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论文_崔冬伟

试论环境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论文_崔冬伟

深圳市宝安区环境监测站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近年来,现场监测的时候质量对环境质量的真实性有直接影响,作为现场采样一线人员,是整个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环节,而环境现场监测与采样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部分,现场监测与采样的成败决定了监测工作的成败。为此,我们应进一步重视现场监测及采样的质量控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实现监测结果准确可靠,最终为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文也将从采样位置的选择、现场采样前的调查、现场采样、质量管理的重点与难点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提升固定源废气颗粒物现场采样工作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固定源废气;颗粒物;质量:重点;难点

1、如何选择采样位置

对于采样位置的选择,优先设置在垂直位置并且尽可能的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分,并尽量遵循上三下六的原则(针对圆形烟道)。对于现场空间有限,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可选择相对来说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的距离最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对于监测测点的数量及采样频次都要进一步增加。对于采样断面的烟气流速要满足在5m/s以上。采样平台至少应同时容纳两人对仪器进行操作,并符合相关安全规范。

2、现场采样前的调查

(1)调查废气处置采用的是什么除尘设施,是布袋收尘,还是电收尘,如果是采用的电收尘,采样前仪器要接地,防止静电将采样仪器打坏及对采样人员的损伤。

(2)调查生产设施的运行情况,污染物的排放规律:间断排放还是连续排放,已确定采样的频次、及时间。

(3)现场勘察开孔位置横截面的直径、烟囱的高度,必要时查阅烟道的设计图纸。

(4)调查采样期间的生产工况,如果是监督性日常监测,采样期间的工况应当与平时的正常状况下的运行工况接近。对于监测目的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项目,其工况应稳定运行、生产负荷需要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情况下进行。对于无法暂时无法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负荷的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两种情况:a.经过调整工况可以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验收监测应当在75%以上负荷或者在满足国家及地方标准中所要求的生产负荷的条件下进行;b.对于确实无法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项目,验收监测的开展应当在主体工程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并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同时对实际监测时的工况进行注明。国家、地方相关标准对生产负荷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3、监测目的

对不一样的监测工作,监测目的不同,监测标准亦不同,监测方式与质量管理标准亦会随之有些不一样,因此在实施现场监测以前工作人员需要先清楚自己的监测目的,是监督检测还是委托检测,方能够行之有效,拥有不一样的侧重点。

(一)监督检测。此项工作是工作人员全部监测部门的监测工作,工作量大并涵盖内容多,对这类工作不需要编写详尽细致的工作方案,我单位在年初通过综合技术部门编写一致的监测工作方案,制定监测规划任务书,指出质量管理要求,现场监测部门根据每一项规定与要求做完就可以。

(二)委托监测。委托监测时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环境评价监测,其他就是部分研究类监测,针对这类工作,我单位在接受委托的时候,就要求委托企业交出详尽细致的监测方案与质量管理方案,且在现场监测的时候要让委托方工作人员配合,根据委托方对监测点位、频率次数、采集样品方式等的要求实现现场监测。

4、仪器装置

对仪器装置一定要定期检查与校对,且在合格期里采用,是工作人员采用仪器装置过程中最基本的保障,然而在具体采用的时候工作人员看到现场监测仪器装置的修理频率常常高于实验室,此是因为现场监测环境的不一样与条件的约束所导致的,我单位在这个阶段上布置形成一个三角链,也就是仪器保存管理者、现场监测者和技术质量监督人员各自做好本职工作,相互监督,仪器保存管理者负责对仪器装置实施平时的维保工作,现场监测者在采用仪器前后做好校对,确保仪器在现场采用过程中的准确作业。

5、现场采样

(1)将采样系统连接,开机自检后,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检漏防止系统漏气,有的仪器自带检漏程序,有的仪器需要手动完成。监测前还应注意对系统动压进行调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对烟道的含湿量进行测量,目前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干湿球法,其原理是使气体在一定的流速下经干、湿温度计,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和测点处的排气压力,计算出排气中的水份含量,测量含湿量时,加入的最大水量要在刻度线以下,枪要水平进入,监测完毕后,要先将枪下部储水罐的水倒掉,注意千万不能倒置。

(3)输入含湿量、大气压、烟道尺寸等参数,装入滤筒,使采样嘴置于测点并正对气流,按颗粒物等速采样的原理,抽取一定的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滤筒上所捕集的颗粒物和同时抽取的气体量,计算出排气筒中的颗粒物浓度,采样的体积要满足相关的监测要求。

(4)采样结束后,应通电让仪器继续运行一段时间,排出残留废气,防止残留废气中的一些腐蚀性成分对仪器的损坏。这一过程对采样整体工作质量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且还会影响到被采样机构经济效益,减少对仪器的损坏,提升采样的科学性。

6、采集样品的方法

在现场监测的时候,工作人员通常是按照监测对象的需求选用具有实验室监测能力的方法,优先选用国家标准方法与领域推选方法,然而在具体采集样品的时候工作人员仍然会碰到部分规定与标准里不能处理的问题,特别是对浓度高的废气样品的收集,常常会由于收集时间或者是吸收液的吸收率而不能确保样品的精准性,此便要求工作人员在采集样品以前尽可能多的掌握制造技术,掌握废气出现的浓度区间,再按照具体状况明确吸收液的数量、浓度和采集样品的时间、采集样品的频率次数等。

7、采集样品的记录

现场监测的采集样品记录是重复出现采集样品场景的一个关键方法,因此现场监测者的采集样品记录显得非常关键,采集样品记录愈详尽细致,愈具体对实验室研究员与综合研究员的协助愈大,我单位在对不一样的样品收集的时候制作不一样的采集样品表格,力求全方位、精准、详尽细致的记录采集样品情况,针对主要的或者是繁琐的情况,就让现场监测者及时拍摄现场的采集样品状况、污染整治设施运作状况、现场和四周环境情况等部分影响现场采集样品研究的关键情景,作为附件同时上交。

8、样品的保管

为了确保由样品收集至测试此段时间间隔里,样品待测组分不发生异变或者让产生的改变掌控在最小范围,在样品保管、输送等每个阶段均一定要严格遵从相关要求,且对于样品的不一样状况进行保护举措。我单位在车辆里装配车载式冰箱,除了特别项目样品需要加入固定剂以外,把其他样品都冷藏,由此在具体工作里不仅减少了采集样品现场的工作量,亦确保了样品在保管和输送途中的质量。对样品的交接,我单位规定在三方到场的状况下,也就是采集样品者、研究者与质量管理者共同核实样品的数量和状态等,确定没有错误以后才能够签收。

9、现场采样的注意事项

(1)对于稳定排放的固定源当采样前后流速变化(即同一断面当天所采三个样品流速之间的变化)大于20%时,样品无效,应重新采样。等速采样时要求颗粒物采样的跟踪率为1±0.1之间。

(2)采样时间应根据废气中颗粒物的含量确定,原则上每断面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不少于1立方米。

(3)防尘、防毒面具。部分带正压的、高浓度的进口监测时的人员现场保护。

(4)其他现场人员安全、防中暑、防治烫伤等物品措施。

(5)脱硫出口可能会遇到烟气湿度大、滤筒破裂、受到冷凝水倒流及采样孔套管内脱硫石膏浆液沾污等问题。适当缩短采样时间,及时清理沾污的嘴子。对于采样嘴中一些狭窄地方清理不到的,可以选择在采样前用实验室超声波清洗仪超声清洗。

(6)长期开展工作的监测断面,测试风量出现异常偏大或者偏小时,检查其是否等负荷情况是否波动,也可以查阅排放口风量日常历史记录(建议可以考虑建立历史数据表格,随身携带备查),与以往进行比照,以追溯检查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代表性。

10、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人与环境之间在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定性、定量化的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环境监测是确立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类活动一方面影响了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来说自然环境反过来又作用于人类。为了追求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应加强对环境的调手,通过环境监测的不断开展和长期积累,取得大量的监测数据,查出污染的来源,对于污染物在传输过程中的分布和变化的规律性要进一步掌握;通过大量数据建立的模型,对环境污染的趋势作出预测预报并且能准确地评价环境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或确定控制环境污染的对策。在这样的不断往复中进行,逐步地改善环境。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研究体系,环境监测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环境监测是一项繁重、严谨的工作,也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复杂工程,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在实践和操作中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最大限度提升环境监测水平,确保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更好的为环境管理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强,周刚,钟琪,等.固定源废气VOCs排放在线监测技术现状与需求研究[J].环境科学,2013,12:4764-4770.

[2] 郑云华.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手工监测质量控制与实施[J].环境科学导刊,2011,4:76-79.

[3] 李春生.浅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的现场质量控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6:68-70.

[4] 杨建军,杜利劳,卢立栋,等.基于大气环境的固定源细颗粒物测试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2:105-108.

[5] 方炜.浅析环境现场监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4).

[6] 黄小蕾.浅析环境现场监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04).

论文作者:崔冬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试论环境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论文_崔冬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