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的思考论文_孙天文

关于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的思考论文_孙天文

山东省邮电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为了满足社会居民对通信信息传输的实际需求,将城市社会效益和经济收入真正意义上地结合在一起,但是我国目前使用的通信传输技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建议,提高通信传输方面的技术水平。再加上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变化,很难将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需要根据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在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解决在实际中出现的结合问题,不断推动我国通信传输模式的发展,保证通信传输技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通信工程;传输;接入技术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出现了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人们大量的使用这项技术推动了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在市场中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市场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体系的诸多限制,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在市场中发展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我国企业在引用通信传输和接入技术时需要结合通信传输行业在社会中的发展状况,深入的研究这项技术,并尽可能地发挥出通信传输和接入技术真正的作用,体现我国通信传输的实际价值。

1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应用实践的意义

1.1通信传输技术应用实践意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信传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进一步保障人们日常的生活与通信正常。同时,通信质量的提高也得益于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于实践。通信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分组交换技术,GPSRTK数据传输技术和WDM通信传输技术。分组交换技术能为通信传输的信息提供更多的时间间隙,进一步实现宽带的联网共享,以满足客户接收正确数据信息的需求。GPSRTK数据传输技术作为远程定位服务系统,可以对全网进行实时的监控,保持网络的使用与功能状态正常,进而为客户实现正常通信的服务。同时,WDM通信传输技术还可以自主完成节点转换的解复用任务,使得客户接收到正确的讯号信息。随着现代化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人们一个能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好处,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1.1.1传输体积相对较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传输设备的体积已经变得越来越小,比如说光纤接收器、4G手机等不仅体积变小,而且重量也不断变轻,所以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而且灵活。通过将传输设备的体积不断变小,既有利于设备的应用也有利于降低在生产过程当中的使用成本,所以性价比非常的高,能够使得通信工程发展更加具备良好的基础。

1.1.2设备功能逐渐多样化

随着传输设备体积的不断变小,一台单独的设备就能够使得多个独立设备同时存在,所以就能够充分发挥传输设备的应有作用,不仅降低了占用的空间,而且使得线路传输更加方便高效而且实用,即大大的减少了能源的使用。也能够进一步降低光缆潜心的数量,从而达到集成传输的目标。随着现代通信工程传输设备功能的多样化,已经逐渐应用在了各行各业当中,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传输技术的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

1.1.3设备的集成率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信息传递的需求,因此各种光纤通信技术不断应用,而现代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集成率不断提升既有利于信息的高速快捷传递,也有利于对各种设备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控制,避免出现任何的问题和不足,保证了传输的效率和质量。比如接口板卡以及同步数字系统日益应用,使得传输设备的传输速度不断加快,也能够为通信工程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通信环境。

1.2通信接入技术应用意义

本地多点分配技术与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是通信接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服务区内的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可以由本地多点分配接入技术进行汇总分类,进而做出相关的网络配置与调整,尽全力满足客户需求。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是可以通过根据上下行宽带的不对称性,来实现通信通道既存在联系,又保持独立的性能,不受其他行宽带通道的影响,进一步确保人民通信质量的提高。而通信接入技术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为方便人们通信的重要通信技术之一,在我国通信工程行业的发展与升级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打下了坚实基础。

2通信传输技术

2.1通信数据交换技术

由通信数据交换技术应用原理可知,物理线路交换是计算机网络中通信数据交换的基础形式。其需要在数据信息传输前期,在两物理终端设备间搭建专一的物理线路。由于物理线路交换期间所搭建的物理线路仅可被两终端设备使用,其交换效率较低,且硬件物质损耗较大。再加上计算机网络使用地点及用户群不唯一,导致其无法在不同类型用户数据间灵活跳转。数据分组交换主要是利用传统储存转发传输方式,将一个长数据单元分割为若干个短组。随后将分组信息进行逐一发送。数据分组交换技术通过固定的分组模式设置,将交换结点内储存器管理简化成了缓冲区管理。有效减少了出错几率,降低了重发数据量。但是由于分组数据传输阶段双方存在空闲时间,电路利用率较低,且存在传输时间延迟问题。数据单元(报文转换)主要是从发送端发出数据信息,在数据保存之后提取目标地址。随后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数据或信息包发送。上述发送过程由于需要以报文作为数据交换的单位。而报文中携带着目标地址、源地址等多个信息,这种情况下,在交换结点报文存储转发过程中就极易出现数据传输排队等待时间持续延长。不仅无法满足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机上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同步实时使用需求,而且制约了不同类型用户间数据交互完整度。同时由于报文长度缺乏约束机制,且每一中间结点均需进行完整报文的接收传输。若输出线路正运行,则需存储多个等待转发的完整报文,对网络中每一结点的缓冲区容量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为了减少结点的缓冲存储器的容量,就需要将待转发报文大量储存在磁盘上,进一步增加了传送时间延滞风险。

2.2光纤通信传输技术

2.2.1全光网光交换技术

光交换技术利用光网络的各个交换节点,不经过光端机进行光电和电光转换,在光域中直接交换光信号。光交换技术创新了传统管线通信模式,利用光开关和光存储器器件直接分解和交换光信号。充分发挥了光纤通信的高速、宽带和无电磁干扰的优点,还可实现透明的数据传输,即根据光信号波长精选选路和路由,与通信采用的协议、数据格式和传输速率无关。光交换技术可以分为光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光路交换又分为空分、时分和波分交换,以及由这些交换组合而成的复合光交换。其中空分光交换按光矩阵开关所使用的技术又分为基于波导技术的波导空分和使用自由空间光传播技术的自由空分光交换。光分组交换中,有透明光分组交换、光突发交换和光标记交换等。

2.2.2波分复用(WDM)技术

传统光纤网络多使用空分多路复用(SDM)和时分多路复用(TDM)方式拓展网络容量。两者均采用单一波长的光信号进行传输,造成了光纤传输容量的浪费。WDM技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进行复用发送,耦合到同一根光缆进行传输,接收方进行解复用处理则可恢复信号并送入不同终端。由于目前光器件技术的限制,还无法实现密集的光频分复用(OFDM),WDM一般指光信道间隔较大的、波长可在不同窗口的波分复用,而在同一窗口的波分复用则称为DWD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用WDM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方便调整宽带业务容量,组网灵活高效经济,降低了光器件的响应要求。

2.2.3单纤双向传输技术

在光纤通信传输过程中,单纤双向传输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单纤双向传输技术,在同一根光纤当中可以全双工传输信号。相较于双纤单向传输的WDM系统的广泛应用,单纤双向传输的WDM系统开发和应用相对较少,但单纤双向传输可以减少光纤线路和放大器的数量。当前我国广泛利用双纤单向传输技术,这样会进一步增加光纤资源使用量,而我国通信传输需求量不断增加,在通信传输过程中,如果只是利用双纤单向传输技术,就会严重浪费资源。因此,可以利用单纤双向传输技术,不仅可以节省光纤资源,还可以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促进我国通信行业整体发展。

2.3SDH/MSTP有线传输技术

SDH/MSTP有线传输技术是较为常见的有线传输技术之一,常用于政府及金融等对于信息安全较高的用户群体。SDH/MSTP有线传输技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技术接口实现统一化、标准化,这种技术特点为客户群体上下游业务互通及业务调度方面提供便利。(2)复用、解复用方式可自由切换,为各种客户群体及其业务提供便利。由于SDH帧结构的规范化,可通过将高速率分插低速率信号的方式,减少逐级复用、解复用的情况,提高信号传输效率。(3)网络管理可实现图像化,全程监控,方便网络管理。网络管理的统一,让网络信息流中存在网管信息,为信息回传准确性以及速率提供了保证,也方便对于通信设备的管制。(4)通信网络组装方便灵活,安全性能高。SDH技术可以采取多中组网方式,例如链型网络、环形网络等等,这些组网方式为网络的自愈能力提供条件,极大地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能。

2.4OTN/PE-OTN传网技术

OTN传网技术的特点在于传网容量大、延时率低、采用环形组网,安全性能较高,多服务于大颗粒业务客户人群,但是它的缺点在于传输接口类型无法满足多种业务的接入。然而,在信息爆炸时代,客户需求爆棚,原来的SDH/MSTP扩容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客户人群的带宽需求,PE-OTN技术的出现为有线传输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PE-OTN技术在于它同时拥有三平面(即SDH平面、OTN平面和PKT平面),传输接口类型统一配置,多种业务类型可以进行交换与承载。其特点有:(1)兼容性好,可以同时对SDH、分组传送网以及OTN传送网进行兼容,服务的业务内容也可以进行迁移,从侧面减轻了传输网络的压力。(2)容量较大,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业务需求。(3)可对传送网络实现智能管理。

3接入技术分析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主要是利用频分复用技术来将电话线的信号氛围上、下以及电话三种方式,并且这三种方式之间能独立地进行工作,而且工作的时候有互相不打扰,所以目前社会居民在进行上网的时候可以接打电话,并且用户实际的通话质量和网络中的速度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使用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时,用户在打电话的时候,还可以在网络中获得较高的网络传输速率。本地多点分配接入技术也是目前我国接入技术中发展较快的一项技术,通过对已经划分成不同层次等级的服务区来说,能做到全面的网络覆盖,而且在这项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各个区域之间所对应的服务站点,并且连接每个区域内的服务区,确保各个服务区之间用户能实现连通操作。对于一片地区建立的所有服务器来说,要保证这些服务器能重合在一起,同时还要保证每个单独的服务器能覆盖范围较大的网络。就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现有的技术已经满足了社会居民提出的接入要求,但是我国的本地多点分配接入技术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面临到很多的问题。我国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通信技术就是移动无线宽带接入通信技术,它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蜂窝式移动网络和移动无线网络接入系统。这两者之间在传输信息以及接入数据的时候有着很大的区别,蜂窝式移动网络需要在一个独立的网络系统中才能完成,但是移动无线网络在任何的网络系统中都能都完成工作,不需要再去建立一个特有的网络系统。

4通信传输接入系统的构建

4.1通信传输和接入技术综合模式的运行

我国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需要详细的掌握通信传输管理系统接入技术的发展前景,再根据目前这些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状况合理有效的规划接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通信传输管理系统接入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所以这项技术也能在更加复杂的通信传输项目中使用。而我国CATV模式的不断发展,给通信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通信传输管理系统的统一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尽管在应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但是不断地完善通信传输管理系统,能很好地提高数据信息传输速率,间接的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通信传输管理系统能很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4.2关键传输技术

通信传输管理系统与传统的通信领域市场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且已经成为目前通信传输工作的关键技术,很多的企业都开始使用通信传输接入技术。因为通信传输接入技术在不断发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的通信传输管理系统在质量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通信传输接入技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内部的结构也复杂了很多,针对企业内部对通信管理系统的实际需求,要合理的分配通信传输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方式,所以我国通信传输管理系统的接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我国各个地区之间所需的通信传输容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实际的数据传输还处于管控的范围之内。将接入管理模式应用在企业通信传输管理系统中,与其他企业的通信系统能够进行结合,结合其他企业通信技术的优点有利于统一性接入管理系统的建立,信息传输的速率更快,提高了企业信息交换的工作效率,对企业通信资源实现统一管理。目前的管理体系还处于发展的阶段,需要不断的完善更新,最基础的通信技术只适用于企业通信内容的基础部分,所以企业管理人员要将管理网络和公共对象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企业传输管理中的统一模式。

4.3通信系统结构

根据我国企业通信传输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各个地区在通信时所采取的接口都不一样,逐渐将传统的形式改编为行业规定的发展形势,但是运营商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选择通信传输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接入技术,以及适合企业发展的基础设备。目前很多的企业都已经建立综合接入系统,保证企业能准确地收集到信息发送故障的地方,进而能推动通信传输管理统一发展目标的实现,对整个接入资源统一的进行实验,掌握企业实际发展的传输管理系统,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不断提高企业通信的工作效率和具体的工作质量。健全通信传输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对企业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进行简化,加快企业处理数据信息的工作速度,提高我国通信传输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内部数据信息传输工作的实际工作质量。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通信传输接入管理技术还在持续的发展,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信传输接入系统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一步掌握系统实际的工作流程,对企业后续工作的实际效率进行了有效的保障。保证数据信息的传输质量,不断完善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的融合工作,真正的实际社会市场发展提出的传输接入需求。同时,我国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工作的力度,增加融合工作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水平,重视相关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不断完善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的融合,真正意义上的推动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东伟.OTN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信传输中的应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8(12):124-126.

[2]金云飞.关于通信传输网络技术发展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8(12):56-57.

[3]甘康宁.针对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应用的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20(23):17-18.

[4]李剑.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8,20(23):30-31.

[5]史国英.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的相关问题研究论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1):175-176.

[6]韩文佳. 无线通信传输中的方向调制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7]李文博,赵晓菲.电力通信传输线路优化设计和施工技术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23):199.

论文作者:孙天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关于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的思考论文_孙天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