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资深法学家》系列报道之五李双元:国际私法领路人
本社记者 张志然
李双元,新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奠基人之一,武汉大学退休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1927年9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1957年受到不公正待遇,仍坚持学习,博览群书,20年不间断。1980年年初到武汉大学刚恢复的法律系任教,即为国际法研究生主讲国际私法专题研究课程。曾任该校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多年。在任期间,为武汉大学成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作了很大努力。他是最早对国际民事诉讼程序法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在国际私法理论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独创性的观点。
4月的长沙,尚且凉爽。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的居住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从祖辈们住了许多年的乡间搬到了县城里,偶尔还会想起那只受过伤的黑鸟,也不知道它现在在哪里?还会像从前一样来看看我吗……
拿到十大杰出资深法学家的采访任务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李双元教授作为我的采访对象。原因很简单,李双元教授和我同为武汉大学的校友。而我也还惦记着,能够“常回母校看看”。
然而,李双元教授的儿媳余老师跟我说,李老师现在都住在湖南师范大学。就这样,我踏上了前往长沙的高铁。
“我的前半生”
见到李老师之前,我还有所担心。李老师生于1927年,如今毕竟已经92岁了。然而见到他之后,我完全打消了疑虑。李老精神状态非常好,还在儿媳陪同下,亲自开门迎接了我。
李双元于是公开作了一个关于如何团结、教育、利用知识分子的报告。但报告后,他立即被内部控制起来,并在同年11月于马列主义教学研究室全体会议上,公开批判他“散布”“右派”言论。
老人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担心我听不懂他口音,他还拿出纸和笔不时写下自己描述的一些内容。
桌上是一本厚厚的材料,是2014年老人的家属准备寄给法学会的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的申报材料,封面的下半部分糊上了一张白纸。儿媳余老师说,老人去年觉得没有必要再次申报了,就在上面写道,“今年就不要申报了,机会还是留给年轻人吧”,被家人拿白纸糊上了。
Silicon Carbide Micro-optical Components[J]. Acta Photonica Sinica, 2018, 47(12): 1214003
因韩德培先生年事已高,从1980年3月起,李双元即为新招进来的第一届两位国际法硕士研究生主讲国际私法。同时,他历时一年,完成了国内第一部国际私法学术专著——后来以《国际私法(冲突法篇)》为书名公开出版,共七章30余万字。该书凝聚了李双元从调回武大后几乎每天都得工作十五六个钟头以上的数年的心血。在该书出版时,李双元曾想在扉页写上“仅以此书献给我的妻子”,但因解放后不兴这种做法而放弃。
李双元在读中学的时候,就接触了很多进步书籍。特别是他大哥在桂林读书,能够给他很多不常买到的书。《苏联二十年》、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普希金诗集……进步的思想,就这样早早地在他心中萌芽了。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50 s-1,γ≥40°,wc≥10 rad/s。试应用MATLAB Simulink进行滞后—超前校正。
〉〉李双元教授 张志然摄
1990年,李双元与谢石松教授合著的《国际民事诉讼法概论》出版,约50多万字,至今仍为国内国际民事诉讼法方面唯一的内容丰富的专著,并由教育部定为“研究生用书”。这部《国际民事诉讼法概论》和《国际私法(冲突法篇)》成为李双元自己最为看重的两部书,他还特意从书架上翻出这两本不起眼的书递给记者。“这是基础啊,学科的基础。”李双元介绍说。
公开资料显示,不到半年,他又被抽调至中共武汉市委文教部临时组建的“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的甄别定案”小组工作。工作临近结束,即通知他去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理论学习室”报到,负责为全市高中级干部学习哲学编写学习大纲,组织辅导报告。不到一年,又调入华中农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延聘教师任哲学教员。
谈及经济犯罪立法,不能绕开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犯罪立法模式的选择问题。很多论者对我国刑事立法单轨制提出了质疑,认为应当采取经济犯罪立法双轨制模式,即在刑法典之外单独制定“经济刑法”,由刑法典规定自然犯和常见、相对稳定的经济犯罪,而绝大多数经济犯罪则由经济刑法予以规定。其主要理由有二:一是经济犯罪具有易变性的特点,为了保持刑法典的稳定性,宜采取立法双轨制模式。二是除了中国内地之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采取经济犯罪立法双轨制,单独制定“经济刑法”。[13]笔者对此种建议并不赞同。
第一,针对企业改革,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通过各种会议、企业内部网站、橱窗、微信平台、QQ群、座谈交流、单独访谈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努力把企业发展和具体的实施细则给员工讲清讲透,努力让每一名员工都弄清楚弄明白,无一人掉队。引导大家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使广大员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1956年春末夏初,一个“大鸣大放,帮助党整风”的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李双元在离开市委宣传部之前,曾跟随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参加过湖北省委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小范围传达报告,明确宣布中国“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今后的主要任务已是加快国家经济建设。
如何把这样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到社会多方利益广泛的工作做好。解决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偏离医疗服务成本变,服务价格内容与服务成本结构不符,影响服务成本补偿和医务人员分配利益及价值取向的问题。医疗服务价格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纯公益性,也不能单纯理解为经营性,而是坚持具有一定福利的公益性的事业这一前提。做好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患者需求,医疗服务提供,物价水平,支付能力,三医联动等相关部门沟通与政策因素协调。
电压暂降的严重程度主要由以下条件制约:各网络节点和故障点的远近、各种变压器组的事故发生位置、连接方式、故障点周围有无电源、整个线路的阻抗情况、电压暂降前后故障点的电压情况、断路器通断的快慢、保险丝的熔断时间长短、各变压器组的失效率,还有系统规定的自动重合闸的重置次数等。
从此,李双元被不断下放劳动改造。1961年,李双元被摘帽。但事实上,“摘了帽,那也是‘摘帽右派’”(李双元语)。直到1978年,他才算真正地不受右派身份的影响。
但李双元却并未消沉下来,他几乎将每天的业余时间全都放在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理论典籍上。
52岁起步
1997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译的英国国际私法名著《戴西、莫里斯论冲突法》(上、中、下)。1998年由他主译的萨维尼《论法律的地域与时间效力》于法律出版社出版。应法律出版社邀请,由李双元任主编,万鄂湘、黄进、黄惠康等八人为顾问,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部分老师与研究生参加翻译的《牛津法律大辞典》(2751千字),于2003年7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些译著也因为当时翻译的辛苦而成为李老师非常看重的著作。
此时,李双元已经52岁了,他的事业才算是刚刚正式开始。李双元对记者说:“所以我会跟年轻人说,遇到任何的困难和打击都不要放弃,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在李双元家的客厅中,有一个书架中放的几乎全是李双元个人的著作和他带领学生完成的著作。站在书架前,李双元回忆起了过去的很多经历。
韩德培、姚梅镇及马克昌等一致支持李双元出任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并主持日常工作。“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去姚先生家里,无论什么时候,他的桌上都是整整齐齐的一沓材料。姚先生真是以身作则,他是中国国际经济法真正的奠基人。这两位先生都是对我非常好的,他们也很看重我。”李双元回忆道。
该咨询报告后来收入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教一司编写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选编(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第238~248页,署名依次为韩德培、周子亚、李双元)。李双元因此在湖北省与韩德培先生同获社会科学为实践服务重大贡献奖。
1981年春,应国家涉外部门的邀请,李双元与韩德培先生、上海社科院的周子亚先生进京,就我们国家可否以当时财力限制为理由,终止已签订的宝钢二期及山东乙烯等数项大型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涉及金额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履行而提供法律咨询。其间,法律资料与咨询报告的撰写,主要由李双元执笔完成的。李双元表示,这主要是因为韩、周二位先生年事已高,而自己还是年轻力壮。
〉〉李双元教授所著图书 张志然摄
得知我也毕业于武汉大学,老人非常高兴,回忆起了自己在武汉大学的岁月。他说,自己当初最想学的一个是法律,一个就是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啊!”老人兴奋地说道。而喜欢法律,是因为法律可以主张公平正义。
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一心喜欢公平正义的他,在前半生的境遇,很难说是公平。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因为出生于地主家庭,李双元无法得到分配。最终,被安排在一所只有初中部的学校讲授“五四”宪法。
1979年年底,在韩德培、姚梅镇、燕树棠等老先生的支持下,李双元从华中农学院调回了武汉大学,协助老先生们重建武汉大学法律系。
我让李老师务必多谈谈他的学术贡献和荣誉。李老师立刻严肃地看着我:“我哪有什么贡献?我没有什么贡献。这都是工作而已……”
月圆人终圆
李双元说,因为自己出生于1927年农历中秋节月亮升起之时,父母觉得子女已经足够了(上面有四个姐姐、两个哥哥),乃取名“双圆”。而他在一篇自述中也曾说过,自懂事起,往往朦朦胧胧地从这个名字中感觉出另一层意思,以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将是美好而圆满的。
产妇分娩时综合评估指标与内容的确立,为临床会阴保护方式的规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具体分娩时产妇综合评估指标及内容还需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研究,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然而,天不遂人愿。李老师前半生历经了各种坎坷,自他读大学开始,又和妻子分开长达30年的时间。这其中还经历了被划为右派这段人生至今最痛苦的时光。那段时间,他有次回家,在离家还要渡过一条河的地方,担心到家后带给全家的只会是痛苦,就颇为踌躇,想要立即返回外地。而在河边沙滩上坐了许久,终于决定还是回家看看。而让李双元感念至今的是,自己的妻子陈锡禄在那段时间,一直忍辱负重,不离不弃。1989年,陈锡禄在菜场买菜时,因脑溢血倒下,自此偏瘫。李双元陪伴照料,事无巨细,直至2011年陈锡禄最终去世。
李双元向记者回忆起了后来选择湖南师范大学的原因:“从武大应张楚廷校长之邀,允诺给我解决两个女儿家进城的户口及工作,我同意来师大帮学校把法律系、法学院建立起来。”
在李双元的带领下,湖南师大创办了法律专业,1996年全长沙第一家法学院也在湖南师大落成。与此同时,他仍在武汉大学任职,直至完全离开武汉大学。
李双元目前仍未退休,研究生会不时到他的家中请教学术问题。他说,自己平时的休闲活动主要是打打字牌(打桥牌已找不到伴了)、看看凤凰卫视、散散步,“92岁的老头,竟完全未出现过‘看电视打瞌睡’的现象”。李双元知足地表示:“现在就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日子。”
墙上,他老伴儿微笑地在照片中看着这一切。
标签:法学家论文; 国际私法论文; 系列报道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论文; 采访任务论文; 采访对象论文; 武汉大学论文; 长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