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从“教书育人”到“学以致用”_平行四边形论文

数学教学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学教学论文,教定学论文,学定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课标人教版本实验教材“平行四边形”一章的教学中,“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一节在知识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最近一次教学,我进行了新的尝试,效果颇佳。以下几点肤浅的体会,供同行交流指正。

一、在教学理念上,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不大相同的。

教学教师 学生 教师 学生 学生 自主

方式讲授 阅读 演示 讨论 实践 学习

巩固率 5%

10% 30% 50% 70% 95%

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实行了多年的教授方式,学生的巩固率是最低的。以前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时,按照我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复习引入、新知探究、例题精讲……整个过程有提问、启发、解惑、讲评、交流、反思等,但课堂教学是“教路”优先,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学生的主体性在流于形式的活动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效果一般,课后只能靠大量的习题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这次我大胆改变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采用“预习交流——反思——检测”的基本模式,尽力体现“学路”优先,“以学定教”,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是学习的、课堂的主人,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精心设计预习作业为突破口,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做有效引导,并在学生的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数学有效课堂。通过预习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意图,让学生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去掉过去学习时的被动与盲目,找到了主动学习的支点,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学生通过自学过程中的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获取的知识不仅理解掌握得更好,还有一种成就感、快乐感。

我在课前设计的预习作业(作为学生前一天的家庭作业)为:

复习等腰三角形的内容,完成填空:

1.如图1,在△ABC中,

图1

(1)因为AB=AC,所以△ABE是等腰三角形;

(2)因为AB=AC,所以__=__;(3)因为∠B=∠C,所以__=__。

认真阅读课本P91~P93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2.①有__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如图2,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__,读作:__。

③因为__∥__,__∥__,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④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__∥__,__∥__。

图2

图3

图4

图5

3.如图3,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分别有什么数量关系?你是怎么得到的?(友情提醒:你可以借助刻度尺、量角器,利用剪、拼等各种方法进行探究),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

4.如图4(上页),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一条边AB长为8m,其他三条边的长各是多少?

如图5(上页),ABCD中,AE=CF,求证:AF=CE。

题1是在认真分析新知建立在哪些已学知识基础之上,来定位旧知复习的内容与方式。通过题1,促使学生明确可类比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题2是通过学生自学和比较,自主归纳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表示法及其符号表示;通过题3,学生按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顺序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性质;题4要求学生运用新知去独立分析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这样的预习作业显然不是松散的“放羊式”,而是引领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对新知识自主分清“会疑惑不会”,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的。

二、以学生预习作业为基础,变“讲练结合”为学生自主“交流反思”

上课开始,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学生预习成果,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反思。学生经过课前的准备,通过观察或聆听同学展示的思维过程、交流的成果,通过对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弄清尚不懂的知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培养自身能力。

在展示学生预习作业1并纠正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1)我们为什么要复习等腰三角形的知识?(2)你认为我们怎么去研究平行四边形?很显然这是用类比的方法去研究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预习和交流,明确地知道,应从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这几个角度去研究任意一个几何图形。

通过以下问题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义的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1)请你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说说你怎么画的?(2)你是怎么想到用符号口表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3)你是根据什么来完成第③④小题的?由此说明了什么?对于预习作业3,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自己思考独立解决,在由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解说后,我提出以下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反思:(1)你的证明过程完整吗?(2)你是怎么想到连对角线的?(3)你还有证明对角相等的方法吗?紧张、积极、活泼的场面出现了,当然我的巡视指导和答疑是不可缺少的。结果,不到3分钟时间,所有学习小组通过交流都能正确解决,在接下来的8分钟内,所有的问题都通过学生代表自主展示解说完毕。

在交流预习作业4前,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规定学生在2分钟内解决或想到思路:在ABCD中,(1)若∠A=60°,你能求出其他三个内角吗?(2)若∠B-∠A=60°,你能求出四个内角吗?(3)若∠A∶∠B=2∶7呢?问题解决后,我引导学生感悟方程思想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接着我引导学生交流预习作业4,考虑到学生实际能力,我提出以下问题组织学生交流:(1)若将第(1)题中“AB长为8m”改为“BC=BA=2”,其他条件不变,又如何求其他三条边的长?(2)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第(2)题?(3)第(2)题中,若点E、F分别在AB和CD的延长线上或分别在BA和DC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此时学生的小组交流更加投入,所有的问题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互帮得到充分解决,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基本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反思总结和自主质疑

本节课教学任务完成后,我要求学生思考:“通过预习、交流、反思,你对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和哪些更深的体会?还有什么疑问?”此时同学们七嘴八舌(我要求学生不必举手,直接站出来回答):

生1:我学会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知道了它的边角性质,并能做题目了。

生2(立马站起来):这说明了研究一个几何图形都要研究它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和应用。

生3(马上补充):这种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和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类似,我已经看过书了,后面还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生4:我也看过书了,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中还有对角线。

此时,想发言的同学好像没有了,我马上进行点拨:这种类似等腰三角形进行研究是类比的数学思想,在数学中,许多类似的问题都可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研究。

生5:我还有体会(学生笑),我们在证明时,连接对角线,说明研究平行四边形问题常常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生6:研究五边形、六边形等其他多边形时怎么办?

生7:我们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时不是知道了吗?

此时,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感悟,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四、变课堂作业为课堂检测,提高课堂即时反馈的实效性

在学生反思总结后,我安排了课堂测试这一环节,来了解目标达成度。根据目标,我围绕本课的主要内容、基础问题、易错点等编制课堂测试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里批改、打分、订正和互帮。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反馈,对学生练习中有创见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对暴露的问题要及时矫正,不要怕学生出错,在学生明白了自身的知识不足后,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尽量当堂矫正,引导学生纠正过来。课堂测试题是这样的:

必做题(每题25分,第5题20分)

1.在ABCD中,AB=5,BC=3,则它的周长为__。

2.在ABCD中,∠A+∠C=220°,则∠A=__°,∠B=__°。

3.在ABCD中,∠A-∠B=26°,则∠A=__。

4.若ABCD的周长为28cm,且AB∶BC=2∶5,则CD=__cm,BC=__cm。

选做题(20分)

5.在ABCD中,AC为对角线,BE⊥AC,DF⊥AC,E、F为垂足。求证:BE=DF。

五、六点说明和体会

1.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既要分析教材,又要分析学情,知道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有了哪些学习经验,在学习新课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你准备选用哪些应对策略。在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预习作业的具体备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制定预习提纲同时配置少量简单的习题,作为家庭作业布置。操作方式可以用预习单,也可以让学生准备预习本作适当预习作业记录等。

2.上课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想得更多,说得更多,交流得更多,体验得更多的课堂,充分张扬学生个性,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在课堂上主要进行“展示与交流”“思考与探究”及问题讨论反思。学生经过课前的准备,通过观察或聆听由同学的展示的思维过程、交流的成果,通过对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弄清尚不懂的知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培养自身能力。

3.努力寻求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的策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上,并根据学生、教材的特点进行诱导和辅导。把学生的动眼、动手、动脑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学中,不只是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进行主体性研究学习活动,即让学生在学习参与中,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索知识和进行创造性思维锻炼活动。因此,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要作适当的变化,不把现成的知识提供给学生,而是以“问题组”的呈现方式,学生依据教师所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进行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假设推论,实验验证。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学习过程。

4.引导学生反思时,应由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后自主对知识、方法、规律和注意点进行反思、归纳。在课堂总结时,更要指导学生站在整个中学数学体系的高度,对整节课作系统的概括。反思总结时以学生自主归结呈现为主,学生间互补为辅,教师适时补充和突出,促使学生的认识上一个台阶,认知结构得到逐步完善。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具体经验的水平过渡到抽象概括的水平,要注意不仅概括结论,更要概括知识的发生过程,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

5.在分层训练时,以对新知的灵活运用和应用为主,辅以拓展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要力求体现“通性通法”,即包含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不要追求偏、怪、难;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对有规律的问题,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提炼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其呈现方式为:(1)环绕“懂”来安排练习,为针对易错的所在安排的预防错误产生的练习。(2)环绕“会”来安排练习,目的是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实现由“懂”到“会”的转化。要注意引导学生以所学理论知识、思想方法来指导和检查自己的活动,要有必要的反复,以形成稳定的活动方式,增强技能的牢固性,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解题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3)环绕“熟”来安排练习,目的是形成熟练技巧,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到所解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操作要点:①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特点,暴露思路,重视过程分析;②题目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数学思想、方法);③对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并配备适当的变式练习予以强化。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先自主思考,独立解答;再由学生说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采用追问、反问的方式作必要的点拨;最后归纳提炼解题规律、方法或注意点。

6.当堂检测一定要体现考试的味道、分数和纠错。采用方式:(1)学生独立解答;(2)小组交流批改并矫正;(3)教师巡视,捕捉共性错误;(4)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注意事项。教师要根据目标,围绕本课的主要内容、基础问题、易错点等编制试题,因此教师要有一定的预见性,适当加注拓展题。同时要注意:(1)检测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感和针对性(新授课的题目起点要低,坡度要小);(2)检测题要控制在10分钟左右;(3)检测后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要心中有数,为后继课的设计找准起点。要注意对结果的评价、反馈,对学生练习中有创见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对暴露的问题要及时矫正,不要怕学生出错,在学生明白了自身的知识不足后,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尽量当堂矫正,引导学生纠正过来。

要提高每节课的实效,我们教师首先坚定不移地把握好课前预习和当堂预习。以学习过程导学,以问题导学,以练题导学,逐渐提高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和自学能力。另外,在训练过程中要遇难即议,遇疑即议,充分运用“兵教兵”和合作小组的讨论交流,使优生在帮人中得到提高,后进生有人指导。当然,教师要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激励评价。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由“教”为先变为“学”为“先”,变个体学习为群体互助式学习。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体验,知识整理,认识的深化……大都在讨论中完成,不以“专心听讲”为主要学习活动的学程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生与生、师与生的相互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发生思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讨论中,发现自我缺陷,进行自我完善,促进自身发展;在讨论中,学会协作互助,养成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讨论中,形成群体互助式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学习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标签:;  ;  ;  ;  ;  

数学教学从“教书育人”到“学以致用”_平行四边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