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县教育幼儿园 高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两项让许多老师感到头疼的内容。能不能找到一条捷径,使这两项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的教育家说:“读写不分家。”“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阅读中习得写作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性课程。”既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为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服务。但是,要想尽快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作文课”上的指导是不行的,除靠习作教学本身外,还要靠阅读课内的习作指导。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光是要让学生明白作者写的是什么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是如何写作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凡是入选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这些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文质兼美,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难得的范文,是学生写作方法最好的借鉴,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的最好范文,既能让学生容易阅读理解,又能使学生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所以,写作方法指导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课文,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写作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要善于找到课文中的“写作指导点”,从而在阅读的同时,习得写作方法。例如在教学《三峡之秋》一课时,课前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研读,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的不同时段,三峡景色的变化。描写同一景物的变化,可以用许多方法,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感染,培养审美观念;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可以作为这课的“写作指导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让学生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层次,从而使学生明确,这篇课文描写了三峡早晨、中午、傍晚、夜晚这几个时段的景色,这些学生一定很容易做到。但是,“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这个“写作指导点”,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景色是按四季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大海之歌》中的景色是按一天中不同时段的顺序进行描写的,这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知识了。不用指导,学生也能明白这一点。怎么办?难道把这课中的这一方法当作复习课来上吗?这显然是不妥的。于是我对这篇课文又进行二次研读,结果发现,这篇课文在选取描写的景物方面很有特点,很有代表性。作者要表现三峡之秋的景色,作者正是选取了橘柚树、长江水、中秋月这三种最能代表三峡这一特殊地域的景物来体现三峡秋天的景色的。
我对这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将“选取有代表性景物进行描写”作为本课的“写作指导点”。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到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三峡之秋的,让学生们讨论一下,为什么要选取橘柚树、长江水、中秋月这三种景物来描写?经过讨论学生们明白了:一叶知伙,三峡的秋天,就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的。而“长江水”,是三峡这一特殊地域所特有的景物,至于“中秋月”嘛,作者所描写的景色,正是中秋这一天从早到晚的景色。由此可见,选取恰当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也是很重要的,它为景物描写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学完课文的练笔前,我让学生先确定要描写哪里的什么季节的景色,然后说一说要选取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有的学生说,要描写北方冬天的景色,选取“雪”“青松”作为描写对象;有的学生说,要描写家乡秋天的景色,选取“树林”“丰收的庄稼”作为描写对象。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为他们暗暗高兴,选取对了恰当的景物,是成功的一半。
像这样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方法的指导,使写作指导不留痕迹,一举两得。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找到这样的阅读和写作指导的“写作指导点”,以读带写,为写择读,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的统一起来,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论文作者:高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景物论文; 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景色论文; 方法论文; 这一论文; 作者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