准仪定点测平,扯线或在钢筋上标志,保证底板厚度和表面平整。初凝时用木抹子搓毛混凝土表面并压实,快终凝时用铁抹刀压光,以消除表面出现微裂缝。终凝后尽量采取蓄水养护。
2、防水混凝土的施工
2.1、为缩短混凝土浇灌时间,混凝土应集中拌制,如配备多台搅拌机等,连续拌制作业,不停浇灌,快速施工,保证混凝土整体性。为了减少混凝土收缩、增强混凝土本身抵抗收缩应力的能力,实验室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抗渗等级要求,结合材料的品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得大于0.55。如尽可能地降低水灰比,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及水泥用量8%的UHA复合膨胀防水剂等,并减少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和抗压能力,使试验结果混凝土强度合格率达100%,抗渗等级达到S12标准。采用混凝土泵运输时,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4?cm~18?cm,并合理选择泵送剂或高效减水剂。
2.2、如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应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坚持对施工中每一批砂石料进行含泥量、级配和水泥的细度模数取样测定,即砂含泥量≯3%且不得呈块状;石料含泥量≯1%,石子最大颗粒粒径≯40?mm,以保证混凝土配比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2.3、混凝土的浇筑,一般有3个选择,一是全面分层,二是分段分层,三是斜向分层。且由于采用的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较大,流动性较好,因此在施工时应严格振捣,避免出现振捣不密实和漏振的现象。外墙混凝土浇筑:地下室墙体分层浇筑500?mm~600?mm为一步,各层间隔时间不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所有的钢筋均按设计要求设置高标号砂浆垫块,保证钢筋的保护层;为了防止外墙混凝土干缩和温差引起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后,墙顶盖上草袋加强养护,养护14?d?后将外墙模板拆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底板混凝土浇筑:针对底板混凝土量大,厚度尺寸大,浇灌时易形成施工缝,因此应从底板一端两侧同时浇筑;浇筑间隔时间应严格控制在水泥初凝时间内;为减少面层混凝土的收缩量,应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在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应对底板表面进行找平、抹实、压光等?3次抹压;初凝后铺上塑料薄膜盖上草袋,进行不少与14?d的保温养护,防水混凝土不宜过早拆模,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外界温度不得超过15?℃左右,以防混凝土干缩和温差引起裂缝。
3、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
在铺贴卷材前,将混凝土垫层表面和永久保护墙表面的渣土浮浆、杂物清理干净,特别是凹凸不平处要抹平,使其表面平整;测试垫层混凝土的干燥率,控制在小于10?%时再施工,确保垫层不得潮湿;含水率较大时采用液化气喷枪吹火烘干。不得潮湿;一般现场检查方法可用?1?m2的卷材平铺基层上,2?h后检查接触面,无结露即可。
4、细部防水工程的施工
4.1、混凝土墙板结构施工时,需要用对拉螺栓固定模板;地下室墙板施工时,为了解决墙体穿墙螺栓遗留的渗水隐患,避免破坏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效果,地下室外墙模板宜用一次性的防水螺栓。止水环采用4?mm厚的钢板,直径80?mm,要求与栓满焊牢固,外墙螺栓在拆除模板后,在外螺栓的根部剔凿40?mm深的缺口,用气焊烧断螺栓,用防水砂浆将缺口堵抹压实,消除漏点达到防水目的。施工缝也称冷接缝,是防水薄弱环节之一。如施工缝的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及漏水,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因此,防水混凝土底板必须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或人为造成施工缝;地下室外墙施工缝一般只允许留置水平施工缝,留置位置应高于底板不小于200?mm的外墙上。施工缝浇筑时,应钢丝板刷将接缝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然后在其表面铺设30?mm~50?mm厚的1∶1水泥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最后应及时浇注混凝土,并振捣密实。若地下室施工中如果必须留置垂直施工缝时,垂直施工缝应留置在变形缝或后浇带处。
4.2、高层建筑地下穿墙管道较多,且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此,施工中均应进行防水处理。首先,在浇筑混凝土结构前应在穿墙管道处预埋套管,并在套管上加焊止水环;穿墙管道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mm;当止水环数量按设计规定安装穿管时,先将管道穿过预埋管件,并将位置找准,作临时固定,然后一端穿墙管的封口钢板应与墙上的预埋角钢满焊严密;最后从钢板上预留的浇筑孔注入改性沥青软性密封材料或细石混凝土处理,且套管周围浇筑的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4.3、变形缝是伸缩缝和沉降缝的总称,它的作用是为了适应工程结构的不断伸缩、沉降、位移和变形,以避免结构物的损坏。如变形缝一旦渗水,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还会导致工程环境恶化,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因此,应严格控制变形缝处的混凝土浇筑、止水带的安装防止固定,宽度的控制,填缝的处理,封缝的处理等施工工序,以确保工程不再渗水。其具体措施为:应清除变形缝内杂物,排干明水;将缝内两侧基面打凿宽约80?mm~100?mm;选用特种水泥加氰凝材料搅拌细石混凝土,作基层封堵,在其上铺设注浆层,即干铺石子一层,后再于其上作与基层同样封堵;注浆顺序为先底扳后侧墙,每根管注浆要求达到相邻管内向上涌浆为止;注浆管底伸到干铺石子注浆层底,在上层封堵材料凝固强度达到前,起到导排渗水、消除水头压力的作用;上层封堵材料强度已经达到,则从此预埋管口高压注氰凝堵漏浆;最后按设计要求在变形琏上部槽内做柔性材料处理,完工后确认不再从管口渗水时,用气焊烧平注浆管。
5、结语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关系着建筑物结构主体自身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在具体施工时应控制好每一环节,如防水混凝土的施工、SBS改性沥青卷材的施工及细部防水工程的施工等环节,都应精心施工,以期能做到最佳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高层建筑地下室的防水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4.30(18)
[2]郑志辉、于英霞.地下工程防水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2004.30(17)
论文作者:张华贵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地下室论文; 底板论文; 外墙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螺栓论文; 表面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