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西北城市发展的几点建议_城市经济论文

加快西北城市发展的几点建议_城市经济论文

关于加快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若干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北地区论文,关于加快论文,建议论文,我国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11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西北五省(区)建设厅(建委)共同主办,在陕西铜川市召开了西北地区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西安、兰州、银川、西宁等十余个中心城市政府、城市建设部门的领导和有关专家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站在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的高度,回顾了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析其特点和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研究了城市发展在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关于加快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若干战略性建议。

一、西北城市发展对于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又有漫长的国境线,经过建国后四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批城市。发挥这些城市的中心作用,不仅对于加快西北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巩固民族团结,实现边疆地区繁荣和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正确认识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现状,认真总结其历史经验,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前提

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认为,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除了具有一般城市发展的规律外,尚有自己特点,认真地分析、正确地对待这些特点十分必要。大家认为,这些特点主要是:

1.由于西北地区大多为资源开发性城市,因此,城市发展对“外推力”的依赖性很强。从“一五”时期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西移,“三线”建设时期一批工业项目内迁,到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城市的发展,不管新城市的建设或老城市的振兴,主要地都是借助于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的推动和带动。

2.由于自然条件严峻、生态环境脆弱,城市的发展受农业发展的制约特别明显。在60年代初,由于自然灾害,大批城市人口下放。一批城市被迫撤销,城市人口压缩,城市数量减少。

3.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大都是随着资源开发而逐步形成的。由于体制及领导等多种原因普遍存在城市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往往“先有矿区、后有城市”,“先有企业、后有政府”,城市产业单一,城市功能不全,城市布局不尽合理,基础设施不配套,欠帐较多。

4.水资源、交通和环境,是制约西北城市发展的三大因素。从整体上看,水资源匮乏,城市供水工程容量不足,外部交通条件差,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交通设施少,生态环境条件不利。

三、发展战略建议

与会代表认为,我国西北城市无论从城市化水平、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模结构等方面考察,还是从现有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质量衡量,在全国都处在相对比较后进的状况,为了加快城市的发展,首先应该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1.确立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带动地区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思想。西北地区要发展,基础在农业、在水和生态,主导在城市,在二三产业。要更加自觉地以城市的发展来组织二三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集约程度,带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高度重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问题。

2.依据点轴发展理论,大力发展亚欧大陆桥中心城市。形成一轴、两翼、三个城镇群、五个中心城市的完整的城镇体系,即以亚欧大陆桥为轴,推动南北两翼的城市化进程,组成关中地区、黄河上游地区和天山北麓地区三个城镇群,继续完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以及西宁、银川五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三个城镇群是以西安为中心,包括西安、咸阳、宝鸡、铜川和渭南五市的关中地区;以兰州为中心,包括西起西宁、北至银川的黄河上游地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包括乌鲁木齐、昌吉以及石河子、奎屯和克拉玛依等城市的天山北麓地区。

3.以资源开发为推动力,规划建设一批重点工业城市和城市群。在陕西,形成榆(林)、神(木)府(谷)为依托的城市群;在陕南形成以汉中、安康为依托的沿汉江和阳安铁路为轴心的城市带。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形成以酒泉、嘉峪关、甘肃矿区、玉门为依托的钢铁、石油、核能基地城市群;在陇东形成以华亭、平凉为依托,沿宝中铁路的煤炭、电力基地城市带。在宁夏河套地区形成银川、吴忠、石嘴山、青铜峡、灵武、中卫为骨干的河套地区农业开发、能源基地的城市带。青海省应促进西宁、格尔木两个中心城市和在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黄河上游,利用方便交通条件和水电资源的开发,建设一批小城镇带,形成“二点一线”的城镇布局形式。在新疆,以石油开发和南疆铁路建设为契机,除进一步完善北疆城市带以外,应加快东疆哈密、鄯善以及南疆库尔勒、阿克苏、阿图什、喀什一线的城市发展,从而健全南疆城市带,促进南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适应和促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事业的发展,应加快农垦城镇建设的步伐。

4.根据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在城市选址中要把生态条件放在首位,在城市规划中要把生态环境规划放在首位,在城市建设中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位。甘、宁、青、新一大批“绿洲型”城市的发展,受干旱、风沙影响很大。必须下功夫经过长期努力,结合国土整治、三北防护林带的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防止荒漠化工程,加大城市大环境的绿色工程,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投资环境。

5.沿边城市战略。以完善交通、通讯、市场设施为重点、建设一批口岸城市。如新疆的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甘肃的马鬃山口等与哈、蒙等国接壤的口岸城市,并为进一步与中亚乃至欧洲国家的商贸打下基础。

6.发展丝路文化旅游城市战略。以弘扬丝绸之路和秦汉、隋唐文化为重点,展示中国西部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根据西北特有的自然环境、宗教文化和民族风情,开展以探险和考察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文化为主的旅游。大力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城市,从古长安、咸阳、宝鸡、天水、兰州、银川、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哈密、吐鲁蕃、乌鲁木齐、库尔勒、古楼兰、库车、喀什到和田,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城市。

建议设立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研究课题,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牵头,吸收各方面的专家和政府综合部门参加,对西北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和综合研究,进一步为国家和各省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请求国家给予优惠政策

西北地区发展迟缓固然有其自然条件等客观原因,但也要承认国家战略和宏观政策的影响。相对来讲,国家对西北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不够,尤其在城市建设方面更是不足,因此要加快该地区发展,还得从该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历史和现实情况,在政策上给予优惠。

1.城市建设资金投资倾斜政策。由于多种原因,西部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差、欠帐多,已直接影响西部城市自身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增长,如果仅靠自身的经济实力,连最起码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都不够,更谈不上搞新的建设了。因此,建议今后10—15年内,国家在安排城建资金时,重点向西北城市倾斜;在利用外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国家应在政策上对西北地区给予优惠;允许西北地区城市根据实际情况,筹集城建资金;鼓励东部城市向西北地区进行城市建设投资,以便逐步使西北地区城市的基础设施达到基本配套。

2.以国家投入为主,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大力发展西北地区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中,应突出铁路、民航、公路、管道运输建设。近期,除在建的西(安)安(康)铁路、南疆铁路外,还应着手兰州至重庆和银川至太原的铁路建设,以加强西北中心城市与西南、华北地区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要加快新疆沿边公路建设,促进口岸城市的发展。

3.发挥西北地区土地辽阔的优势,以改善荒漠化为重点,吸引外部资金向西北地区投资。采取土地出租、承包等多种形式,鼓励投资进行水利设施建设和绿化。在较长时间内,在政策上允许土地收益归投资者所有,以逐步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4.给资源型城市留取一定比例资源开发补偿费,以加大这类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能力,尽快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使西北地区城市的资源优势真正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旅游城市中,考虑提取一定比例旅游收入专门用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

5.在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和少数民族地区集中了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由于经济欠发达,致使一部分文物古迹未能及时修缮,亟待抢救,希望国家在分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时能给西北地区以适当的照顾。

6.为了提高西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在设市城市条件上应与沿海地区有所区别,适当放宽设市条件,在甘南、青西南(青海省西南部)、南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优先考虑设立一些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人口,以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和推动民族团结。

7.鉴于五省(区)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五省(区)经济的互补性又很强,为使这一地区健康有序地发展,建议国务院指定专门机构进行通盘规划、协调政策,加快组织实施。通过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措施,一定会加快西北城市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推动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

标签:;  ;  ;  

加快西北城市发展的几点建议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