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_学术期刊论文

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_学术期刊论文

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心竞争力论文,学术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术交流、理论创新的平台,肩负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时代使命,承担着“探索真理、繁荣学术、传播知识、创新文化”的历史责任,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自不待言。

但是,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长期以来大多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状态,缺乏对期刊的整体策划和个性塑造,因而形成了一种“千刊一面”、“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在期刊走向产业化的今天,提升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塑造品牌效应,成为一些学术期刊发展的制胜谋略。

我国是一个出版大国,据统计,我国现有期刊9000多种,其中学术理论期刊就有3000多种。与文化生活类、时政综合类期刊相比,学术期刊呈“边缘化”现象,缺乏对读者、作者、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发行量小,市场需求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传播话语的精英化、学院气浓重,曲高难免和寡;缺乏与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对话的语境和一套由制度保证的学术规范和普遍认可的技术评价体系;特别重要的是缺乏一大批具有文化品位和个性特色的品牌期刊。何为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学界同人殚思竭虑的重要议题。

何为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个性还是质量服务?是内塑理念还是外拓形象?是主体策划还是外在规范?可以说莫衷一是,见仁见智。自从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提出“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概念以来,“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力”、“综合国力”、“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等词语也随之见诸报端,并被广泛用于出版文化、企业管理、城市发展等领域。显而易见,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使之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吸引、拥有和控制作者、读者和市场的影响力和核心能力。显然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应包括产品、营销、技术、人才、管理、文化等因素。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有内涵式发展(知名度、美誉度),也有外延式拓新(发行量、转载率、影响因子等);既包括硬核心竞争力(以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为主要特征),也包括软核心竞争力(经营理念、办刊宗旨、风格定位等)。它涉及出版文化、管理机制、品牌塑造、出版营销、读者设计等各个方面。

核心竞争力是关于学术期刊的生命和学术编辑使命的不竭源动力,是学术期刊的立刊之本、兴刊之魂。我认为提升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就要解决四个难题:第一,如何从大文化的视野审视学术期刊的价值定位,塑造卓尔不群的学术品位和文化个性,实现从文化传播到文化创造、从文化选择到文化建构的双重超越?第二,如何实现从“作者→编辑→读者”的旧模式到“读者→编辑→作者”的范式革命和体制创新,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的特色品牌?第三,如何处理好学术与政治、质量控制与风格定位、问题意识与编辑六艺、知识关怀与人文情怀的辩证关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第四,如何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语境下,恪守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创造性和探索性”宗旨,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特色化与规范化、个性化与网络化的关系?学术期刊应具有独特的品位和格调,其本质在于追求学术创新、探求未知,其成果体现为学术精品,而学术规范是必须遵循的。总之,学术品位(灵魂)、学术创新(动力)、学术精品(特征)、学术规范(技术)成为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学术品位是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学术者天下之公器”。学术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光,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是一个时代的人的精神的充分表达。学术出版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和承载者,通过出版物引导文化消费,塑造社会大众,规制文化走向,并以自己特有的印记影响文化积累和选择,推动着时代的精神走向。先进文化代表生产力,学术品位提升竞争力。我们要跳出短视的功利性和工具性认识阀域,以大文化的视野审视学术刊物“无用”之“大用”,以“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魄和胸襟评判世界文化,努力探寻一条创造性转化的中国学术创新之路。作为学术期刊的“把关人”和“守门者”,编辑承担着为时代立言、为文化立心的作用,编辑要有所信、有所求、有所畏,在知识关怀的同时保持学人情怀。“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应是我们的座右铭。国家昌则出版昌,出版物塑造着民族的性格,编辑塑造着出版物的格调。编辑应在学术追求中维护民族精神的魂魄,实现生命意义与历史责任的高度统一。编辑在学术期刊中应当充分倾注和表达自己的生命追求、学养修炼、精神致思、服务意识。当前学术出版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机遇。改革的着眼点就是塑造学术品位和文化个性,恪守学术操守,避免学术浮躁,不猎奇、不媚语,决不使学术出版原本所赋予的精神文化追求变成对市场和时潮的迎合和乞求,使对读者阅读视角的导引变成对读者的盲从和追逐。学术期刊应倡导“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王元化语),学术期刊应承担薪火相传的文化使命,凸显学术研究的终极关怀。在学术期刊如林的期刊界,《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以厚重的文化积淀独步学界,《学术界》以“弘扬人文精神,推动学术进步”为鹄的,《咬文嚼字》以“向我开炮”开风气之先,《学术思想评论》寻找把学术思想的现实介入和为当下中国承担责任相契合的思维方式,《读书》以思想评论见长,哈佛《商业评论》以经济分析取胜,这些富有品位的品牌大大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

二、学术创新是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之道

学术创新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期刊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由于学术期刊的弱市场性和社会公益属性以及精英的知识话语,长期以来采取的多是过分依赖政策导向和被动竞争的策略,发展举步维艰。如今必须以改革促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的定位,反映了编辑作为出版策划者、组织者、生产者,作为创造性劳动的主体已经得到出版界认可。编辑活动的实质是创新,编辑主体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学术的生命与价值同样在于创新。学术创新包括:内容创新、理念创新、选题创新、栏目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话语创新、版式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编辑创新已经从“技术”、“组织”拓展到“知识”、“理念”。

学术创新体现了内容上的推陈出新。学术创新是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未知”,发他人之未发,言他人之未言。从学术史角度看,是对学术的基础性理论问题进行正本清源的梳理和阐释,或探索新领域,发掘新资料,或建构新方法,解决新路径。从更高的意义上,学术期刊应该通过刊发最前沿的学术理论成果反映学术思潮,预测学术走向,倡导优良学风,激发学术创新。

学术创新体现了技术上的与时俱进。伏案审读代之为荧屏扫描,纸笔修编代之为键盘操作,符号数码代之以电脑检索,候时校对代之为即时校对。

学术创新体现为办刊理念的卓越追求。在管理体制和办刊模式上做出新探索,打破传统封闭的办刊模式和千刊一面的雷同局面,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开放办刊,不断增强其活力和竞争力;在选题策划上强化问题意识和对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术前沿问题、重要理论现实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术期刊的栏目设计要体现布局之新和整体策划之效。学术期刊既可以以学科为主题策划稿件、设计栏目,也可以以问题为中心开拓学术空间、表达对一些学术问题的关注。

学术创新还在于形式上的焕然一新。学术话语的可研讨性、可对话性,论题的科学新颖,论证的逻辑系统,以及严谨、厚重的格调文风。外在装帧的学术品位与文化个性,朴素、厚重、典雅、大气的学术气质;刊物字号的选用、图文空间的组合结构都应当体现人们的学术追求和审美创造;版式疏密得当、和谐有序、用弘取精、大气雅致。

当然,学术期刊的创新更体现在建立导向正确、运作规范、促进发展的出版创新体制,体现为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创新队伍。特别是保持一个学术创新的话语空间,因为学术自由是学术创新的重要条件。学术期刊应是学术争鸣的媒介,学术交流的园地,学术创新的孵化器。学术期刊应当成为激荡思想、促进交流、催生新知、传播科学的文化知识平台。

三、学术精品是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个性铸品牌,这是提升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线,自然也是学术期刊永恒的追求。如今,“铸一流品牌、创名刊工程”,已成为许多学术期刊的制胜之道。在当前加入WTO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学术期刊要解决总量过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忽视质量等散滥问题,努力实现从扩大数量规模向以提高质量效益转型,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学术期刊要体现其“创新性、探索性和学术性”的宗旨,必须树立精品意识,铸造学术精品。为了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不少学术期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创办名牌期刊;走专业化道路,改变“小而全”的办刊状况,创办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走整合之路,鼓励条件相同的期刊联合,把刊物做大做强。

学术期刊的精品是内容和形式、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正如有学者所述,精品应包括这样的内容:文章的学术价值,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超前性、创新性;文章的研究价值,对人们从事学术研究具有启迪性、借鉴性;文章的资料价值,对于系统了解学术研究动态具有收藏性、可考性。

学术精品的形象塑造以科学策划为保证。面对出版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有必要对某些理念、形象、原则等进行重新审视,有必要对刊物定位、经营策略和市场空间等进行全面设计。其中,选题策划是期刊策划的“生命线”,是期刊核心竞争力发挥的关键。

学术精品必须体现个性特色。正如邹韬奋所言: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期刊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个性的竞争,其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刊物的办刊宗旨、理念方针、读者风格等方面不易为别的刊物模仿、替代或超越的能力。

学术精品的铸造还在于质量的全面控制: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整理、校对。它体现了出版前的目标控制,出版中的质量控制,出版后的反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变、人变我新”的学术期刊风范,铸造“高、精、深”的学术品牌。

四、学术规范是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保证

规范是使事物转变为合乎标准的性质和状态,是对出版编辑的对象、范畴、方法、价值体系属性功能的规律性认识,是最优劳动程序和最优传递方式的总结表述和准则模式。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呼唤学术的规范化建设,任何一种学术规范的存在与认同,既是学科本身得以形成的主要标志,也是维系和引导学科建设,开展学术研究的基本纽带。对编辑规范的关注与学风失范的矫正,有利于我国学术期刊的繁荣,有利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优秀的学术期刊不仅应当在形式上严格执行国家出版规范,而且应当是坚持学术规范的典范,应当推进学术规范建设,繁荣学术争鸣批评,加强学术制度建设。特别是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腐败,清除学术浮躁,避免学术泡沫。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为适应改革开放、扩大学术交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开始重视学术规范。有“70年代淡政治,80年代谈思想,90年代谈学术”之说。“一代有一代之学术”,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学术建设的主流是批判,90年代是开掘与梳理,那21世纪则是重铸和建构。学术规范既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又包括技术评价规范;既有学术文本规范,又有学科范畴规范。文学的形象生动,历史的深思质朴、哲学的睿思明理、经济的深邃济世,都是我们的努力追求。既要遵循《著作权法》、《广告法》以及有待出台的《出版法》规范,又亟需建立科学可操作的学术评价体系。当前我国学术规范建设的重点是编辑一本中国学术界通用的像美国那样的《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特别是形成学术自由的氛围、学术批评的空间、学术对话的窗口。

标签:;  

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_学术期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