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老恒言》论中医养生论文_田俊香

从《老老恒言》论中医养生论文_田俊香

(济南市商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济南251600)

摘要:《老老恒言》又称《养生随笔》,是由清代著名养生家曹庭栋所著,通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在以往养生理论基础上总结出来,通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运动导引、未病先防、服药禁忌、精神调摄、粥谱等方面论述养生经验。主张顺应四时阴阳。本文通过饮食与安寝两个方面,总结了本书所提及的养生观念。

过去所指的健康,仅仅是指身体处于无病状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健康的内容也在不不断被拓展,其内容主要体现在身体、精神及社会交往等的平衡状态。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于《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就已提出疑问: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并对上古之人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做出了解释: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飮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但今嗜欲无穷,五音五色荧惑心神,耗伤精血,多数人处于不寐或嗜睡、焦虑或抑郁、食欲下降、精力及体力下降、大便溏薄或便秘、面色晄白或萎黄等亚健康状态。

现笔者根据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所著《老老恒言》,分别从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运动导引、服药卫生及预防疾病等方面,根据四时阴阳变化,以老人为着手点谈论中医养生。[1]

1.安寝

《老老恒言》中提出少寐乃老年大患。日未出而既醒,夜方阑而不寐乃为老年人常见之事。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决定了人体的昼夜阴阳变化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具有同步性,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卫气入于阴则寐,出于阳则寤。故卫气不得入于阴则不寐,不得出于阳则嗜睡。阴阳失调,卫气运行失其常是不寐的基本病机。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睡眠障碍的解决方法:

1.1平居静养

《邵子》曰: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故睡眠之要义在于清心,并于文中提出操纵及夜坐二法。《老老恒言》中云:愚谓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反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联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其论操纵者,以意念为先,或用“操”法,集中意念,可默数鼻息,并目视丹田,或用“纵法”时自己仿佛置身于广阔之境,亦可慢慢进入睡眠。另有夜坐一法,若黄昏之时就寝,可先行坐功片刻,调息定气,摒除杂念。所以在入睡前,怡情养性,平居静养,避免过于激动或剧烈的运动,不再妄动念想,将一切心烦事、营为计虑抛于脑后,收摄心神,自然可安眠。失眠最忌过度关注睡眠,心欲求寐,则寐愈难。就寝前亦须灭灯或减弱光线,使光线不得照耀于目,以安其神守其舍。

1.2调整睡眠姿势

睡眠姿势可以分为仰睡、侧睡、趴睡,相传希夷安睡诀:左侧卧位则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股间;右侧卧反是。《语》曰:寝不尸。谓不仰卧。希夷安睡诀为侧卧的睡姿,根据这个睡眠姿势似为稳妥,但亦不可拘泥于此。侧卧又分为右侧卧和左侧卧。《老老恒言》言:脾与胃,同位于中州,……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胃之气。故胃纳食后,过于疲倦而欲卧,应选择右侧卧位,有利于脾胃的运化。但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下降脾气上升,因此食后过短时间内不宜睡眠。

1.3昼卧

老年人气血衰,肌肉枯,气道涩,故需寝以节之。《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故每至午时,阳气逐渐消退,并有一阴逐渐升起,需午睡养阳;每至子时,阴气渐退而阳气渐长,需熟睡以养阴。夏季为阳极之候,宜动而不宜静,故午睡醒后即进热饮,以助阳气升发。冬日午睡需做好保暖以养微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晨兴

老年人少寐,往往天未明而已醒,此时阳气未升,不可昼起或出于室外,应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动夜静之理,必待日色到窗方可徐徐而起。《老老恒言》曰:茶能解渴,亦能致渴,荡涤精液故尔。因此,清晨不可饮茶,恐招致邪气直入肾经。

2. 饮食

《黄帝内经》中云:食气入胃,散精於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然而老年人脾胃虚弱,运化能力低,故曹庭栋于《老老恒言》中提出饮食宜忌。

2.1节制饮食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老年人脾胃虚弱,不可过饥或过饱。饮食或多或少,非他人可知,需“量腹节”以度之。“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勿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胃主受纳,饮食水谷入于胃,腐熟水谷,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易磨运,则化精微,脾气向全身输布精气。若过于饥饿,则胃所生水谷精微匮乏,脾气虚弱,运化不及,无以充养全身;若饮食过多,必扰胃气,则脾过于实则壅滞,恐至饮食积滞。故太饥伤脾而太饱伤气,古诗云:努力多加餐。然总以食少为宜,使脾宜磨运精微而转输全身。

饮食多少应随一天中阳气消长而变化。《内经》云平旦而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去,气门乃闭。故正午之前阳气充沛,清晨可多食致腹饱,午后即应减少饮食,晚上更应保持腹中空虚。

2.2冷热适宜

曹庭栋认为食物之冷热,应顺应四时变化,既不可过冷,亦不可过热,冷不可过冰牙齿,热不可灼伤口唇。胃喜暖而散,长夏之际(夏至以后,秋分以前),此时外暑热渐炽,内则微阴初生,不可再食生冷之品,恐冷食伤胃中阳气,冷则凝,胃气受伤而脾气不运,当多进热食,得微汗为妙。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言:夏三月,此谓蕃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时湿气中,恐困阻脾胃,运化不及,亦不当进食肥甘厚腻之品。

《华佗食论》曰:食物有三化:一火化,谓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老年人牙齿枯槁,多由脱落、松软等情况,且脾气不足,脾胃运化不及,故食物难以消化。故曰:老年唯借火化,磨运易而输精多。故食物应以热食为主,借火化烂煮食物。

2.3 晨起啜粥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云: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故冬月必早卧晚起,待日色到窗,将起之时,拥衣披被少坐片刻,徐徐起身,先饮热饮,以待阳气升发,如热牛奶、枣汤、莲子圆或饮酒之类,鼓舞胃气,宣通血脉。长夏之际,阳气旺盛,恐夏火燔灼肺金,耗损阴津,故晨兴之时,不可进食以实胃,亦当进米汤之类,取培土生金以润肺。并非仅在冬季,四季均应于空腹之时,食淡粥以生津快胃,推陈致新。亦有诗云: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待清晨略进饮食后,背日光而坐,督脉为阳脉之海,日为太阳之精,以壮养人之阳气,过午阴气渐长,久坐非宜。

2.4饮食清淡

五味与五藏相配,酸入肝,辛入肺,甘入脾,苦入辛,咸入肾。五味不可过极。《黄帝内经》中云:《老老恒言》引《记?内则》曰: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此意在乘旺。孙思邈则言:春少酸增甘,夏少苦增辛,秋少辛增酸,冬少咸增苦,此意在扶衰。春木克土,故增甘;夏火刑金,故增辛;秋金克木,故增酸;冬水克火,故增苦。《老老恒言》曰:此五味克五藏,乃五行自然之理也。

食物不可过咸。若食物过咸,则食物之性味难以品尝。《黄帝内经》言: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血燥,血燥则易于口渴。故食物不可过咸,只需稍加盐类,使饮食清淡,即可保持食物之真性真味。土居于中而主四时,四时皆调以滑甘,故多食用甘味,顺应脾的功能,抒发脾阳,同时脂膏之类以益脾阴。

食物亦不可过杂。孙思邈提出食不欲杂,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种类也在不断丰富,水陆之味皆被提上餐桌。然每食忌杂,杂则五味相挠,既不能得每食之味,又伤及胃,不如次第分频食之。

3.总结

老年人气血衰,肌肉枯,以少寐为老年大患。故老老恒言中提出“操纵”二法,集中意念,或平居静养,睡前不大声叫呼,不可使灯光过于明亮扰乱心神,并调整睡眠姿势,食饱后不可立即平卧,或可右侧卧舒脾胃之气。对于睡眠,应坚持午后小憩,颐养阳气;晨起不可过早,必待日色到窗,阳气生发才可起床。晨起后啜热稀粥,即可推陈致新,又可鼓舞胃气。老年人脾胃虚弱,阳气不足,应当合理调理饮食,顾护脾胃。对于饮食,首先不可过饥或过饱,量腹节而受之;其次饮食多少应当随四时变化而变化,饮食清淡、食不欲杂。

于《老老恒言》中亦有通过导引等方法使血脉流通,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常欲小劳,以达延年益寿的目的;有通过日常所用,如卧床、房、帐、被褥等角度养生;亦有未病先防的理念,如饮食调理,使腹部空虚,经络运转,恢复元气,以达疾病自愈。

本书通过将养生方法寓于日常生活中,通过论述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顺应四时变化,以达养生目的。

论文作者:田俊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8

标签:;  ;  ;  ;  ;  ;  ;  ;  

从《老老恒言》论中医养生论文_田俊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