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1314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迅速增加,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到内涵提升的关键期,部分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校企合作模式。本文主要研究了校企合作对高职艺术射击类专业的意义以及现有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希望能够给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一、引言
校企合作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正在实施的政策,校企合作也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需要利用在自己高等职业院校中学习到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带来效益,同时也检验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但是,目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稳定性和深入性,学校有推动校企合作的动力,但是企业却缺乏长期和高校合作的动力,出现了所谓“高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但是有的学校却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取得了初步成效,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借鉴了国内外的校企合作经验,并且结合自身办学定位的特点,与国内规模最大的手机外壳设计制造商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并且建立了校企“共建共管”的模式,共创经济效益,其成果令人称道。
二、校企合作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意义
(一)推动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周线,校企合作推动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比较封闭的,学生所学知识和所在行业、企业是完全隔绝开的,因此学生往往对实际工作缺乏经验,导致在就业中竞争力不强。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学校的课堂中引入真实的项目,有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以项目的完成带动学生素质的提升,加强各类实践技能培养。
(二)促进教学资源整合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也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学校引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对教师的教学素质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学校校企合作的政策,具有实践经验的实训老师和原来学校教授理论的老师紧密合作,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培养人才,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理论知识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优秀者还可以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
(三)校企合作惠及多方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给多方提供了好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学生而言,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各种条件,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设计项目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提升竞争力;对于学校而言,企业解决了学校本身实习资源缺乏,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能够优先接触到学校的毕业生,丰富自己的人才贮备,企业还能够从高校获取富有创意的设计灵感,为企业的其他项目提供启发。总而言之,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惠及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是一个顺应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模式。
三、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一)项目引入模式
项目引入模式是指将公司企业的实际项目直接导入课堂,由老师分组或者独立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老师则担任辅导的角色,负责与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沟通,当一个项目完成之后,学校还可以邀请项目负责人来学校讲评项目。项目引入的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最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其让老师摆脱了照本宣科的作业布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项目引入模式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模式,由企业提供有关案例,在学校发起专业技能竞赛,教师按照作品的内容和创新程度进行打分,以最优秀的设计交给公司的项目方。在项目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知识结构,即学生是否已经学了有关课程,如果一个项目涉及了太多学生为学过的内容,那么可能会挫伤学生完成项目的积极性。
(二)订单式模式
订单式模式是指企业和学校签署共同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同时当计划达到预定的目标是,由企业来为学校学生安排就业。这一模式是目前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就业率改革的重要途径。订单式模式主要分为集中训练营模式和师徒综合培养模式:集中训练营模式是指在短期内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专业技能培养,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随后按照学生的掌握情况,安排不同的岗位实习,随后由企业将训练营和实习情况向学校反馈,最后学校和企业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师徒综合培养模式是指一些小型企业由于不能够共同分配多名学生实习,因此让公司的专业设计师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培训,这样也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校内工作室模式
校内工作室模式算是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特色模式,工作室模式让学生直接接触一些设计公司的工作案例和工作环境,让校内的工作室成为沟通教学与实践的桥梁。每一个工作室背后都有企业作为依托,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的实际工作。学生通过工作室的锻炼,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为以后学生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五、结语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还处在探索阶段,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而且有的国家已经完成了立法。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国外校企合作模式的经验,不断尝试,最终让校企合作模式被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所接纳。
参考文献
[1]宋连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8):60-62.
[2]周姝敏,李建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探究[J].品牌,2014(04):41.
[3]张立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3(17):213-214.
[4]张立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3(17):213-214.
论文作者:汪韦龙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校企论文; 模式论文; 学生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 学校论文; 企业论文; 类专业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