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川力水利电力建设有限公司;2.安徽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河道整治工程的必要性和施工技术概述,探讨并总结了施工管控方面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河道整治施工;管理问题;管理措施
前言
河道整治工程是指为了控制和引导主流、控制河势而修建的垛、坝、护岸等相关的河道工程。它由护滩和控导工程以及险工三方面组成,护滩和控导工程是修建在河滩岸上的垛、坝、护岸工程,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护滩工程修建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村庄和滩地,次要目的则是为了约束水流,从而达到控制河势的目的;控导工程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和引导主流;险工则是依托堤防而修建的垛、坝、护岸工程,它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为了防止水流对堤防的直接冲刷,同时还兼具有效控制河势的作用。
1.河道整治工程的必要性分析
1.1河道总体防涝减灾能力低
防洪治涝减灾是河道整治维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大部分河堤存在主体老化、河道淤堵、破坏严重等不良状况,若遇汛期,上游山区、丘陵河段经常发生山洪、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堵塞河道,爆发洪涝灾害。而多数河段附近都环绕着农田、村镇、厂矿等重要国民经济生产单位,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损失往往相当巨大,因此大部分河道目前总体防洪减灾能力较弱,尤其是危险河段,难度系数更大,老化、毁损现象进一步严重降低了河道的防洪能力,对河道两岸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1.2河道清淤、采砂等不规范作业造成河道极大的破坏
非汛期河道清淤、砂石开采工作是河道整治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将堵塞在河道中的沙石开采干净,改善河道的水流速度,可以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保障河水顺利畅流,同时还可以给相关部门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但是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个别采砂员工的自身素质比较低,加上利益的驱使,导致出现了很多的违法事件发生,砂石类河床段过度清理、淤泥类河床段欠清理,反而对河道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3生活生产导致河道堵塞现象严重
河道的堵塞有多种原因,有建筑废料、生活垃圾、生产废物等未经允许大量倾倒于河道中、私搭乱建占用行洪通道等现象,导致有些河道直接被堵死,或者是将河道的1/2堵塞。一旦遇上汛期来临,就会导致河道不足,使洪水涌出河道流向房屋、农田及生产设施,造成严重损失。
1.4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们在进行沙石开采工作的时候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导致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环,生产生活污水、废料等直接倾倒进河流之中,致使很多河道出现水体污染,水体变色等严重现象,导致很多水体生物大量死亡,河道长期未得到治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2.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管理概述
2.1 做好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项目部组织结构和施工资源保证两个方面的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项目部组织机构:作为施工企业,明确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后,首先要针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根据河道整治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施工工程量的大小,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队伍和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合理分工并实行施工岗位责任制。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深化工程进度计划,并对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风险应对,为开工做好充分准备。
施工资源保证:河道整治的主要施工材料是水泥、砂石土料(包括混凝土骨料)等,项目部在料源选择上必须遵循设计标准及现行验收规范,按照规范要求提前组织检测复验,进行平衡验算,保质保量。特殊情况下,为更好地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标准,可根据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考察。所有材料必须自检合格,然后由监理工程师复验,批准后方可进场,涉及结构、安全等重要材料,应按规范及合同要求,经见证取样、检测复试。
2.2 施工期间做好河道整治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河道整治工程在做好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后,全过程施工质量控制更是重中之重,从几个方面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这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
2.2.1技术管理
河道整治按照施工长度和独立的建(构)筑物划分单元工程,每个单元工程开工前,必须实行安全技术交底。未经交底,坚决不允许开工。技术交底必须全面彻底,首先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仔细审阅施工设计图纸、标准规范,编制具体实施方案,提前组织施工流程、资源协调、安全保障、检查验收等,报项目经理审核后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并监督落实。技术管理的其它工作也必须按照规范执行,防止技术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影响工程质量安全。
2.2.2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即操作依据,保证国家标准贯彻落实。二是项目部必须建立健全相关体系、体制、机制,按照项目管理规范建立必要的机构、制度,并赋予其相应的责任、权利,保证目标控制措施的实施。三是有施工质量验收制度,包括材料、设备的进场检验验收、施工过程的试验检验、竣工后的抽查检测,要有具体的规定,明确检验项目和制度等。重点是竣工后的抽查检测,检测项目、检测时间、检测人员应具体落实。四是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生产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2.2.3加强过程控制
加强工序质量的控制是落实过程控制的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必须落实到可操作的工序中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材料控制、加强工序质量控制、三检制度
1、材料控制
材料控制是对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规定了进场验收,一是上述物质只要进入现场都应进行验收;二是凡涉及到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均应按相关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交验,三是不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签字,不得用于工程中。对主要的原材料进行的控制手段可在如下四个阶段过程中进行控制:定货前的控制;进货后的控制;现场配制材料的控制;现场使用材料的控制。对个别材料虽然有材料合格证,但需要进行现场抽检检测。
2、加强工序质量的控制
对工序质量的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控制点,按工序的工艺流程,在各点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称为控制点,即将工艺流程中能检查的点,提出控制措施进行控制,使工艺流程中的每个点在操作过程中都能达到质量要求。二是检查点,在工艺流程控制点中,找出比较重要的控制点,进行检查,提出要求。可以是操作班组、专业质量检查员、监理工程师等。三是停止点,就是在一些重要的控制点和检查点进行全面检查,凡是能反映该工序质量的标准都可以检查和检验,这种检查可以是生产班组自检,由专职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认可,也可以由专职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自行检查,做到这三方面,就能对工序质量得以控制。
3、落实三检制度
绝大多数是工序施工完成,形成了检验批,检验批必须履行三检制度,合格后方可进行工作面交接,以便为后道工序提供好的工作环境,使后道工序的质量得以保证,促进工程质量全面控制。
结束语
河道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理举措,对于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大多数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生存依靠。河道治理过程中,对施工过程实行全过程控制,搞好工程质量,创造精品工程,这样不但可以为施工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谋求大发展,而且充分体现我国水利行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坚决树立“质量第一”、“质量重于泰山”的思想,坚持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一流的施工质量营造一流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卢国胜. 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09):158 -159.
[2]马振国 . 关于河道整治工程的具体措施探析 [J]. 甘肃农业,2014,8(13):84~85,86.
论文作者:周贤松,何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河道论文; 工程论文; 工序论文; 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项目论文; 制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