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下岗职工心理调查与思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福建省下岗职工心理调查与思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福建省下岗职工心态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建省论文,下岗职工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心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以来,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我省下岗职工明显增多。据统计,97年我省国有企业职工121.3万人。到98年6月中旬止,我省国企下岗人员16.8万人,占职工总数13.8%。已安排再就业近8万人,仍有8万多下岗职工未得到安置。三年内,我省累计将有40万职工下岗,约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么多下岗职工,他们的工作、生活安排怎样,思想状况如何,对我省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稳定必然带来重大影响,为此,我们就下岗职工的心态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省下岗职工心态及原因

在调查中了解到,一部分职工对下岗分流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增强。这包括一些经营状况很差的企业职工和文化程度、技术能力较低的职工,认为下岗分流在所难免,对下岗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包括一些下岗后找到新的工作,收入比原来高或自谋职业致富的职工。但就多数下岗职工来说,还有不理解、不满意的地方,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失落。我们了解到,国有企业职工较普遍的反映是不理解职工下岗和减员增效的依据,存在理论上的困惑和精神上的失落。一是许多人认为,党和政府总讲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工人是企业的主人,主人翁地位如何体现?二是有的职工认为减员未必能增效,说人多是国有企业办不好的原因,现在这么多职工下岗,国企变化也不大。即使自己下岗“牺牲”,企业也未必能办好。三是有些职工认为下岗丢人,在家庭、亲朋面前说不上话,抬不起头。四是有些职工临到下岗,感到茫然失措,以至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不知道如何去找适合自己的新工作。产生这种困惑失落的根本原因是旧体制下的就业模式,滋长了国企干部职工对国家的依赖性思想。

2.情绪上的怨气。有的认为国企办不好,主要责任在政府和企业领导,现在却叫职工下岗,倒霉的是工人。有的一家几代人都在一个企业,对企业有很深的感情(即所谓“国企情结”),现在下岗离开企业既感无奈又有怨气。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下岗职工,为企业辛苦工作二、三十年,过去收入低,现在子女又大了,念书、工作都要用钱,自己又要下岗,少数人有激愤情绪。产生下岗职工怨气的主要原因是下岗操作过程中的简单化,直接影响职工的思想情绪。一些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制定的下岗计划、方案,不是按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竞争上岗的原则操作,定下岗人员名单凭印象或亲疏;有的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把下岗职工当作包袱,不去想方设法组织职工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而是依赖政府排解困难;有的企业领导,回避矛盾,对解决下岗问题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能拖就拖,不愿做艰苦细致的事,使得一些职工长期挂在“半空”,去向不明确,就业无着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下岗职工的思想感情。

3.择业中的畏难思想。不少下岗职工只看到自己年龄大、文化低、身体差、无技术的弱点,或认为新技术学不会,不愿参加转岗培训,或认为学了新技能也无用,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都难找工作,下岗职工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有的职工消极等待,幻想原企业“起死回生”,再回原企业上班。有些青年职工则靠家庭,依赖父母、亲友给自己找工作。产生畏难情绪的思想根源是陈旧的择业观念,制约和堵塞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信心和渠道。许多职工视国企为“正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而对从事家务劳动等服务性工作或到三资、私营、乡镇企业工作则视为“有失身份”。而面对那些“累、脏、远、低(工资低)”的工作,又怕苦怕失体面不愿干。因而“守株待兔”,观望等待国家提供“工资要高、工作要轻、保障要好”的就业机会,这就严重削弱了下岗职工转岗就业或自谋职业的勇气和信心。

4.生活上的担忧。下岗职工后顾之忧较多。最担心下岗后经济收入减少。许多下岗职工不愿将关系转到再就业中心,也是担心两年后找不到适当工作将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将来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更多的职工担心下岗后在医疗、住房、退休等方面享受不到在岗职工的待遇,给整个家庭生活带来困难。产生这种原因主要是社会改革不配套,有关政策滞后,不到位,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和思想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再就业专项资金的筹集,有的地方,或财政困难,或因为企业亏损,或社会负担资金不足,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无法落实;还有的地方下岗证不能及时发放给职工,影响分流工作的开展。有的地方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分配制度改革未跟上,使职工后顾之忧较多,也影响下岗职工转到再就业中心接受培训和选择就业新岗位。这些具体政策不落实,下岗职工的思想问题也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5 心理上的疑虑。有些下岗职工对再就业工作中某些做法心存疑虑和不满。一些下岗职工对当前宣传的某些再就业明星不服气,认为这些人多是前几年“下海”的,先富起来不奇怪,而现在下岗的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机遇”,这种经验学不了。许多下岗职工对前段的招聘工作及宣传有意见,认为雷声大雨点小。一些单位组织的招聘大会名为招下岗职工,实为应付上级布置的工作。他们提出的基本条件是“两高一低:“学历、身材要高(中专以上,1.6—1.7米以上)年龄要低(30岁以下),实际上把下岗职工拒之门外,使他们产生被愚弄的感觉。有的用人单位利用国家对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谋取私利,搞短期用工。还有的对再就业工作时热时冷的现象也不满意,认为去年上半年中央开会期间,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热情关心,现在时过境迁,下岗职工又被人遗忘了。

二、做好下岗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经验

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党委、政府和多数企业的领导都十分重视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它看作是做好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角度看,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下岗行为,实行公开、公平的下岗原则

下岗职工产生思想问题,最直接的是从安排下岗开始的。因此,规范下岗行为是稳定职工思想的第一道关口。各企业在这方面都比较注意,一般在制订下岗方案时都能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并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规范了减员分流工作的程序,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章办事,不由少数人说了算。如福建纺织化纤集团对到年龄退岗休养的,不论哪级干部或是领导家属,一律执行,决不厚此薄彼。还有不少企业减员先从机关开始。福建纺织化纤集团就有118名干部下岗分流; 上京矿务局两级机关精简干部112名。凡是这样做的企业,职工就觉得理通气顺,意见就少。

2.抓好“三讲”,消除认识上的误区

企业下岗分流是“无情”的,但各个企业都做到“有情”操作。主要是做好三讲:把政策讲明,把道理讲透,把具体做法讲清。通过“三讲”,化解疑虑,理顺情绪,稳定思想,使职工支持,配合这项改革。如福州二化集团党委上半年就制订下发了《关于做好职工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龙岩矿务局党委在向职工讲形势交政策、摆事实讲道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做好七个“讲清”:即讲清当前的经济形势,讲清企业的实际情况,讲清职工下岗的深层次原因,讲清党和政府对下岗职工的政策,讲清企业对下岗职工的扶持办法,讲清企业改革发展的前景,讲清全社会关心支持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巨大热情。从而使职工思想保持稳定,企业下岗分流工作有序进行。华龙集团去年减员1000多人,主要靠领导干部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层层发动做思想工作,座谈会、讨论会、个别谈话、家访等多种形式都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全过程,保证了下岗分流方案的顺利进行。

3.强化宣传,创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对下岗分流工作的舆论引导特别重要。正确及时的宣传,能使下岗职工了解全局、开阔视野,加强沟通和理解。各地各单位都能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对这项工作作了大量报道,尤其是企业内的宣传也十分重要。如福州二化、漳平潘洛铁矿、连城锰矿等企业,通过厂内广播、电视、黑板报、墙报、企业报等,广泛宣传下岗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宣传正确的就业观念,使下岗职工认识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国家政策法规允许,都应该主动地去争取、去竞争、去参与、去适应。中宣部等组织的全国再就业先进典型报告团的电视新闻报道,不仅对下岗职工是个鼓舞,而且创造了很好的社会舆论氛围。98年6月至8月全省、全国抗洪救灾的壮举和对伟大抗洪精神的宣传,从另一个角度给下岗职工以很大教育,使他们看到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受灾群众比他们还困难,作为下岗职工也要和灾区人民一样,发扬抗洪精神,生产自救、创业自救。这种宣传就是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工作。

4.树立榜样,增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信心

针对许多下岗职工信心、勇气不足的特点,各地很注意发现、宣传一批再就业的“明星”,以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如三明纺织厂是全市职工下岗任务最重的企业,厂领导在厂内树起了四大典型:①靠自信自强闯商海的原挡车工;②靠摄影专长办影楼的原揩车工;③靠吃苦、实干转岗改行的原勤杂工;④靠敢冒风险勇挑重担当上经理的原广播员。三明市还树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十佳带头人”薛赞森等典型。这些身边的典型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他们为下岗职工演示了人生道路上二次创业的动人轨迹。

三、加强和改进下岗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和思考

针对当前我省下岗职工的心态和存在的思想问题,从做好再就业工作的要求看,还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领导要更加重视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江总书记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上明确要求各级领导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头等大事抓紧抓好”。省委书记陈明义也多次在全省有关会议上对再就业工作作出部署,针对我省实际,明确提出“三个不能”:即“不能因为我省国有经济比重相对全国比较小而麻痹大意;不能因为我省下岗职工人数相对全国比较少而掉以轻心;不能因为前一阶段工作取得一定成绩而松劲懈怠。”因此,这项工作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而做好下岗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下岗分流和再就业顺利进行的中心环节,一刻也放松不得。各级领导只有高度认识这一点,才能自觉地、主动地把这项工作要求摆上议事日程,并抓好落实工作。领导要经常深入下岗职工群众中,了解职工思想脉膊,直接面对群众做思想引导、解疑释惑的工作。

2.要致力于帮助下岗职工转变思想观念。

陈旧的思想观念是妨碍下岗职工重新择业的最主要的思想障碍。转变观念是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干部职工的共同任务。对下岗职工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自觉摒弃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上岗、就业观,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上岗、就业观:一是摒弃社会主义没有失业的旧观念,树立一定限度内的失业是市场经济正常现象的新观念;二是摒弃就业靠政府、工作靠安置的依赖思想,树立自主择业、市场配置劳动力的新观念;三是摒弃“从一而终”、端“铁饭碗”的旧观念,树立下岗可增加再次上岗、实现人生转折的新观念;四是摒弃与世无争的传统意识,树立竞争上岗、竞争就业的新观念;五是摒弃自卑感,克服只有年轻时才能学新知识新技能的旧观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多学一门技能就多一份生存、创造能力的新观念;六是摒弃当固定工才算就业,把工作分高低贵贱的等级意识,树立所有劳动岗位就业都光荣、只有艰苦创业才有收获的新观念;七是摒弃按八小时上班才算就业的过时观念,树立钟点工、季节工、自由职业等就业方式也是上岗的新观念。对许多在岗职工来说,也要认识一时不下岗不等于终身不下岗,只有具备市场经济需要的竞争本领才能不断有岗、不断发展的观念。而对于政府各部门和各用工单位来说,也应摒弃歧视下岗职工,认为下岗职工都是“庸者”、“无用之人”的旧观念,树立量才录用,看重多岗位经验的新的观念。

3.要及时、准确地宣传下岗分流和再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针对性的做好释疑解惑工作。首先,在理论上要讲清少数职工下岗并没有否定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人阶级”是从整体上讲的,单个职工甚至单个企业并不能代表整个工人阶级。在企业,体现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是,改革措施、下岗方案的制定必须经过职工民主讨论、职代会通过;职工有权监督企业领导人的经营行为和廉政表现;职工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讲清为了搞好国有经济必须进行“两个根本转变”。讲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不断升级换代,许多生产岗位要消失,同时也不断产生新的工作岗位,因此下岗转岗是正常现象,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的道理。其次,要正确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有关下岗分流、再就业工作的方针原则和政策。特别是负责具体工作的部门和同志,应该讲清具体的政策,切忌生硬、简单的应付了事。再次,各新闻单位应发挥所长,不仅要宣传有关的方针政策,还应更多地宣传下岗职工自立自强,重新就业后取得发展,并接纳、安置更多下岗职工的先进典型。要积极宣传再就业工作做得好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这种宣传应该是经常性的,而不是时断时续,以造成全社会没有忘记下岗职工的氛围,使下岗职工消除怨气,面对现实,奋力进取,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4.把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是做好下岗职工思想的重要方法。但仅有思想教育是不够的,思想教育要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如提供就业信息、牵线搭桥、免费培训、对特殊困难的给予优先安置、为下岗职工子女就学、参军提供方便等等。要把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放在重要位置抓好。各级党政领导应定期检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制订的关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再就业工作的政策是否落实?基本生活费是否及时、足额发到下岗职工手上?下岗证是否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是否落实?下岗职工转岗培训工作进展怎样?招聘下岗职工的工作做得如何?在执行过程中又出现哪些新的问题,如何及时解决等等。要按照“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的要求,督促各级主要领导定下心来,经常地给予关注和解决,而不能满足于“听了汇报、看了材料”。只有各项具体政策落实了,下岗职工的许多思想认识问题才能较好地得到解决,才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为推进福建新一轮创业做出新的贡献!

标签:;  ;  

福建省下岗职工心理调查与思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