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产地加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药材论文,产地论文,加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药材在采下后,需及时在产地进行初步加工处理(不包括饮片的炮制加工),但有些药材应在产地趁鲜加工成2mm左右的饮片,如鸡血藤、苦参、葛根等,既易干燥,又免去重复加工,损失药效。如晒干、阴干、烘干等措施。一般的药材需晒干,具有芳香气味或带颜色的需要及时加工,阴干或晾干;肉质类药材须烘干等。有些药干燥前还需特殊处理。正如老药工所说:“火燎苍术,棒打升麻,剥皮桔梗,抽芯远志。”例如天门冬、黄精、玉竹等肉质多汁的药物,采收后洗净泥土,用开水烫后再晒干(天门冬剥皮);带毛刺的要刷掉或搓掉毛刺角晒干,如金樱子、金毛狗脊等;有的要趁鲜切片,或剥去皮角晒干。如乌药、大血藤、三棱、莪术等;有的要刮去粗皮晒干,如桑白皮、黄柏、厚朴等。以符合药材质量和药材商品的收购标准,确保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运输和贮藏。
中药材由于品种和药用部位不同,加工的要求不尽一样。动物类药材有用整体虫体的,也有用动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其分泌物和加工品,加工的目的要求也不相同。总的要求是:杂质少,含水分适度,色泽好,不变味,不霉烂,有效物质破坏少,药材体形完整等。中药产地加工常用的方法有:
1洗、碾、拣
这是去除泥土、杂质及非药用部分的一道十分重要的加工步骤。一些需要经过蒸、煮等加工过程然后再干燥的药材如大黄、人参、三七、姜黄、郁金、麦冬、首乌等,一般需进行洗淘以除去泥沙。一般根类及根茎类药材理应洗净泥土后再干燥,但由于长期习惯的原因,对一
些直接晒干或阴干的根类、根茎类以及一部分全草类药材,则不经洗淘就直接干燥,如黄芪、牛膝、木香、白术、苍术、细辛等。有些药材经水洗后容易变性变质,则不能洗淘,如黄芩经冷水洗淘后则由黄变绿,这是有效成分黄芩甙含量下降,质量变劣的一种现象。一些含粘液较多的药材如山药、百合等,应在去皮前洗淘(山药),去皮后就不能洗淘,百合一般不进行洗淘。一些杂质及非药用部分应拣剔除去,如黄芪、牛膝去芦头、须根;地骨皮、牡丹皮、麦冬去木质心;沙苑已、杏仁、桃仁、白果经碾压或打碎果壳后去果皮;或硬带气的种皮如白果以及枇杷叶、石韦去毛;桑白皮、白芍、黄柏刮去外面的木栓组织等。
2剖、劈、切
较小的根类、根茎类、果实种子类及一般全草类、叶类、花类药材经过除去泥沙及杂质后就直接干燥,而有些药材需经剖、劈、切等加工。一些较大的根类及根茎类药材如大黄、葛根、土茯苓等,需趁鲜切成块或片(片型最好符合饮片要求),有些果实类如木瓜、山楂、枳壳等。习惯上需纵剖或横剖成2~4块后再干燥。一些以木质部心材入
药的药材,如沉香、檀香、苏木等,需劈去树皮与边材。
3蒸、煮、烫
一些滋补药材如五味子、黄精、玉竹、百合、女贞子等,经过蒸熟后能提高滋补作用,同时可使一些酶类失去活性,使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致分解损失。一些虫卵如桑螵蛸、五倍子,经过蒸后达到杀死卵的作用。一些含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如白芍、天麻等,经蒸或煮后则容易干燥,同时也减少了在干燥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损失。菊花有蒸后入药的,主要是经过蒸后可以减少落瓣散花;天冬经蒸后容易抽去木质心。
4熏硫和石灰处理
一些药材(主要是根与根茎类药材),如山药、白芷、泽泻、天麻、川贝母等,需在干燥前用硫黄熏一次;其中天麻和川贝母在近干时还需加熏一次硫黄,目的是使药材的色泽保持洁白,并可防止腐烂和虫蛀的作用。
浙贝母则需用撞擦的办法撞去鳞片的表皮,然后用石灰处理。撞去皮的目的是使内部的水分容易挥发,利于干燥。加石灰处理的目的是使鳞片内部的水分吸到外表来,并可起到防腐和防虫作用。
5发汗
一些根类和根茎类药材,如玄参、丹参、川芎、山药、白术等,在干燥过程中需反复曝晒(或烘烤),与堆放一起使其发汗,发汗的目的主要使其内部的水分往外转移,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气,并利于干燥。厚朴在干燥过程中也需堆放一起使其发汗,目的是增加油性,提高质量,同时也易干燥。
茯苓在干燥过程中,通过发汗适当放置,以去除部分水分。
6干燥
一般的药材必须干燥,干燥的药材能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保证了质量,有利贮藏,可以避免发霉和虫蛀,减少药材的损失。药材干燥的要求是干得快,干得透,而干燥过程中又不致于因温度太高或太阳直接曝晒而使有效成分被破坏或损失,并能保持药材所要求的色泽。干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晒干
这是一种经济方便的干燥方法,一般的药材均可晒干。其方法是:将药材置于竹匾、竹帘、大晒垫、铁皮或水泥地面上直接曝晒,并不断翻动,以使药材干燥均匀,达到迅速干燥。药材干燥后需经凉透后才能入库贮藏或包装运输,否则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净而造成局部水分过多,发生霉烂现象。一些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薄荷、
荆芥、银花、藿香等不宜曝晒干燥,因温度过高挥发油易散失;有的颜色和香气也易改变,如细辛、当归等。
含油脂类药材在强日光的照射下会氧化分解。温度增高使药材内的油质外溢,产生“泛油”、酸败等变质现象,因此,不宜过久地曝晒,这些药材多为种子类,如柏子仁、杏仁、火麻仁等。
含色素类药材多为花药、叶类、草类等。由于色素性能不稳定,在日光、温度的影响下易出现分解、退色、色素沉着等现象,使药材色泽发生变化,因此这类药材不宜曝晒或不宜久晒。如红花、玫瑰花、月季花等。
含糖类或粘液质的药材经烈日曝晒过久也会变异,如怀牛膝遇高温曝晒易走油,泛红甚至变黑,麦冬变成油色或发黑;党参、枸杞子色泽也会发生变化。还有一些药材晒干的质量比不上烘干的质量,一般也尽量避免晒干,如生地、白术等。
(2)烘干
这是人工加温使药材干燥的方法,烘干的办法不受阴天雨天的影响,并可根据需要达到迅速干燥,而且有些药材烘干比晒干的质量要好,所以烘干是中药材常用的一种干燥方法。缺点是费钱费工,并要有一定的烘烤设备。
烘干所需控制的温度一般在50~60℃之间,此温度对一般药材的有效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也可以对酶起到抑制作用。酶的最适温度是20~45℃之间,低于20℃或高于45℃都能减弱酶的活性,超过60℃就可以使酶灭活,对一些果汁果实类则可以用70~90温度,以利迅速干燥。烘烤过程中,要注意慢慢升温,并使药材受温一致,避免焦糊或太枯燥而失去应有的色泽和油性,如山药、生地、桂圆肉、云木香等。
含油脂多的种仁类如杏仁、桃仁、柏子仁、芥子等不宜用烘干干燥法,以免油质外渗变质。另外,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材如薄荷、紫苏、细辛、当归、川芎、白芷等也不宜烘干,以免有效成分过多挥发损失。
(3)阴干
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阴凉通风的室内或室外,避免太阳直晒,使药材不是在太高的温度下面是利用通风的条件,慢慢得到干燥。它适用于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香薷等。由于阴干的温度较低,干燥的时间较长,容易发霉变质,所以要注意经常翻动,并一定要置于通风处。
有些药材若量小而较为贵重,则可以置于装有生石灰的干燥器或氯化钙的干燥器内干燥。
7揉搓
一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易产生皮肉分离或空泡,为了避免这些现象,在干燥过程中,必须反复揉搓几次,以达到油润、饱满、柔软的要求,如党参、玉竹、黄精、麦冬、独活等药材需进行揉搓。而生地在烘烤到八成干时需捏成团块,其目的也是为了使药材油润、柔软。
8撞及火燎
有些药材为了除去须根则需用撞及火燎的方法;升麻在干燥后即用火除须根。
标签:中药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