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工荒”看到“新机遇”论文_刘姝

从“用工荒”看到“新机遇”论文_刘姝

——谈职业学校发展前景

 刘姝 上海食品科技学校 201599

摘要 近年“用工荒”问题成为国内各大沿海城市企业的困扰,企业愿意上调工资、降低学历等限制,试图解决这一麻烦。殊不知,这些条件只能通过短期利益解决。长远来看,我们从职业学校教育者的角度,连带分析国情及农民工心理,得出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状。

关键词 次标准 时效性 经济性 交际性

一、引言

自2004年以来“用工荒”问题在沿海各大城市就已经初见端弥,到2010年春节过后“民工荒”一词大量涌现在各种媒体之上,而如今“用工荒”势态似渐为严重。导致企业部分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对普工、技工等岗位的需求极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民工荒”也是一种结构性供不应求。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职业化人才严重匮乏,导致部分工厂生产线停工。不少企业纷纷上调工资,降低学历、年龄等限制,希望用工荒得以缓解。对于我国这个劳动力大国来说,何以会出现此等局面呢?原因大致以下三点。第一,近年来政府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对农民生存条件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致使农民不再愿舍家撇业到城市打工;第二,农民消费支出的水平在提高,微薄的打工收入已经在失去过去的吸引力;第三,60后、70后农民工的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义务教育阳光普照下的80后、90后粉墨登场,使农民工的队伍发生转型。也就是说今后用工荒将持续存在。

而职业教育本身就担负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特别是国内“用工荒”如此严重的今天,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深入思考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承担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

二、中等职业学校现状

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重仕轻工”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造成多年来大学招生出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职业教育却连年出现招生困难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招来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精英教育”的失败者,经过普教的摧残,学生已经严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他们就是人们口中的“捣蛋鬼”,这也让很多职校老师感到头疼,更有很多老师不愿意到职校来任教。“生源难觅、学生难管、教师难聘”成了目前中职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以什么为抓手突破这个发展瓶颈呢?这又让我们想到了“用工荒”这个社会问题。是否可以将“用工荒”看成是我们职业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呢?

2012年举办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明确表示教育部已经正式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一系列的政策保障,让我们看到职业学校的新前景,更感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对策研究

如何依靠学校力量解决“用工荒”这个社会难题呢?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有别于大学、大专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

我们认为首先要把握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改学科型教育为职业素质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不单是追求学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要注重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的重点在“做”,要形成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观念,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使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三者利益都得到有效保证的制度。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使大量低技术、掠夺性的生产和经营依然存在,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和工种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实行持证上岗,使人们对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目前生产、服务的质量不高,安全事故居高不下,高级技能人才缺乏和断档的严重局面。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首先应当重视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功能,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必须打破中等职业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传统,否则很难满足学生就学、就业等多种发展的选择,特别是现在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很差,数学、英语等课程实在读不下去,可是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是学历教育,文化课不能不开,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的流失,而对文化课不及格的学生,到毕业的时候,学校不得不搞形式的补考,让学生过关以取得毕业资格。我们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升学或就业的需求以及不同的发展方向,实行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并重,允许学生分流,按照自身的实际,选择取得学历证书或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总比某些学生因为文化基础课程不及格而辍学好得多。

其次要加强内涵建设,办出职教特色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应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培训模式,突出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坚持教学与实训相结合,努力造就生产和服务第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充分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多功能培训作用,坚持长短结合、城乡兼顾、校企合作原则和职前与职后并举、职业资格教育与学历教育并行的办学模式,多形式、多渠道、多行业(工种)做大培训市场。通过引进名牌认证培训和校企“订单”培训,不断提高办学层次,拓展服务空间;要加强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使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增强爱岗敬业精神和求知欲望,追求技艺精湛。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上可以邀请专家参与定位和把脉,使其符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体现出办学的专业特色。突出学生技能培养,拓展实训实习基地。要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作法,积极寻找出路:创造条件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室,力争每一个专业都能有自己的实验阵地;争取政策组建校办经济实体,既能为学生的实训实习服务,又能通过创收缓解经费紧张的状况;争取政府的支持与协调,实施校企合作,把生产一线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发展现代学徒制度,即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与企业签订一份学徒合同,约1/3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约2/3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企业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徒工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授予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

另外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努力拓展办学空间。依靠社会力量,扩大社会培训的范围。争取政府扶持将社会化培训诸如转岗和下岗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归类到社会培训的一部分。学校可以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相信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的努力,从一定程度上会改善“民工荒”的问题。甚至从长远来看,“农民工”时代终将会终结。如何在这场历史变革中强壮起来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周雪菲.进一步规范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J]《成人教育》2005-10

 【2】季平.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3】刘国范.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6-08

论文作者:刘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  ;  ;  ;  ;  ;  ;  ;  

从“用工荒”看到“新机遇”论文_刘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