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制桩;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预制桩的优缺点分析
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桩(如木桩、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桩等),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预制桩的优点是:制作方便、成桩速度快、桩身质量易于控制、承载力高,并能根据需要制成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截面和长度,且不受地下水下影响,不存在泥浆排放问题;缺点是:打桩噪音、振动、挤土、静压机对场地要求较高、桩抗剪能力较差、不能嵌岩、垂直度不好控制等。
2.建筑工程预制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2.1测量放线定桩位
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点以及建筑物场内的轴线控制点,均设置在打桩施工影响区域之外。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由专职测量员用全站仪定出桩位,桩位施放误差不得大于30 mm,桩中心打入定位桩短钢筋,周围撒上白灰线作标志,便于打桩时桩位的查找。对于每根桩位施工前均需复测,桩位中心相对于中间倒点的误差不大于5 mm,相对于行列线的误差不大于10 mm,并请监理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施工。施工过程中,对测量控制点定期进行核对,每周不小于一次,对桩位随时检查修整,确保桩位准确无误。
2.2桩机就位
打桩施工前把桩机移至桩位中心,观察水平仪和挂在打桩架上的线锤,调平机身,四周垫稳。以导桩器中心为准,用重锤对准桩中心,找准桩位。移动桩机至桩位处。
2.3吊桩、插桩
管桩起吊就位:当桩端距离桩机5 m以内时,可将卷扬机钢丝套在桩端0.2L(L为桩长)处单点起吊,待桩管基本垂直后再提升桩锤,并将桩顶喂入桩帽,然后扶正就位,使桩尖中心对准定位桩,使桩锤、桩帽和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当桩端距离桩机5 m以外时,先由吊机运送至桩机前,再由桩机吊桩。当桩垂直地对准桩位中心落灰、白圈内时,缓缓放入插入土中,扣好桩帽后,微微起动打桩机,用桩锤轻压,将管桩压入土中0.5 m或1.0 m后用双向经纬仪调整桩身垂直度。
2.4打桩
锤击沉桩时应选择适宜的桩帽。桩帽内径宜大于桩径20 mm~30 mm,其深度为300 mm~400 mm,并应有排气孔。开始打桩时,油门宜控制小,随着桩入土深度的增加,阻力增加,可逐渐加大油门。必须保证桩锤、桩垫和管桩在同一垂直线上,不得偏心锤击。锤击沉桩时应重锤低击,开始落距较小,待入土一定深度且桩身稳定后再按要求落距进行。沉桩时桩体应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在距桩机不受影响的范围内,成90角度方向设置经纬仪各一台校准垂直度。
2.5送桩处理
送桩时应预先计算好送桩深度,并在送桩杆上作出明显标志,当桩顶压到接近自然地面时,用专用送桩器将桩压送到设计标高,最后标高应用水准仪控制。送桩结束后,卸出送桩器,回填桩孔。应选择具有一定刚度的送桩工具送桩,以防刚度偏小打碎桩顶,送桩器断面应平整,器身垂直。一根桩原则上应一次打入,中途不得人为停锤,如确需停锤时,亦应尽量缩短停锤时间,打桩至送桩的间歇不宜过长,如做不到随打随送,也需下班前送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建筑工程预制桩基施工的技术措施
3.1预防桩身断裂的技术措施
①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大块混凝土、条石等清理干净,尤其是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可对每个桩位进行钎探了解,并对预制桩的质量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时不宜使用。一节桩的长细比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0。
②在初沉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如有可能,应把桩拔出,清理完障碍物或回填素土后重新沉桩。沉桩至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动桩架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操作规范要求来执行。
③采用“植桩法”施工时,钻孔的垂直偏差要严格控制在1%以内。植桩时,桩应顺孔植入,出现偏斜也不宜移动桩架来校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
④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发生桩身开裂超过有关验收标准规定时,不得使用。普通预制桩经蒸压养护达到强度要求后,宜在自然条件下再养护一个半月,以提高桩的后期强度。
3.2预防桩顶碎裂的技术措施
①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钢筋网片。桩除经过蒸养达到设计强度后,还应有1个月~3个月的自然养护,使混凝土能较充分地完成碳化过程和排出水分,以增加桩顶抗冲击能力。
②应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尺寸和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
③沉桩前应对桩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尤其是桩顶面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是否有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使用,或经过修补后才能使用。
④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及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处理后方能施工。
⑤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应加草帘、纸袋、胶皮等缓冲垫,如桩垫失效应及时更换。
3.3预防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
①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做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行车路线。
②防止桩顶打碎或桩身断裂。
3.4预防接桩处松脱开裂的技术措施
①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②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后才能使用。
③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法兰或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贴,焊接或螺栓拧紧后,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硫磺胶泥开裂等现象,如有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如补焊、重新拧紧螺栓并把丝扣凿毛或用电焊焊死。
④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法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特别是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熬制时及施工时的温度应控制好,保证硫磺胶泥达到设计强度。桩顶位移及桩身倾斜等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与桩身断裂的处理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结束语:
总之,桩基属于建筑的基础,桩基的质量决定了建筑的命运,预制桩基作为当前建筑工程广泛使用的桩基形式,因此要重视其施工技术,并且针对其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桩身断裂、桩顶碎裂以及接桩处松脱开裂等问题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保证建筑桩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进而为人们提供质量安全有保障的房屋建筑。
参考文献
[1]张梅宇,蔡明博.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
[2]陆焕金.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3]于利.基于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控制措施探索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
论文作者:黄广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桩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措施论文; 轴线论文; 桩机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