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调娟 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第三小学 741300
摘 要: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但抽象思维不足,尤其在空间思维的培养上,难度更大。作为基层的数学教师,我认为学生空间思维的养成应从观察实物、发挥想象、抓住事物本质去培养教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 空间观念 实物 想象 事物本质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理论教学的时候,要能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认识事物规律与本质,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但抽象思维不足,尤其在空间思维的培养上,难度更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呢?作为基层学校的数学教师,我认为学生空间思维的养成应从观察实物、发挥想象、抓住事物本质去培养教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鼓励学生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实物
小学生的思维一般都赖于形象思维,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需要学生借助于一定的实物。因此,在平时的数学空间观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都要引领学生去进行观察,以实物和图形为载体,以观察为基础。但在现实的数学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感到不少学生是不会观察的。不会观察主要体现在没有抓住实物特征去观察,也没有选准角度去进行观察,总之是学生在观察中的眼睛不敏锐。我们怎样给学生观察中的慧眼?必须力求引导学生专注观察,专注观察应当属于意义学习的范围。小学生从一定角度说来其观察不够形象的实物和图形时是不够耐心的,有必要促其耐心观察,必须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小学生的观察方法不对,会影响正确结果的获取,当然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比较完美的空间观念。必须加强多维观察的训练,也就是说我们在让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时,必须充分意识到,不能仅以标准图形让学生观察,因为标准图形不可能让学生区分图形的各种元素,当然也就不可能区分多种元素的主次了。譬如让学生去认识梯形,如果我们仅以一个图形让学生去观察,对学生领悟梯形本质、建立表象是有一定影响的。在教学时,笔者有意识地将梯形进行变化,这变化不是违背其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是在位置上的变化,是在大小上的变化,更是在形状上的变化。学生在比较多地观察到本质不变的梯形基础上,对梯形的认识才算得上是比较完美的,建立起来的表象才算得上是高度清晰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
小学生往往多具有思维的惰性,即使是对相当形象直观的实物或者图形,也往往不去思考其实物和图形的特征。最为明显的是观察和思维的严重脱离,没有做到观察为思维进行服务,更没有做到利用思维对观察进行抽象性思维的提升。在建立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中,这样的观察是不具任何意义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提倡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要求学生不要去做不思考之观察的无用功,就像阅读教学中所提倡的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样。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白板进入了课堂,给学生边看边思考带来了便捷。我们可以在白板上呈现完整的静态性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观察思考。我们也可以演示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领略动态性的图形,丰富学生的思考途径,进而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图形。这样,学生的想象会产生质的飞跃,建立起动态形成基础上的空间观念。我们也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回忆性的想象,像过电影一样。譬如教学相关圆的认识时,我们不妨让学生闭目想象钟面,思考秒针的滴滴答答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使你产生怎样的认识。
最后,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去积极思考和探索
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形成,我们比较多地看到的现象是学生缺少思考探索的习惯和精神。虽然有些学生也想获取思考探索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局面,但往往“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又不敢或者根本就不去前行了,这是有悖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创新理念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让一个个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气神儿,让他们超越知识,激发他们在探索的基础上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小学生虽然小,但他们渴望成功的欲望也是比较强烈的。作为教师应当鼓励小学生获取探究成功的欲望,激起他们的探究兴趣。平时小学生在数学空间观念的形成上的探究成功令笔者意识到的是:我们必须让点点滴滴的成功成为学生探究意志和能力形成的铺路石,也必须努力让一个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点点滴滴的探究成功的乐趣。在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获取成功中,笔者借助于真实课堂的打造,建立起互助学习小组,开展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促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潜能探索的余地。譬如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笔者事先将两幅长方形的图画进行复印,然后分发给每个学生。学生拿着这些复印的长方形图画,用尺子分别量出两幅画的长和宽,在每个学生都量出准确数据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思考自己的发现。学生思考自己发现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在探究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规律。然后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笔者看到学生在表述时不太到位,此时再让学生对他人的表达进行一定意义上的争辩。学生进行争辩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对真理越辩越明的过程,更是学生在争辩过程中形成理想的探究精神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由此,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规律在学生的心目中显得更为清晰,学生对空间观念形成的探究兴趣也显得越发的浓厚。
论文作者:李调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学生论文; 图形论文; 空间论文; 观念论文; 小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实物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