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论文_桂薇

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论文_桂薇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观察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经治疗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结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繁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基础心脏病本身或治疗触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更为重要。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诊断;胺碘酮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058-02

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早搏)发生人群相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窦性节律或异位节律基础上,心脏某一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冲动,过早引起心脏除极[1]。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40,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1~70岁,平均52.5±3.5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5.5±2.5年。其中冠心病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者2例,扩张型心肌病者4例,病毒性心肌炎6例,心肌病4例,原因不明者2例。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证实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000次/24h)。根据心电图可以对期前收缩做出明确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症状常常间歇出现,或偶发,这时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50%以上正常人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her)检查也能发现期前收缩,而且常常无症状。除了期前收缩外,还要注意有无心动过速、ST-T改变等其他异常。

1.2 方法

①利多卡因:50~100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5~10min加用50~100mg,直至早搏消失或总量达250~300mg为止。有效后改用1~3mg/d速度静滴维持,经24~48h稳定后改用口服药。

②慢心律:利多卡因无效者改用慢心律或两者联合应用,效果甚好。首剂150mg,在5~10min内静脉注射,此后在第一小时静滴250mg,接着按100mg/h速度静滴。经静滴24~48 h情况稳定后改为口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苯妥英钠:用于洋地黄中毒的室性早搏。常用250mg加注射用水20ml,在10min左右静脉注入,5~10min内起效,若无效每隔15min重复用100mg,总量不超过500mg。

④胺碘酮:可用于利多卡因无效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监护室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用300mg加10%葡萄糖液60~100ml,半小时内静脉滴完或至发作中止后停用。美国心脏病学会急症心脏监护(ECC)指南指出:根据较多经验,当利多卡因治疗失败时,静脉用胺碘酮可能成为治疗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2]。

⑤普鲁卡因酰胺:首剂200mg加10%葡萄糖液20ml,在10min左右静脉注入,无效者每隔20min重复用200mg,总量不超过1 000mg。用药期间注意血压有无下降和QRS波是否增宽。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心电图疗效判定标 显效:室性期前收缩消失或减少>90%;有效:室性期前收缩减少50%~90%;无效:室性期前收缩减少<50%或无变化。

1.3.2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结果

4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经治疗心 电图疗效分析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临床症状疗效,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

3.讨论

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这主要是由于早搏后的心搏增强和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引起。有时患者会有心前区重击感及头晕等感觉。心悸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可使儿茶酚胺增加,使室性期前收缩更为频繁,这就产生了恶性循环。如果室性期前收缩触发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则可出现黑矇及晕厥症状[3]。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室性期前收缩的第2心音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1心音。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无器质性心脏病,如无明显症状,不必特殊治疗。如患者症状明显,治疗应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减轻患者顾虑与不安,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咖啡、应激等。存在感染灶时应清除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繁室性期前收缩,此时,因为这种心律失常并不是致命性的,因此治疗基础心脏病本身或治疗触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更为重要。目的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危险信号,如发生于下列情况的室性期前收缩有可能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的前奏,应高度重视,及时予以处理:①频发(>6次/分或30次/小时),持续呈联律的,连续发生2~3次期前收缩,呈多源性或短阵心动过速,QRS波群畸形显著或时限>0.14秒,室性期前收缩呈R-on-T现象者;②急性心肌梗死72小时内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③洋地黄或锑剂中毒;④低血钾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⑤急性心肌炎[4];⑥奎尼丁晕厥、QT间期延长综合征;⑦体外循环术后24小时内。判断室性期前收缩危险性的主要依据,基础心脏病变,如严重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或室壁瘤等。心功能状态。解质是否紊乱。心脏功能状态,心功能良好、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一般属于良性的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常可引起心室颤动。应常规用利多卡因预防原发性室颤问题。对于普鲁卡因胺:①静注由于扩张血管,易致低血压而虚脱;②有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③严重过量或中毒时可引起定性早搏、心室颤动甚至心脏停搏;④长期用药可发生全身性红斑性狼疮样反应,停药后可消失;⑤禁用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严重心力衰竭及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参考文献】

[1]文开义,胡超,鹿志军,等.利多卡因伍硝酸甘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0):2717-2718.

[2]姜丹.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2):224-225.

[3]史沛荣,尉伟,董丽丽.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2):131-132.

[4]胡大一.正确评价和治疗室性期前收缩[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3,31(10):4-6.

论文作者:桂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  ;  ;  ;  ;  ;  ;  ;  

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论文_桂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