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夏番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防治论文,病虫害论文,番茄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番茄病毒病
1.1 症状。主要有蕨叶型和花叶型。蕨叶型表现为幼叶向上翻卷,病害严重时叶片呈线状。花叶型症状表现为老叶出现黄、绿相间的病斑。
1.2 病原。越夏番茄病毒病主要是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
1.3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30℃,30℃以上受抑制,一般氮肥过多、连作、人工操作不注意消毒等有利于烟草花叶病毒发生。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蚜虫的繁殖与迁飞,病毒病严重发生。烟草花叶病毒可通过汁液或接触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由蚜虫和汁液传播。
1.4 防治方法
1.4.1 种子消毒。先用清水浸泡3~4 h,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继续浸种20~30min。捞出后冲洗干净,催芽播种。
1.4.2 农业措施防治。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培育适龄壮苗,6~7片叶现蕾前定植。增施腐熟的农家肥,特别是增加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拔除,保持田园、架材、农具的消毒卫生,防止农事操作接触传染。
1.4.3 化学防治。及时防治蚜虫,可减少传毒媒介。在番茄定植后,在畦埂铺30cm宽的银灰色地膜,插架后在架杆两侧挂5 cm宽膜条或在风口处用纱网遮挡。用10%比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可控制蚜虫、飞虱。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也可喷洒高锰酸钾1000倍液进行防治。
2 番茄溃疡病
2.1 症状。溃疡病是维管束病害,成株期染病,下部叶片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一侧或部分小叶凋萎,茎内部变褐、中空、开裂,湿度大时有淡黄色菌脓溢出。青果受害,呈现外圈白色,中心褐色,略隆起的“鸟眼斑”。
2.2 病原。该病是棒杆菌属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2.3 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发病,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9℃。病菌从植株的伤口或根毛侵入,通过气流、雨水、灌溉水、田间操作等传播蔓延。
2.4 防治方法
2.4.1 对番茄用种严格检疫,严防其传播蔓延。
2.4.2 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15 min,可消灭种子内外细菌。
2.4.3 苗床消毒。尽量用新苗床育秧,旧苗床用40%福尔马林30ml加3~4L水,喷洒后用塑料膜覆盖5 d,揭膜后散气半个月后播种。
2.4.4 与非茄科实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除草,避免带露水操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2.4.5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77%新植霉素可湿粉剂4000倍液喷洒,或用77%可杀得1000倍液灌根,每株0.5kg。
3 番茄晚疫病
3.1 症状。多发生在番茄生长中后期。叶片受害,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呈不规则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逐渐变褐色。潮湿时叶背病斑边缘产生油渍状暗绿色病斑,后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呈不规则云纹状,果实质地坚硬。潮湿条件下,病斑长有少量白霉,果实迅速腐烂或皱缩。
3.2 病原。病菌以菌丝体在温室番茄植株上越冬,或以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
3.3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高湿条件下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温度18℃~20℃,相对湿度95%以上,孢子囊大量形成。栽植密度过大、施氮肥过量、放风不及时可诱发此病。越冬的菌丝体成为初侵染源,番茄感病后形成中心病株,产生大量孢子,借风雨传播,扩大再侵染。
3.4 防治方法
3.4.1 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喷施0.3%磷酸二氢钾+1%白糖(或1%多维葡萄糖),增加叶片含糖量,提高抗病性。及时去除老叶、病残叶,控制中心病株。
3.4.2 化学防治。田间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摘除病叶深埋,并开始全田防治。可选用72%克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50%甲霜铜,70%乙磷铝锰锌+50%杀毒矾喷洒,每3~4d喷1次,连喷3~5次。
4 番茄脐腐病
4.1症状。番茄脐腐病俗称“烂脐”,主要危害果实,青果期最易感病,初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浸状斑,逐渐扩大,后果实顶部凹陷、变褐,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脐腐病多发生在一、二穗果上,同一穗果上往往同时发生。发病果提早变红,极易落果。
4.2 发病原因。水分供应不足或失常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植株生长发育期间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使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土壤酸性大,施氮肥过多,植株徒长,根系发育不良,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钙,易发生此病。
4.3 防治方法
4.3.1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如选择佳源大粉、L-402等高桩果型。及时适量灌水,结果期供水均衡,避免忽干忽湿,灌水要在上午9∶00~12∶00进行。种植番茄地块要深耕,施足腐熟有机肥,为根系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
4.3.2 土壤酸化的地块用石灰改良或增施过磷酸钙。
4.3.3 适时根外追肥。坐果后30 d内,是果实吸收钙的关键时期,此期间要保证钙的供应,可叶面喷施1%过磷酸钙,0.1%氯化钙+“云大120”2000倍液,从初花期开始,每15 d喷1次,连喷2~3次。结果期喷施氯化钙200倍液加维生素,阻止草酸形成。
5 番茄筋腐病
5.1 症状。果实膨大转色期,果面上出现污白色斑块,果面凹凸不平,果肉僵硬。发病果实转色慢,病部不着色,横切果实,可见果实维管束呈褐色坏死,果心变硬,果肉变褐色,失去食用价值。
5.2 发病原因。番茄筋腐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综合分析认为: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不足和碳水化合物与氮的比值下降,引起代谢失调,致使维管束木质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受害程度与品种、土壤、肥水、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光照不足、低温多湿、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不足、夜间温度偏高等造成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不足,偏施氮肥、灌水过多、土壤酸性过重影响植株对钾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致使代谢失常都会引发该病。
5.3 防治方法
5.3.1 农业防治。选择早熟、坐果率高、果实发育速度快的品种,如合作906、毛粉802。实行轮作,以缓和土壤养分的失衡。采用配方施肥技术,N∶P∶K有效成分按2∶1∶1比例施入。少施铵态氮肥,多施腐熟的有机肥。避免大水漫灌,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有利于根系营养吸收。
5.3.2 药剂防治。当发现病情后,可立即喷洒0.2%葡萄糖和0.1%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以提高叶片中糖和钾的含量,以减轻病害。
联系电话:0311-8765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