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干预的效果论文_陈春

(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南京 211101)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综合管理措施对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360 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180 例。干预组给予6 个月的社区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以及定期随访,对照组维持原有的治疗方案及常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教育。结果:经社区综合管理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较前下降,与基线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血压控制率均较前上升,与基线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F-36 量表评分中,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等得分均升高,与基线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对有效控制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随机对照;社区综合管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 年6~12 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360 例,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社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0 例;其中干预组男75 例,女105例,平均年龄(56.68±7.51)岁;对照组男67 例,女113 例,平均年龄(55.9±8.4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干预前血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本地常住户口居民,生活自理;②参照1999 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未服降压药时,不同日3次平静状态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诊断为高血压;③年龄35~75 岁;④患者自愿参加本项目。

1.3 排除标准

①其他类型高血压;②经药物治疗SBP仍>180mmHg或DBP仍>110mmHg;③严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④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⑤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患者;⑥合并有精神疾患者。

1.4 研究方法

1.4.1 方法

在纳入研究的社区中,每个社区有5名经过培训全科医师参与项目研究。每名医生负责接诊符合条件的9位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名,其中随机方案采用相同外观的密封不透光信封隐藏。并由全科医师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信息收集,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患病情况、病史、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基线血压、并发和治疗用药以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1.4.2 干预方法

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干预,内容包括由参与的全科医师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专题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以及定期随访,专题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发症、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个人护理、心理保健等基本医学常识;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则由全科医师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心理干预为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缓解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药物干预为依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及变化情况制定及调整降压方案;干预开始后定期检查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血糖、血脂、血尿酸、尿常规、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必要时检查眼底、超声心动图和胸片等。对照组维持原有的治疗方案及常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教育。

1.4.3 评价指标

观察指标为血压情况:SBP、DBP,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及SF-36生存量表。 SF-36量表包括8个指标,即躯体健康(PF)、社会功能(S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心理健康(MFI)、情绪角色功能(BE)、精力(VT)、总体健康状况(GH)。采用计分法进行评分,再经标准化处理,每个维度的得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命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软件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血压情况比较

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前,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过6个月社区综合干预后,SBP及DBP水平均较前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比较

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27.8%vs27.2%)及血压控制率(24.4%vs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过6个月社区综合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67.2%)及血压控制率(57.8%)均较前上升;与对照组(36.1%,39.4%)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

2.3 两组SF-36 量表比较

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 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过6个月社区综合干预后,PF、SF、BP、MFI、BE、GH得分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3 讨 论

综上所述,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实施社区综合规范化的管理,是解决高血压这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 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84.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8.

[3]廖秀娥.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9):6180—1.

[4]陈 勇,濮 欣,刘晓明,等.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1):24—6.

论文作者:陈春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浅析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干预的效果论文_陈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