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儒家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性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企业论文,中国论文,儒家文化论文,文化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儒家文化经过2000余年的沉淀和积累,其精髓理念至今仍然被推崇,但也有已经不被时代认同的部分,比如儒家文化中维护封建统治、男尊女卑偏见等就必定要被扬弃。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导文化,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三大核心观念:“仁”、“礼”、“中”就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儒家中的“民本思想”也和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吻合,尤其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也被如今的社会所广泛认同。
一、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困难
我国儒家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为“仁”、“礼”、“中”的应用,“民本思想”的应用,以及“伦理道德观念”的应用。多年以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遇到了许多困难,经过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困难。
(一)在企业的制度设定以及工作的安排等多个方面,一般都是以强硬的规章制度去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一旦谁触犯或违反了准则规定,就会处以经济罚款等手段来进行处罚,严重打击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情感。由于企业在管理时没有考虑企业员工的精神世界,忽略人的情感,单纯的通过责任到位,制度到位,物质奖励惩罚等措施迫使企业员工按要求执行,最终的结果是,企业为了执行相关制度,有资金处罚就有资金奖励,企业为了实现员工的金钱需求,就会不断以“钱”的奖励为主要奖励手段,不断增加员工的收入,最终形成企业向“钱”看齐,一切围绕着“钱”转的情况。一旦企业无法支付员工不断高涨的收入需求,员工本身又对企业缺乏精神情感的支撑,这时就会出现员工为了“钱图”跳槽离职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
(二)在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上,过分强调劳动合同的契约关系,容易造成企业员工丧失主人翁的地位,员工缺少归属感及应有的责任心。西方的企业文化中,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存在尊卑理念;而我国社会主义特征下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不存在简单的雇佣关系。在西方与我国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两者的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劳动合同关系使员工失去了原先的归属感,忠诚度不断下降,出现了安全感缺乏、企业凝聚力差等不利因素。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物质待遇比自己企业优厚的企业,就很容易出现“挖墙脚”的现象,员工的流动性加大,出现大量人才流失的现象。
(三)在员工的奖励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执行“打+糖”的模式,即无视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无节制的追求。基本福利很低,给予员工无节制的加班加点奖励以鼓励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目前,很多私企,甚至国企都会出现“打+糖”的企业文化模式,迫使员工通过透支体力和生命力的方式为企业创造价值,这对员工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如今,即使在国外,这种企业文化也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放弃。这种杀鸡取卵式的用人方式,将员工与无生命的机器一样对待的用工模式,也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的抱怨和不满。
二、儒家文化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儒家思想在如今的社会已经无法完全独立地存在于主流思想中,但是上千年来的传统教育和生活方式,使得儒家文化中的一些生活态度、为人处世准则、人生观念等却已经植入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中。如果在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有效融入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一系列的创造性应用,必将会为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做出非凡的贡献。
儒家思想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儒家文化在处事原则上,非常强调中庸的思想,强调低调随和,纠偏极端;在人生观上,强调人要顺应天意,积极努力,不可违抗天意;在个人行为处世方面,坚持一视同仁、治国齐家、合乎伦理道德。其次,这些儒家思想在现实中并非空洞纯理论性的,反而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所以,在许多亚洲国家,甚至部分欧美国家都从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得到启发,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借鉴了儒家文化的思想。荣德生老前辈曾说过:“古之圣贤,其言行不外《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正心、修身、终至国治天下平,亦犹是也,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成。”也就是说一个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除了增添机械设备等硬件设施、改进生产技术等软件设施外,还必须加强人才管理,以诚信对待职工,管理员工时尽量以德服人,而非以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让其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这样才是有效的提升企业效率的方式。“以德服人”、“顾其对家对子女”的思想即是儒家思想的一种实际应用,融入了儒家文化的企业文化环境下的职工的忠诚度非常高,员工除了和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外,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单纯的以物质为刺激的企业文化相比,儒家文化产生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例如同仁堂的企业文化,一直将儒家思想中的“见得思义”、“义然后取”的思想融入企业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文化中,以至于打出了自身的企业品牌“童叟无欺,一视同仁”。企业历经300余年成为享誉全球的老字号品牌,正是因为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体系,造就了员工从精神层面上认同自身企业的价值,两者并非仅仅存在劳动关系这样的表现层面。日本近现代工业鼻祖涩泽荣一先生,一生中创办了五百多家企业,都是以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作为创办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他认为自身的经营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仅尊孔子的教诲,最终才使得经营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儒家文化引入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不是首创,过往前辈都有过成功的例子。因此,只要有效利用儒家文化中的思想,加以创新性技巧,并融入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中,就一定可以使企业的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创造出符合自身民族特点的企业文化。
三、儒家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性应用
(一)结合“仁”、“爱”,重塑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仁”就是爱人的意思,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主要是早期的一种非常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仁”的观念创新性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儒家文化中对于管理的理解是“治人”,管理的重点是要“得人心”,管理的最终方式是“以人治人”,也就是说儒家文化中一切都不能离开人。孔子认为“人为贵”,孟子认为“民为贵”,强调的都是政在于“得民”,以人为本才能使国家长期安定繁荣。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其根本是强调“人本”思想,以企业员工为中心,形成“人本”的价值观。
(二)结合“忠”、“恕”重塑企业文化的道德观。“忠”和“恕”在儒家文化中的意义是忠诚和宽恕,主要是对人自身修养的一种约束。《论语》中“忠”指的是“尽其在我,尽己之心”;“恕”指的是“将心比心”。总得来说,就是企业文化中,通过引入“忠”和“恕”的儒家文化,企业员工潜移默化地实现良好的道德观,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的价值。
(三)结合“和”重塑企业文化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儒家文化中的“和”文化。“和”出自《论语学而》中的“礼之用,和为贵”,指的主要是天下所有的人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且相亲相爱,不应产生对抗孤立等现象;其次是人与人之间应以诚相待,应注重信和义;最后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身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别人来做。
当企业文化中融入了“和”字文化,则可以使得企业员工之间和睦相处,相互谦让,注重信义,能使企业无形中增强凝聚力,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四)结合“修身”提升企业文化中领导的影响力。企业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自身修养能够直接影响企业自身各个环节,企业的领导就像企业文化的一面明镜,下属员工均把领导当作参照,具有企业模范带头的作用。领导自身修养的好坏,也能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好坏。利用儒家文化中“修身”的一系列思想和活动,组织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不断学习和深化儒家文化的精髓部分,则能提升领导自身的修养,达到“修身”的目的。当企业领导的素质逐步达到了孔子提出的“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时,那么这位领导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待人处事,还是自身的职业操守都将为下属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在用人方面,应当“避亲就众”。任人唯亲只能使得员工对企业丧失信心,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对于奖惩方面,在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时,也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在奖励员工时,荣誉奖励以及物质奖励并行,反之在员工犯错误导致企业损失时,应当注意方法,有时可以网开一面,免去物质处罚,加强精神教育。长久以往,企业员工就会对企业领导心怀感激。只有领导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员工才会以领导为榜样,强化自身的修养。
四、结论
本文根据儒家文化的特点和精髓,综合分析了其精华和糟粕的部分。详细分析了目前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过往实例,充分论证儒家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可行的,且效果更佳。文章最后提出了将儒家文化引入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创新性应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