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中枢炎症机制初探论文_傅正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 北京 100000

【摘 要】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对于AD发病机制尚未有定论。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中枢炎症可能是AD病因中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采用一种广为使用的AD动物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通过考察其大脑皮层内的炎性因子IL-1β、IL-6的含量变化,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研究该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中枢炎症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小鼠相比,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模型组APP/PS1小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在模型组APP/PS1小鼠大脑皮层的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模型小鼠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CD11b的表达显著增加。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APP/PS1;炎症

1.研究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英文: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拉丁语:Morbus Alzheimer)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据统计,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1.29亿,占总人口的10.15%,这些老年人的AD患病率约6.5%,患病人数约600万。而85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更是高达25%,这对于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考验。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精神疾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特点是记忆力减退和多种认知障碍,一般确诊后3-9年导致患者死亡。AD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现存的机制学说包括“Aβ级联假说”,“Tau蛋白学说”,“线粒体功能障碍学说”等等。然而,现存机制学说还难以解释AD的病因,开发合适的治疗AD药物还十分困难,因此,关于AD 病因的其他机制的研究十分重要。近年来,有报道指出中枢炎症损伤也可能在AD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短期内,小胶质细胞激活后吞噬、降解Aβ。长期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大量有破坏性的炎性细胞因子,造成中枢炎症。

中枢炎症与AD病因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本研究选取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研究AD病因中的中枢炎症机制。这种模型小鼠具有稳定的遗传背景,早发型老年痴呆的病理学症状,是过去十年间最广为使用的AD模型。在研究中,我们通过新物体识别实验(Novel Object Recognition,NOR)评估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并通过ELISA测定痴呆小鼠大脑皮层炎性因子IL-1β及IL-6的含量,并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CD11b的表达以评估痴呆小鼠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水平。

2.研究方法与过程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8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及同月龄C57BL/6J小鼠,由SPF级实验动物中心饲养,保持环境温度20-24℃,湿度50%-60%,自由摄食饮水,12小时循环光照。每次实验使用4只小鼠,为保证实验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高,进行了2次实验,共使用8只小鼠,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验证。

2.1.2实验试剂

水合氯醛,氯化钠,多聚甲醛,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小鼠 IL-1β Elisa kit,小鼠 IL-6 Elisa ki,中性树胶,大鼠抗小鼠CD11b抗体,大鼠二步法检测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

2.1.3 实验仪器

台式微量离心机:赛默飞世尔公司,LEGEND MICRO 21R;

多功能酶标仪:美国ThermoScientific公司,Varioskan Flash;

倒置荧光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IX71;

冰冻切片机(AS-620):Thermo Shandon Limited Co.(United Kingdom)

2.2 实验方法

2.2.1新物体识别实验

实验装置为一木制的正方形开放场。新物体辨别实验均分为适应阶段和测试阶段,且实验中用到的物体均是动物未见过的。每次实验将4只小鼠放入开放场中适应环境3min,每天两次,进行2天。

测试当天,先将动物放入实验场中自由探索3 min再次适应环境。取出动物,将2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1、A2)置于距边缘等距离的位置上。将小鼠置于距两物体相等的位置,记录5min内探索两物体的时间(tA1、tA2)。1h后,将其中一物体换成一个颜色、形状及材质均不相同的新物体(B),将小鼠再次放入,记录探索两物体所用时间(tA1、tB)。计算每部分实验的优先指数Preferential index。

优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Preferential index(1h)=tB/(tA1+tB)*100%

2.2.2实验取材流程

小鼠首先进行行为学检测。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束后,分为A、B两部分进行取材:

A、小鼠迅速断头取脑,置于用冰块保持低温的表面皿上,去除组织表面的血渍,迅速分离皮层,用液氮迅速冻存,置于-80℃冰箱备用,用于ELISA实验。

B、灌流:将小鼠腹腔注射3.5%水合氯醛麻醉,仰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开胸暴露心脏。将灌流穿刺针从心尖部位插入左心室,同时右心耳剪一小口,先用约200-300ml生理盐水灌流,待右心耳流出的液体变得无色澄清时,换用4℃,4%多聚甲醛缓冲液灌流,灌流后取脑,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置于-80℃冰箱备用,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

2.2.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1)组织处理

A.将组织样本用PBS(0.01M,PH7.4)冲洗,洗去组织表面残留的血液或杂质。

B.将组织块称重,记录后剪碎,便于匀浆得更充分

C.将组织按一定的比例加入预冷的PBS(临用前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匀浆,匀浆时置于冰浴中。(按组织重量:PBS体积=1:9的比例匀浆,例如1g的组织样本对应9mL的PBS,具体体积根据实验需要适当调整,检测后计算样品浓度时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

D.吸取匀浆液到离心管,4℃ 5000×g 离心20min,取上清,用于后续测定。

(2)测试前,将所有试剂充分混匀,避免产生泡沫。

(3)根据试验孔(空白和标准品)数量,确定所需的板条数目,样品(含标准品)和空白都做2个复孔。

(4)加样:每孔加入100μl稀释后的Cytokine standard 至标准品孔,每孔加入100μl样品至样品孔,设置空白孔,用Dilution buffer R(1×)代替样品和标准品。

(5)加检测抗体:每孔加入50μl稀释后的Biotinylated antibody。混匀后,盖上封板膜,37℃温育90min。

(6)洗板:扣去孔内液体,每孔加入300μl 1× washing buffer;停留1min后弃去孔内液体。重复4次,每一次在滤纸上扣干。

(7)加酶:加酶:每孔加入100μl稀释后的Streptavidin-HRP。盖上封板膜,37℃温育30min。

(8)洗板:重复步骤5.

(9)显色:每孔加入100μl TMB,37℃避光温育10min 之间,根据孔内颜色的深浅(深蓝色)来判定终止反应。通常显色在10-20min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10)终止反应:每孔迅速加入100μl Stop solution终止反应。

(11)读板:终止后10分钟内用检测波长450nm读值。

2.2.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80℃冰箱中取出后,用冰冻切片机进行切片,室温放置30min后,4 ℃丙酮固定10min,PBS冲洗三次,每次5min。

(2)滴加3%H2O2去离子水,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酶的活性,室温下湿盒中孵育10min,PBS冲洗三次,每次3min。

(3)10%山羊血清,37℃,孵育10min,只需轻甩去多余液体,1:100滴加CD11b一抗,4℃湿盒内过夜,PBS冲洗三次,每次5min。

(4)滴加检测试剂,37℃,孵育60min,PBS冲洗三次,每次5min。

(5)滴加新配制的DAB溶液,显微镜下观察,见切片中出现棕黄色显色,立即自来水冲洗,终止染色。

(6)苏木素溶液轻度复染15s,立即用自来水冲洗3min后,切片置1%盐酸乙醇中插提2-3次,自来水下冲洗6min。

(7)脱水、封片:75%、85%、90%和95%乙醇脱水3min,无水乙醇I、II中各浸泡5min,二甲苯I、II中各浸10-15min,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分析使用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每张图片的IOD(积分光密度)进行统计分析。

2.3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物(mean ±SEM)表示。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使用 t-test 进行比较。P< 0.05 则认为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分析APP/PS1痴呆模型小鼠新物体识别实验中优先指数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APP/PS1痴呆模型小鼠测试阶段新物体的优先指数显著降低。

图 1:新物体识别实验中优先指数的变化

(n=8,mean ± SEM)。与空白组相比,**p<0.01。

3.2 分析APP/PS1痴呆小鼠大脑皮层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

ELISA测定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大脑皮层炎症因子IL-1β、IL-6含量显著增加,出现中枢炎症症状。见下图:

图 3:小鼠大脑皮层中IL-1β含量的变化

(n=5,mean ± SEM)。与空白组相比,**p<0.01。

3.3 分析APP/PS1痴呆小鼠大脑皮层CD11b含量的变化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CD11b的表达显著增加。

图 6:小鼠大脑皮层中CD11b蛋白含量的变化(n=5,mean ± SEM)。与空白组相比,**p<0.01。

3.4实验结果

与空白小鼠对比,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8月龄APP/PS1小鼠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优先指数降低,APP/PS1小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与空白小鼠对比,在APP/PS1小鼠大脑皮层的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及CD11b的含量显著升高。

4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中小胶质细胞激活,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如IL-1β和IL-6。大脑皮层中存在炎症反应,这可能是APP/PS1小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的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 N.H.Varvel,K.Bhaskar,M.Z.Kounnas,S.L.Wagner,Y.Yang,B.T.Lamb,K.Herrup,NSAIDs prevent,but do not reverse,neuronal cell cycle reentry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 disease,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19(12)(2009)3692-3702.

[2]朱丽娟,季雪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医药》2016年第04月 20卷195-195页

[3] 郑达奇,阿尔茨海默病[J],《医药》,2016年第01月 04卷 104-104

[4] 蔡志友、晏勇,小胶质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J],《生命科学》,2008年第1期 95-100页

论文作者:傅正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中枢炎症机制初探论文_傅正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