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U型波纹管在扭转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斌斌,杨萌,张爱琴,张国华,张力伟,李涛[1](2021)在《扭转载荷下波纹管的稳定性及振动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标准中涉及波纹管扭转的公式进行论述并修正,归纳提出了扭转载荷下波纹管稳定性和振动特性的工程计算方法。将简化工程计算方法、积分法和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工程计算方法形式简单,计算结果可靠,可以在工程设计计算中应用。
蔡勇[2](2021)在《机械密封用焊接金属波纹管力学性能非线性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械密封用焊接金属波纹管是一种具有横向波纹的弹性补偿元件,它是机械密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密封性能好、可靠性好高、使用寿命长、运用范围广等优点,在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冶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力学性能对相关的机械密封系统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决定了机械密封的密封性能、稳定性和允许的使用环境等等。随着各个行业的飞速发展,机械密封用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工况条件越发严苛,为了满足使用需求,对焊接金属波纹管的研究必须不断深入,同时焊接金属波纹管不断有新型波形和加工工艺被研发出来,用传统理论方法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也愈发困难。本文根据焊接金属波纹管的结构和材料特点,结合实际使用工况,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分析,并设计进行了波纹管轴向刚度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法与有限元仿真法的结果。本文介绍了机械密封用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基本结构及加工工艺,阐述了机械密封的发展进程和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拟定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介绍了焊接金属波纹管的结构参数、材料参数和力学性能特点。介绍了刚度特性的意义及计算原理,利用企业针对产品特有的刚度工程近似公式,对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刚度进行了理论计算;介绍了强度特性,利用EJMA标准中,在压力及位移载荷下,金属波纹管波片的相关应力计算公式,对其所受应力进行了计算并校核。同时,介绍了焊接金属波纹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几种失效形式,包括失弹、失稳、破裂和疲劳失效。根据焊接金属波纹管的波形设计图,基于Solid Works完成相应的三种规格的焊接金属波纹管的3D模型,并导入ansys workbench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在ansys workbench中对焊接金属波纹管的材料进行设置,并进行网格的划分和网格质量评估。对焊接金属波纹管的轴向刚度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出焊接金属波纹管在线性分析下的刚度值几乎不随压缩量的变化而变化,为一个确定值;在非线性分析下的刚度值随压缩量的增大而增大;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下的刚度仿真平均值相差不大。分析了焊接金属波纹管在实际使用中的几种工况对其最大应力、最大应变、最大变形量和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了压缩量和介质压力对焊接金属波纹管最大应力、最大应变、最大变形量和疲劳寿命的影响,得到焊接金属波纹管最易失效的位置,对比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设置随温度变化的材料属性,进行热固耦合,分析了温度变化对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的情况下,温度对焊接金属波纹管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和疲劳寿命的影响呈无规律趋势,但整体影响较小,证明了Inconel-718材料较为优秀的力学性能。总结以上有限元仿真结果,得出三种规格的焊接金属波纹管中,95双规格的力学性能最佳,8197规格的居中,95单规格的最差。设计并进行了焊接金属波纹管的轴向刚度试验,对比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轴向刚度的试验结果与非线性有限元仿真的结果趋势更为接近,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基本在10%以内,证明了用ansys workbench进行焊接金属波纹管力学性能的非线性分析研究的正确性。
卢翔宇[3](2021)在《机械密封用焊接金属波纹管强度及刚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焊接金属波纹管机械密封是一种重要的端面密封方式,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组成材料的属性,常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一些高温高压装置,如柴油加氢装置、连续重整装置、蜡油加氢装置、燃料油加氢精制、煤焦油加氢装置等。这些场合都对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强度和刚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在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强度分析方面,研究大多局限于减小应力集中导致的局部材料屈服,从整体上求解焊接金属波纹管失稳极限压力的研究较少;在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刚度分析方面,大多单一从理论或仿真去分析,缺少综合理论、仿真、试验的刚度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项目方提供的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仿真方面分析其失稳设计极限压力,从理论、仿真、试验方面分析其轴向刚度和弯曲刚度,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使用Solidworks建立了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三维模型,利用薄壳理论对波纹管的波片进行了受力分析,求解了在受轴向力情况下,焊接金属波纹管波片各处的变形情况,指出内外缘焊菇发生轴向位移时,可以视为刚性平移,且与波片的偏转角皆为0。(2)对焊接金属波纹管波纹管进行强度分析,指出在强度分析中最关键的是失稳失效分析,使用EJMA理论公式计算60单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失稳设计极限压力为1.199 MPa,60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失稳设计极限压力为2.398MPa;使用ANSYS Workbench建立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实际工况,基于屈曲分析模块求解出60单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失稳设计极限压力为1.588 MPa,60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失稳设计极限压力为2.909MPa;将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指出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理论计算误差分别为24.5%,17.6%;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压缩量、转速、温度对失稳设计极限压力的影响,发现压缩量和转速对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失稳设计极限压力影响很小,而温度影响较大,且失稳设计极限压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基于国内外学者在理论轴向刚度方面的研究,指出了没有广泛适用于S型焊接金属波纹管的轴向刚度纯理论公式,采用了工程经验公式计算了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理论轴向刚度分别为49.9 N/mm,99.8 N/mm;通过ANSYS Workbench静力学分析模块,仿真得到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压缩量——载荷数据,根据刚度定义计算得到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仿真轴向刚度为41.33 N/mm,84.00 N/mm;使用试验法测定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轴向刚度为41.00 N/mm,85.22 N/mm,将理论、仿真、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工程经验公式误差较大,仿真计算误差较小,根据试验结果修正了工程经验公式;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波数、波距、片厚对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轴向刚度的影响,发现焊接金属波纹管波纹管轴向刚度,随着波数、波距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片厚的增加而增加。(4)阐述了焊接金属波纹管弯曲刚度的定义,基于国内外学者在弯曲刚度求解问题方面的研究,给出了将弯矩等效为轴向力,求解出的关于弯曲刚度的近似解,使用此方法计算得到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理论弯曲刚度分别为23698 N.mm/rad,49257.2 N.mm/rad;通过ANSYS Workbench静力学分析模块,仿真得到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弯矩——弯曲角度数据,计算得到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仿真弯曲刚度为27987.3 N.mm/rad,52387.5N.mm/rad;使用试验法测量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弯曲刚度为28162.0N.mm/rad,52820.1 N.mm/rad,并将理论、仿真、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理论计算公式误差较大,仿真计算误差较小,根据试验结果修正了理论计算公式;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波数、波距、片厚对60单、双层焊接金属波纹管弯曲刚度的影响,发现焊接金属波纹管波纹管弯曲刚度,随着波数、波距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片厚的增加而增加。
高庆东[4](2020)在《航天用波纹管失稳、轴向刚度及结构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波纹管是用多个横向波纹沿伸缩方向连接成的管状元件,广泛应用于航天、石化、仪表、电力、冶金和机械等领域。航天管路用波纹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波纹管的波形结构可提高结构稳定性的特性,如单C型和C型波纹管,常用于大直径薄壁管路中;二是利用波纹管轴向可拉伸或压缩,如曲板型波纹管,常用作弹性补偿元件,以吸收管路中因机械载荷或热载荷等引起的位移。目前对航天用大直径波纹管的研究不多,而工程中采用的经验公式对大直径波纹管的计算误差较大。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航天用单C型波纹管、C型波纹管及曲板型波纹管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用ANSYS APDL对波纹管外压失稳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单C型波纹管进行极限载荷分析、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明确了各结构参数对单C型波纹管外压失稳性能的影响,发现特征值屈曲分析计算的临界失稳载荷与非线性屈曲分析计算的临界失稳载荷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前者普遍大于后者;特征值屈曲分析基于线性材料模型,计算的临界失稳载荷可能高于极限载荷分析计算的塑性垮塌载荷;考虑材料非线性行为的非线性屈曲分析计算的临界失稳载荷以塑性垮塌载荷为上限;对C型波纹管进行了极限载荷分析、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明确了各结构参数对C型波纹管外压失稳性能的影响;对曲板型波纹管进行了失稳分析,发现其失稳类型为平面失稳,临界失稳载荷通常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更加关注其轴向刚度。(2)采用ANSYS APDL对曲板型波纹管的轴向刚度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各结构参数对曲板型波纹管轴向刚度的影响:厚度t、波高h、半径R对轴向刚度的影响较大,其它参数的影响不大;轴向刚度随厚度t、半径R的增大而增大,随波高h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设计时可依据设计条件取波纹管半径R为定值,改变厚度t与波高h的值以提高曲板型波纹管的轴向补偿能力,如强度不够可适当增加厚度t。此外,分析结果表明曲板型波纹管的轴向刚度比同尺寸的U型波纹管的轴向刚度小,即曲板型波纹管更易于补偿轴向变形。(3)为了得到力学性能最优的波纹管结构,采用ANSYS Workbench中的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模块,对航天用某单C型波纹管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得到质量一定、临界失稳载荷取得最大值时的结构参数组合(波形半径r=43mm、波距b=158mm、厚度t=3.1mm);对航天用某曲板型波纹管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得到质量一定、轴向刚度取得最小值时的结构参数组合(波形半径r3=33mm、波距b=43mm、波高h=58mm、厚度t=2mm)。运载火箭的结构性能直接决定运输重量,通过优化设计得到最佳结构性能的波纹管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4)基于上述单C型波纹管和曲板型波纹管的有限元计算方法,结合ANSYS APDL和VB语言,二次开发了单C型波纹管和曲板型波纹管界面化有限元计算软件,使得非专业分析设计人员只需正确输入结构参数就能完成单C型波纹管及曲板型波纹管的计算和校核工作。
郭勇[5](2020)在《金属波纹管流固耦合及疲劳分析》文中提出机械密封又称端面密封,通过弹性元件预紧、补偿端面密封副,起到轴向端面密封的作用。机械密封可以有效的减少机器的内漏、外漏和穿漏;减少摩擦损失;提高机器的可靠性并且节约原材料、安全环保,从而广泛用于机泵阀、反应釜、离心机等旋转机械中。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机械密封的使用向高温、高速、高压和大直径等高参数工况介质发展,波纹管作为机械密封装置中的弹性元件,要克服辅助密封、传动件的摩擦及动环等的惯性,使密封副端面紧密贴合保证良好的密封性。为了保证设备正常、安全运行,因此需要对波纹管进行研究。本文以S型金属焊接波纹管为研究对象,针对流固耦合作用下,旋转波纹管共振失效和径向振动使波纹管疲劳失效问题,分别建立了波纹管和密封腔流场模型,并采集了波纹管旋转时的径向位移信号。对流场采用k-ε湍流模型和离散项DPM模型,模拟分析了固液混合流场;对波纹管进行了动力学模态平衡方程求解及振动疲劳分析;对径向振动位移信号采用频域二次微分和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方法编辑信号。通过对流场的分析得到了密封腔内的介质对密封腔壁面及波纹管外表面的压力场分布;得到了不同工作状态下,固体颗粒对密封腔内壁和波纹管外表面的冲蚀率分布;得到了固体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轨迹以及机械密封工作前后,流场内固体颗粒的逃逸量、运动状态的变化。将得到的流场内压强作用于波纹管外表面,分析了不同转速下的波纹管在预应力和流场作用下的自振频率、等效应变等,表明波纹管模态在外部流场作用下变化较明显,预应力几乎不改变波纹管固有频率;流场压强恒定时,转速和预应力增大,波纹管等效应变减小;随着流体进口压强增大,波纹管的最大等效应变和应力增大。处理径向位移振动信号,将得到的编辑信号与原始信号分别加载至波纹管径向,得到了编辑信号与原始信号对波纹管疲劳损的伤影响、损伤分布云图、不同转速下波纹管承受的不同范围的应力循环次数,结果表明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的编辑信号有效的保留了损伤片段并且缩减了信号的长度;随着转速的增大,波纹管所受径向大应力循环次数减少。
甘士闯[6](2020)在《波纹金属软管有限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波纹金属软管是化工管路系统中量大面广的补偿元件,主要起承受内压,补偿轴向位移、横向错动位移、管道热变形,还具有隔振降噪等重要作用,是管路系统完整性与密封性的薄弱环节,因此,其合理设计与安全运行对石化各类装置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ANSYS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带网套双层波纹金属软管在工作状态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热分析。采用三维二次等参元离散波纹管,梁单元离散网套,运用no separation接触法表述波纹管与网套的相互作用关系。首先,通过施加扭转位移载荷,分析出波纹金属软管在扭转位移工况下的性能,得到了金属软管在扭转位移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其次,为了进一步探究波纹金属管在接头工况下的应力变化情况,在金属软管上施加了弯曲载荷进行分析,以及其他载荷和弯曲载荷联合工况分析,得到了金属软管在弯曲位移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最后,考虑到实际工作情况,考虑到波纹金属软管在高温高压力工作情况,做温度载荷和其他载荷联合工况下的应力分析,发现在温度载荷下承受较大的负载,但是对位移的影响较小,温度载荷易造成热胀冷缩的现象。所得结果对各类化工装置在各种复杂工况下的金属软管的设计、选用与安全维护均具有参考价值。
周朝逾[7](2020)在《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固有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主要是对干气密封系统中的弹性元件波纹管进行研究,介绍了波纹管在国内外的发展和使用情况,本文利用连续化方法将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中的扁锥壳部分和圆弧部分认为是圆环薄板所具有的初挠度,然后根据非线性动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扁圆锥壳-圆弧-圆环板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方程,对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在复合载荷作用下的大变形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同时研究了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在动静载荷协同作用下的非线性固有频率问题。为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依据。首先介绍了干气密封系统中波纹管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意义,列举了不同类型的波纹管,并且阐述了国内外对波纹管材料的主要研究方法。其次,采用连续化方法在非线性大挠度理论的基础上,对应用于干气密封系统中的扁圆锥壳-圆弧-圆环板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进行了非线性大变形理论分析,根据修正迭代法,对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大挠度进行了求解,同时通过二次近似解分析波纹管扁圆锥壳部分不同倾斜角的斜边的波形在圆弧最大挠度处的膜片非线性承载能力,并且在同一波形的基础上分析了波深、圆弧半径等参数在圆弧最大挠度处的膜片承载能力。最后,对应用于干气密封系统中的扁圆锥壳-圆弧-圆环板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进行了非线性固有频率求解,建立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的力学模型,在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非线性大变形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哈密顿原理,推出了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的一系列方程,再利用摄动变分法对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进行求解,通过一次近似、二次近似和三次近似求得了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固有频率解析值。研究了在不同的最大振幅、波纹管膜片的矢高、膜片倾斜角和圆弧波长下固有频率与载荷的特征关系。
李鸿瑞[8](2020)在《基于S型波纹管下干气密封系统动力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干气密封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密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弹性支撑元件一般都为弹簧,但波纹管有更好的综合性能。用金属波纹管代替弹簧成为干气密封的弹性支撑元件,不仅有着耐高温,不易老化,结构紧密,轴向浮动性好等优点,而且能够通过波纹管本身的弹力对系统起着密封作用。论文主要研究了干气密封S型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首先,研究了S型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大变形问题。运用拟壳法将S型波纹管膜片当作有初挠度的圆环薄板的复合结构,用非线性大挠度弯曲理论对S型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大变形进行了分析。对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S型波纹管膜片在边界条件和连续性的条件下分别采用修正迭代法进行求解,得到精度较高二次非线性解。绘制了在不同矢高和波长下挠度与载荷的特征曲线。其次,研究了S型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固有频率问题。根据膜片受力情况建立力学模型,通过哈密顿原理得到动静载荷作用下S型膜片的非线性动力变分方程和协调方程。选取膜片的最大振幅为摄动参数,采用摄动变分法,对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S型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固有频率进行求解;一次近似得到膜片线性振动的固有频率,二次近似得到膜片非线性震动的固有频率。并对不同情况下无量纲载荷和固有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研究了S型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利用薄壳的非线性弯曲理论,得到S型波纹管膜片在动静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在边界条件、连续条件下用Galerkin得到膜片非线性系统的受迫振动方程。用Floquet指数判断了该系统发生分叉的条件,讨论了系统在平衡点领域的稳定性问题。
马恺[9](2019)在《汽车波纹管弯曲变形的力学性能及动态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汽车波纹管是一种带S型波纹的双层波纹管,作为汽车排气系统的主要柔性部件,它连接发动机与排气管,具有降低噪声、位移补偿、减振等作用。汽车波纹管力学性能会影响到整车的NVH性能,有必要开展汽车波纹管刚度、强度、动态性能及疲劳特性的研究。通过对汽车波纹管载荷谱数据分析可知,弯曲变形是其主要的变形形式,弯曲刚度是汽车波纹管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合适的刚度值可以使其具有优异的位移补偿、解耦能力和较好的疲劳寿命。建立了单层汽车波纹管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定量地分析了波高、管壁厚度、波径、波数、波距等波形参数对弯曲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增加波高、减小波径、控制波数的方式可以优化汽车波纹管的弯曲刚度。建立了考虑层间接触的双层波纹管实体单元和实体壳单元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各种层间接触形式和壁厚减薄效应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比了两种单元类型的优缺点和有限元结果的差异,并把上述求解结果与试验值相比较,结果表明:壁厚减薄的有限元实体壳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两者之间的误差在10%左右。建立了双层汽车波纹管壁厚减薄的实体壳单元有限元模型,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以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为基础,求解得到汽车波纹管的疲劳寿命和损伤度,分析了层间摩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层间摩擦接触的损伤度计算结果比忽略层间接触的结果高出了46.73%,求解汽车波纹管的疲劳性能指标时不能忽略层间摩擦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包含汽车波纹管三维模型的排气系统有限元模型,求解了排气系统的固有频率及传递到车身的动态反力,分析了汽车波纹管整体刚度对整车NVH性能的影响。
熊飞宇[10](2019)在《FLNG低温柔性管道内衬层波纹管的扭转失稳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FLNG(Floating Liquefied Natural Gas),即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装置,是一种新型的海上浮式LNG生产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天然气的液化、储存和装卸为一体,并配合穿梭油轮进行液态天然气的运输。FLNG低温柔性管道可用于液化天然气的传输,是FLNG系统的关键组成装备。金属波纹管作为FLNG低温柔性管道的内衬层,直接与低温传输介质接触,其主要功能为承受内压、密封介质。因此波纹管结构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扭转屈曲失稳是FLNG低温柔性管道内衬波纹管主要的失效模式之一。而目前对波纹管失效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波纹管承受轴向和横向载荷时的强度失效,对波纹管承受扭转荷载时的失稳分析研究依旧不充分,相关行业规范中对此部分内容的规定也相对不够完善;并且低温软管的超低温的操作环境对材料性能有较大影响。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考虑钢材在-163℃的材料性能,详细开展了扭转载荷下波纹管结构的屈曲失稳研究,并总结结构设计参数对管道抗失稳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工作具体包括如下3部分。首先,采用等效柱模型对波纹管的扭转失稳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波纹管的扭转稳定性与其弯曲刚度正相关。建立了U形波纹管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U型波纹管的截面几何参数(波高、波距、壁厚等)对波纹管刚度的影响,总结出相应的敏感性规律。其次,对在扭矩作用下的U型波纹管进行了线性屈曲分析。简要介绍了线性屈曲分析的基础理论,对比分析了波纹管各个结构参数对其临界失稳扭矩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了环形波纹管与螺旋型波纹管的扭转失稳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螺旋型波纹管的扭转屈曲稳定性要弱于相对应的环形波纹管,且随螺旋型波纹管螺旋角度的增大,这种趋势也越发明显。最后,考虑几何非线的影响以及超低温工况下钢材的非线性性能,对扭转载荷下的U型波纹管结构进行了后屈曲分析。通过将本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得到的分析结果、理论模型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本文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具有一致的屈曲模式和较高的分析精度,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波纹管常见缺陷,如厚度减薄、偏心缺陷和材料弹塑性对波纹管的扭转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发现这些缺陷可能明显降低波纹管的稳定性,特别是螺旋型波纹管在进入弹塑性后屈曲阶段后可能无法继续承载而失效,需要在设计中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U型波纹管在扭转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型波纹管在扭转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机械密封用焊接金属波纹管力学性能非线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焊接金属波纹管概述 |
1.2.1 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基本结构 |
1.2.2 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加工工艺 |
1.3 焊接金属波纹管机械密封工作原理、特点及发展 |
1.3.1 机械密封基本概念 |
1.3.2 波纹管机械密封工作原理及特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机械密封发展进程 |
1.4.2 焊接金属波纹管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1 课题来源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主要研究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二、焊接金属波纹管的结构参数、材料参数、力学性能及失效形式 |
2.1 s型焊接金属波纹管的结构参数及材料参数 |
2.2 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力学性能特点 |
2.2.1 刚度特性及计算 |
2.2.2 强度特性 |
2.2.3 波纹管强度校核 |
2.3 焊接金属波纹管的主要失效形式 |
2.3.1 失弹失效 |
2.3.2 失稳失效 |
2.3.3 破裂失效 |
2.3.4 疲劳破坏 |
2.4 本章小结 |
三、非线性概述及其在波纹管上的应用 |
3.1 非线性概述 |
3.2 非线性在波纹管及其ansys workbench上的应用 |
3.2.1 材料非线性 |
3.2.2 几何非线性 |
3.3 本章小结 |
四、s型焊接金属波纹管有限元仿真分析 |
4.1 基于SolidWorks及ansys workbench建立s型焊接金属波纹管三维有限元模型 |
4.1.1 单层s型焊接金属波纹管三维模型的建立 |
4.1.2 双层s型焊接金属波纹管三维模型的建立 |
4.1.3 材料的设置 |
4.1.4 有限元网格划分 |
4.2 s型焊接金属波纹管刚度有限元仿真分析 |
4.2.1 前处理 |
4.2.2 轴向刚度线性有限元仿真 |
4.2.3 轴向刚度非线性有限元仿真 |
4.2.4 波纹管刚度线性与非线性仿真结果对 |
4.3 介质压力与压缩量的改变对s型焊接金属波纹管应力、变形及疲劳寿命的影响 |
4.3.1 材料设置 |
4.3.2 前处理 |
4.3.3 压缩量的改变对波纹管的影响 |
4.3.4 介质压力的改变对波纹管的影响 |
4.4 温度变化对波纹管最大应力、应变及疲劳寿命的影响 |
4.4.1 材料设置 |
4.4.2 前处理 |
4.4.3 热固耦合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五、s型焊接金属波纹管刚度试验 |
5.1 试验步骤及设备 |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2.1 试验数据记录 |
5.2.2 试验结果分析 |
5.3 理论刚度、仿真刚度及试验刚度的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六、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3)机械密封用焊接金属波纹管强度及刚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机械密封的发展与研究动向 |
1.3 焊解金属波纹管概述 |
1.3.1 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基本结构 |
1.3.2 焊接金属波纹管机械密封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1.3.3 焊接金属波纹管的波片类型 |
1.3.4 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几种失效形式 |
1.4 焊接金属波纹管研究现状 |
1.5 课题来源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1 课题来源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主要研究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2.焊接金属波纹管受力分析 |
2.1 焊接金属波纹管三维建模 |
2.2 焊接金属波纹管受力分析 |
2.2.0 薄壳理论 |
2.2.1 焊接金属波纹管力学模型 |
2.2.2 焊接金属波纹管波片变形情况 |
2.4 本章小结 |
3.焊接金属波纹管强度分析 |
3.1 焊接金属波纹管强度分析概述 |
3.2 焊接金属波纹管理论失稳极限压力计算 |
3.4 焊接金属波纹管失稳屈曲仿真分析 |
3.4.1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
3.4.2 材料设置 |
3.4.3 网格划分 |
3.4.4 设置边界条件 |
3.4.5 焊接金属波纹管屈曲分析后处理 |
3.5 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3.6 不同工况下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失稳极限压力 |
3.6.1 压缩量对失稳极限压力的影响 |
3.6.2 转速对失稳极限压力的影响 |
3.6.3 温度对失稳极限压力的影响 |
3.7 本章小结 |
4.焊接金属波纹管轴向刚度分析 |
4.1 焊接金属波纹管轴向刚度定义 |
4.2 焊接金属波纹管轴向刚度理论公式 |
4.3 焊接金属波纹管轴向刚度有限元分析 |
4.3.1 前处理模块 |
4.3.2 后处理模块 |
4.3.3 有限元仿真数据处理 |
4.4 试验法测定焊接金属波纹管的轴向刚度 |
4.4.1 试验概述 |
4.4.2 试验器材及步骤 |
4.4.3 试验数据分析 |
4.5 焊接金属波纹管三种方法轴向刚度对比 |
4.5.1 对比分析 |
4.5.2 修正工程经验公式系数 |
4.6 不同结构参数对焊接金属波纹管轴向刚度的影响 |
4.6.1 波数对焊接金属波纹管轴向刚度的影响 |
4.6.2 波距对焊接金属波纹管轴向刚度的影响 |
4.6.3 片厚对焊接金属波纹管轴向刚度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5.焊接金属波纹管弯曲刚度分析 |
5.1 焊接金属波纹管波纹管弯曲刚度定义 |
5.2 焊接金属波纹管弯曲刚度理论研究 |
5.3 焊接金属波纹管弯曲刚度有限元分析 |
5.3.1 前处理模块 |
5.3.2 后处理模块 |
5.3.3 有限元仿真数据处理 |
5.4 试验法测定焊接金属波纹管的弯曲刚度 |
5.4.1 试验方法 |
5.4.2 试验原理 |
5.4.3 试验器材及步骤 |
5.4.4 试验数据分析 |
5.5 焊接金属波纹管三种方法弯曲刚度对比 |
5.5.1 对比分析 |
5.5.2 修正理论公式系数 |
5.6 不同结构参数对焊接金属波纹管弯曲刚度的影响 |
5.6.1 波数对焊接金属波纹管弯曲刚度的影响 |
5.6.2 波距对焊接金属波纹管弯曲刚度的影响 |
5.6.3 片厚对焊接金属波纹管弯曲刚度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6.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4)航天用波纹管失稳、轴向刚度及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波纹管基本介绍 |
1.3 波纹管强度、稳定性和刚度研究进展 |
1.3.1 常规设计法 |
1.3.2 有限元分析法 |
1.4 有限元法介绍 |
1.4.1 有限元的基本思想及方法介绍 |
1.4.2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二章 波纹管外压失稳性能研究 |
2.1 失稳类型 |
2.2 波纹管外压失稳载荷理论计算 |
2.2.1 单C型波纹管失稳载荷理论计算 |
2.2.2 C型波纹管失稳载荷理论计算 |
2.3 单C型波纹管外压失稳有限元计算 |
2.3.1 几何模型 |
2.3.2 材料模型 |
2.3.3 网格模型 |
2.3.4 载荷边界条件 |
2.3.5 分析类型 |
2.3.6 结构参数对失稳性能的影响 |
2.4 C型波纹管外压失稳有限元计算 |
2.4.1 几何模型 |
2.4.2 材料模型 |
2.4.3 网格模型 |
2.4.4 载荷边界条件 |
2.4.5 分析类型 |
2.4.6 结构参数对失稳性能的影响 |
2.5 曲板型波纹管外压失稳有限元计算 |
2.5.1 几何模型 |
2.5.2 材料模型 |
2.5.3 载荷边界条件 |
2.5.4 分析结果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曲板型波纹管轴向刚度研究 |
3.1 曲板型波纹管轴向刚度理论计算 |
3.1.1 工程近似计算法 |
3.1.2 经验公式法 |
3.2 曲板型波纹管轴向刚度有限元计算 |
3.2.1 几何模型 |
3.2.2 材料模型 |
3.2.3 载荷边界条件 |
3.2.4 网格模型 |
3.2.5 分析类型 |
3.2.6 曲板型波纹管与U型波纹管轴向刚度对比 |
3.2.7 结构参数对轴向刚度的影响 |
3.2.8 循环拉压载荷作用下曲板型波纹管轴向刚度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外压失稳和轴向刚度的波纹管结构优化设计 |
4.1 基于外压失稳的单C型波纹管结构优化设计 |
4.1.1 自变量与目标变量的选取 |
4.1.2 优化设计流程 |
4.1.3 优化设计样本点 |
4.1.4 临界失稳载荷随各参数的变化 |
4.1.5 失稳载荷对各参数的敏感度 |
4.1.6 优化结果 |
4.2 基于轴向刚度的曲板型波纹管结构优化设计 |
4.2.1 自变量与目标变量的选取 |
4.2.2 优化设计流程 |
4.2.3 优化设计样本点 |
4.2.4 轴向刚度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 |
4.2.5 轴向变形对输入参数的敏感性 |
4.2.6 优化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单C型波纹管和曲板型波纹管界面化计算软件 |
5.1 单C型波纹管计算软件 |
5.1.1 启动设置 |
5.1.2 参数设置 |
5.1.3 极限载荷分析 |
5.1.4 特征值屈曲分析 |
5.1.5 非线性屈曲分析 |
5.2 曲板型波纹管计算软件 |
5.2.1 启动设置 |
5.2.2 参数设置 |
5.2.3 极限载荷分析 |
5.2.4 应力云图 |
5.2.5 轴向力-轴向位移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5)金属波纹管流固耦合及疲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来源 |
1.2 机械密封流场及波纹管研究现状 |
1.2.1 机械密封流场研究现状 |
1.2.2 机械密封波纹管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机械密封腔内流场分析 |
2.1 机械密封系统 |
2.2 机械密封腔内流场的数学模型 |
2.2.1 流体控制本构方程 |
2.2.2 湍流控制方程 |
2.2.3 固体粒子侵蚀壁面数学分析 |
2.2.4 固体粒子碰撞壁面数学分析 |
2.2.5 流场边界条件设定及模型建立 |
2.3 流场数值仿真结果及分析 |
2.3.1 密封腔流体仿真结果及分析 |
2.3.2 流场内粒子运动轨迹及冲蚀分布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金属波纹管流固耦合下的模态分析 |
3.1 流固耦合数学模型 |
3.2 波纹管流固耦合力学分析 |
3.3 流固耦合下的模态分析 |
3.3.1 模态分析数学模型 |
3.3.2 波纹管模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属波纹管振动信号处理及疲劳分析 |
4.1 随机振动信号频域分析 |
4.1.1 时域信号前处理 |
4.1.2 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处理信号 |
4.1.3 利用雨流计数法统计信号编辑前后损伤量 |
4.1.4 利用Welch改进周期图法求加速度谱密度 |
4.2 不同转速下的疲劳分析 |
4.2.1 波纹管谐响应分析 |
4.2.2 波纹管振动疲劳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已完成工作总结 |
5.1.1 机械密封腔流场方面 |
5.1.2 机械密封波纹管方面 |
5.2 后期研究内容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6)波纹金属软管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金属软管结构特点 |
1.2.1 波纹管 |
1.2.2 网套 |
1.2.3 接头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金属软管扭转位移工况下有限元分析 |
2.1 波纹管建模 |
2.1.1 波纹管结构参数 |
2.1.2 波纹金属软管的材料参数设定 |
2.1.3 选取单元并划分网格 |
2.2 金属网套建模 |
2.2.1 网套结构参数 |
2.2.2 编织密度的确定 |
2.2.3 几何模型的建立 |
2.2.4 单元选择与网格划分 |
2.3 网套与波纹管之间的关系 |
2.4 加载与求解 |
2.5 结果分析 |
2.6 联合工况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金属软管多种联合工况下有限元分析 |
3.1 引言 |
3.2 弯曲位移工况下有限元分析 |
3.3 轴向位移和弯曲位移联合工况下有限元分析 |
3.3.2 内外层波纹管结果分析比较 |
3.3.3 波纹管端部应力分析 |
3.4 内压、轴向位移和弯曲位移联合工况下有限元分析 |
3.5 验证波纹管在各种工况下工作工况之间相互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波纹金属软管温度载荷工况下分析 |
4.1 传热的三类边界条件 |
4.2 波纹金属软管在温度载荷下分析 |
4.2.1 模型简化及单元选择 |
4.2.2 模型加载及分析 |
4.3 波纹金属软管温度、压力工况下联合分析 |
4.4 金属软管在温度、横向位移工况下联合分析 |
4.5 波纹金属软管在多种工况下联合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总结及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7)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固有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1.2 波纹管的现状、意义以及研究背景 |
1.2.1 干气密封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2 波纹管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密封元件波纹管的参数及分类 |
1.3.1 密封元件波纹管的分类 |
1.3.2 密封元件波纹管的几何参数 |
1.3.3 密封元件波纹管的性能参数 |
1.4 金属波纹管的研究方法 |
1.4.1 数值法 |
1.4.2 解析法 |
1.4.3 半解析法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非线性大挠度分析 |
2.1 建立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的基本方程 |
2.1.1 建立基本微分方程 |
2.1.2 极坐标下平衡方程的建立 |
2.1.3 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
2.2 对基本方程求解 |
2.2.1 具有初挠度扁圆锥壳部分膜片的基本方程求解 |
2.2.2 具有初始挠度的圆弧部分的基本方程求解 |
2.2.3 内部无初挠度圆环薄板部分的基本方程求解 |
2.3 数值计算和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非线性固有频率 |
3.1 建立波纹管膜片基本方程 |
3.1.1 基本方程 |
3.1.2 无量纲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
3.2 对基本方程求解 |
3.3 对近似边值问题的求解 |
3.3.1 对一次近似边值问题求解 |
3.3.2 对二次近似边值问题求解 |
3.3.3 对三次近似边值问题求解 |
3.4 数值计算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基于S型波纹管下干气密封系统动力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意义 |
1.2 国内外干气密封波纹管研究现状 |
1.2.1 干气密封研究现状 |
1.2.2 波纹管研究现状 |
1.2.3 波纹管的寿命 |
1.2.4 波纹管的类型 |
1.2.5 波纹管的材料 |
1.3 解决波纹管问题主要方法 |
1.3.1 数值法 |
1.3.2 解析法 |
1.3.3 工程近似法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S型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大变形分析 |
2.1 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
2.2 对基本方程求解 |
2.2.1 外部无初挠度圆环薄板的基本方程求解 |
2.2.2 具有初始挠度的圆环薄板上半圆弧的基本方程求解 |
2.2.3 具有初始挠度的圆环薄板下半圆弧的基本方程求解 |
2.2.4 内部无初挠度圆环薄板的基本方程求解 |
2.3 数值计算和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复合载荷作用下S型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固有频率 |
3.1 S型波纹管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建立 |
3.1.1 基本方程的建立 |
3.1.2 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无量纲化 |
3.2 对基本方程求解 |
3.3 近似边值问题的求解 |
3.3.1 对一次近似边值问题求解 |
3.3.2 对二次近似边值问题求解 |
3.3.3 对三次近似边值问题求解 |
3.4 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
3.4.1 S型膜片位于中间位置时 |
3.4.2 S型圆弧不同波长 |
3.4.3 S型圆弧位于膜片不同位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在动静载荷作用下S型波纹管膜片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
4.1 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
4.1.1 基本方程的建立 |
4.1.2 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无量纲化 |
4.2 S型波纹管膜片在动静载荷下受迫振动方程 |
4.3 对自由振动方程求解 |
4.4 用Floquet指数方法研究平衡点的稳定性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汽车波纹管弯曲变形的力学性能及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解析法研究现状 |
1.2.2 有限元法研究现状 |
1.3 关于汽车波纹管研究存在的不足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单层汽车波纹管弯曲刚度的研究 |
2.1 波纹管载荷谱分析 |
2.1.1 载荷谱行驶数据的采集 |
2.1.2 载荷谱行驶数据的处理 |
2.2 波形参数对弯曲刚度影响的有限元计算与分析 |
2.2.1 波高对弯曲刚度的影响 |
2.2.2 壁厚对弯曲刚度的影响 |
2.2.3 波径对弯曲刚度的影响 |
2.2.4 波距和波数对弯曲刚度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双层汽车波纹管弯曲刚度和强度性能的研究 |
3.1 双层汽车波纹管实体单元求解模型的建立 |
3.1.1 双层汽车波纹管模型与材料 |
3.1.2 边界条件与工况 |
3.1.3 网格划分与收敛性计算 |
3.2 层间接触状态对有限元结果的影响分析 |
3.2.1 接触状态对弯曲刚度的影响 |
3.2.2 接触状态对最大工作应力的影响 |
3.3 壁厚减薄对汽车波纹管力学性能的影响 |
3.4 双层汽车波纹管的实体壳单元简化计算 |
3.4.1 实体壳单元力学模型 |
3.4.2 实体壳单元在波纹管计算中的优势 |
3.4.3 实体壳单元有限元计算 |
3.4.4 实体单元与实体壳单元的对比 |
3.5 实体壳单元有限元结果试验验证 |
3.5.1 汽车波纹管弯曲刚度和应变测量 |
3.5.2 试验与有限元结果的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层汽车波纹管疲劳性能的研究 |
4.1 疲劳分析基本理论 |
4.1.1 寿命评估的应力分析 |
4.1.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4.1.3 疲劳分析方法 |
4.2 双层汽车波纹管疲劳寿命和损伤度的有限元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汽车波纹管刚度对排气系统NVH性能的影响 |
5.1 排气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2 排气系统约束模态分析 |
5.2.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5.2.2 排气系统固有频率的有限元分析 |
5.2.3 波纹管刚度对排气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 |
5.3 排气系统动态力频率响应分析 |
5.3.1 频率响应分析基本理论 |
5.3.2 频率响应分析结果 |
5.3.3 汽车波纹管刚度对排气系统动态力的影响 |
5.4 波纹管动态特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FLNG低温柔性管道内衬层波纹管的扭转失稳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FLNG(Floating Liquid Natural Gas, FLNG)低温柔性管道介绍 |
1.1.2 低温柔性管道基本结构形式 |
1.1.3 FLNG低温柔性管道内衬层波纹管介绍 |
1.1.4 研究问题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方法与现状 |
1.2.1 波纹管的力学性能研究 |
1.2.2 波纹管的稳定性能研究 |
1.2.3 波纹管的扭转行为研究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2 波纹管屈曲分析及尺寸参数对结构刚度的敏感性分析 |
2.1 波纹管屈曲分析的理论模型 |
2.2 FLNG低温柔性管道内衬层波纹管有限元模型 |
2.2.1 管道几何、材料参数描述 |
2.2.2 波纹管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2.2.3 约束与荷载 |
2.3 波纹管道截面刚度力学特性分析 |
2.3.1 波纹管拉伸力学行为特征与结构几何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2.3.2 波纹管弯曲力学行为特征与结构几何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2.3.3 波纹管扭转力学行为特征与结构几何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扭转载荷下波纹管的线性屈曲分析 |
3.1 管道结构线性屈曲分析基本理论 |
3.2 U型波纹管的两种有限元模型 |
3.3 波纹管扭转荷载作用下线性屈曲分析 |
3.3.1 波纹管扭转屈曲模态 |
3.3.2 波数对波纹管扭转屈曲性能的影响 |
3.3.3 波距对波纹管扭转屈曲性能的影响 |
3.3.4 波高对波纹管扭转屈曲性能的影响 |
3.3.5 壁厚对波纹管扭转屈曲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节 |
4 扭转载荷下波纹管的非线性屈曲分析研究 |
4.1 波纹管结构后屈曲分析介绍 |
4.2 扭转载荷下波纹管后屈曲数值分析模型的验证 |
4.3 结构几何缺陷对波纹管扭转后屈曲稳定性的影响 |
4.3.1 壁厚对波纹管扭转后屈曲稳定性的影响 |
4.3.2 波纹管偏心对扭转后屈曲稳定性的影响 |
4.4 扭转载荷下几何非线性和物理非线性对波纹管后屈曲稳定性的影响 |
4.4.1 几何非线性对波纹管扭转稳定性的影响 |
4.4.2 扭转载荷下考虑弹塑性本构影响的螺旋波纹管后屈曲失稳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Lanczos法提取特征值 |
附录B 修正的Riks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四、U型波纹管在扭转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扭转载荷下波纹管的稳定性及振动特性分析[A]. 王斌斌,杨萌,张爱琴,张国华,张力伟,李涛. 膨胀节技术进展:第十六届全国膨胀节学术会议论文集, 2021
- [2]机械密封用焊接金属波纹管力学性能非线性分析研究[D]. 蔡勇. 四川大学, 2021
- [3]机械密封用焊接金属波纹管强度及刚度研究[D]. 卢翔宇. 四川大学, 2021
- [4]航天用波纹管失稳、轴向刚度及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 高庆东.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5]金属波纹管流固耦合及疲劳分析[D]. 郭勇. 新疆大学, 2020(07)
- [6]波纹金属软管有限元分析[D]. 甘士闯.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7]组合结构波纹管膜片的非线性固有特性分析[D]. 周朝逾.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8]基于S型波纹管下干气密封系统动力稳定性研究[D]. 李鸿瑞.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9]汽车波纹管弯曲变形的力学性能及动态特性研究[D]. 马恺. 南昌大学, 2019(02)
- [10]FLNG低温柔性管道内衬层波纹管的扭转失稳分析研究[D]. 熊飞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