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会计”考试简介_会计论文

2006年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会计”考试简介_会计论文

2006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考点精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考点论文,注册会计师论文,全国统一考试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六、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本章历年考试以客观题为主,如取得无形资产的计价、期末无形资产的计价等问题,但近年越来越多在计算题、综合题中涉及本章内容,例如2003年在“差错更正”当中更正无形资产核算差错,2001年和2005年在合并会计报表中,考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等,将本章知识与合并结合在一起。

考生应注意到新准则与本章内容在自创无形资产的初始计价方面有实质性差异,新准则规定研究支出费用化和开发支出资本化。2006年度考试不涉及新准则的规定,应对新旧准则共同的初始计价、摊销转让、后续计价等应重点掌握。

本章重点掌握三点:(一)无形资产概念,包括定义、特征和确认条件;(二)无形资产持有,包括初始计价、后续支出、摊销、期末计价与准备;(三)无形资产转让、出租和出售。

近三年考点:2003/会计核算表述、更正计价差错/多选、综合题;2004/减值与摊销;/单选;2005/更正计价差错、摊销转让核算、合并报表中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抵消/计算、综合题。

【例21】下列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无形资产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B.购入但尚未投入使用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应进行摊销

C.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应全部转入当期管理费用

D.只有很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且其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无形资产才能予以确认

【答案】B;【解析】无形资产应于取得当月开始摊销。

【例22】丙公司为上市公司,2001年1月1日,丙公司以银行存款6000万元购入一项无形资产。2002年和2003年末,丙公司预计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4000万元和3556万元。该项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月摊销。丙公司于每年末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原预计使用年限不变。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丙公司该项无形资产于2004年7月1日的账面余额为( )万元。 A.3302 B.3900

C.3950

D.4046

【答案】D

【解析】2002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余额=6000-6000÷10×2=4800元,可收回金额为4000万元,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2003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余额=4800-4000÷8=4300元,可收回金额为3556万元,账面价值为3556万元;2004年7月1日无形资产账面余额=4300-3556÷7÷2=4046万元。

【例23】甲公司2003年1月发现以下差错:2002年1—6月甲公司为开发研究一项新技术发生咨询费、材料费、工资及福利费共计340万元,2002年6月,新技术研制成功,并向国家申请专利,2002年7月1日获得批准。甲公司在申请专利过程中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共计60万元。法律规定该项专利的有效年限为10年,甲公司预计其使用年限为5年。甲公司将开发过程中发生的340万元费用计入待摊费用,取得专利前未摊销,并于2002年7月1日与申请专利过程发生的相关费用60万元一并计入专利权的入账价值并进行了6个月的摊销。要求:说明甲公司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作出调整。(2003年综合题摘录)

【解析】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1)计价不正确;研究开发费用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不得资本化;(2)摊销不正确,由于无形资产入账价值错误导致摊销错误见表1。

表1

项目 错误金额

正确金额 少登记管理费用

专利权入账价值

340+60=400 60

340

专利权摊销

400/5×6/12=40 60/5×6/12=6 -34

(3)做出调整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2年管理费用 306

贷:无形资产 306

【例24】甲公司系国有独资公司,经批准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甲公司对2004年以前的会计资料进行复核发现以下问题:甲公司以400万元的价格于2002年7月1日购入的一套计算机软件,在购入当日将其作为管理费用处理。按照甲公司的会计政策,该计算机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确认入账,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要求:更正差错。(2005年计算题摘录)

【答案与解析】400万元应于2002年7月1日计入无形资产,2002年12月31日摊销应计入管理费用40万元(400/5×6/12),当年多记管理费用360万元;2003年应摊销80万元,当年没有计入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余=400-80-40=280(万元)。

借:无形资产 280(400-400/5×1.5)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3年管理费用 80(400/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2年管理费用360(400-400/5×6/12)

七、负债

本章有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部分内容构成,流动负债涉及的考点不多,主要是税金的核算,例如某项税金是构成财产物资成本还是计入其他有关项目。长期负债主要是普通债券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算。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份时的核算且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结合是本章的难点试题。

本章重点掌握两点:(一)应交税金的核算;(二)长期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算。另外有些负债如应付账款、应付福利费确认计量要求也应了解。考生应注意到新准则对债券折溢价的摊销只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历年考试只涉及到直线法,教材中实际利率法和直线法摊销两种方法都涉及了,所以两种方法都应掌握。

近三年考点:2003/税金核算差错/综合题;2004/税金核算、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单选、多选;2005/税金核算、应付普通债券/单选、多选。

(一)应交税金的核算

对于“应交税金”的核算重要的是明确该项税金发生时应该计入哪个项目,是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还是计入某项成本,还是留作将来抵扣计入“应交税金”的借方。

【例25】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有( )。(2005年试题)

A.按规定计算交纳的房产税 B.按规定计算交纳的土地使用税

C.收购未税矿产品代扣代缴的资源税

D.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由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

E.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

【答案】ABE

【解析】AB计入管理费用,E计入“应交税金”的借方。

【例26】下列关于税金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4年试题)

A.销售商品的商业企业收到先征后返的增值税时,计入当期的补贴收入

B.兼营房地产业务的工业企业应由当期收入负担的土地增值税,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C.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房地产收到先征后返的营业税时,冲减收到当期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D.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方应将代扣代缴的消费税款冲减当期应交税金

E.矿产品开采企业生产的矿产资源对外销售时,应将按销售数量计算的应交资源税计入当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答案】ABCE

【解析】D应计入委托加工存货成本

(二)长期债券

1.普通债券:两个考点:计算债券账面价值;计算由于该项债券导致的费用。无论是账面价值,还是债券费用,最终都是长期债券各明细科目的准确使用。应付债券的明细科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应计利息。

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面值+应计利息+尚未摊销的溢价(或-尚未摊销的折价)

本期债券费用=本期应计利息-本期溢价摊销(+本期折价摊销)

直线法:债券存续期间的利息支出应按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加折价摊销额或减溢价摊销额计算求得。每期折溢价摊销额=债券的溢折价金额/摊销期限

实际利率法:债券存续期间的利息支出以债券期初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计算,每期溢折价摊销额=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债券期初账面价值×实际利率

如果债券发行费用大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按其差额根据发行债券用途做资本化或计入财务费用的处理。如果发行费用小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其差额作为溢价收入。

2.可转换公司债券

转换前与一般公司债券核算相同,转换为股份时,需确定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即各个明细科目的余额,按债券面值计算可转换股份的数量,按照股票的面值和可转换股份数量相乘,登记为“股本”,按照债券账面价值扣除股本后记作“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确认转换损益。

【例27】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1日发行面值总额为20000万元的公司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为20360万元。另外,发行该债券发生发行费用240万元,发行期间冻结资金利息为300万元。该债券系5年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自发行日起计息。该公司对该债券每半年计息一次,对债券的溢折价采用直线法摊销。2005年6月30日,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2005年试题) A.22400 B.22616 C.22652 D.22796

【答案】C

【解析】该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已经发行2年,2005年6月30日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20000+2400+252=22652(万元),其中,面值=20000,应计利息=20000×6%×2=2400,溢价摊余=(360+300-240)×(3/5)=252,发行该债券发生发行费用240万元余发行期间冻结资金利息300万元之差60万元应计入溢价,一并摊销。

【例28】接上题,计算2005年6月30日当期债券费用。

当期债券费用=20000×6%×6/12-(360+300-240)/5×6/12=558(万元)

【解析】账面价值=面值+应计利息+溢价摊余价值(-折价摊余价值);债券费用=应计利息-溢价摊销(+折价摊销)

【例29】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为购建某固定资产于2003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4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款项已于当日收存银行。该项固定资产于2003年1月1日开始购建,预计3年后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发行的该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总额为20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1.5%,利息每年年末支付;发行半年后可转换为股份,每100元面值债券转普通股40股,每股面值1元。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费用共计80万元。2004年7月1日,某债券持有人将其持有的8000万元(面值)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份。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债券持有人此次转股对甲公司资本公积的影响为( )万元。

A.4680B.4740C.4800D.4860

【答案】D

【解析】2004年7月1日转换部分债券的账面价值=8000+8000×1.5%×1/2=8060万元,债券持有人此次转股对甲公司资本公积的影响=8060-8000/100×40=4860万元

八、所有者权益

近几年本章考题主要集中在客观题,大部分涉及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的核算,主要是资本公积明细科目的内容、转增资本的要求等。实收资本部分近年在本章没有考题,主要是注意与投资业务的结合,留存收益的核算要与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结合。

本章重点掌握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内容,特别是与新准则规定没有差异的资本公积的明细科目“资本溢价”、“股权投资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的使用。

近三年考点:2003/资本公积/单选题;2004/资本公积/单选题;2005/无。

【例30】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04年年初“资本公积”科目的贷方余额为120万元。2004年1月1日,甲公司以设备向乙公司投资,取得乙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30%,采用权益法核算;甲公司投资后,乙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万元。甲公司投出设备的账面原价为300万无,已计提折旧15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5万元。2004年5月31日,甲公司接受丙公司现金捐赠1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4年度应交所得税为33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04年12月31日甲公司“资本公积”科目的贷方余额为( )万元。(2004年试题)

A.187B.200.40C.207D.204

【答案】C

【解析】“资本公积”科目的贷方余额=120+[1000×30%―(300―15―5)]+100×67%=207万元

【例31】股份有限公司下列资本公积项目中,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有( )。(2001年试题)

A.股本溢价 B.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 C.接受现金捐赠 D.拨款转入 E.股权投资准备

【答案】ACD

九、收入、费用和利润

本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曾经多次出计算及会计处理题、综合题。本章客观题的考点:包括各项收入的确认原则、各项期间费用的构成内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构成内容等;主观题的考点是收入确认原则在具体经济业务中的应用。2002年本章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会计差错更正等内容结合出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003年本章与关联方交易的内容结合出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004年是以外币核算的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本章重点掌握两点:(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二)费用、损失、利得、利润等概念及核算的内容。考生应十分重视本章内容,近几年综合题(包括日后事项、差错更正等)均与收入确认计量相关,而且,新准则与教材无实质性差异,更具有出题的可能性。

近三年考点:2003/商品、劳务收入确认,与关联方有关的收入/单选、多选、计算题;2004/建造合同;/综合题;2005/营业外项目核算内容,商品劳务收入确认/多选、综合题。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四个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对商品销售收入计量时,应注意区别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销售折让在实际发生时直接冲减当期收入。

(二)11种特殊商品销售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应掌握每种销售方式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

1.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2.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3.代销;4.分期收款销售;5.售后回购;6.售后租回;7.房地产销售;8.以旧换新销售;9.现金折扣;10.销售折让;11.商品销售退回。

【例32】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中成药制品,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200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于2002年4月29日对外报出。

甲公司2001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及其会计处理,以及在2002年度发生的其他相关事项如下(假定甲公司下列各项交易均不属于关联交易):

(1)2001年11月20日,甲公司与乙医院签订购销合同。合同规定:甲公司向乙医院提供A种药品20箱试用,试用期6个月。试用期满后,如果总有效率达到70%,乙医院按每箱500万元的价格向甲公司支付全部价款;如果总有效率未达到70%,则退回剩余的全部A种药品。

20箱A种药品已于当月发出,每箱销售成本为20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甲公司将此项交易额10000万元确认为200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并计入利润表有关项目。甲公司为乙医院提供的A种药品系甲公司研制的新产品,首次用于临床试验,目前无法估计用于临床时的总有效率。

(2)为筹措研发新药品所需资金,2001年12月1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合同规定:丙公司购入甲公司积存的100箱B种药品,每箱销售价格为30万元。甲公司已于当日收到丙公司开具的银行转账支票,并交付银行办理收款。B种药品已于当月发出,每箱销售成本为1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双方还签订了补充协议,补充协议规定甲公司于2002年9月30日按每箱35万元的价格购回全部B种药品。甲公司将此项交易额3000万元确认为200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并计入利润表有关项目。(以下业务略)

要求:指出甲公司上述(1)—(2)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对不正确的会计处理简要说明理由。重新编制甲公司对外报出的2001年度的利润表2。(2002年计算题摘录)。

表2 利润表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1年度 金额单位:万元

项目 本年累计数 调整调整后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25000 =25000-10000-3000=12000 12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15000 =15000-4000-1000=10000 10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0001000 1000

财务费用

650+20 =600+20+50=670

670

【答案及解析】

交易(1)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按照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条件,如果企业不能合理地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在售出商品的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甲公司因无法估计A种药品的总有效率,即无法估计是否会发生退货,因此,不能在2001年度确认该项销售的收入。冲减主营业务收入500×20=10000(万元),冲减主营业务成本200×20=4000(万元)

交易(2)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销售B种药品后又回购,属于融资业务,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此项销售不能确认收入。冲减主营业务收入30×100=3000(万元),冲减主营业务成本10×100=1000(万元),将回购价格大于售价的差额在销售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科目,利润表财务费用调整=(35-30)×100/10×1=50(万元)

需要注意:交易(1)会计、税法均不确认收入;交易(2)只是会计不确认收入,当期应税所得=会计利润+(3000-1000+50)

(三)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9种特殊劳务交易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安装费收入、广告费收入、入场费收入、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收入、特许权费收入、订制软件收入、定期收费、高尔夫球场果岭券收入、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服务费。这部分经常出选择题或判断题,特别注意每种收入的确认时点。

【例33】下列有关股份有限公司收人确认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广告制作佣金应在相关广告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为劳务收入

B.与商品销售收入分开的安装费,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安装的完工程度确认为收入

C.对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如不能合理地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应在售出商品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D.劳务开始和完成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时,在劳务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E.劳务开始和完成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且劳务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如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补偿,则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

【答案】BCDE

【解析】广告制作佣金年度终了时根据项目的完成程度确认,所以,A不正确。

(四)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注意使用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五)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合同收入的构成、合同成本的构成,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的计量,要特别注意收入、毛利、成本确认的顺序。

【例34】下列有关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5年试题)

A.合同变更形成的收入应当计入合同收入

B.工程索赔、奖励形成的收入应当计入合同收入

C.建造合同的收入确认方法与劳务合同的收入确认方法完全相同

D.建造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时,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

E.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但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按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的金额确认合同收入

【答案】ABDE

(六)费用,期间费用包含的内容,是历年出客观题的考点。

【例35】下列项目中,应作为管理费用核算的有( )。

A.工程物资盘亏净损失

B.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C.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尚未投入使用的职工宿舍计提的折旧

D.采矿权人按矿产品销售收入一定比例计算确认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E.签订融资租赁合同过程中承租人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谈判费

【答案】CDE

【解析】A按完工或未完工计入营业外支出或工程成本;B冲减营业外支出。

(七)利润。掌握利润的构成公式,它是构成利润表的基本结构。

【例36】下列各项不通过营业外收支核算的是( )。(2005年试题)

A.在建工程计提的减值准备

B.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发生的损失

C.非货币性交易收到补价确认的损益

D.结转当期已售商品计提的跌价准备

【答案】D

【解析】D计入管理费用

参考2005年综合题有关销售收入的确认、劳务收入的确认、销售折让、代销等核算内容。

十、财务会计报告

本章是报表编报和披露的基本知识。由于试题中涉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其附表的重点在于编报和调整,所以本章试题往往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内容相联系,不是简单的报表编报,所以考生学习本章要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的每一个报表项目的内容有充分了解,为今后报表的调整奠定基础。对于现金流量表,考题重点在于每一个具体报表项目内容、性质、金额的分析与计算。2002年试题出了单个现金流量项目的计算,2003年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填报的试题,这些试题代表了客观题的趋势,2004年考了计算分析题。

本章掌握三个重点:(一)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各项目的掌握;(二)现金流量表的编报;(三)报表披露的基本要求。考生应注意到现金流量表新旧准则没有实质差异,应熟练掌握。

近三年考点:2003/现金流量性质、间接法/多选;2004/现金流量表编报;/计算题;2005/间接法、现金流量性质/单选、多选。

(一)资产负债表的编报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短期借款等;

2.根据几个总账余额计算填列:货币资金、存货;

3.根据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

4.根据总账和明细账余额分析计算填列: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5.根据科目余额减去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列: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二)利润表的编报:根据各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在编制年度利润表时,分设“上年数”和“本年累计数”,所以称为比较会计报表。

(三)现金流量表的填列方法:

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具体构成内容经常出客观题。直接法填列现金流量表采用分析填列法,所需要的资料:①年度资产负债表;②年度利润表;③有关明细账及补充资料。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1.直接法填列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的减少额(或-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减少额(或-应收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或-预收账款减少额)(说明:如果应收账款用账面余额,则不考虑计提的坏账准备;如果应收账款采用报表金额,则应考虑计提的坏账准备,两者结果一致)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的增加额(或-存货的减少额)+应付账款的减少额(或-应付账款的增加额)+应付票据的减少额(或-应付票据的增加额)+预付账款的增加额(或-预付账款的减少额)-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包含的工资及福利费+应付工资的减少额(或-应付工资的增加额)+应付福利费的减少额(或-应付福利费的增加额)

(4)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的增值税+支付的营业税、消费税+支付的所得税+支付的城建税+支付的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支付的教育费附加等

(5)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费用中扣除工资及福利费以外的用现金支付的部分+管理费用中扣除工资及福利费和税金以外的用现金支付的部分

(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出售股票取得的价款+收回债券本金

(7)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收回债券取得的利息+从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出售固定资产收入-支付清理费用

(9)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购入固定资产+支付工程款+支付工程人员工资

(10)投资支付的现金=购入股票+购入债券+其他投资

(11)借款收到的现金=取得短期借款+取得长期借款

(12)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归还短期借款本金+归还长期借款本金

(13)分配股利、利润和偿还利息支付的现金=支付短期借款利息+支付长期借款利息+支付现金股利

2.间接法编报是以净利润为出发点,经过四类项目的调整,将权责发生制确定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量。间接法编报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调整:

(1)资产类项目: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通常说明没有增加净利润但是增加了现金;摊销项目的减少,通常说明减少了净利润,但是没有减少现金,反之亦反。在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资产类项目减少的需要加上,增加的需要减去。

(2)负债类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通常说明没有减少净利润但是减少了现金,反之亦反。在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负债类项目减少的需要减去,增加的需要加上。

(3)没有支付现金但是减少了净利润的项目需要加上。如: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处置和报废固定资产等净损失(指计入营业外支出部分)。

(4)没有收到现金但是增加了净利润的项目需要减去。如:转出资产减值准备影响损益和处置净收益应该减去。

(5)支付现金也减少了净利润的项目,但是性质上不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部分需要加上,包括财务费用、投资损失等。

【例37】下列各项中,应作为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有( )。

A.接受其他企业捐赠的现金B.取得短期股票投资而支付的现金C.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支付的手续费

D.为管理人员缴纳商业保险而支付的现金

E.收到供货方未履行合同而交付的违约金

【答案】DE

【例38】在采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下列调整项目中,属于调增项目的有( )。

A.投资收益 B.递延税款贷项 C.预提费用的减少 D.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E.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

【答案】BD

十一、所得税会计

本章重点在于差异性质的分析和“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应用。

这两种方法在处理永久性差异时没有区别,方法的区别体现在对时间性差异的处理不同。本章个别年度考计算及会计处理题,其他年度本章试题多为客观题:如递延税款科目本期发生额或余额的计算;多选题: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项目;计算及会计处理题:递延税款、应交税金、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等。

所得税会计与或有事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有关内容结合起来出综合题历年都是考试重点和难点。

本章内容与新准则差异很大,2006年考试不适用新准则。一般情况下,按照新准则和旧准则计算的当期递延税款发生数是一致的,说明递延税款当期发生数的计算、递延税款对当期所得税影响、当期应交所得税的确认仍然会成为2006年复习的重点内容。

近三年考点:2003/递延所得税余额、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所得税/单选、综合题;200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所得税/综合题;2005/减值准备与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所得税调整/计算题、综合题。

(一)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1.永久性差异四种类型(见表3)

2.时间性差异四种类型(见表4)

表3

类型 会计准则 税法例如

处理方法

1

确认收益 不确认收益 国库券利息

-

2 不确认收益 确认收益视同销售+

3

确认费用 不确认费用赞助费 +

4 不确认费用 确认费用-

表4

类型 会计准则 税法例如处理方法

1

当期收益 以后期收益

投资收益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2

当期费用 以后期费用

保修费用

“+”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3 以后期收益 当期收益收入确认

“+”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4 以后期费用 当期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二)应付税款法

利润总额±调整数(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不设“递延税款”账户。

(三)纳税影响会计法

利润总额±调整数(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应交所得税

时间性差异×所得税率=递延税款(贷或借);

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贷方(或-递延税款借方)=所得税费用

1.递延法:税率变动当年不调递延税款账面余额,转差异时,按原税率转。

2.债务法:税率变动当年调递延税款账面余额,转差异时,按新税率转。

(四)资产减值的所得税会计问题

企业一定时期计提或转回的资产减值金额与税法认定损失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属于时间性差异,表现为:(1)计提减值准备时从利润总额中扣除,但不得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2)减值因素消除而结转准备增加利润总额,但不会增加应税所得,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3)实际发生损失经税法认定可从发生损失的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减少了应税所得但是并没有减少会计利润,也是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

这部分是2004年新增加的内容,由于所有会计调整的事项都会涉及损益,必然涉及所得税问题,所以近几年所得税会计问题和或有事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有关内容结合起来出综合题已成趋势,已成重点难点所在。关于资产减值的所得税会计问题,是2004年新增加的内容,但2004年未考,所以在2005年备考当中应引起重视。特别是重点掌握教材【例8—例15】,并结合“固定资产”一章学习。

【例39】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该公司2002年年初“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余额为 66万元,历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该公司2002年度按会计制度规定计入当期损益的某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为50万元,按税法规定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为80万元。2002年12月31日,该公司估计此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并因此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60万元。按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假定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该公司2002年年末”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余额为( )万元。

A.3.30

B.23.10

C.108.90 D.128.70

【解析】B;66+(80-50)×33%-160×33%=66+9.9-52.8=23.1(万元)

【例40】甲公司所得税核算采用利润表债务法,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在会计核算中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对2001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甲公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额是按加速折旧法计提并影响损益的金额。2001年—2003年甲公司每年按直线法对上述生产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为1000万元,每年按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额为1500万元,假定每年生产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的20%形成存货,其余均随着产成品的销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上年末产成品存货在下一年度均出售50%,假如不考虑其他调整,截止2003年末甲公司该项业务导致递延税款贷方余额是多少?(2004年综合题摘录)

【答案及解析】2001年:(1500-1000)×80%×33%=132(万元)

2002年:(1500-1000)×80%×33%+(1500-1000)×20%×50%×33%=148.5(万元)

2003年:(1500-1000)×80%×33%+[(1500-1000)×20%+(1500-1000)×20%×50%]×50%×33%=156.75(万元)

合计:递延税款贷方余额=132+148.5+156.75=437.25(万元)

十二、外币业务

本章重点掌握三个问题:一是日常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二是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三是外币报表折算时汇率的选择。这些问题没有难点,要求考生就是熟练。近几年试题主要集中在:单选题:日常外币会计业务的折算;多选题:涉及外币报表的折算汇率的选择;计算及会计处理题以及综合题,主要涉及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和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2002年试题将外币业务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原则相联系,2004年试题将外币业务与建造合同的收入确认结合起来。

本章新旧准则没有差异,应熟练掌握本章的会计处理。

近三年考点:2003/汇兑损益计算/单选题;2004/外币业务的建造合同收入/综合题;2005/汇兑损益计算、出口商品折算/单选题、综合题。

【例41】甲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按月结算汇兑损益。2002年3月20日,该公司自银行购入240万美元,银行当日的美元卖出价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 1美元=8.21元人民币。2002年3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甲股份有限公司购人的该240万美元于2002年3月所产生的汇兑损失为( )万元人民币。

A.2.40

B.4.80

C.7.20

D.9.60

【答案】C

【解析】2002年3月产生的汇兑损失=240×(8.25-8.21)-240×(8.22-8.21)=9.6-2.4=7.2万元

十三、借款费用

学习本章不仅是掌握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更要首先明确资本化确认的原则,即在谨慎和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一般核算原则基础上,掌握和运用本章资本化开始、暂停、停止等原则。2001年本章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结合构成综合题,2002年为计算题,与外币业务相结合。客观题主要涉及借款费用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资本化金额的计算,近年主要为客观题。

本章主要掌握两点:一是概念,包括借款费用定义、可以资本化的范围和原则等,二是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本章与新准则差异很大,本年考试不适用新准则,应重点掌握新旧准则共同之处:资本化开始、暂停、停止的条件;共同具有的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例如有购建过程的固定资产);汇兑损益的资本化金额计算等等。

近三年考点:2003/资本化金额计算及暂停的条件/单选题;2004/资本化开始的条件/单选题;2005/资本化金额计算/单选题。

(一)借款费用的概念、范围:利息、折溢价摊销、外币借款汇兑差额、辅助费用;

(二)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和计量:固定资产的购置、专门借款;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

(1)允许资本化期间:①开始资本化条件:资产支出已发生、借款费用已发生、购建活动已开始;②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非正常中断、连续超过3个月;③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建造实质完成、与设计要求基本相符、购建支出不再发生、试运行能生产合格品,满足条件之一。

(2)利息和折溢价摊销资本化金额,与购建固定资产支出相挂钩,外币借款汇兑差额符合资本化条件全额资本化。

(3)辅助费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资本化,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费用化,数额小均费用化。

利息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资本化率=加权平均利率=当期利息之和+折价摊销(-溢价摊销)/本金加权平均数

【例42】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建造某固定资产于2002年12月1目按面值发行3年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12000万元(不考虑债券发行费用),票面年利率为3%。该固定资产建造采用出包方式。2003年甲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与该固定资产建造有关的事项如下:l月1日,工程动工并支付工程进度款 1117万元;4月1日,支付工程进度款1000万元;4月19日至8月7日,因进行工程质量和安全检查停工;8月8日重新开工;9月1日支付工程进度款1599万元。假定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按年计算,每月按30天计算,末发生与建造该固定资产有关的其他借款,则2003年度甲股份有限公司应计入该固定资产建造成本的利息费用金额为( )万元。

A.37.16

B.52.95

C.72

D.360

【答案】C

【解析】4月19日至8月7日属于正常中断,应继续借款费用资本化。 (1117×12/12+1000×9/12+1599×4/12)×3%=72

【例43】甲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1日为新建生产车间而向商业银行借入专门借款2000万元,年利率为4%,款项已存入银行。至2003年12月31日,因建筑地面上建筑物的拆迁补偿问题尚未解决,建筑地面上原建筑物尚未开始拆迁;该项借款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为19.8万元。甲公司2003年就上述借款应予以资本化的利息为( )万元。

A.0 B.0.2C.20.2 D.40

【答案】A

【解析】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不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这一资本化开始的条件尚未满足,不能开始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例44】下列项目中,属于借款费用的是( )。

A.借款手续费用B.发行公司债券所发生的利息

C.发行公司债券所发生的溢价

D.发生公司债券折价的摊销

E.外币借款汇兑损失

【答案】ABDE

十四、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是2000年开始有的考试内容,各类题型均已出现过,其中2000年综合题是对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准则综合运用;2001年计算及会计处理题主要涉及或有事项作为负债确认的会计处理;2002年以后考的均为客观题,主要是或有事项的判断、披露的基本要求,但每年的综合题总会涉及本章业务,考生要注意或有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差错、所得税会计等相关问题的联系。

近三年考点:2003/或有事项概念/单选题;2004/或有事项概念、保修费用和未决诉讼差错/单选题、综合题;2005/未决诉讼差错/综合题。

或有事项:

1.经济利益流入属或有资产:很可能,则披露;不是很可能,则不作处理。

2.经济利益流出属或有义务:(1)符合确认条件,则确认为预计负债,加以计量并披露。(2)不符合确认条件,则为或有负债,不能确认需披露。

可能性的划分:基本确定(95%<X<100%=);很可能(50%< X ≤95%=);可能(5< X ≤50%=);极小可能(0< X ≤5%)

【例45】下列有关或有事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或有负债不包括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

B.对未决诉讼、仲裁的披露至少应包括其形成的原因

C.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或有资产应予以披露

D.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

【答案】A

【例46】2002年12月1日甲公司因其产品质量问题对李某造成人身伤害,被李某提起诉讼,要求赔偿200万元。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做出判决。甲公司预计该项诉讼很可能败诉,赔偿金额估计在100—150万元之间,并且还需要支付诉讼费用2万元。考虑到公司已就该产品质量向保险公司投保,公司基本确定可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50万元,但尚未获得相关赔偿证明。要求:作出相关会计处理。(2001年试题摘录)

【答案及解析】

借:营业外支出 125

管理费用 2

贷:预计负债 127

借:其他应收款 50

贷:营业外支出

50

十五、租赁

本章概念较多,理解较难,计算较复杂,考生学习时应根据大纲的内容尽量做重点的练习。重点掌握租赁性质的判断、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未实现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融资租赁作为承租方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负债入账价值的确认、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等,作为出租方主要是了解在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等。本章大多出客观题,因此应重点掌握基本概念。2004年和2005年是两个客观题。新旧准则除初始直接费用(新准则要求资本化处理,今年按照旧准则掌握)外无实质差异。

近三年考点:2003/经营租赁租金/单选题;2004/经营租赁售后租回、融资租赁概念/单选、多选题;2005/最低租赁付款额、融资租入设备折旧,售后租回会计处理/单选、综合题。

(一)有关概念

1.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期内承租人支付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担保资产余值+租赁期满承租人未续租应支付的款项+购买时支付的款项

2.最低租赁收款额=最低租赁付款额+第三方担保余值

=承租人支付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担保资产余值+第三方担保资产余值

3.租赁债权=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资产余值

4.出租人担保余值=承租人担保余值+第三方担保余值

5.租赁资产余值=承租人担保资产余值+第三方担保资产余值+未担保资产余值

(二)租赁分类具体标准:满足一条或数条标准确认为融资租赁

1.租赁期届满,租赁资产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优惠购买选择权,购价/购买时租赁资产公允价值≤5%

3.租赁期/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75%

旧的:已使用年限/全新时尚可使用年限>75% 不能使用该标准

4.承租人: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90%

出租人: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90%

但在开始租赁前:已使用年限/全新时尚可使用年限>75% 不能使用该标准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只有承租人能够使用。

(三)承租人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1)租赁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30%: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孰低计入“固定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计入“长期应付款”;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

(2)租赁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30%:均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计入“固定资产”和“长期应付款”。融资费用分摊率: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租赁内含利率: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担保余值+预计清理费用

或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四)出租人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第三方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担保资产余值)+第三方担保资产余值]+未担保余值

(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现值=租金PA(n,I)+担保资产PV(n,I)+第三方担保资产PV(n,i)+未担保资产余值PV(n,i)

以上两者差额计入“未实现融资收益”。

(五)售后租回交易

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予以递延,按租赁资产折旧率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调整折旧费用。

售后租回形成经营租赁,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予以递延,在租赁期内按照租金支付比例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调整租金费用。

【例47】甲公司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台大型设备,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1200万元,租赁期为10年,与承租人相关的第三方提供的租赁资产担保余值为200万元,预计清理费用为50万元,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20万元。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对该设备计提折旧,甲公司每年对该租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为( )。(2005年试题)

A.105万元 B.108万元 C.113万元 D.120万元

【答案】A

【解析】应提的折旧总额=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担保余值+预计清理费用=1200-200+50=1050(万元),甲公司每年对该租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1050/10=105(万元)

【例48】下列关于出租人对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4年试题)

A.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B.实际收到的或有租金,应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C.有确凿证据表明应收融资租赁款将无法收回时,应按应收融资租赁款余额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D.逾期一个租金支付期尚未收到租金时,应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并将已确认的融资收入予以冲回

E.当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经减少,应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并将由此而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确认为当期损失

【答案】ADE

【解析】B计入营业收入,C应按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差额部分计提坏账准备。

第十六章、债务重组

本章重点在于掌握各种不同债务重组方式下的会计处理。新准则与旧准则有实质差异,特别是考试重点涉及的债权人受让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问题的不同。教材有两种做法:(1)债务重组协议规定了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清偿债务金额或比例时,债权人要按照协议规定对非现金资产或股权计价(例9和例10);(2)没有规定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对受让资产计价(例8)。可以看出新旧准则都符合的(1)的做法,应该重点掌握。

近三年考点:2003/债权人受让资产入账价值/单选题;2004/债务重组与投资/计算题;2005/债务人会计处理原则/多选题。

(一)以现金清偿债务:债权人:收到现金<原债权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债务人:支付现金<原债务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原债权账面价值+相关税费+支付补价(或-收到补价) -可抵扣进项税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不确认债务重组损失;按各项非现金资产(股权)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股权)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分配。

债务人:支付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税费<原债务,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支付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税费>原债务,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三)以债务转资本清偿债务:债权人:原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股权入账价值

债务人:原债务账面价值>债权人享有股权份额,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债权人:重组后新债权=新本金+新利息,新债权<原债权价值,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新债权≥原债权余额,不做账务处理。新债权不含或有收益,收到时,冲财务费用。

债务人:重组后新债务=新本金+新利息+或有支出;新债务<原债务,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新债务≥原债务,不做账务处理。或有支出发生时,冲减新债务,或有支出未发生,结清时计入资本公积,若重组时发生损失,则未发生的或有支出计入营业外收入,但以原计入营业外支出数额为限,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例49】下列有关债务重组时债务人会计处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有( )。(2005年试题)

A.以现金清偿债务时,其低于债务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收益

B.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其公允价值低于债务金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C.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其账面价值低于债务金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D.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其公允价值高于债务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失

E.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其账面价值高于债务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失

【答案】ABD

【解析】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不以公允价值计价。

十七、非货币性交易

本章多为客观题,2001年是综合题,2002年合并报表的综合题也涉及本章,2003年投资问题的计算题当中也涉及非货币性交易问题,2005年日后事项的综合题涉及到本章内容。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视同于非货币性交易处理。所以,非货币性交易的业务会与投资业务有较多联系,这种题目综合性也比较强。新准则与本章有实质差异,但新准则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仍然存在账面价值为基础计价的情况,这与旧准则的规定是一致的。

本章主要掌握三点:交易性质的判断;换入资产如何计价;换出资产的收益如何确认。

近三年考点:2003/确认交易类型、交易与投资/单选、计算题;2004/交易资产入账价值/单选题;2005/交易资产入账价值、确认交易类型/单选、多选题。

(一)重要概念:非货币性交易、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

(二)非货币性交易的判断:支付补价方:支付补价/换入资产公允价值≤25%;或支付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补价≤25%;收到补价方:收到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三)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没有补价: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税费,不确认非货币交易损益。

支付补价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税费+支付补价,不确认非货币交易损益

收到补价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税费-收到补价+交易收益(或-交易损失)

确认非货币交易损益:收益=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交税金及教育费附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正数: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负数: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公式中应交税金及教育费附加不包括应交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增值税和所得税不应属于毛利、毛亏的范围,和税前损益一般也没有关系,因此今年教材修订了“应确认的收益”的计算公式的内涵。

【例50】2002年10月12日,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换入一台设备,并收到对方支付的补价15万元。该批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20万元,公允价值为150万元,计税价格为14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换入设备的原账面价值为160万元,公允价值为135万元。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因该项非货币性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 )万元。

A.-1.38

B.0.45 C.0.62

D.3

【答案】D

【解析】非货币性交易收益=15×(1-120/150)=3(万元)。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计算公式中“应交税金及教育费附加”不含增值税。

【例51】甲公司以公允价值为25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乙公司公允价值为220万元的短期投资,另从乙公司收取现金30万元。甲公司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为3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在清理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5万元。乙公司换出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为210万元,已计提跌价准备1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换入短期投资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212.6B.220C.239D.242.60

【答案】D

【解析】甲公司应确认收益=[250―(300―20―10)]/250×30=-2.4万元;甲公司换入短期投资的入账价值=(300―20―10)―30―2.4+5=242.60万元

十八、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本章是重点章,近年单选题、多选题、计算及会计处理题、综合题的题型均已多次出现。单选题主要是简单的累积影响数的计算,有关披露的内容等;多选题主要涉及有关披露内容、政策变更和估计变更事项的划分;计算及会计处理题涉及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计算、账务处理、会计差错更正等;综合题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得税会计等内容结合,主要涉及会计差错的更正问题,其中也包含了滥用会计政策导致差错的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等,2004年出现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将日后事项、差错更正等与合并报表结合在一题当中。

考生必须全面掌握各个章节的内容,特别是确认计量的标准。第一个难点在于判断,主要针对差错的问题。例如投资是否实现了,如果投资没有实现就做账务处理显然是不正确的;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是否完成了,如果没有完成就做账务处理显然是错误的;是否按照会计制度给定的做法做相关账务处理了,如果没有按照会计制度要求的方法做处理就可能是滥用政策的问题等,如果这些判断的前提把握不准确,差错更正就无法进行。第二个难点在于方法。例如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同时涉及所得税政策变更的调整;会计差错发现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要更正报告年度和报告年度以前的差错等等,从方法上都有难度。因此考生学习本章一定要注重综合性的问题,注重与其他章的结合,注重与会计实务的结合。

近三年考点:2003/会计差错判断、政策变更按估计变更处理的差错和其他差错更正/单选、综合题;2004/滥用估计变更的差错和其他差错更正/单选、综合题;2005/差错更正方法、政策变更和估计变更处理/多选、综合题。

(一)重要概念: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

(二)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

1.法规要求变更:(1)按相关规定办法;(2)没规定:能确定累积影响数用追溯调整法;不能确定累积影响数用未来适用法。

2.环境变化要求变更:能确定累积影响数用追溯调整法;不能确定累积影响数用未来适用法。

(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

注意: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按照会计制度规定首次变更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以后备抵法下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的改变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的改变,首次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以后改变均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结合固定资产一章学习。

(四)会计差错更正

1.本期发现属本期差错:调本期相关项目;影响损益则调本期净损益及相关项目:

2.本期发现属以前年度差错:

(1)非重大:调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2)重大:影响损益则调发现当期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项目和报表;不影响损益则调相关项目期初数;

3.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发现:报告年度重大差错则调整报告年度报表期末数或发生数;报告年度以前重大差错均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处理,调整报告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及其他相关项目。对日后期间发现的非重大差错不调报表,调当期相关项目。

【例52】某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该公司2002年发生或发现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均具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其2002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的有( )。

A.发现2001年漏记管理费用100万元

B.2002年1月1日将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由15年改为11年

C.发现应在2001年确认为资本公积的5000万元计入了2001年的投资收益

D.2002年1月1日起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由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改为账龄分析法

E.2002年7月5日因追加投资将2001年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

【答案】ACE

【解析】B、D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企业首次根据会计制度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时,属于政策变更,其后再改变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均属于备抵法)和计提比例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不需追溯调整,不会影响2002年初未分配利润。

【例53】甲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度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

A.因出现相关新技术,将某专利权的摊销年限由15年改为7 年

B.发现以前会计期间滥用会计估计,将该滥用会计估计形成的秘密准备予以冲销

C.因某固定资产用途发生变化导致使用寿命下降,将其折旧由10年改为5年

D.追加投资后对被投资单位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核算

E.出售某子公司部分股份后对其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

【答案】ACE

【解析】B按差错更正方法;D为政策变更。

【例54】甲公司系国有独资公司,经批准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甲公司对所得税一直采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率为33%,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2004年1月1日,甲公司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由原来的应收账款余额的0.5%计提,变更为账龄分析法,2004年1月1日变更前的坏账准备账面余额为20万元。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账龄,以及2004年起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如表5。

表5

项目 1年以内

1至2年 2至3年 3年以上

200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 3000万元 500万元 300万元 200万元

2004年起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10% 20% 40%100%

要求:假设此项变更要求追溯,作出甲公司的会计处理。(2005年试题摘录)

【答案及解析】追溯计提坏账准备=(3000×10%+500×20%+300×40%+200×100%)-20=700(万元);所得税始终按照债务法,产生可抵扣时间性差异=700×33%=231(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69

递延税款 231(700×33%)

贷:坏账准备 700

借:盈余公积 70.3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0.35(469×15%)

十九、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在2003年作了修订,重点规范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期间、内容、分类,对典型的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重新描述,规范了调整事项的调整方法和非调整事项的披露要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这部分考题的综合性。要特别注意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会计差错、或有事项等相关内容的结合。特别要注重日后事项期间处理报告年度和报告年度以前年度差错问题、或有事项在日后事项期间转变成确定的事项的调整问题等。本章涉及的多选题,主要考查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性质判断;计算及会计处理题:带有综合的性质,与差错更正等业务结合;2003年综合题与政策变更、差错更正、或有事项、所得税会计等结合;2004年综合题与合并报表业务结合;2005年综合题与销售差错结合。新准则与本章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出题的基础。一定要注意综合性问题。

近三年考点:2003/调整和非调整事项判断、差错更正后的利润表及所得税调整/多选、综合题;2004/差错更正后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合并报表/综合题;2005/调整和非调整事项判断、差错更正后的利润表/单选、综合题。

(一)主要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1.调整事项:日前存在,日后发生,做相关调整账务处理,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调报表,不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处理如下:

(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核算完毕,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不涉及损益和利润分配的事项,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3)账务处理完毕后,必须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

①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②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③提供比较会计报表的,还应调整相关会计报表的上年数;④调整会计报表附注有关项目的数据。

考生在复习时,需特别注意: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是调整当年的会计报表,还是调整上年的会计报表,或者不调整会计报表。还需注意有关所得税的调整问题。

2.调整事项举例:

(1)已证实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已减值。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调整报告年度“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调整本年度“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的退回。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调整报告年度“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调整本年度“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①报告年度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a)应付税款法: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则不调整报告年度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

(b)纳税影响会计法: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则影响报告年度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税款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②本年度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a)应付税款法:本年度利润-报告年度销售退回影响利润数=本年应纳税所得额

本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本年应交所得税=本年所得税费用;

(b)纳税影响会计法:本年度利润-报告年度销售退回影响利润数=本年应纳税所得额

本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本年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递延税款

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见表6)

表6

2004年3月20日调账 调表

2003年销售被退回 冲2003年收入、成本等 2003年当期数、2004年期初数和上年数

2002年销售被退回 冲2003年收入、成本等 2003年当期数、2004年期初数和上年数

(3)表明应将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某项现时义务予以确认,或对某项义务已确认的负债需要调整。

预计负债所产生的损失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所以不调整“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表明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存在重大差错: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

3.非调整事项:日前不存在,日后发生,不做调整账务处理,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不调报表,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非调整事项举例:12项;历年均有客观题。

4.利润分配方案中的股利(新修订准则的规定):现金股利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单独列示;股票股利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

【例55】甲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度财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003年3月30日,实际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003年4月3日。该公司2003年1月1日至4月3日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的有( )。

A.3月1日发现2002年10月接受捐赠获得的一项固定资产尚未入账

B.3月11日临时股东大会决议购买乙公司51%的股权并于4月2日执行完毕

C.4月2日甲公司为从丙银行借入8000万元长期借款而签订重大资产抵押合同

D.2月1日与丁公司签订的债务重组协议执行完毕,该债务重组协议系甲公司于2003年1月5日与丁公司签订

E.3月10日甲公司被法院判决败诉并要求支付赔款1000万元,对此项诉讼甲公司已于2002年末确认预计负债800万元

【答案】AE

【解析】AE属于调整事项;BCD属于非调整事项。

【例56】股份有限公司自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属于非调整事项的有( )。(2001年试题)

A.公司与另一公司合并

B.公司董事会提出现金股利分配方案

C.公司董事会提出股票股利分配方案

D.公司与另一企业就报告年度存有的债务达成重组协议

E.一栋厂房因地震发生倒塌,造成公司重大损失

【答案】ABCDE

【解析】注意该答案为调整后的答案(原答案ACDE),按照2003年修订后的准则和当前教材,所有分配股利的事项(不论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都是非调整事项。

二十、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从2002年起本章内容有所增加,判断关联方关系是否存在,然后再按照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规定做出相应会计处理,还可以与其他销售确认问题相联系等等,可以形成综合题。2003年试题即是这方面的内容,2004年和2005年综合题均涉及本章内容。

近三年考点:2003/关联方关系的判断、关联方交易会计处理/多选、计算题;2004/关联方交易会计处理与合并/综合题;2005/关联方交易会计处理/综合题。

(一)掌握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标准和主要形式及其注意的问题。

(二)关联方关系和交易的披露,经常出客观题。

(三)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

1.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给关联方的处理

(1)正常商品销售

①对非关联方销售量÷销售总量≥20% :按非关联方加权平均价格计入“收入”,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②商品销售仅限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对非关联方销售量÷销售总量<20%:

(a)交易价格<商品价值×120% :按交易价格计入“收入”;

(b)交易价格>商品价值×120% :按商品价值×120%计入“收入”,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c)成本利润率>20%:按(商品账面价值+成本利润率×商品账面价值)计入“收入”,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2)非正常商品销售及其他销售

①非正常商品销售:实际交易价格>商品账面价值,按商品价值计入“收入”;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②转移应收债权:实际交易价格>应收债权账面价值,差额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③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实际交易价格>资产账面价值,差额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2.关联方之间委托及受托经营的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受托经营资产或企业实质上并未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取得受托经营收益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上市公司受托经营资产或企业实质上提供经营管理服务:

(1)上市公司受托经营资产:

①受托经营收益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受托经营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②受托经营收益>受托资产账面价值×1年期利率×110%:按(受托资产账面价值×1年期利率×110%)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2)上市公司受托经营企业:受托经营协议确定的收益;受托经营企业净利润;受托经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10%,按净资产的10%计算的金额;三者孰低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3)上市公司受托经营企业发生净亏损:①上市公司承担部分亏损:承担亏损计入管理费用;②上市公司不需要承担亏损,仍能获得受托经营收益,受托经营收益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③上市公司承担部分亏损,仍能获得受托经营收益,受托经营收益先冲减承担的亏损,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4)上市公司委托经营资产或企业:支付委托经营管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获得定额收益或按实现利润的比例收取委托经营收益按受托经营资产或企业的原则处理。

【例57】甲公司为乙公司及丙公司的母公司;丙公司与丁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戊公司,在戊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丙公司占45%,丁公司占55%。投资合同约定,丙公司租丁公司共同决定戊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上述公司之间构成关联方关系的有( )。

A.甲公司与乙公司 B.甲公司与丙公司 C.乙公司与丙公司 D.丙公司与戊公司 E.丁公司与戊公司

【答案】ABCDE

【解析】甲和乙是控制关系,甲和丙是控制关系,乙和丙同受甲控制,丙、丁共同控制戊,所以ABCDE均具有关联方关系。

【例58】12月28日,甲公司收到其控股股东乙公司支付的资金使用费240万元,乙公司2004年平均占用甲公司资金4000万元,协议约定的年资金使用费率为6%。2004年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2.25%,作出会计处理。(2005年综合题摘录)

【解析】本题应按照关联方之间占用资金的规定作出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240

贷:财务费用 90(400×2.25%)

资本公积

150

二十一、商品期货业务

历年试题均为一个客观题,一个单选题或一个多选题。熟练掌握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和有关披露。例如期货损益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套期保值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支付交易手续费计入什么科目,如何在报表上反映期货业务等。

近三年考点:2003/商品期货业务的会计处理/多选题;2004/商品期货业务在会计报表的列示/多选;2005/无。

【例59】下列有关商品期货业务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A.企业支付的席位占用费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B.企业支付的期货交易手续费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C.企业向期货交易所交纳的年会费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D.企业与期货交易所的一切往来均应通过"期货保证金"科目核算

E.企业取得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所支付的会员资格费应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答案】CE

【解析】A计入“应收席位费”;B计入“期货损益(非套保合约)”,企业交纳席位占用费就不需通过“期货保证金”核算,所以,ABD不正确。

二十二、合并会计报表

本章是最重要的一章 ,从1995年到2004年中,除1999年和2001年考了计算及会计处理题外,其他年份均为综合题。合并会计报表综合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特别是与投资业务相联系,在连续编报期间出现股权转让,利润分配,与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业务相联系,使得考题具有较高的难度,而且给定的资料较多,需要编制的会计报表期间比较长,需要考生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要求,发现所给信息当中的有用成分,剔除无用成分,准确做出答案。新准则对本章的学习没有实质影响,例如内部交易抵消,2003年、2004年试题都可以作为练习。

近三年考点:2003/连续三年的合并/综合题24分;2004/日后事项、差错更正与合并/多选、综合题共30分;2005/单项抵消计算、投资与合并/单选、综合题共23分。

特别要注意的难点问题包括:

1.股权变动过程中可能涉及成本法转权益法,最终形成和确定母公司;

2.对个别报表首先更正差错然后进行合并;

3.连续编报的合并抵消;

4.内部交易导致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等等。

合并报表主要抵消分录如下:(均以连续编制为例说明)

(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消:

借:实收资本(子公司)

资本公积(子公司)

盈余公积(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

合并价差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二)内部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有关项目的抵消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

投资收益(母公司)

少数股东收益(子公司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

应付利润(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

(三)内部提取盈余公积的抵消处理: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以前年度提取盈余公积×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盈余公积

借: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本期提取盈余公积×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盈余公积

(四)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消

1.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本身的抵消

借:债务类项目

贷:债权类项目

2.内部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项目的抵消

借:投资收益(长期债券投资确认的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3.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消

应收账款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还需抵消递延税款。

对上期的抵消:

借:坏账准备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递延税款

对本期的抵消:

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借:所得税

贷:递延税款

或: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借:递延税款

贷:所得税

(五)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消

1.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消: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期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内部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

贷: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存货(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2.存货跌价准备及其所得税费用的抵消

(1)抵消存货跌价准备及其递延税款的期初数: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递延税款

(2)将本期计提(或冲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及其递延税款抵消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管理费用

借:所得税

贷:递延税款

或:

借:管理费用

贷:存货跌价准备

借:递延税款

贷:所得税

(六)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处理

1.一方的固定资产,另一方购入后仍作为固定资产

(1)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2)借:累计折旧(期初累计多提折旧)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3)借:营业外收入

贷:固定资产原价(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4)借: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

贷:管理费用

2.一方的商品,另一方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

(1)未发生变卖或报废

①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②借:累计折旧(期初累计多提折旧)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③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的收入)

贷: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的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若本期未发生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则不需做以上③抵消分录。

④借: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

贷:管理费用

(2)发生变卖或报废

将上述“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项目用“营业外收入”(最后对外处置是净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最后对外处置是净损失)项目代替。

①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贷:营业外收入(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②借:营业外收入(期初累计多提折旧)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③借:营业外收入(本期多提折旧)

贷:管理费用

【例60】2004年3月,母公司以1000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将其生产的设备销售给其全资子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该设备的生产成本为800万元。子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对该设备计提折旧,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编制2004年合并会计报表时,因该设备相关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消而影响合并净利润的金额为( )。(2005年试题)

A.180万元 B.185万元C.200万元 D.215万元

【答案】B

【解析】2004年多提的折旧费用=200/10×(9/12)=15(万元),故影响合并净利润的金额=200-15=185(万元)

2004年末合并抵消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800

固定资产原价 200

借:累计折旧15

贷:管理费用 15

【例61】2001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100台,每台售价5万元,价款已收存银行。A产品每台成本3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1年,乙公司从甲公司购人的A产品对外售出40台,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货。

(1)2001年末,乙公司进行存货检查时发现,因市价下跌,库存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下降至280万元。乙公司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销售成本时结转。

(2)2002年,乙公司对外售出A产品30台,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货。

(3)2002年末,乙公司进行存货检查时发现,因市价持续下跌,库存A产品可变现净值下降至100万元。

(4)2003年,乙公司对外售出A产品15台,其余形成期末存货。

(5)2003年末,乙公司进行存货检查时发现,因市价回升,库存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上升至80万元。(2003年试题摘录)

2001年编制抵消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3)×(100-40)] 120

贷:存货 120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计提时:60×5-280)

贷:管理费用

20

2002年抵消分录: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12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0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20

借:主营业务成本60

贷:存货 60

借:存货跌价准备

30(计提时:5×30―100―20)

贷:管理费用 30

2003年编制的抵消分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60

贷:主营业务成本 60

借:存货跌价准备50(上期余额)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2×15)

贷:存货30

借:管理费用50

贷:存货跌价准备 50

(本期计提时账面5×15=75万元,可收回金额80万元,冲掉了准备)

二十三、分部报告

“分部报告”一章涉及的考试形式为客观题,没有难点,都是教材直接表述的内容。可以以2003年至2005年考题形式为参照,总结试题规律,对所有概念和披露要求建立印象。

本章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例如对分部报告的认识,达到报告分部的标准,包括10%的重要性标准、75%的比例标准、数量不超过10个的标准;披露要求,包括需要分别列示的信息和不需要分别列示的信息等。

近三年考点:2003/分部报告基本概念/多选;2004/分部报告概念和披露要求/多选;2005/业务分部确定/多选。

【例62】编制分部报告确定业务分部时,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2005年试题)

A.生产过程的性质 B.产品或劳务的性质 C.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使用的方法

D.购买产品或接受劳务的客户类型 E.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处的法律环境

【答案】ABCDE

二十四、中期财务会计报告

本章考试题形式为客观题,内容分散,但没有难点。都是教材直接表述的内容。中报的编制原则与年报没有实质差别,只是区间较一个会计年度短,本章主要涉及我国上市公司的季度财务会计报告。近两年试题形式接近,考生可以2003年——2005年考题形式为参照,总结试题规律,对概念和编报要求建立印象。

近三年考点:2003/中期确认计量报告的基本要求/多选;2004/中期比较报表/多选;2005/中期确认计量报告的基本要求/单选。

【例63】下列有关中期财务报告的表述中,符合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是( )。(2005年试题)

A.中期会计报表的附注应当以本中期期间为基础编制

B.中期会计计量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进行

C.编制中期会计报表时应当以年度数据为基础进行重要性的判断

D.对于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在中期会计报表中应当采用预提或摊销的方法处理

【答案】B

(完)

标签:;  ;  ;  ;  ;  ;  ;  ;  ;  ;  ;  ;  ;  ;  ;  

2006年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会计”考试简介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