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师高中”项目看韩国中等职业院校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大师论文,高中论文,职业院校论文,项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3.3.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3)12-0061-05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高中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韩国教育、科学与技术部(MEST,以下简称韩国教育科技部)于2010年开始推行“大师高中”(Meister High School)项目,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对韩国中等职业院校进行了重大改革。对此次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初步的判断,可以为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韩国中等职业院校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职业高中缺乏吸引力,学生入学率逐年下降
相关研究表明,韩国职业高中的入学率逐年下降,其学生数量占高中学生总数的比例从1995年的接近50%下降到了2010年的不到33%。[1]职业高中缺乏吸引力、职高毕业生就业困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新兴技术产业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所占的比重日益减少,劳动力市场对低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疲软。为降低成本,对于仅需要较低层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岗位,企业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了对薪酬要求更低的外来移民工人。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也使得中小型企业雇主在聘用员工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与大学毕业生相比,职高毕业生在竞聘、薪酬和职务晋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固化和强化了韩国社会“重学术,轻技能”的传统思想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阻碍作用。就业空间受到挤压,迫使越来越多的职高毕业生选择进入大专职业院校、理工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继续学习。2001年,48.1%的职高毕业生进入各类高校接受高等教育,200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73.5%。[2]职高学生毕业后就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比例,从1992年76.6%下降到了2010年的19.2%,降幅高达57.4%。[3]这一方面造成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迫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和家长花费巨额补习费用,以参加普通高中的入学考试,这进一步恶化了职业高中生源不足的状况。
(二)职业高中的办学质量有待提高
目标定位、师资结构、课程设置、教学评估等各个方面的“学术性取向”,使得职业高中的办学质量备受诟病。相当一部分职业高中把职业教育领域学术性知识的生产和传递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与从事实践技能培训的教师相比,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无论是在人数和收入上,还是在职务晋升和在职培训的机会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缺乏在相应行业实习和工作的经历,使得大部分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缺乏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缺乏从整个行业、乃至整个产业结构的需求对某一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把握的能力。实践技能培训教师在入职前缺乏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导致其专业技能“先天不足”。而入职后,在接受在职培训机会不多的同时,他们也无力承担时间和经济上的投入,到专业机构接受培训。以学术性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取向的课程设置,使职业高中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语文、数学和外语等核心课程,挤占了学习和掌握与就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用人企业对职业高中的“产品质量”不满,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经费对刚从学校毕业的新员工进行职业培训。“韩国雇主联合会”在2007年对536个拥有100名以上员工的公司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公司被迫对新员工进行长达20个月的培训。为此,大型企业花费了大约1.07亿韩元,中小型企业也支出了大约3,900万韩元。[4]
(三)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光靠企业雇主的道德水平和觉悟,要让各行业的企业和工厂积极地参与到中等职业教育中来,显然是不现实的。出于市场经济的本性,与全方位地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企业和工厂更愿意把时间和经费投入到更新技术和设备、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上来。韩国政府现有的国家专项基金体系和税收制度,并没有为那些参与学生实习培训的企业和工厂提供明确的政策支持:政府针对学生实习而设立的专项资金,是投向职教院校的,并不投向为学生提供实习培训的企业和工厂;韩国就业保障体系(EIS)中的补贴和培训税收基金制度中的基金补助,仅适用于那些提供员工在职培训的企业或工厂,为学生提供实习培训的企业被排除在外。这些政策上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和工厂参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校企合作不但形式单一——仅局限于企业提供实习场所,而且合作质量堪忧。企业和工厂为了保证自己的生产和技术优势,一方面不愿意把自己最优秀的、最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从工作岗位上调整出来,担任实习生的培训人员;另一方面也不愿意在绝对竞争市场条件下承担提供可转化技能的培训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因为掌握这些技能的员工一旦跳槽,新的企业可以立即利用这些技能获得收益。
为了扭转中等职业院校面临的窘境,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韩国政府在新一轮的中等职业院校改革中,推行了“大师高中项目”,于2010年3月正式成立了首批21所“大师高中”。
二、韩国中等职业院校改革的内容
此次中等职业院校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推行“大师高中”项目。Meister一词来自德语,意思是“大师、名匠”。以此来命名职业高中,凸显了这一新型职业高中的办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与行业需求相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并为其今后的专业技能发展提供支持,将其培养成为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大师”。
韩国“大师高中”项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一)入学标准
“大师高中”项目规定,申请进入“大师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必须具有成为“韩国大师”的潜力:对特定的专业技术领域具有强烈的兴趣,具有运用该领域专业技能从事某一项工作的天赋和严谨的态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首批21所“大师高中”在招生时按照这一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入学选拔。以位于首尔的“国家大师高中”为例,在其首届15个班303名学生中,有90%的学生是由韩国中央政府的各个部委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的。如,国土、交通和海洋事务部负责选拔海事专业和海外建筑专业的学生;食品、农业、林业和渔业部负责选拔烹饪专业和农学、林业和水产专业的学生;健康福利部负责选拔社会福利专业的学生;教育科技部选拔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另外10%的新生为特招生,其录取标准包括:初中校长的推荐、特殊人才、多元文化家庭背景等。[5]2.23∶1的录取率,与原来职业高中争夺生源、有报必招的境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课程设置
“大师高中”项目的课程主要包括:外语、专业技术教育、实习和海外培训四个方面的内容。课程的主体不再是语文、数学和外语等学术性课程,而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课程。学生在为期3年的住校学习期间,必须通过以下四个项目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培训: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国际教育项目和大师精神养成项目。[6]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项目中,学生既要完成根据教育科技部的相关标准而设定的学术性课程,又要完成根据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而设立的职业技能课程,同时还要完成在工作场地进行的培训课程。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主要包括学生长、短期的实习培训。国际教育项目包括外语学习、国际证书辅助项目、国外学校交换项目和海外实习项目。大师精神养成项目包括大师精神培养项目、领导力培养项目、企业家精神培养项目和职业道德培养项目。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在确保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进入职场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也为学生在未来接受不同的职业技能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就是要让职高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名具有发展潜力的“准大师”。
(三)人才培养模式
与职业高中仅负责职前培养阶段的旧有模式不同,“大师高中”项目的核心,就在于为“未来的大师”提供一条涵盖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的终身职业发展道路。2011~2012年度,韩国政府在2~3所“大师高中”试行“持就业合同入学”制,用人企业与大师高中就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与培训、实习和入职选拔等各个方面达成协议,学生在入学前就持有该企业的就业合同,完成学业内容、达到考核标准的毕业生即可成为该企业的正式员工。“大师高中项目”规定,毕业生在初次就业后可以延迟服役,推迟入伍的时间最长可达4年。从初次就业到服役前的这一阶段被称为“入职阶段”(1~4年)。“准大师”通过参与企业的入职培训、特殊技能培训、新技术(新设备)培训、市场和客户管理培训,补充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从部队服役开始,大师高中毕业生就进入了“能力发展阶段”(4~10年)。在服役期间,“大师高中项目”要求军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大师高中毕业生在与其专业技能相关的兵种和岗位上服役,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未来大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服役结束后,“准大师”返回职场,通过横向的职业流动(工作变动)和纵向的职业流动(同一份工作中的升职),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师精神、全球视野、商业运营和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在“能力发展阶段”结束后,就进入了“获证阶段”。由行业专家构成的评议小组将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对这些已经成为首席技术官员、工匠大师、首席技师、职业教育家、首席执行官的“准大师”们的综合职业素养进行评价,达到标准的、由政府正式授予“大师”称号,颁发证书。[7]大师必须担负起向下一代技术人员传递其专业技能的重任。
(四)学校人事管理
针对职业高中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大师高中”项目也做出了重大的改革。这首先体现在校长选拔机制的变化上。一改以往由教育主管部门以“任命”的形式空降校长和在职业高中内部通过选举产生校长的传统,大师高中面向全国招聘校长,并要求其具有在相关行业工作一定年限的职业经历。以Gumi电子技术高中为例,LG电器集团的一名高级执行董事竞聘成功,担任该校的校长。这不仅使得学校的最高管理层有了来自行业的最新信息,拓宽了与世界领先企业交流的渠道;同时,与大型企业合作在提高学生就业率方面也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功效:集团下属的LG Innotek公司与该校签订合同,同意接收100名该校的毕业生到其公司就业,而LG集团的另外两家子公司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愿。[8]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同样强调了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在21所“大师高中”组建时,有部分“大师高中”是由原来的综合高中改建而成的。教育科技部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抵住了来自教师工会的压力,对于不能胜任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坚决地予以分流和辞退。同时,大师高中招聘大量的行业技术顶尖人才担任教师,以改善其师资结构和教师的知识结构。
三、韩国中等职业院校改革的特征
(一)彰显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此次中等职业院校改革中,伴随着“大师高中”项目及其配套政策的出台,教育行政管理权向中央集权的倾向逐渐明晰。从资金投入、学校选址、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校长选聘、师资配备到鼓励校企合作,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大师高中”项目规定实行学生住校制,学费全免。为此,从2008年开始,中央政府向每一所“大师高中”投入了25亿韩元的基础建设资金、6亿韩元的教育支出补助资金。此外,为了提高大师高中教师的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性,韩国政府还在2011年投入了1万亿韩元作为“大师高中”项目的后续辅助资金,追加了40亿韩元用于教师培训,200亿韩元用于促进“大师高中”毕业生的就业。[9]对兵役法等国家基本法进行修改和补充、协调教师资格证和行业资格证书体系、开放教师聘用体系等措施的出台,离开了中央政府的主导和中央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单靠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突出职业高中的职业性
“大师高中”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人员配置、教学评估等方面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性。为了进一步集中职业教育资源,韩国政府还计划对职业高中的数量进行调整:将职业高中的数量从2010年的691所压缩到2015年的400所,将“大师高中”的数量由2010年的21所扩大到2015年的50所。[10]教育科技部还计划将中央直属的大师高中的管理权逐步移交给全国中小企业管理委员会,以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大师高中”项目的积极性。同时,教育科技部还计划与韩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开发和推行“职业能力测试”,以取代现行的学术水平测试,对职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测试和认可,提高其就业能力。所有这些措施,都指向了凸显职业高中职业性特征的诉求。
(三)注重职高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
此次中职院校改革十分重视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融合,“大师高中”项目不仅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培训,还为其终身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制度保障。学校、政府、部队和用工企业之间达成协作,确保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了满足毕业后即就业的职高学生对更高文凭的追求,教育科技部在鼓励其先行就业的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扩大其进入高校学习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在“入职阶段”,为学生提供机会,参加合作大学的短期培训项目或选修虚拟大学的网络课程;在“能力发展阶段”,鼓励学生在服役期间接受部队的专业技能训练以及参加军事院校的网络课程学习;在返回职场后,鼓励企业提供各种在职培训,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在产品设计和生产领域、企业管理领域和技术服务领域的某一项或几项专业技能。在获得“大师”称号后,政府还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和人员,以鼓励其继续完善和更新其专业技能,以确保“大师”能够为下一代技术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
(四)注重专业设置的平衡性
韩国职业高中的学科专业主要集中在农业、技术/工程、商业/贸易、海事/渔业和家政服务等五个领域。“大师高中”项目在专业设置上也十分重视农、林、渔、地质勘探等国家基础行业与IT、国际贸易、酒店管理等高新行业以及传统建筑、声乐、舞蹈等民间传统技艺之间的平衡。这既保证了国家在基础行业的人才储备,解决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又保证了韩国高新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同时又促进了包括传统技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由中央政府各部委指导学科专业的设置,重视基础行业和传统技艺人才的培养,有效地避免了中等职业院校仅仅以地方企业的需求作为设置专业的标准,也避免了职业高中在全国范围内“一窝蜂”式地培养某一行业的人才这种现象的发生。
(五)实施灵活的人员聘用制
“大师高中”面向全国招聘校长,设立颇具吸引力的薪酬标准,并赋予校长较大的自主管理权,以吸引行业翘楚担任校长,这是此次改革的亮点之一。在教师聘用标准中,增加行业工作经历的比重,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申请者可以获得加分,并把行业工作经历作为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条件之一;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予以认证,由专业的教育机构对其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简化其获得教师资格的程序;同时,鼓励学校以临时合同的方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专业技术人员成为职教教师的入职途径。
(六)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除了“就业合同入学制”之外,政府还推出了面向“大师高中”和职业高中全体学生的“学徒”项目,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获得由实习公司支付的工资。凡是参与这两个项目的企业,都可获得税收减免的优惠,中小型企业减免25%,大型企业减免3%~6%。此外,政府还计划承担企业为提供学生实习所产生的部分费用,并正在研究对实习期间可能出现的工伤事故进行赔偿的措施。[11]这些配套政策的出台,极大地鼓舞了企业和行业参与“大师高中”项目的积极性。例如,Chungbuk半导体高中与Hynix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高中专门成立Hynix班,学生毕业后即成为Hynix公司的员工;公司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员上的支持,为学校修建一个全国顶级的绝对无尘实验室,并为该实验室装备价值上亿韩元的半导体设备。2010年,韩国牙医协会要求大师高中培养近1,000名牙医助理,并提出为大师高中更换牙科教学设备。[12]这种“多赢”的局面,当然是所有中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所乐见的。
“大师高中”项目的实施,使韩国职业高中在目标定位、培养模式、人事管理、校企合作等诸多层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一段时间内,韩国中等职业院校改革也将继续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教育行政权力向中央政府集中、政府加大投入、缩减职业高中的数量、提高职业高中的办学质量、实行灵活的人员招聘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如果继续扩大“大师高中”的数量,高额的经费投入、海外实习、教师分流、延迟入伍等措施,是否仍具有可行性,项目的可持续性有多大,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考察和论证。但“大师高中”项目所推行的面向全国选聘校长、吸引优秀技术人才充任职业高中教师、减免企业税收以鼓励校企合作、通过“就业合同入学”和“学徒”项目提高职高学生的就业率等措施,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