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邗江区甘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扬州 225123)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分级比较,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雷贝拉唑;质子泵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108-02
Clinical analysi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with rabeprazole azole treatment Li Wangen. Yangzhou Hanjiang Area Oasi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12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Explore the rabeprazole azol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Methods Selected the clinical data of 67 case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from July 2012 to July 2012,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34 cases of 33 cases with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give rabeprazole azol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patients give omeprazole. Results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gastroscope classification comparison, the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com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s Rabeprazole azole in their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has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high safety,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Key words】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abeprazole thiazole; Proton pump inhibitors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表现为胃灼热、反酸等症状的疾病,患者产生症状并损伤食管黏膜,常合并食管炎。临床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阻断食管炎向Barrett食管发展,降低食管腺癌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雷贝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其抑酸作用快且持久,本组研究中,通过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2.7±8.7)岁;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痛等表现。其中15例患者伴食管裂孔疝。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病例标准
胃十二指肠溃疡、感染性及炎症性肠疾病、肠梗阻、Barrett’s食管、食管癌等疾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2个月内服用其他抑酸剂及改善胃肠功能药物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10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mg/次,1次/d。全部用药均于早餐前30min服用,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复查胃镜征象及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1]
胃镜诊断分级。0级(0分),无症状;1级(1分),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症状轻微;2级(2分),条状发红、糜烂,有融合现象,但非全周性,症状较明显,轻度影响生活与工作;3级(3分),病变广泛,发红、糜烂,有融合现象,呈全周性,或有溃疡,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需药物治疗。
临床症状积分。0分:患者无症状;1分:患者症状轻微,不影响工作与生活;2分:患者症状明显,轻度影响工作与生活;3分:患者症状显著,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需药物控制。
临床疗效。治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积分为0;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积分下降在2/3以上;有效:治疗后症状部分消失,积分下降在1/3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积分下降小于1/3。症状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胃镜检查分级改善情况。治愈:胃镜积分为0;显效:胃镜积分下降2分;有效:下降1分;无效:胃镜无变化,或升高1分以上。胃镜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分级比较,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1、2。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头痛1例,1例出现头晕症状,1例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超出正常范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对照组1例出现呕吐,2例AST/ALT超出正常范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情况表
表2 两组患者胃镜分级改善情况比较表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较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抗反流屏障减弱,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食管黏膜组织抵抗力下降,反流因子攻击增强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可能与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2]。
食管黏膜过度酸暴露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机制,临床多采用抑制胃酸的方法进行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是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药物,临床较为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是奥美拉唑。但临床研究指出,奥美拉唑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在不同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较大,多次使用才能达到最大抑酸效应。雷贝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具有独特的药理特性,抑酸起效快,起效时间短,且与其他药物相互影响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
本组研究中,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其胃镜分级改善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雷贝拉唑相对于奥美拉唑其疗效更为明显,但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两组患者并无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见,雷贝拉唑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付勇,周宇.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9):67-69.
[2] 张震.雷比拉唑、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4):233-234.
[3] 王利兵.雷贝拉唑试验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1,17(36):90-91.
论文作者:李万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食管论文; 贝拉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胃镜论文; 例数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