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生存的意义性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4文献标识码:A
1 人的生存超越
电脑网络社会的生成,对人类现实生存构成着巨大的冲击和突破。现代人在电脑网络社会中的虚拟生存成了人类又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在网络世界,为虚拟所把握的每样事物或过程都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并因此获得了依据自己的权利存在的合法性,它作为我们时代一种新的正在创造过程中的文化而存在,并开拓了我们今天更广阔的活动领域。
原始人结绳记数,而后衍生了自己朴素的时空观念;现代电脑起初也是为处理数据之需,而后才有了数字化网络空间。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认为的,人的个性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与古典世界发生新的碰撞的结果。古典世界已经作古,原始风尚却总被复新〔1〕。 虚拟生存在拓宽人们原有的时空观念的同时,使人的个性又一次获得了极度的张扬,并使人的生存超越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虚拟”主要是指一种超越现实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2〕。所谓“数字化”的网络空间, 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思维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并加以形式化应用的结果,一方面,它用数字化的形式将人的许多思维活动量化了;另一方面,它体现了人们认识的抽象化程度的提高,从而为人们完成从现实到虚拟并加以物化的应用提供了认识论上的支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的“虚拟”主要凸显了人脑思维功能的延伸。
“虚拟”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生存方式——虚拟生存。但虚拟生存并没有改变人类实践的劳动特性,因为虚拟生存赖以进行的虚拟活动仍然主要是人的脑力劳动的一部分。作为人的脑力劳动的新的形式,“虚拟”仍然具有实践的特性并体现在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之中,马克思认为,对象化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它表达的是人的自我确证、自我实现,并完成着人的意义性生存〔3〕。因此,从本体论角度看,虚拟生存仍然是人为实现意义性的生存而进行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
随着“网络世界”生成为社会学概念,它已不再是“物理、电子世界”的一种单纯而又特殊的科学形态,也不是机械的数学式的纯逻辑程序,它已经生成为具有客观内容的人的世界,人的虚拟生存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客观内容。但网络世界并不同于狭义的自然世界,它的客观内容并不是物理实体世界的那种简单的刺激或反映的结果,而是在对象化活动中,理性主体的一种“建构”。在这个科学日趋发达的社会,“建构”表达的是作为现代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生存所应体现的意义性。“意义性”是人在虚拟生存中最具主观性的内在生命感受,在网络世界中,它以“思想性”、“合理性”特征要求人与自身、他人及社会的平等开放、相互生成、彼此确证。因此,电脑网络及其完成的“虚拟”活动作为一种“思想性”的媒介,则本质上指向一种现实的意义性关系。
“虚拟”要求人在虚拟生存中以“感性”的形式来把握世界,在于它离不开现实世界本来的“现象”,但这里的“现象”只具有“媒介”的意义,是用以解释世界的“符号”,因而“虚拟”的问题不在于它所用的“现象”、“形象”如何像真的现实,而是在于要弄清楚这些“现象”、“形象”如何解释现实的意义。这样,“虚拟”背景下的生存者与他面对的世界的关系,就不是“模仿”、“再现”的被动关系,而是要从他所面对的现实世界中获得一种新的意义并实现能动建构的意义性关系。
虚拟生存是对现实生存的突破和超越,但“虚拟”所实现的活动常常和现实生活不可分,无论怎样,这种活动始终是现实物质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另一方面,它本质上打着思想性、文化性的烙印,而不是物质活动本身的活动。虚拟生存当然也是实际生活的一部分,人的实际生活中无不渗透着“虚拟”的因素,人的衣食住行,包括语言、文学、艺术,无不存在不同程度的虚拟化。然而,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与物质生活不同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这种生活使人进一步区别于动物的生存,是人的“类生活”的进一步升华。
“虚拟”具有生活本身的形式,并要求一个活的世界,但这个活的世界并不是僵化的事实因果性世界,而是活的关系意义性世界。并且,虚拟生存对实际物质生活而言,只是一种活动“形式”,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新的活动形式进一步来探索人生宇宙的意义。
2 虚拟生存与技术意识
网络“虚拟”作为观念形态,体现了群众文化的辉煌前景,并使人的生存空间骤然开朗。但随着网络新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成果越来越容易为民众所接纳。久而久之,出于对实证科学的崇拜,技术意识的强化使得现代人的生存超越仅仅被理解为技术的表象。这很可能使大多数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往事的价值日趋低微,精神活动降低为对技术的依赖,甚至衰退为对原始生命意识最低限度的表达。
作为意义性生存,虚拟生存需要人的文化生命和历史文明的支撑。但单纯技术意识所统治的技术世界使得所有民族的历史文化倍受挑剔,以致每件事情都被置于一个新的基础之上,除非某物能在现代科学创造的新世界中找到它的基本技术原理,并且其意义和结果必须普遍有效,否则它就不得不惨遭冷遇。对于传统文化的敌视正在把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人文精髓碾为齑粉。于是,失落了文化生命的技术意识开始取代正常的精神生活,然而它极可能将人们带到人性的道德实体和内在价值追求荡然无存的荒唐境地。
因此,电脑网络社会里一旦充斥着失落了文化生命的技术意识,个性就会面临这样的危险:人的虚拟生存往往因服从有限的目的而扭曲人自身。在现代高科技社会中,不需蒙面的电脑黑客往往就是由所谓的网络精英所充当,他们极尽破“网”打洞,偷窃扒拿之能事,以致网络犯罪、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等等网络问题比比皆是,使得虚拟生存也像现实生存一样充斥着众多的不安全因素。
至于沉溺于虚拟生存中的电脑寡夫、网虫等等网恋者更是屈尽生命的颓萎。他们虽然在虚拟生存中感受到了刺激,甚至是颇令人激动、以致难以忘怀的刺激。但在这种虚拟空间中度过的大部分时间却使生命陷入一种特殊的、空前的压抑之中,这种压抑在视觉紧张消失之后依然存在,乃至于虚实颠倒,回到现实生活反而无所适从,茫然空虚。虚拟生存在这些人那里成为了高科技时代新的异化形式。
危机的真正根源,不是科学技术的固有发展,而是被科学环境所影响的人。对科学成就的惊异、崇拜并不意味着了解科学的文化生命内涵,这一内涵即是具有道德实体和内在价值的思想性、意义性,并且这一内涵能为历史文化所接受。
成功的生活方式是在历史的沉思中被证明是必需的。虚拟生存开拓了立足于历史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新的精神领域,延续了人类的历史性,并体现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虚拟生存所提供的时空像空气、水分和阳光一样,使所有生命都能在其中茁壮成长,它也因此渴望着自身中能饱含着这样的生命,但这是以被人文精神所充分建构为条件的。
电脑网络虚拟功能虽然能给人的生存展示众多不可能的可能性,但人的有目的的现实行动在于在许多可能性中选择一种可能性。既然人不是全知全能的,则这种选择的最后根据就不应在于现有科学技术意识上的智慧——而在于一种超乎科学知识之上的道德、人文命令。这一命令不是康德的不可知的“实践理性”,而是可知的“类意识”、“类关怀”。在人类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中,它以对人自身及其生存环境的关怀,来表达人何以生下去,何以存下来,体现的是人类共同的生存意识,并旨在建构人类赖之存活的“意义性”的精神家园。
3 虚拟生存中的生命意识
电脑网络社会的生成立足于现代发达的信息科学技术,并使人明显意识到,一旦离开了现代科学技术,这样的一个社会马上就会崩溃。另一方面,现代人的虚拟生存在现代高科技的支持下获得了辉煌的前景,说明“科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共识。但是,“科学的意义和必要性不能为它自身的结构所证明。科学不是自足的。科学的努力经常陷入无限循环”〔4〕。事实上, 发达的现代科学所渲染的技术强权环境,使得缔造“机器人”的社会对人的要求过于苛刻,让我们仍然对我们的未来心存不安与恐惧。因此,要消除人们对未来科学的怀疑并重新确立科学的意义与必要性并不能仅仅依靠科学本身。
人具有与一切时代对话的优越地位。在以自己的文明成果缔造了电脑网络社会的同时,人就应该意识到,唯一可能的出路就是必须继续与技术世界打交道。在电脑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人依然是类存在物,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所以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的现实的生命生存是通过自觉的技术活动才获得现实的完满性的,它需要生命意识对技术意识的渗透。生命意识是人最具自觉的内在感受,它使人在对象化的意义活动中意识到自己作为类存在物所获得的历史文化的巨大支持。
在电脑网络社会里,渗透着生命意识的技术意识就不会因服从有限的目的而扭曲人自身。生命意识在使技术意识具备传统道德实体的同时,技术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内在价值的确认。以此,科学世界为科学和技术本身所不能证明的意义性才能得以确证。另一方面,技术是当代人们现实生命生存的基础,虚拟生存赖以实现的发达的信息网络科学技术,以客体的身份已经被看作是强化主体自身生存的工具,这些有力的工具凸显了人的生命意识的主体性。在使人的生命意识实现个性的张扬的同时,网络科学技术也实现了价值的超越。
虚拟生存和现实的生命意识是分不开的。现实的生命生存是生命意识的体现,但是,这一生存在网络社会里只能通过虚拟生存才能获得现实的完满性。作为人的意义性生存的建构,虚拟生存也是对人的生命意识的一种新的阐释。在一切可能的领域,虚拟可以把所有暂存的事物演绎成为既充满历史性,又得以永存的事物,它力图理解、阐明历史和超历史之间的关系,并寻求现世生命的有限意识所不能认识到的意义。
另一方面,就虚拟生存具有建构生存意义的能力而言,虚拟生存也只能通过人的生命的特点体现出来,生存的虚拟化将所有人置于一个开放的空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它不仅允许而且要求每一个不可取代的生命都实现自身的历史性的完成。它实现的是不同历史起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相互联系,并使具有自我生命意识的发展中的众多个性实现交流、融合。
纵观现时代的国际风云,现实的科技强权的政治环境依然存在。电脑网络社会并不太平,如网络安全问题,文化霸权、信息垄断伴随着经济掠夺、政治颠覆等等,极大地干扰了国际合作的正常氛围,阻碍了网络的法制建设和道德规范。这样的国际环境,在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悖谬境地的同时,必将电脑网络社会所待建构的意义性生存化为幻境。虽然虚拟生存已经将生活本身的形式交给了具有意识自由的人们,但它仍需要人们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冲破种种阻碍,在完善电脑网络世界的同时,探索人生宇宙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