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动脉 血流动力学指数 对照组(n=50) 观察组(n=5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BA Vm 32.67±7.54 37.46±8.34# 32.74±8.45 39.72±7.43*# PI 1.37±0.27 1.28±0.24# 1.35±0.26 1.23±0.16*# RI 0.75±0.12 0.64±0.14# 0.76±0.15 0.57±0.14*# LVA Vm 37.78±7.54 43.53±8.74# 37.46±7.45 45.67±11.34*# PI 1.36±0.27 1.26±0.21# 1.36±0.27 1.24±0.18*# RI 0.72±0.14 0.65±0.12# 0.71±0.13 0.62±0.14*# RVA Vm 37.67±7.23 42.71±7.52# 37.56±7.36 44.65±12.43*# PI 1.37±0.24 1.25±0.19# 1.36±0.21 1.24±0.21*# RI 0.74±0.17 0.68±0.15# 0.72±0.17 0.65±0.17*# 注:组间比较:*: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5;组内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3。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测量指标 对照组(n=50) 观察组(n=5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收缩压(mmHg) 156.53±18.26 137.82±23.34# 156.43±25.34 126.43±21.43*# 舒张压(mmHg) 108.45±19.68 86.54±14.45# 108.43±18.34 77.67±13.34*# 注:组间比较:*: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5;组内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2.3 两组患者治疗后降压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降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4。表4 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0 21(42.00) 10(20.00) 19(38.00) 31(62.00) 观察组 50 38(76.00) 9(18.00) 3(6.00) 48(94.00) χ2 - 4.366 p 0.037 3 讨论四维疗法是针对软伤科疾病而制定的一种综合化的系统疗法。其中腰椎与颈椎的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膝关节炎、肩周炎、跟腱炎等疾病都是四维疗法的适用范围。四维疗法是将手法、针刀、药物、心理疏导或健康教育(身心调理)这四大治疗方法进行整合,可以将这四个维度看成“针、药、手、理”,从中医辨证理论上讲,这四个维度的治疗方案相互辨证,既可以整合成一个整体又相互独立,且注意自身优势的发挥。筋骨并重与整体调节是治疗的原则,人体的运动靠神经、筋膜、韧带、肌肉等组织的协调而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靠骨骼于关节的配合作用,这些因素的协调一致是人体活动的必要前提基础,因此治疗软伤疾病时我们要注意软组织、骨骼及其关节的三方面协调,共同治疗,此外我们还要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互补,诊断时将中医辨证诊断与西医影像学诊断结合,注意将疾病进行分期,注意病情的变化[3]。颈源性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颈椎病理性改变诱导产生的血压升高,可出现基底动脉血供异常,激活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流动力学改变),此外软组织长期摩擦产生慢性炎性反应会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这些均导致血供进一步异常,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近年来“低头族”人数的增加及其人口老年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发病率逐年升高,对常规降压药物敏感性较差,且临床中常与老年患者的原发性高血压相混淆,容易发生误诊,耽误治疗。颈椎关节发生,颈椎小关节出现紊乱后将大大降低肌力,进而椎间关节容易发生移位,进而促导致了血管、神经的压迫[2,7]。椎体长期压迫导致两者间的摩擦力增加,产生了纤维化与无菌性坏死,进而诱发慢性炎性反应,刺激动脉血管,进一步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降低,且脑内血管对缩血管敏感性更大,出现痉挛,从解剖学角度来讲,C1-3、C2-4横突前方存在交感神经,受刺激后使血管进一步收缩,血压升高,长期的刺激使血管发生硬化,进而血压持续升高。四维疗法中的“手”法能通过推拿按摩的方式纠正颈椎关节间的解剖学异常,通过手法牵引、旋转对相邻组织进行调节,从而改善压迫症状,恢复解剖学正常位置,此外还可以改善血供、促进炎性因子的移走,因此可以使血管痉挛状态得到缓解,血压降低[10]。“针”法主要是松解组织黏连、改善组织挛缩状态,改善血管痉挛,我们采用的电针有着很好的温经通络、活血祛湿的功能,我们选取的针刺点为肌肉起止点,因为起止点富含有大量交感神经,电针能扩张刺激部位血管,改善血供,所产生的热量能促进炎性因子游走,促进组织细胞再生修复,可以进一步促进肌力恢复,还有一定的止疼效果[2,7]。“药”法主要是改善循环,降低局部炎性因子水平,银杏叶提取物可以看成是一种血管活性药,能够很好的改善血管痉挛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清除炎性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因此适合于该病的辅助性治疗[11]。“理”可以看成是身心疗法,软伤病患者因出现退变性疾病,生活质量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状态,治疗时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与功能康复贯穿于治疗全过程,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确立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功能锻炼可以很好的促进血液循环、防治肌肉萎缩,延缓退行性变,增加肌力[3]。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循序渐进,慢慢缓解。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测量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测量动脉的Vm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测量动脉的V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测量动脉的RI、PI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测量动脉的的RI、PI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证实:采取“四维疗法”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案,能充分发挥中西医的自身优势,运用中医辨证理论,扩大了该治疗方案的适用范围,为今后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参考文献[1]黄科生,陈东风.颈源性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12, 33(7):188-189.[2]王明月,张兵,刘琨,等.丹参川芎嗪联合电针刺激等治疗颈源性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杂志,2018,31(11):38-43.[3]张国龙,胡新宇.四维疗法在脊柱软组织伤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6, 25(5):558-560.[4]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5-9.[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6]No authors. 1999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 ypertension Guide lines for the Man agement of Hyperte sion Guide lines Subcommittee [J]. J Hypertense, 1999, 17 (2): 151-183.[7]陈东风,黄科生,孙戎,等.电针刺激颈肌起止点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20):3170-3172.[8]李业甫.中国推拿治疗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3-4.[9]谭周纯,洪文.龙氏治脊疗法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3):45-47.[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190.[11]郝华明,刘芳,黎珍娟,等.心法按摩整脊治疗颈源性高血压5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5):435-436.作者简介:鞠耀东,男,1974年5月生人,硕士研究生,副主任中医师,骨伤科,开原市中医院。
论文作者:鞠耀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血压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动力学论文; 疗法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