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梗塞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论文_席慧平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人民医院 730799

【摘 要】目的:探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0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脑梗塞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针对其症型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病情的康复,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

脑梗塞的特点是起病急、致残和病死率高,它是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塞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为探讨采用中医辩证疗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笔者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我们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在治疗组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龄为35~74岁,其病史为2周~4年。在该组50例患者中,有22例基底节区梗死患者,有6例腔隙性梗死患者,有18例脑叶梗死患者,有4例小脑梗死患者。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龄为36~73岁,其病史为2周~4年。在该组50例患者中,有25例基底节区梗死患者,有8例腔隙性梗死患者,有巧例脑叶梗死患者,有2例小脑梗死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梗死的部位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营养脑神经等西医常规治疗。为其使用拜阿斯匹林进行治疗。每次服100mg,一次/天,晚饭半个小时后服用。其中,为重度脑梗塞患者使用125ml20%的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用药治疗7天。

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根据中医对脑梗塞不同症候的理解,将其分为气虚血疲型脑梗塞、阴虚风动型脑梗塞和痰热腑实型脑梗塞,然后针对不同的症型进行治疗[2]。

⑴气虚血疲型脑梗塞

治疗气虚血疲型脑梗塞的原则是通络化疲、养血益气。其处方为:石菖蒲8g、黄芪25g、红花9g、赤芍12g、甘草6g、桃仁12g、丹参15g、当归10g、川芎12g、地龙7g,水煎服。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下。

⑵阴虚风动型脑梗塞

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塞的原则是活血通络,育阴熄风。其处方为:五味子12g、芍药12g、生地黄15g、玄参15g、远志12g、桃仁12g、桔梗5g、红花9g、麦冬10g、甘草6g、巴戟天10g。水煎服,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下[3]。

⑶痰热腑实型脑梗塞

治疗痰热腑实型脑梗塞的原则是泄热通腑,涤痰开窍。其处方为:红花9g、厚朴15g、生大黄10g、瓜篓15g、郁金12g、芒硝8g、丹参25g、胆南星8g、桃仁12g、甘草6g、桔梗5g。水煎服,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下。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疗效判定标准是:⑴无效:患者的患肢活动功能无改善,其肌力没有明显好转,其生活还需要别人照顾。⑵有效:患者的肌力明显提高到一级以上,其患肢活动功能得到改善,但其生活还需要别人照顾。⑶显效:患者的肌力明显提高到二级以上,其患肢活动功能虽不健全,但是其生活几乎可自理。⑷痊愈:患者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可以独自行走,其患肢的活动功能恢复,但是其患肢的肌力可能不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对本文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数治疗采用n及%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P<0.05,不具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照组患者中,其治疗结果被判定为无效者有13例,为有效者有7例,为显效者有11例,为痊愈者有18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00%。在治疗组患者中,其治疗结果被判定为无效者有1例,为有效者有9例,为显效者有17例,为痊愈者有2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0%。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讨论

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出现异常,而导致脑组织出现坏死。脑梗塞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并会导致多种后遗症的出现,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4]。临床治疗各种脑梗塞后遗症的时候,可以利用各种扩血管药物和改善微循环药物进行治疗。但西药治疗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容易出现各种副作用[5]。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都积极的致力于将中医疗法应用于脑梗塞后遗症的治疗中。从中医角度来讲,脑梗塞后遗症大多是因为机体正气亏虚,且受到日常饮食和情志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体内气血的逆乱,出现风、痰、瘀等,并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例如半身不遂和口舌歪斜以及偏身麻木等。按照中医辩证分型,可以将脑梗塞后遗症分为虚实两类,其中,气虚血虚为“虚”,肝阳上亢、痰瘀阻络为“实”。但有时患者临床会表现出诸多虚实相间的情况,可采用标本兼顾的方式进行治疗。而且,患有各种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大多因为病情长期迁延而导致气血亏虚,络脉出现瘀滞,因为临床最多见气虚血瘀型[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00%,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对脑梗塞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疗效确切显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各种症状,促进其病情旱日康复,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艳,李密,周丽雅,等.中西医结合与心理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70例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5,32(7):505-507.

[2]杨述鸣,丁淑兰.中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52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1(15):804-805.

[3]姜东辉,刘少英,陈劲松,等.川芎嗪配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后遗症5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19(1):256-256.

[4]R Liu,SL He,YC Zhao,HG Zheng,CH Li .Influenc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2016,12(23):1999-2000.

[5]张纪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5,12(4):774-775.

[6]巩福选,赵抗山.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1(9):1060-1061.

论文作者:席慧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对脑梗塞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论文_席慧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