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趋势下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_家庭教育论文

“农民工”趋势下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_家庭教育论文

“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民工论文,现状及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第三产业的兴起,农村青年进城经商务工已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已有民工8000万人,这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这些人员中,户主已占到37.3%,这又给农村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这些户主的外出,对其子女的成长有何影响;他们对此怎样认为;学校、家庭、社会怎样配合。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索,我们组织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此次调查了通州市的两所初中和一所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在各年级中随机各抽一个班,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发放学生问卷343份,回收有效答卷317份,并走访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答卷的逐项统计以及与教师、家长交谈中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受父母职业背景的影响, 学生的日常抚养人存在着差异性。

表1、学生父母职业情况统计表(样本容量:317)

职业 务农 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作

经商 运输

外出务工 总和

父亲 20

76 51 16 131 294

母亲 124 61 30 8

74 297

表中父母亲的人数分别小于样本容量317, 是受到学生中父母离异或丧偶等因素的影响。表1显示,改革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富裕劳力, 市场经济又为他们从事各种职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父母的职业已呈多样化,从而造成学生的日常抚养差异性(具体见表2)。

表2、学生日常抚养人情况统计表

类别父母双亲

父母亲中

祖辈

亲戚朋友 自己料理 总和

的一方

生活

数目 104127

66

13 7 317

百分比

32.8%

40.1% 20.8%4.1%

2.2%

100%

表2显示,当前农村学生日常抚养人主要有三种类型:父母双方;父母亲中的某一方;祖辈或亲戚朋友,并且这三种类型各占相当比例。

通过进一步了解分析,第一种类型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主要在家从事各种农副业生产,或者在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作;第二种类型的学生,主要是母亲在家从事农副业生产,并料理家务,而父亲在外经商务工,父亲的收入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第三种类型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双双外出经商务工,家庭收入一般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二)受谋生手段和谋生形式的影响, 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着以下几种偏差。

1、在时间安排上,重经营轻教育。

在被调查的317名学生中,父母长年在外的有86人,占27.1%, 他们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生产中去,常常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难以照顾子女的日常生活。在与这部分家长的交谈中发现,在他们中间,一部分人认为:孩子上学了,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里只要有人照料其生产就行了,趁年轻应多挣几个钱;另一部分人认为:父母出去对子女成长有影响,但不出去,经济上又要落后于形势,等挣到钱盖了房以后,再抓孩子教育也来得及。

另一部分学生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在这部分家长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作用和地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的责任是料理好他们的生活,平时很少主动关心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而把精力放在生产和家务上了。

2、在教育要求上,虽有较高的期望目标, 但缺乏科学的教育措施。

当代学生的家长,他们的学生时代是在“文革”中度过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深深地体会到由于缺乏知识而带来的诸多不便,加上中国特有的那种“光宗耀祖、显耀门庭”的封建意识,他们一方面自己在拼命挣钱的同时,又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步自己的后尘,这在个体户家庭中表现尤为突出。交谈中发现,73%的家长认为,孩子成绩好,有望考上高中、大学,今后有一个固定安稳的工作,是最令他们欣慰的,从回收的学生答卷中,也反映了类似情况(具体见表3)。

表3

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要求和职业选择意向情况的统计表(样本容量:317)

家长对子女学习成绩要求

类别 90分以上80分以上及格就行无具体要求

人数 110 135 25

47

百分比

34.7%42.6%7.9% 14.8%

家长对子女职业选择意向

类别大学毕业后

个体户农民无具体要求有一门

有较好工作 顺其自然 手艺

人数 207 42032

36

百分比65.3%13.2% 010.1%11.4%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 家长普遍对子女有较高的学习要求和期望目标,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措施。

在问及“当你取得较好成绩,家长将如何鼓励你”时,有72%的学生回答,家长将允诺给自己买吃的、穿的……甚至给钱进行各种物质奖励,有的家长在给自己子女制定学习目标时,往往目标与金钱相联系,而平时又缺乏有效的督促和指导,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叮嘱。在回答“如果你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将会如何?”时,有52%的学生回答将会受到父母的各种责骂或惩罚,但他们又不能静下心来和子女一起客观地分析考试失败或成绩退步的原因,以及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步骤。

(三)父母双双外出造成农村一批新“孤儿”, 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已成为当今农村学校教育的重要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已有27.1%的学生长年不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平时缺乏父母的教育,有人把他们戏称为新的“孤儿”。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思想状况怎样?通过走访有关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我们发现,这部分学生,普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这部分学生主要与祖辈和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有个别同学是自己单独料理生活。在与他们的日常抚养人的交谈中发现,有68%的老人认为,自己给子女带孩子,好让年青人在外面安心地挣钱,孩子的学习只能靠他自觉;而又一部分抚养人认为,孩子是人家的,不便多讲。在被问及对学生的双休日、收看电视等一些日常生活管理时,在这部分学生的抚养人中有31%的人认为管了一点,但效果不佳;还有46%的抚养人认为,自己无能为力,管不了他们。由于这部分学生在家中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各方面较自由,加上在他们中间普遍存在厌学心理,因此,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见表4)。

表4 生活环境与学习成绩情况统计表

学习成绩好 一般差 总和

与父母生活在51458104

一起

(32.8%)

只与父母中一356032

127

方生活在一起

(40.1%)

不与父母生活在 6 225886

一起在类别中所6.6% 34.2% 59.2%(27.1%)

总和

92127 98 N=317

表4显示,此类学生在总体差生中所占的比例为59.2%, 远高于它所应占的比例27.1%;同样,在好生中所占的比例为6.6%, 远低于它所应占的比例27.1%。

2、有一种强烈的求友交往心理,如缺乏正确引导, 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经营,这类学生不仅与其父母有很大的空间距离,而且也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缺少家庭的温暖。在学校,由于成绩普遍较差,并受到共同的厌学心理影响,极易结成各种团伙。这部分学生每人都有一笔可观的现金供其自由支配,因此,经常三五成群,集体辍学、逃课,出入电影院、录相室、游戏机房,或双休日相互串门,在一起共同“潇洒”人生。如在一些不良的传播媒介催化影响下,或在一些社会劣迹青年的教唆下,极易走上各种犯罪道路。

四、思考及建议

民工流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关于中国经济的几个热点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民工流动有三大功劳:第一,没有广大民工的南下和东进,沿海经济不可能发展得如此之快;第二,民工流动繁荣了内地的市场,改善了当地生活,带动了内地经济发展;第三,民工出来后转变了自身的观念,自己培养了自己,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民工潮”的出现,也给农村的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青年父母的外出,使他们吸收了许多新思想,新知识,对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应看到其不利的一面。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 使他们明确家庭教育在其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家长是学生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具有学校及其它教育不能取代的独特功能,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续。针对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思想及态度偏差,以及对家庭教育在其子女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未形成正确认识这一实际情况,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摒弃那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孤岛式”教育,主动配合家庭和社会,利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宣传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使他们明确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为国教子的正确教子观念,从而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调配合,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近国家教委、全国妇联联合颁发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帮助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孩子在家庭中造成的错误是持续下去,还是被纠正过来,这种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教师的手上。注重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是学校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

针对当前农村部分学生由于父母外出而造成日常抚养人存在的差异性,学校应针对各种对象,举办各类培训班,系统传授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抚养人的素质,推广好经验和方法,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寻找各种途径,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得到他们的信任和配合,改变过去那种等学生出了问题,再向家长告状的老面孔,变被动为主动,注重平时的有效指导,这必将受到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

(三)学校应切实加强对父母双方皆外出子女的引导和教育。

调查中发现,这部分学生在家庭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学习成绩较差,思想上由于受到厌学心理的影响而不思进取,加强对这批学生的教育已成为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另外,在心理上,他们同时存在着自负自卑两种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吃、穿、用不愁,自认为比一般同学活得潇洒;另一方面,他们缺少父母的温暖,也羡慕其他同学的家长经常来校与教师取得联系,加上成绩较差,自认为低人一等。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主动了解、关心、爱护这部分学生,要给他们更多的爱,让班级中的优生与他们结成互助对子,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班集体的温暖。

另外,由于这类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心理,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指导和配合他们的抚养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引导,加强有关的法制教育。

收稿日期:1997—09—09

标签:;  

“农民工”趋势下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