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高校邓小平理论工作的新局面--在全国青年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5月16日)_邓小平理论论文

努力开创高校邓小平理论工作的新局面--在全国青年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5月16日)_邓小平理论论文

努力开创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新局面——在全国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2000年5月16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会上论文,新局面论文,经验交流论文,三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期两天的全国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经验交流会就要结束了。中央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十分关心和重视,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李岚清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给参加经验交流会的同志以很大的鼓励。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岚清同志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我们的工作。两天来,与会同志畅谈学习体会,交流学习经验,感到收获很大。相信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在青年特别是在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中进一步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代表教育部党组,结合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的实际,就进一步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提高做好“三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中央一直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当代大学生,看作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大事,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长远大计。1998年4月,党中央研究批准的高校“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 明确要求在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程,系统讲授邓小平理论,要求整个“两课”课程体系要围绕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邓小平理论这一中心内容展开。这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关心和期望。党中央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关怀和重视,给了我们巨大鼓舞和激励,也是推进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青年大学生,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这既是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客观需要,也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五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三进”工作的战略决策上来,增强做好“三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青年,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引导他们掌握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伟大事业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关头,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新的形势特别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对高技术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利用等等课题,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认真解决。改革过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出现的一些从来没有遇到过而又绕不开的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结构的调整,长期积累的矛盾将会出现和尖锐起来,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群众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作过很多重要论述。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他提出了“四个统一”的思想;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谈到素质教育时,他提出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时刻,他又就教育问题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和德育问题发表重要谈话,强调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言语之间,寄托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殷之情。

近几年来,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突出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把学习问题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党中央重视和强调理论学习,首先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青年学生的头脑,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推进伟大事业的战略需要,是我们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解决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新局面,承受和抵御各种风险,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当前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复杂。西方敌对势力越来越把意识形态的渗透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利用所谓的人权、民主、自由、宗教、民族等问题,与国内极少数人相互勾结,遥相呼应,制造事端,妄图同我们党和政府进行政治上的较量,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二是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也给青少年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三是因特网的使用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定要从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紧迫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做好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

二、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持不懈地推进“三进”工作

近年来,各地宣传部门、教育工作部门、各高校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明显的成效。

1.邓小平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在高校全面实施

邓小平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在高校全面实施的第一个标志是《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全面进入高校课堂。“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强调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两课”教学的中心内容。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教育部会同中宣部对高校“两课”新方案的实施,对“两课”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作出部署,对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切实加强“三进”工作,提出了基本思路和具体要求。结合“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实施,1998年秋季以来,各高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已先后开设到位,实现了邓小平理论“进课堂”的工作目标。

邓小平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在高校全面实施的第二个标志是《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制订了教学基本要求。按照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要求,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基本要求,规范了课程教学内容;二是组织编写了各层次的示范教材和推荐教材。教育部不仅组织编写了适合本科、专科教学需要的《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示范教材,还组织编写了适合成人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等需要的《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推荐教材,有些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组织编写了教材,保证了邓小平理论教材的质量;三是对任课教师进行了培训。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各高校基本做到邓小平理论课的任课教师在上课前都能接受一次培训。这些培训紧紧围绕着邓小平理论“三进”这一首要任务,学习和研讨教学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高质量地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作了重要的准备。

2.邓小平理论课教学呈现良好态势

近两年来,高校邓小平理论课教学呈现良好态势,突出地表现在“教”和“学”两个方面:

在“教”的方面,任课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不断增强,胜任邓小平理论课的能力不断提高。邓小平理论课是一门科学性、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新课,要教好这门课非下大功夫不可。高校的邓小平理论课教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研究和理解新的课程方案和体系,为教好这门课付出了辛勤劳动。为了开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许多高校的党政领导带头上讲台讲好第一课。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也给予热情支持并积极参与教学。北京大学组织著名教授开设邓小平理论专题讲座,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还培养了本校青年教师,并为其他高校开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尽管是一门新课,但已成为大学生“想听、可亲、真信”的一门课,在许多学校这门课还被评为优秀课程,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据教育部1999年组织的8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相关调查表明,相当多的学生认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学习,对于确立和巩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有成效”。

在“学”的方面,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高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取得成功的直接回应,就是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情持续高涨。据教育部组织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认同度在连续几年提高的基础上,1999年又有新的进步。绝大多数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认为党中央提出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有意义、有必要”。在调查问到大学生“最想说的一句话”时,很多大学生选择的是:“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目前唯一能够指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理论”。

3.多渠道、多层次的邓小平理论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各地各高校为了使邓小平理论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除了做好“进教材”、“进课堂”的工作外,还积极探索,把邓小平理论教育向“第二课堂”延伸、拓展,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与课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学生党建团建工作有机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理论教育格局。

一是各地、各高校努力探索邓小平理论教育的多种渠道,坚持“一门为主,多门渗透”,加强主渠道建设,同时加强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的组织指导,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升华课堂教学的效果。上海市在实现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的基础上,积极而扎实地探索让邓小平理论根植于大学生头脑的方法和途径;天津市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理论学习,已有20所高校建立了全校性的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江苏省成立了各类大学生理论学习组织2000多个,参加人数近10万人。各地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积极开展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理论学习的深入开展。

二是邓小平理论教育的对象向多层次拓展。上海市的高校组织了大学生理论学习提高班,并使邓小平理论学习向中学生延伸、向研究生层次深化;中国人民大学把邓小平理论引入研究生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既要适合青年大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遵循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又要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努力探索适应形势变化的新思路和新措施。近年来,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全面开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进一步拓展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取得新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三进”工作的根本保证

根据中央的决策精神,1998年4月28日, 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在高校普遍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的通知并明确提出,要把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作为高校实施“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教育部党组还明确提出,1998年秋季开学后,高校要普遍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同时着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上海、江苏、浙江、河北、安徽、河南、山东等省市经验,研究“三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用典型推动工作。

为了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部制作了《新时期的旗帜》邓小平理论教学片。这部教学片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注意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生动实践,充分展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生动体现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使我们能够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深切感受这一理论的巨大魅力和科学价值。《新时期的旗帜》教学片的制作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两课”教学观念的变化,是新时期“两课”建设中的重要突破。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地方党委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精神,普遍成立了“两课”教学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协调推进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1998年秋季开学后,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专门研究落实加强邓小平理论课建设的工作思路。北京市教育工委逐校了解和检查《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开设情况;一些省区市委领导亲自作动员。江苏、吉林等省区市领导到高校讲邓小平理论第一课。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同志亲自给大学生回信,就学习邓小平理论问题与大学生进行讨论。在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的许多重要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仅从经费投入来看,1998年以来,河南省投入10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 上海市在原投入基础上每年再增加50万元专项经费,江苏省拨出500万元专项经费。 许多省区市和高校都明确提出把邓小平理论课作为精品课、重点课程建设,给予重点扶持。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做好“三进”工作的重要条件

提高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非常重要。实践证明,一些教师之所以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关键在于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和善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因而说服力和吸引力很强。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注意抓好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看(录像)、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教学环节,创造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一些教师还尝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的高校在考试方法上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着重考察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初步运用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做好“三进”工作的关键环节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在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中,教师的作用尤为关键。这些年,我们抓住师资培训、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注意发挥部、省区市和学校多方面的积极性,建立起国家、省区市、学校三级培训网络,从骨干教师培养、任课教师课程培训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多个方面,提高邓小平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对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在师资培养上,各地也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除短期课程培训外,许多地方学习借鉴北京、上海、河南等地的经验,集中人力物力, 用3个月至半年的时间,对青年教师进行集中的脱产培训,通过读原著,研讨问题,参加社会实践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素质。这些新鲜经验,是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的。

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是“三进”工作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续推进。近年来“三进”工作取得的成效,更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做好“三进”工作的信心;“三进”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为我们坚持不懈推进“三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把“三进”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充分总结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现状,离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各地的工作进度和整体教育教学发展不平衡,一些课堂的教学质量还不高;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还不能很好适应《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仍比较单一,社会实践环节还比较弱,影响和制约着整体教学效果。

今年,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大“三进”工作力度,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把“三进”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精辟阐述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思想。各级领导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把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放到教育的系统工程中予以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对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战略意义的认识。要结合新的形势,充分认识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大学生的重大历史意义,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推进“三进”工作,一要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二要在帮助学生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三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地各高校要认真总结新经验,探索青年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的特点,以及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措施和方法,使“三进”工作不断深化,迈上新的台阶。

近一个时期以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正在向深度广度拓展。有的地区不仅在研究生层次上,而且在青少年学生中也开展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这是一个可喜现象。但要注意区分层次,有重点,用典型推动工作。大中小学生的知识、阅历和理解能力有很大差异,同一学历层次的学生,情况也不完全一致,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特点,采取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还要十分重视典型的作用。这次经验交流会上涌现出许多好的典型,要宣传推广这些先进的经验,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指导,推动工作。

2.加强基础建设,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一是要加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课程体系研究。《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作为“两课”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两课”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邓小平理论概论》的课程体系以及与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处理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内容的关系。

二是要继续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三进”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出版的一些教材,满足了教学的急需,经历了教学实践的检验。随着教学实践的进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化,还要进一步加以完善。要建立有效机制,使优秀的教材能够得以推广和广泛应用。在教材建设中,既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也要与科研相结合,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在教材建设中,还要重视对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用新的教学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教材内容,促进教材建设。

三是要大力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这对提高“三进”工作的水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这方面作了不少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要认真加以总结推广。我们要特别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现在,有的高校已经制作了邓小平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有的学校正在积极筹划,利用网络开展理论教学。

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了。今年4 月21日,教育部召开了《新时期的旗帜》邓小平理论教学片使用的研讨会。在会上,一些试用这个教学片的高校交流了体会,大家普遍反映效果良好。要结合这个教学片的推广使用,使《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有一些新的突破,并使广大“两课”教师自觉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更新观念,开阔思路。

最近教育部正在规划实施远程教育工程,要利用这一教育网络工程,开展高校“两课”教师课程培训工作。教育部社政司还准备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在今后三年内分三批评选汇集“两课”优秀教师教学的“精彩一课”,制作成系列的“两课”教师培训和观摩教学的音像资料。今年已启动首批评选和制作工作。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在“两课”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希望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对这一工作予以足够重视,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两课”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有新的突破。

3.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现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目标,教师是关键。要从现有教师队伍现状出发,加大对“两课”教师的培养、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今年是正式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根据《行动计划》的要求,在邓小平理论教学和“两课”教学上将重点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以全面提高“两课”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实施“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规划。根据当前全国高校教师的现状,教育部决定在1999年至2004年间,使3500名左右在任“两课”教师通过在职攻读学位的方式,获得硕士学位,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这项工作现在已经正式启动。今年7月,第一批1200 名左右的“两课”教师将开始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二是以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两课”骨干教师队伍为目标,实施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教育部将投入百万元经费,用3 年的时间,在全国遴选培养出百名有影响的中青年“两课”骨干教师,通过滚动培训,使他们成为下一个世纪开头15—20年活跃在“两课”教学和科研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人才。

各地应因地制宜,制订本地的“两课”教师的培训、培养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一批培训基地,通过多种途径,使得“两课”教师队伍在整体素质上有显著提高。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的良好风气,积极建立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教育基地,提供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的有利条件和场所。要切实加大邓小平理论课和其他“两课”建设经费的投入,要保证高校邓小平理论课教师有经费订阅所需文字和音像资料;有经费“走出去”,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有经费购买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手段;有经费开展科学研究。

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战线广大师生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科教兴国战略,贯彻落实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精神,全面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最重要的是学好用好邓小平理论,这既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长远大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实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青年一代这一战略决策作出新的贡献。

标签:;  ;  ;  ;  ;  

努力开创高校邓小平理论工作的新局面--在全国青年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5月16日)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