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新发展论文,思想论文,体育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在漫长的革命实践活动中,他始终倡导体育运动,参与体育锻炼,指导体育实践。在理论上,邓小平全面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在实践中,高举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伟大旗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体育思想。
一、邓小平与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体育实践的真理,邓小平全面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体育思想
(一)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体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其“为什么人”的角度讲,是关于体育的人民性问题。毛泽东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的体育思想,区别于以往任何体育思想的最根本、最本质的差异,在于我们要讲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在江西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环境时期,我们共产党人就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的体育锻炼。中国的体育事业,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开始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建国不久,毛泽东就召开中央的会议研究了体育事业的发展问题,他在会上指出:“体育是管六亿人民的大事”。1952年,毛泽东为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为新中国体育工作的方向和根本任务。对此,邓小平深刻领会这一体育思想并认真贯彻。1952年,邓小平为第一届西南地区运动会题词:“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1974年8月邓小平在接见我国参加亚运会的队伍时强调,毛主席向来主张,体育方面主要是群众运动,就叫“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是群众性问题。当然,这就是广泛的群众体育运动。体委应该主要在这方面要搞好。在邓小平的亲切关怀下,我国成立了中央体委(现在的国家体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用邓小平理论指导体育工作,深化改革,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体质进一步增强,人均寿命由建国前35岁提高到70岁。这一历史性巨变,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继承和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伟大和正确。
(二)体育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毛泽东始终注意体育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在革命战争年代,体育工作主要是围绕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体育工作则服务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心任务,1952年毛泽东极其精辟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重大体育工作方针;1954年,他更加明确地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求各级党政部门要重视体育工作,关心六亿人民的健康,以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对此,邓小平完全继承和坚持了这一思想观点,并围绕新时期党的中心工作赋于了体育新的重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体育工作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82年4月,邓小平明确指出:“体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进一步研究,提出方针,制订规则。”1984年9月,在举行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期间,邓小平对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说:“现在看来,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此后,中央很快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加强体育工作。
(三)站在历史的高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在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中,十分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对于青少年发展问题上“重文轻体”现象,非常不满。延安时期,毛泽东给当时的延安保育院题词“又学习,又玩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为这一体育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1980年,邓小平为《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在这“四有”中,他把“有体力”作为为人民、为人类作贡献的基础。他还曾多次告诫有关领导同志:“要把学校的体育工作搞好”。邓小平,毛泽东均站在历史的高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二、改革开放:邓小平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新发展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
邓小平体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在我国体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当代体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新发展。
(一)解放思想,运用“一国两制”解决我国奥运会会籍。
1974年初,邓小平恢复工作后分管体育,这一年在工人体育场召开全国体委主任会上,邓小平赴会并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恢复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合法席位的问题。要求国家体委的同志要积极争取,并为达到此目的而斗争。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中国的合法代表,真理在我们一边。同年3月,邓小平在接见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秘书长、刚果人冈加时说,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包括国际奥委会,把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排除在外,这样对待中国是不平等的。我们同是第三世界国家,在中国加入联合国时曾得到了非洲朋友的支持,希望中国恢复在国际体育组织的合法地位时也能得到同样的帮助。冈加听后当即表示将全力支持。
在此基础上我们国家体委展开了积极地斗争,并取得了第一个胜利。1974年在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上,我国组队参赛,台湾被驱逐出比赛。
1979年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当年国家体委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地提出了解决合法席位的新设想,即在斗争中改变策略。过去的主张是把台湾从国际体育组织中驱逐出去,能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采取特殊的处理办法,允许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在改名、改旗、改徽之后,留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对于这个新设想,上下争议较大。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力排众议,亲自拍板,同意了这个方案。同年10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的名古屋召开会议,研究并最终通过了中国提出的这个方案,当时被称为“名古屋决议”,现简称“奥运模式”,使新中国正式回到了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中。
“奥运模式”与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是一脉相通的,是完全一致的。“奥运模式”的成功也是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指导下解决的第一个历史难题。
(二)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提高竞技水平,为国争光。
体育有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之分。群众体育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是指运动员所进行的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取得竞技比赛优异成绩为目的的训练、比赛等活动。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体育界长期有所争议和看法不尽一致的问题。毛泽东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的思想。作为大文化范畴内的体育,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和上述问题基本相同。“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思潮泛滥,形而上学猖獗,在体育工作的方针上出现了全盘否定竞技体育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1974年8月邓小平在接见参加亚运会队伍时指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所阐明的,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体育也是这个问题嘛!没有广泛的群众体育活动,就没有雄厚的基础,好的选手就选不出来。当然,整个国家水平要提高,要在提高指导下普及,这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对立的统一。从而为体育工作拨乱反正和确立正确的工作方针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在重视群众体育事业的同时,极力倡导竞技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从五十年代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到七十年代的“要打出风格、打出水平,最主要的是要轻装上阵”,直到八十年代为第五届全运会题词“提高水平,为国争光”,无不体现出邓小平的这一指导思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6年末,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大赛中共夺得1001枚金牌,是1979年前三十年获得30枚金牌的33倍多。邓小平积极倡导提高竞技水平其最终目的是想借助竞技体育这扇“窗”,让国人了解世界,解放禁锢的思想;同时透过这扇“窗”,也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开放了的中国。
(三)确除迷信,申办奥运,充满着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鸦片战争以来召唤中国志士仁人前赴后继的旗帜,也是邓小平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为了爱我们这个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自立,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他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所以,在邓小平的体育思想中,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办,从决策申办到筹办过程,倾注了邓小平的大量心血。1990年7月3日,邓小平视察刚刚为亚运会建好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一下汽车就十分自豪地对国家体委有关领导同志说:“我这次来是看看到底是中国的月亮圆,还是外国的月亮圆。”视察后,他坚定地说:“看来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比外国圆。”当听完有关亚运会筹备情况的汇报后,邓小平问:“中国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好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在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未成后不久,邓小平及时鼓励国家体委有关领导同志:“申办不成,没有关系,总结经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邓小平希望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心愿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