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到“会”——书市呼唤功能转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书市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10届全国书市以其宏大的规模为这个不同寻常的国庆节又增添了一份喜气。42个代表团、500多家出版社、近3000 家新华书店云集长沙,创造出若干书市之最。据统计,书市参展品种共143556种,摊位实际达到540个,正式代表8000人,加上观摩、考察、学习等相关人员, 总人数达到7万人。而最让参加者感叹的还是最终的结果——书市期间,销售总额达2008.39万元,接待购书读者160.47万人次;订货总额6.76亿元,主办者湖南代表团订货总额6080万元,名列第一,其他如江苏、上海、吉林、辽宁、湖北、广西、广东、四川、河南、山东等代表团都取得了较大的订货额。销售和订货之和,成为历届书市之最。
团体购书和农村发行两块被拉动的市场
书市开幕当天,莅临的领导人中,从中央宣传思想领导小组副组长到主办省市一把手,规格之高,要人之多,前所少见。有3 个省的副省长亲自带队参加了书市,据了解,另有一些省市的领导虽未在书市上正式亮相,却隐身在长沙呆了两三天。由于省市领导的这种高度重视,使得许多地方新闻出版局局长们也来了,省店的一把手也来了。此次共来了23位省店一把手,为各届之最。记者从各代表团的名单上发现,代表团成员中从事具体业务的人,比往年有较大幅度地减少。
书市原本是为解决图书流通中的一些障碍而开设的,它完全是自发的和纯商业的。目前书市的申办已必须由当地省市政府正式打报告甚至进京争取,这足以说明书市演变到现在,商业的功能已越来越弱,政府介入的程度已越来越深了。有人甚至认为,书市已越来越成为一种政府行为。
那么政府的这种介入,给本届全国书市带来了什么呢?
记者从书市零售额的结构中发现,团体购书旺成为本届书市的特色之一。单是书市开幕当天,省会长沙零售的81.6万元中,团体购书就高达64.3万元。到书市结束,团体购书总额为310.38万元。实际上,开幕之前三天267万元的销售码洋中, 还有比上述比重更大的团体购书并未计入书市销售统计。书市期间,省会长沙最高日销额达到了111.57万元。长沙是一个中等偏小的经济算不得很发达的城市,可以设想的是,如果没有团体购书,长沙的图书日销售是很难攀上这样的高峰的。因此可以这么说,团体购书为本届书市的零售撑起了一片可爱的蓝天。
据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朱建纲介绍,本届书市有500 多场农村科技读物分市遍布三湘大地。9月26日, 醴陵市浦口镇农村分市接待读者7026人次,销售额为50244元,而在益阳市图书大篷车的展销中, 出现了农民朋友追着大篷车买书的动人景象。这种购书的热情和渴望令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书市期间,农村分市的购书人数达到72.9万人次,购书总额384.9万元,成为书市最为成功的举措之一。
不少人认为,如果没有政府的成功介入,上述两块市场不可能被如此拉动。因为如果没有政府的因素,不会有14万个品种的超大型规模,不会有100多家传媒单位的强化造势,团体购书的诱惑力不会如此大, 某些渠道也不会这么畅通。而500多场农村书市, 如果没有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单凭一局一店之力,是很难做得如此轰动的。
书店不敢吃得太饱订货功能明显弱化
从零售方面来看,政府的介入拉动了两块不小的市场。然而从订货方面来看,商业功能与其声势、规格、规模显得略为不相适应。简而言之,订货功能被淡化了。当然这种淡化,并非始自本届书市,只是在本届书市上变得异常明显。
如果从商业功能考察,书市订货就是以订新书为主。本届书市,参展图书虽有14万种,但多是以展示成就为目的的今年初、去年甚至前年乃至更早的书,鲜有新书。再从各地组团的阵容结构来看,订货人员来得越来越少。如广东团,往年都来了100多名书店中的人, 今年只来了50多。有的团虽然书店中的人也不算少,但填单划圈的人却不多。更有甚者,书市开幕第二天,做完了前期工作的不少订货人员,或者打道回府,或者前往张家界、洞庭湖去也。9月25日下午, 记者看见有出版社开始撤展,到26日,离订货会结束还有整整一天时间,虽然广播里也在不停地广播,但撤展的出版社还是不少。订货功能的削弱,使不少出版社反映,他们收到的订单微乎其微,远远不敷参会费用。一些拿到大额订单的出版社则告诉记者,他们在书市之前已经推销、联络了好几个来回,码洋基本上已经敲定,只是借书市之机见面交单子而已。
其实订货会订货功能的削弱,在1998年初的春季图书订货会上已露出了端倪。骡马大会似的订货会,其订货的生命力还会有多强已在被业内外众多人士思索。随着全国各地批销中心的崛起,现货批发功能的增强,随着出版社和省店主发经销、主发试销的越来越广泛推行,随着出版社和省店的推销员越来越勤奋地踏遍千山万水,随着网上信息发布的越来越快捷便利,图书流通中的许多问题正在越来越多地得到解决,大型订货会的优势正在消弥。对全国书市订货会而言,除此之外,更有许多别的障碍。首先,各种小型的专业的订货会在10月以前纷纷抢先举行,大多数书店已基本吃饱;其次,九月,还是书店销售的旺季,他们腾不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关注书市订货;第三,离明年初的沪版书订货会和全国的春季图书订货会太近,全年的新书在那会儿出笼的居多,书店不敢让自己吃得太饱。
从热热闹闹卖书的“市”到出版人共聚的“会”
本届书市,零售和订货场地分开,加上订货场地不尽如人意,给订货者和读者带来了一些不便。因此,人们在思考未来的书市时,认为如果硬件达标,管理和组织到位,仍是将零售和订货放在一起为好。集全国出版界之力,为宣传和展示行业形象,以拉动一方市场,那么,订货和销售场地宽阔,便于做宣传广告并形成一种景观,把书市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深入全体市民人心,成为一件文化盛事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次订货,因为展馆外场地有限,各出版单位在散发宣传品、制作各种广告牌、出炉新的极具煽动性的广告词上,很难大显身手。因此有人说,本次订货会场地的广告宣传不仅比不上北京订货会,在气势招数和火药味上也没有超过第9届、第8届和第7届全国书市, 这样自然就难以给人深刻印象。
也有不少人认为,既然订货的功能已被很大程度地削弱,而且看来还会被削弱,那么,全国书市能否取消订货会?他们说,如果全国的出版发行单位不需要在订货会上下功夫,而更多地是像人民邮电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等那样集中精力作好零售卖场的宣传促销服务,不仅能拉动当时当地的市场,就是对其周边地区未来市场的开拓,也会有深远意义。
而更多的出版人则认为,书市发展到今天,应该有一种更新的理念,那就是,书市不仅应是热热闹闹的卖书的“市”,它还更应该成为出版人的盛会,读书人的节日。要做到这一点,含金量高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国内的书市,活动本就不多,有的也限于签名售书、新书发布、送书赠书之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胡守文告诉记者,今年的美国书展,单是各类研讨会及活动,就有100多项。 如:《把你的图书的新闻价值卖给媒体》、《本世纪的出版法案、出版合同、版权及不公平竞争》、《诗歌与散文的力量:创造销售额》、《通向成功的合作:作者、出版商、发行商、书商与媒体》、《把广播、电视的脱口秀节目转化成图书销售额》、《出版业的兼并与收购》、《成功销售案例》、《科技、医药、专业书商及出版商专题研讨会:网络销售对出版的影响》,还有女权主义书店网络成员两天聚会的《女权主义者书店日》及美国头号图书批发商英格拉姆图书批发公司的系列会议及招待会,等等。即将开幕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也有丰富多彩的研讨会和活动,如举办世界文学经纪人和星探的交流、评选并展览“影响二十世纪的书”、协助举行前南斯拉夫作家“99会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助举办的非洲出版人系列活动以及索罗斯“开放社会基金会”系列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书展本身,也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人士,并已超越行业,成了一块响当当的社会文化品牌。
中国每年出版10多万种图书,书市是年年开,大中小型的有好多个,订货会是月月有,大中小型的都不少。中国的出版业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却难得找到一个齐会共聚、平心静气地交流思想、砥砺智慧、探讨宏观发展、总结微观经验的时间和机会。大家一致认为,全国书市,除了展示图书,除了拉动市场,还应该提供这样的时间和机会。
标签:订货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