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新区是随着城市空间扩展而产生、发展的,是城市内部、外部各种因素、经济技术、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映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中小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策略;初探
1导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中小城市原有的城市规模、基础设施、框架等已难以承载现实的容量,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建设城市新区可以有效解决诸多城市问题,使其成为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或者成为振兴当地正在衰退经济的复兴地。但在其新区规划建设中也不乏出现“城中村”集体土地征收问题,绿化景观规划等问题。
2组织有序的区域空间关系
2.1确定城市空间拓展方向
城市空间的扩大并不等于空间的良性发展,因此从区域整体出发,确立合理的城市空间拓展方向对于新区能否实现有机生长十分重要。随着新区城市功能向综合化转变,其城市开发活动也随之转变,这就对规划提出了需要对于不同功能的发展轴在空间上进行切换调整,重新确定其空间拓展方向和次序的问题。在规划方面应有意识地调整新区临近周边地域的用地功能,发挥新区经济实力强、区位条件好等优势,在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设施网络的规划上与周边区域有机衔接,以服务新区辐射周边地区为原则,统筹安排。
2.2处理好与主城的关系
城市空间的扩展与新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是新区发展的动力源,新区不可能完全脱离原有城市地域空间体系而独立存在。作为主城产业转移、空间扩展的先导地区,新区和主城之间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区空间拓展的方向及其各功能用地的规模。新区规划应处理好与主城在产业、人口、空间等方面的区域关系,使新区的发展能够参与到城市地区功能转型的过程中,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拓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新的城市功能载体。
2.3处理好与周边城镇的关系
要处理好在用地功能、重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配合的关系。在城市功能的设置上,充分发挥新区的优势,发展周边地区所欠缺的城市功能,避免过度发展邻近城镇已经有的较为成熟的功能,充分利用周边相邻城镇的设施来为自己的发展服务,以此带动整个周边地区功能结构的调整,同时也降低了新区发展的成本。
3科学编制园林绿化规划
3.1中小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普遍问题集中反应在城市绿地规划的不合理和城市绿地的非常缺乏和功能的不完善,以及相应的城市绿地布局的不合理,改善全区绿化的精品文化绿化效果和全区绿化小环境的作用没有发挥,全区整体绿化环境较差。园林绿化的质量取决于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科学的布局和规划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很多中小城市在园林绿化设计时,随意性比较大,往往只注重建筑物的空地填充和控制,并未将园林绿化纳入整体规划当中,有的虽己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体闲等方面的要求。
3.2加快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应采取的措施
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生态学角度搞好中小城市的绿化规划设计,在规划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生态园林的规划。绿化规划要符合当地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充分利用、保护自然山水,突出自然水系、风景林地与人工营造的绿地相结合,体现线型、带状绿地与点状绿地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中小城市规划特色。在中小城市绿化规划中尤其要注意树种规划,树种规划是使中小城市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与景观特色的必备条件。只有通过合理的乔、灌、花、草的比例搭配,才能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在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组成的基础上,有节制地引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4城市新区发展的引导策略
4.1制订合理的土地开发政策
在新区建设的前期,应研究城市规划宏观调控的预警机制,包括对城市土地开发总量容量的标准,土地开发到什么样的强度比较合理,极限的标准是什么,都应对具体情况有具体的估计。其次,还应规划出不适宜的建设或禁止建设用地,然后在可建设用地中划分远期、中期、近期和各种强度的开发用地。积极加强城市土地储备,特别是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城乡结合部分的土地,应当结合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建设开发时序,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实施土地储备工作,有效避免城市边缘地区无序扩展,减少城市开发整治的代价。对新区公益事业建设的土地出让费用也予以相应倾斜优惠,鼓励企业对新区公益事业进行建设投资,借助社会力量建设和完善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以增强其吸引力。
4.2控制引导新区发展规模与速度
新区在实施开发建设中,受行政因素支配较大,受此影响,新区规模可能会有其不合理的成分,而过快的发展速度将直接导致新区建设质量、品位的下降。所以新区规模确定,不但要考虑单项配套的效益达到最佳,而且要考虑各项配套构成的新区整体配套体系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它的发展规模速度超过了一定的度,由于城市人口膨胀、用地扩张等将引起众多的城市问题。新区发展由于其具有城市新建的特点,因此在处理新区人口导入、新区用地的阶段指标及相关的房地产开发量等问题时,必须建立一种动态适应的体系,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4.3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开发模式
新区的开发建设,应该综合不同的开发模式和类型,结合本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开发规模,选择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多元开发的开发模式。在开发类型上,则可以按照产业开发先导型与公共服务设施先导型结合的方式,增加投资者和市民的信心,同时通过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超前建设,提供区域的服务能力和品位,进一步增加吸引力,并大力发展相关产业,集聚人气,然后吸引投资者进行高质量的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高级中心功能开发。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仍旧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确保战略性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转效率制约着城市新区开发的效益和整体功能发挥,在政府没有雄厚的资金和才力、能力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各种优惠与奖励政策引导房地产开发商来完成部分基础设施的配套,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提前做好对于外部负效应的干预控制,在城市新区开发过程中,应超前考虑,通过各种规划控制、经济控制以及政策引导等手段来控制诸如高密度开发、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城市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5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中小城市框架、基础设施、城市规模等终将完善,充分满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使其成为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或者成为振兴当地正在衰退经济的复兴地。
参考文献
[1]李国健,韩静,夏国锋.中小城市新区规划空间优化策略研究[J].建筑知识,2016,36(10):23.
[2]古丽先.迪力穆拉提.论中小城市新区规划空间优化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1):16.
[3]陆婧婧.中小城市新区规划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
[4]高力君.浅谈中小城市的新区规划建设[J].才智,2012,(26):175.
论文作者:时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新区论文; 城市论文; 中小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功能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绿地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