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

分层教学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

分层教学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郝建国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山西 晋中)

摘 要: 当前,在各教育阶段内实施了创新改革发展计划,而改革进程不断前进也加速了包括分层教学在内,新思路、新策略、新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了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效。本文以分层教学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子,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数据采集、信息分析等方法,得出分层教学其本身条理清晰、目的明确等优势特性,对于提升高校游泳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应当在现有教学资源环境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分层教学应用,为高校游泳课堂教学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高校游泳教学;分层教学模式;实践操作应用;教学创新改革建设;升级优化措施

现阶段,受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下,高等院校开展并实施了高校教育创新改革,开始了对高等院校内教学体制、学科教学、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升级换代,以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整体水平。高校游泳教学作为体育课堂教学当中的组成部分,成为了实施体育学科教学创新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随着包括分层教学在内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其优势特性在游泳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实践活动成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学员的认可,这也促使强化分层教学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应用成为游泳学科教育改革所经历的必然趋势。

一 现阶段高校游泳课堂在教育实践中的发展现状

(一) 高校游泳教学的简要概述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的实地考察过程中可以了解到,高校体育教学框架的建立是基于大部分体育活动类型来实现的,而游泳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它将竞技类体育活动引入到高校的课堂教育实践中,为学员讲解游泳活动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包括身体要素、呼吸节奏、摆臂幅度等,其目的是通过对游泳体育项目的系统分析讲解并进行实践操作活动,根据不同学员的学习现状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从而促使学员的身体协调性、耐力、活动灵敏度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进而实现提升游泳教学实践成效的目标[1]

(二) 影响高校游泳教学实践活动的因素

一方面,从学校建设发展上来讲,除过专业体育类高等院校以外,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教育建设都将体育教学作为学员入学后的基础学科种类,是学员在接收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基本体育技能,因此使得高等院校对于包括游泳在内的体育教学活动其重视程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对游泳教学的目的、内容、设施场地建设等方面,需要院校进行投资建设为实施有效地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一方面,从学生的自身因素来讲,重点是针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由于游泳体育本身属于活动量大、专业技巧强的项目活动类型,对于学员的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学员的体能、肺活量、各关节灵活协调程度,是制约学员掌握游泳技巧的重要衡量标准[2]

(三) 目前高校游泳课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安全保障问题,由于游泳教学所处的特殊教学环境,使得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于学员的安全保障性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应急突发事项的处理,成为开展游泳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也导致了部分院校为保障教学的安全性,降低了实践操作的时间段和比例,增加了对其理论教学和技术研究的比重,致使教学成效提升限制在了理论水平范围内。

3.2 强化血糖复查的益处及健康动力的正向作用 产后血糖复查能够帮助GDM产妇缓解心理上的忧虑,并且可以尽早发现血糖代谢问题以进行调整。对自身健康的渴求为GDM产妇提供了血糖筛查的动力。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中需要帮助产妇认识到血糖筛查可以帮助其及早发现血糖代谢问题,尽早进行饮食运动上的调整,从而预防DM的发生或延缓疾病发展进程。同时强化动力因素的正向作用,促进产妇进行血糖复查。

第二、管理体系的不合理因素较多,包括游泳教学规划、安全保障体系、理论技术设计与实践操作之间协调性,由于管理体系运行不顺畅导致了在上述问题的设置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合理因素,例如:教学规划相对固化完全依照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来操作;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由于责任划分不明晰导致无法在有效地实时间内应对突发事项,将安全隐患和危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三、所取得的教学成效一直不高,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保障教学安全性以及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在实际讲课过程中教师的技能传授和动作指导等要素都受到了限制,教学内容相对固化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兴趣,教学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身体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对于游泳技能的掌握情况不确定因素较多,同时受学员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游泳体育活动项目没有在其中间引起学习热潮,导致了学员在学习当中心理上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在行为上无法对基本动作技巧做到学习到位[3]

三是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的分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特征形成的不同小组,在课堂活动中以相互交流、探讨学习为形式,强化小组之间的学习探讨能力,这也是目前课堂教学活动中适用范围广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 分层教学模式的简要概述

(一) 分层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分层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则指的是在特定学科教学活动中,对于有着相同或者相似学习能力、思想意识以及兴趣爱好的学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划分来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其中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包含了以下几点:

油箱中的润滑油经泵升压到1.0 MPa,经油冷却器冷却后,由油温控制器控制油温。经过滤器后分为三路,第一路经自力式控制阀将润滑油压力控制在0.25 MPa后,再分为两股,一股去裂解气压缩机及压缩机透平的各润滑油注入点去润滑、冷却轴承及轴瓦,另一股去润滑油高位油箱;第二路作为调速油进入裂解气压缩机透平的调速系统,然后直接回到润滑油回油总管;第三路去润滑油蓄压器。最后,65~85 ℃润滑油从各支路汇总到润滑油总管,在重力作用下流回油箱。

(二) 分层教学模式的种类

分层教学模式中由于小组所体现的学习素养不同,使得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相比较学习接收能力较强的小组学员来讲,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的游泳动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后,会将不同形式的游泳类型逐步引入到课堂教学种类,包括蝶泳、蛙泳、自由泳、仰泳等形式,促使其小组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游泳技能,也激发的学员学习游泳项目的兴趣。而与此相对应接收能力有限的小组学员来讲,教师多采用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的基础性教学内容,重点加强学员对游泳所要掌握的必备要素进行充分的学习与掌握,促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游泳活动实践检验,逐步培养学员的游泳技能。

一是以运动式为主的走班分层教学,通过将接收特定学科的学员进行小组划分,以“走班”形式对其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员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学科教学的成效。

在持续关注的过程中,我注意到班级群的发展呈现出这样的共性:一是家长在班级群里发言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关系不大;二是当这个班的学生毕业后,群演变成“僵尸群”。其实,家长在群里关注的核心始终是自己的孩子,他们既希望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现,又希望在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中更准确地把握自己孩子的状态,至于一些与孩子成长无关的发言,可能只是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引导群内舆论走向的一种方式。

沈侯奇怪地看了她几眼,终于忍不住问,“你没事吧?居然不听课?”她想说话,可看看周围的同学,拿起了手机,准备发短信。沈侯也默契地拿起了手机。

DeltaSpot不仅在铝焊方面表现出色,在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焊接方面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高标准的焊点外观,表面镀层的高强钢材料焊接等。DeltaSpot可焊接的母材包括:高强钢、表面镀层材料、铝、不锈钢、钛、镁和复合材料等。

从以上称呼语和落款署名可以看出,主体之间的关系不甚稳定。第一封最为正式,L(1)、L(2)、L(4)、L(12)的称呼语均为“萧先生”,即主体(萧涧秋和陶岚)在交往的开始和“结束”时较为正式,余则有4封无称呼语,称呼语和署名变动较大。从称呼语和落款署名似还可看出,主体的交往具有一定的不平等性。

气缸套虽然结构简单,但却是柴油机的重要零件。气缸套的上部分是柴油机的燃烧室,下半部分是活塞做功场所,需要承受高压、高温、侧向力及摩擦力的作用。气缸套的外部与冷却水相接触,容易受到穴蚀与腐蚀作用。气缸套的工作环境复杂,容易受到损害,出现磨损、断裂等故障,影响柴油机的动力,最终导致无法工作。

(三) 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

第一表现为层次感分明,以分层为主导形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将拥有不用学习能力和思维意识的学生进行分组划分,能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学实践成果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同时学员也能够及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逐步调整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目标。

二是以学习能力变化为主的分层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体现将参与分组教学活动的选择权交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现状以及能力等要素选择组别类型,并在其中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改变自身的学习能力并在此对小组的划分进行选择。

第二表现为较强的针对性,分组教学所提倡的是对不同学习素养的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措施等方面都必须符合不同小组的总体特性,便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制定教学计划,选择设置教学内容,同时也符合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进一步促进了提升教学成效的教学目的[5]

三 分层教学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应用表现

(一) 在教学方案设计方面

根据前者叙述中所提到的那样,在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以后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游泳体育项目的教学中依照体育项目的特性,逐步设定了不同层次阶段的教学目标计划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措施,例如:针对学习能力、思维灵敏度较高的学习小组,应当逐步提高其学习要求,特别是对游泳所需要的体能、游泳动作掌握情况相比较能力较弱的学员要提升一个层次;而对于其他小组来讲,应当确立掌握基础的游泳技能为教学目标,并围绕其指定的目标计划开展教学实践活动[6]

(二) 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

现阶段分层教学模式的种类按照形式和内容的划分主要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针对学员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学习特征,观察并记录学员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第二、以上述学员表露出来的差异性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计划目标进行小组划分;第三、开展实施教学实践活动,并对不同小组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进行重点引导讲解;第四、进行实时考核,设定考核标准,激发学生对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第五、进行小组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措施[4]

(三) 在教学实践操作方面

在实践操作中分层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了游泳动作技巧的讲解深度和示范过程,教师会对不同能力的学员讲述在不同状况下游泳动作实践的要领,其要领理解和实践难易程度的变化,随着分组特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特别是针对难度较大的游泳技能,其示范动作的分步讲解更加细化;此外不同学习小组所处的水域环境也不同,根据能力的高低和技巧掌握熟练来讲,能力较高的一般在深水区域范围内,反之则在浅水区域范围内进行实践活动[7]

(四) 在应急突发事项方面

安全教学是开展高校游泳课堂教学的首要因素,不论是在不同的学习小组还是在不同的水域环境内开展实施教学活动,都必须要保障教学环境的安全稳定性,同时为了防止教学意外的发生,教师在从事教学实践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防范管理体系,多会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诸如:学员溺水、游泳活动出现身体损伤的现象,包括建立完善应急突发事项管理机制、水域实践活动监督管理制度以及规范游泳场地使用细则。

四 强化分层教学在高校游泳课堂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 教育规划方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层 教学在高校游泳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范围和规模,首先要对其应用实践体系运行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一是需要高等院校结合本校的办学宗旨和体育教学的总体发展规划,确立游泳教学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建设方向;二是围绕提高学生游泳技能、提升教学成效逐步建立并持续完善游泳课堂教学管理体系,重点是加强游泳教学各要素之间的衔接与沟通,保障游泳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持续有效进行下去[8]

(二) 安全保障方面

在原有游泳体育教学安全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特别是针对应急突发实践的处理流程和制度规划进行合理、规范化设置,围绕以提高游泳教学安全性为基本原则,以营造安全可靠的教学环境为行动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突发实践的实施细则,逐步在教师、监管人员、救援人员、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依托、相互监管的安全防范管理运行体系,提高处理应急事件的时效性避免出现教学活动中人身财产损害的现象出现[9]

(三) 设定游泳教学内容

在现阶段高校创新改革发展建设的影响下,为实现提高游泳教学成效、满足社会发展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实施分组教学的前提背景下,需要对游泳教学的内容进行设置,游泳分层教学模式所采取的内容设定首先应当要结合现有的游泳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目标、教学器械场地、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等基础好要素;其次逐步确立不同分组中对于游泳项目学习的侧重点,是加强动作要领的培训还是提升身体协调性;第三在保障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层教学,在不断地游泳实践活动中来逐步体会教师所讲解的课程内容。

(四) 优化分组措施

一方面,分层教学实践的重点在于小组划分,为此在实施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满足体育教学计划的前提下,结合院校游泳教学实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逐步观察采集学员对于游泳项目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性,将其作为实施分组教学操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分配小组的划分标准,包括能力水平、身体素质以及灵活程度等软硬件条件是否达到既定的分组要求,提高分层划分的公正性和科学规范性;同时做好学员的讲解工作,避免出现因分组问题造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影响了教学成果的提升[10]

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本身所包含的优势效益,对于提高高校游泳教学活动成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当下校园建设与教育体制都处在创新改革的发展建设时期,分层教学模式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优势特性,逐步提高了游泳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此应当在现有环境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体系建设、提升安全保障、优化分组措施等步骤,形成一套实践性强、适用范围广的综合型分层教学模式,助力于高校游泳教学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婷. 浅析高校游泳教学安全隐患和对策[J]. 体育时空,2017(11):86.

[2] 蔡书荣.高校游泳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模式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2):130-131.

[3] 杜志锋.高校游泳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模式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5(12):194.

[4] 钟进聪,黄元骋.分组分层教学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促进的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报,2017,37(2):95-98.

[5] 王永雄,丁德瑞,宋燕等.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精准分层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09-114.

[6] 吴佳莉.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英国分层教学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5(3):3-8.

[7] 安军.对高校游泳课分层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10):265-265.

[8] 李飞飞.分层教学在高校游泳课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8(8):155.

[9] 郭鸿鸣.高校游泳选项课分层次教学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201-202.

[10] 张磊. 分层教学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科技风,2018(23):58.

本文引用格式: 郝建国. 分层教学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教育现代化,2019,6(63):205-20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3.069

作者简介: 郝建国,汉族,山西省榆社县人,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标签:;  ;  ;  ;  ;  ;  

分层教学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