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贸易摩擦透析逆全球化的本质及其未来趋势论文

从中美贸易摩擦透析逆全球化的本质及其未来趋势论文

从中美贸易摩擦透析逆全球化的本质及其未来趋势

邱卫东 高海波

内容提要: 当今美国掀起的中美贸易摩擦或将进一步加剧世界体系内部的逆全球化浪潮。逆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内在结构性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本质是新兴国家克服资本悖论、追求经济正义进而实现国富民强的历史实践与资本主义守成大国主导的、国际垄断资本支配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之间的矛盾。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垄断资本将采取程度更剧烈、形式更复杂的逆全球化手段遏制新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并维护已建立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工人阶级斗争及新兴发展中国家追求国富民强的实践运动将促使全球资本积累结构缓慢瓦解,并基于此构建以合作共赢为轴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关键词: 中美贸易 逆全球化 资本积累结构 新型国际关系

2019年5月,特朗普政府提出将对2 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从10%上调至25%,这种赤裸裸的贸易单边主义行为将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都造成巨大损失。在历史转折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1) 《党的十九大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7页。 ,我们发现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的逆全球化潮流已与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完全背离,这使全球所有国家都不得不面临以强硬的贸易保护及生产要素流动壁垒为特征的逆全球化冲击,对早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而言则必须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拦路虎”。剖析当今的逆全球化浪潮,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中美贸易摩擦及其逆全球化浪潮产生的深层逻辑是什么,中美贸易摩擦及其逆全球化浪潮对新兴发展中国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该走向何处?对上述问题的讨论有利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轴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中美贸易摩擦与逆全球化浪潮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全球化趋势遭遇了巨大挫折,特朗普上台执政则进一步“打破了民主、共和两党精英长期达成的维持‘美国霸权’的共识,结束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转向‘美国优先’的政策导向”(2) 陈平:《特朗普上台和新自由主义的终结》,《经济导刊》2016年第12期。 ,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美国反映出的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贸易倾向必将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损害。据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显示,在2008—2016年间美国为了扶持本国企业并打压外来企业,采取和制定了高达“6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其中仅2015年就采取了90项,平均每4天推出一项,位居世界之首”(3) 蔡明阳:《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策略》,《当代经济管理》2017年第5期。 。就2018年中美贸易而言,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产业链优势和科技强国地位,以“301调查”为借口拟对中国1 300个产品清单额外征收25%的关税,产品涉及航空航天、通信、医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总规模达到500亿美元,剑指《中国制造2025》,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美国华尔街及美国政府的抵制,其后折射出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已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19年5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再次提出将对2 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从10%上调至25%,这种赤裸裸的贸易单边主义行为将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都造成巨大损失。目前看来,以往多边、全球间的贸易协定和机构愈益被双边贸易协定和区域间的组织机构所取代,各国间的贸易及经济依存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美国相继退出TPP、国际气候谈判协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现有国际经济秩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4) 雷达:《“逆全球化”概念辨析与全球化进程的梳理》,《世界经济研究》2018年第3期。 。

毋庸置疑,发达国家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攫取的剩余价值及其超额剩余价值总是高于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发展国家的,因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中低端产业链,在核心技术和全球“贸易游戏”规则制定上常常被发达国家所主导和控制;同时发展中国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还必须承担自然资源枯竭及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代价,对此我们不难理解新兴发展中国家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采取一定程度的关税政策等来改变自身的不利地位。历史的吊诡在于逆全球化浪潮发端于发达国家内部并且在特朗普政府执政后愈演愈烈,发达国家逐渐转变为逆全球化浪潮的鼓动者,新兴发展中国家却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中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拥护者和倡导者。有鉴于此,如何把握和分析当今发达国家内部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浪潮的病理表征,当是分析世界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所在。

二、逆全球化浪潮的本质:全球资本积累结构“内在否定性”的必然结果

自然科学进步和地理大发现为欧洲人大规模开辟海外殖民地和海外贸易提供了基础条件,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世界市场时代。历史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必然将全世界都卷入资本循环及资本积累结构之中并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扩张至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纵观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史都是以推动经济全球化为手段,将其主导和支配的资本积累结构扩张至全球范围的历史进程。然而,为何在二战结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达国家都没有掀起逆全球化浪潮呢?

事实上,二战后各主要发达国家受制于国内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逼迫,不得不改变以往基于血汗工厂压迫剥削而来的劳资关系,建立起以福利国家为导向的新型劳资关系、资资关系及政府市场关系,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缓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实现资本积累结构的进一步扩张。就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而言,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资本—劳动协议”,“通过了最低工资法,建立了失业保障、教育保障和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制度”(5) 沈斐:《资本内在否定性:新方法与新典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62页。 来进行劳资关系修复并缓和劳资冲突。就资本与资本的关系而言,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货币财政政策等资本修复策略调整了国内与国际之间的产业结构链条,强化了金融资本主导下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言,美苏争霸带来的“冷战”格局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内“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在全球资本积累结构中达到了“黄金耦合”,这使得资本全球积累结构在保障国内民众福利的基础上快速扩张。据此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都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发达国家内部逆全球化浪潮还处于生成阶段和潜伏期。不仅如此,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突破了“以邻为壑”的民族工业资本与国外资本之间的竞争关系,形成了全新的基于“两头在内,中间在外”(6) 邱卫东、胡博成:《正确认识全球化时代两大社会制度及其相互关系——基于列宁〈帝国主义论〉时代困境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3期。 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来缓解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产业链霸权及金融霸权过度膨胀而导致的就业危机、国家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以及维护国家福利体系所需的巨额成本。依靠经济全球化条件和全球资本积累结构使得一些新的跨国金融垄断集团得以产生,这些集团能游走于国家之间的真空地带而逃脱道德规范和法律的制约,从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结构性矛盾转移到全球各个国家并在此过程中攫取全球超额剩余价值。其一,发达国家及国际垄断资本依靠垄断国际产业链和金融链以“两头在内(将高附加值的研发及销售环节掌握在自己手里),中间在外(将附加值低的“低工资、低福利、低效益”的三低产业,资源消耗量大、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高消耗、高污染、高事故”的三高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方式转移其内在矛盾,并愈来愈依托于剥削和占有全球剩余价值来满足自身消费和资本扩张。其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将整个物质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及人类本身资本化以攫取剩余价值、进而追求自身增值、实现权力扩张,从而在无止境地吸吮人的自然力、自然界的自然力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的过程中扩大资本积累;同时,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将资本在汲取三种“自然力”(7) 鲁品越:《鲜活的资本论:从〈资本论〉到中国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74页。 生产使用价值实现“资本积累”导致的资源浪费,大量商品无法得到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引发全球性的“过剩”经济危机;在尽一切可能征服和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造成生态系统日益枯竭,产生了全球生态环境“贫困积累”引发的全球生态危机;在不断吸吮“人的自然力”的过程中,导致劳动者整体生理、心理机能贫困化和畸形化,将劳动者在发展空间上的“贫困积累”所酿成的人的发展危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而从发展中国家攫取大量的剩余价值或瓜分全球剩余价值。

事实上,当今逆全球化浪潮是新兴国家克服资本扩张悖论、追求经济正义进而实现国富民强的历史实践与资本主义守成大国主导、国际垄断资本支配的资本全球积累结构之间的矛盾。尽管发达国家在推进全球资本积累结构扩张中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并延续资本主义制度的寿命;就如发达国家所期待的,发展中国家客观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发达国家过剩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及人的发展危机的承担者,呈现出低工资、低福利、低效益、高消耗、高污染、高事故的局面。但诚如马克思所言“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2、83页。 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已开始从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探索出经济发展的社会规律,积极融入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这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2、83页。 。

从上述看来,二战后发达国家在较长时间内未出现逆全球化浪潮,完全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在推进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将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国家,进而从全球范围内汲取剩余价值及超额剩余价值并最终缓解了发达国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总体来说,这一段时间内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有利于发达国家及金融垄断集团攫取全球剩余价值。为何2008年的世界经济“大衰退”以后、尤其是近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会纷纷掀起逆全球化浪潮呢?

患病羊在发病过程中会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腹泻症状,这时可利用磺胺类药物或者抗菌素对其实施具体治疗。具体而言,就成年羊来讲,可利用百分之十的黄安嘧啶注射液20到30毫升左右对其实施肌肉注射操作;就羔羊而言,也可以利用此类药物10到15毫升进行注射,并应以天为单位,2次/d。倘若患病羊表现出腹痛症状,则可利用百分之十的安乃近4到6毫升,对其实施肌肉注射操作,同时,利用鞣酸蛋白2到5克对其实施灌服操作。

不少政治学者、经济学家都对全球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发表过深刻的洞见,大体可分为悲观论与乐观论两类。悲观论者认为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将世界各国纳入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格局中,发展中国家及边缘国家已不同程度地成为转移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价值洼地,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呈现出的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两极分化及阶级矛盾激化等危机,进而对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持悲观态度。乐观论者则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普遍交往及人类文化交往的必然产物,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不可能摆脱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而独立于世界体系之外,因此,当今世界体系内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会进一步采取逆全球化举措来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这虽然能延缓但却不能阻止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在世界历史眼光基础上客观审视这两种言论,悲观论不能让人信服,因为我们并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乐观论则是遵从了全球化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进程,从谴责发达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措施及逆全球化浪潮,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作出合理预测。

第一,发达国家为遏制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会进一步利用“贸易保护、金融战争、教育限制、话语权霸权、意识形态渗透”等系列“没有硝烟的战争”手段掀起更为猛烈的逆全球化浪潮,以维护其主导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冷战结束后日益紧密的全球市场为西方发达国家依靠以垄断产业链霸权及金融霸权为特征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而攫取了巨额的全球剩余价值,但这也史无前例地加深了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化,深刻地改变了其内部的国民经济结构;随之而来的产业外包转移、经济金融化和虚拟化却挖掉了发达国家内中产阶级赖以为生的工业基础,而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以及紧随其后的主权债务危机”(11) 谢长安、丁晓钦:《逆全球化还是新全球化?——基于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10期。 带来的经济大衰退则表现为对全球资本积累结构的否定。相反,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并快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因此,发达国家掀起逆全球化浪潮旨在改变日益多极化的国际金融交往格局,重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强化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内的主导作用。从当今中美贸易战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日益突破了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这也意味着发达国家从全球资本积累结构中攫取的剩余价值及超额剩余价值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主导的及国际金融资本掌控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之间的矛盾将突破以往那种零散的、局部的、弱关联的、非主流的、可忽略的、易应对的矛盾样态,呈现出更严峻、复杂、深刻、艰巨的结构性矛盾冲突。由此而来的发达国家为了维护其构建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一方面,会通过现代武器的系统化特征强化对盟国的控制力,形成其称霸全球资本积累结构的国际同盟,孤立其所要遏制的国家,进而取得全球关键资源及流通领域的控制权;进一步利用“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金融霸权及产业链霸权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攫取剩余价值,利用金融资本的力量削弱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从而在实现金融资本扩张、分割全球剩余价值、占有全球资源的过程中主导全球资本积累结构。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会利用“贸易保护、金融战争、教育限制、话语权霸权、意识形态渗透”等系列“没有硝烟的战争”手段掀起更加猛烈的逆全球化浪潮以遏制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因此,当今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仅仅只是发达国家导演的一场逆全球化浪潮而已,其后必然紧跟着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逆全球化浪潮以阻止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并非仅仅针对中国,若此次崛起的是印度,美国将会以“印美贸易战”取代“中美贸易战”,总之,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谁要和平崛起就必然会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及国际垄断资本的反对),而其借以掀起逆全球化浪潮的“借口”也极具多样性,或指责发展中国家抢走了发达国家的就业岗位,而实施贸易保护和留学生教育限制;或指责新兴国家在与守成大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采取了不正当的倾销手段,造成了二者之间巨大的贸易赤字;或利用平等、人权、民主、自由、博爱等“普世价值”观挑起事端,借以干涉他国内政并表现出极强的种族歧视倾向以及反移民、反难民浪潮,等等。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西方发达国家将会以此掀起更为剧烈、复杂、多变的逆全球化浪潮以遏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和平崛起之路,维护其主导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

新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如何避免自身成为发达国家内部矛盾的最终承担者、在克服化解资本扩张悖论的过程中追求经济正义进而实现民富国强、快速有效地组织起强大的物质基础来抵御强大的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与宰制,已成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迫切任务。当今伴随着各发展中及落后国家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国际贸易价值链逐渐被分解、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性逐渐加强,经济全球化浪潮似乎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及边缘国家。因此,发达国家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来破坏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所需要的和平环境、改变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中的受益局面,进而抽离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回流到发达国家,以图达到阻碍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形成能与其正面抗衡的力量,所以发达国家主导的逆全球化浪潮逐渐兴起。

三、合作共赢:全球资本积累结构的缓慢瓦解与新型国际关系的生成

锂离子电池的燃烧反应通常是由于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热失控通常是指电池内部温度急剧升高使电池快速放热、内部电解液迅速汽化并伴随多种复杂物理化学反应的一种现象,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有很多种方式,实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来自于电池自身缺陷和用电管理不当,以及外部偶然因素。文中采用过充的方式使10 Ah锂离子发生热失控直至电池燃烧为止,测量电池表面温度变化,以及观察电池燃烧现象。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始作俑者和推动者”(10) 鲁品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飞跃》,《哲学动态》2018年第3期。 ,既想利用全球军事霸权瓜分来源于世界市场的剩余价值和全球资源,又不愿承担以此而来的生态问题及两极分化困境;既要利用产业链霸权和金融霸权剥削和攫取新兴发展中国家由廉价劳动力产生的剩余价值,又要建立贸易保护主义吸引制造业资本回流缓解国内的产业空心化和失业危机;既想利用国际金融垄断组织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剩余价值的瓜分,又不愿承担以此而来的人的发展危机、福利负担及难民危机;既想依托于从新兴发展中国家攫取的剩余价值供养本国的福利体系,又不愿承担以此而来的国家债务危机。总之,发达国家只想从国际垄断资本支配的资本全球积累结构中获得好处,却不愿承担以此而来的资本扩张悖论。实践证明,21世纪的发达国家必须承受维护国际垄断资本支配的资本全球积累结构所带来的危机后果。其一,发达国家在无止境吸吮国外“三大自然力”的基础上,从世界市场攫取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积累并将其集中于本土,而将贫困积累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和边缘落后国家,从而产生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造成经济全球化趋势受到严重的国际阻力。其二,尽管发达国家采取“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产业链霸权和金融霸权实现了实体经济及制造业的转移,但也不得不承受在肆意放纵资本积累结构全球扩张的基础上国内产生的贫富两极分化、阶级矛盾激化、金融危机、政府债务危机以及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其三,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使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得以极大增强并刺激了全球经济发展,结果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金融泡沫泛滥以及由此而来的金融危机。其四,发达国家为了缓解国内严重的金融危机及由此而来的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不得不构建国家福利体系,从而导致了剧烈的国家财政赤字和财务危机,并最终加深了资本主义国际联盟内部的矛盾。因此,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深刻地表现为:跨国金融集团内部高度的有组织性和计划性同全球生产体系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跨国金融垄断资本家与跨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无限生产与各国生态资源、地球资源的有限容量之间的矛盾。所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试图通过逆全球化浪潮及重振国内中低端制造业作为调整全球资本积累结构的发展方向、推动国际金融资本向国内实体经济回流并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使得发达国家纷纷掀起逆全球化浪潮来调整产业结构,阻止实体经济的持续衰退。

第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构建了全球资本积累结构,同时也重构了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由此而来的“中产阶级的再无产阶级化”(12) 姜辉:《论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将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以更加明晰、更加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使国际垄断资本主导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缓慢瓦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嬗变大抵经过了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劳资尖锐对立时期、30—70年代中期的劳资和谐时期、70年代中期至今的劳资疏离对立时期。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殖民主义策略给无产阶级带来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无产阶级的剧烈反抗甚至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直接威胁资本主义制度。到3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受制于劳资双方激烈的阶级冲突,纷纷采取福利国家建设并推动资本修复和劳动修复双重方式来缓和阶级矛盾,逐步形成了包括“资本家、劳动者、国家”在内的“三方体制”以及“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和西方中产阶级的大发展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特别是8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压低劳动成本并削弱工会的作用来应对全球资本积累结构所带来的“滞涨”危机和构建福利国家的财政赤字,逐渐摧毁了过去建立在劳资和谐局面上的阶级关系及阶级状况,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的“无产阶级中产阶级化”彻底破碎,取而代之的则是“中产阶级再无产阶级化”趋势。客观、历史地考察资本主义国家构建的资本积累结构可知其总是受到国内“劳资关系”的影响。每当资本积累结构不能满足其国内“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时”,则必然会出现剧烈的劳资冲突和阶级冲突以改变旧的资本积累结构而构建新的资本积累结构。当今的逆全球化浪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垄断资本家主导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严重损害了其内部雇佣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产生的。

瞬变电磁波场变换与合成孔径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相对较快的数据处理技术[13-14],该技术能够提取出瞬变电磁数据中所包含的电性界面的信息[14],降低体积效应的不利影响,为煤矿井下废弃巷道的探测提供了思路[15-18]。笔者针对工作面内部废弃巷道的探测问题,开展了基于波场变换的瞬变电磁合成孔径成像探测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自1980年经济全球化以来,各主要发达国家内的两极分化呈结构性扩大趋势,美国“前10%人群的收入比重从20世纪70年代的30%—35%,上涨到21世纪伊始的45%—50%——提升了15个百分点”,“如果以这种节奏继续上涨,到2030年时前10%人群将会拥有国民收入的60%”(13) 〔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300、261页。 。同时,“2010年以来,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尤其是在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最富裕的10%人群占有国民财富的约60%”(14) 〔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300、261页。 。相反,对于底层90%的人群来说,却只占有国民财富的40%—55%。以此看来,资本积累迅速向顶层10%人群集中、贫困积累逐渐向底层人群集中,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产生因财富分配不平等及收入不平等的两极分化,这对唤醒资本主义国家内工人阶级的主体性和阶级斗争意识来反抗国内资本及跨国资本的剥削和压迫,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和国际垄断资本支配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缓慢瓦解至关重要。二战结束至21世纪初,工人阶级普遍缺少阶级斗争意识,代表着工人阶级利益的左翼西方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大多沦为无足轻重的政治边缘化党派,在面对国内资本及跨国资本愈益血腥的剥削时不能进行有组织、有计划、自觉的、大规模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斗争。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则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加明晰、更加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2008年以来的全球历次铜矿罢工事件、2009年法国罢工事件、2011年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2014年英国爆发数万人大罢工抗议削减工资事件、2015年美国炼油业罢工事件、2018年英国大学教师集体罢工事件,等等。因此,在当今及未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不仅不会消失,还会以程度更剧烈、规模更巨大、表现更鲜明的形式爆发,以反对国际垄断资本支配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和国际垄断资本支配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将会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缓慢瓦解。

对60例患者于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及整夜多导睡眠仪监测(患者均于COPD稳定期间进行睡眠监测),进行重叠综合征与COPD的患者在夜间低氧血症程度及肺功能变化的比较性研究。

第三,发达国家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将陷入更为复杂和更为剧烈的结构性矛盾之中,导致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方案将不再有感召力,取而代之的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为基础构建的新型国际关系。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逆全球化浪潮是开历史的倒车,注定是没有出路的,最终将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抛弃。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资本主义守成大国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将会提供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种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垄断资本支配的经济全球化方案,另一种是以合作共赢、合作共享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方案。前者通过资本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剥削并攫取世界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使发展中国家及边缘落后国家都不得不承担由此而来的金融危机、生态危机和人的发展危机,让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冲突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进而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的倒退;后者则致力于通过合作共赢、合作共享的方式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通过“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人类文明开辟新的历史空间。哪一种方案更好和更具有现实性已是不用阐明的共识。在国际垄断资本支配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中,发展中国家从被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危机的最终承担者,到主动倡议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领者,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然而客观地审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尽管其在2008年遭受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但“当代资本主义主导世界体系,控制国际金融、高科技、产业链高端、资源能源和广阔的海外市场的基本格局没有根本改变”(15) 丁晓钦、谢长安:《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3期。 。发展中国家若要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正处于“采摘”前一轮经济全球化果实的关键期却不得不面临发达国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如何突出重围赢得与国际垄断资本之间的挑战便成为当下最紧要的任务。不仅如此,世界正处于开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空前密集活跃时期,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事业也面临着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提升、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却又陷入无法掌握国际先进水平的、实用的、原创性的科技成果的困境。在此境遇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将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其一,从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发展中国家将会进一步突破发达国家以金融链和产业链为主导的全球资本积累结构,在避免资本扩张悖论、追求经济正义、实现国富民强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建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其二,发展中国家将瞄准科技前沿,抓住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扩大原创性科学技术创新,从一定程度上突破发达国家及国际垄断资本支配的“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产业链霸权和金融霸权,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其三,发展中国家将继续发挥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制造业领域的主导地位,逐步实现从中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的转变、从现有的国际产业技术水平出发逐步攀升至全球产业链高端。其四,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将继续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发展理念,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并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零和博弈”思维及“以邻为壑”的贸易方式,“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16) 《党的十九大辅导读本》,第58、58、58页。 。在不断做大经济发展“蛋糕”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17) 《党的十九大辅导读本》,第58、58、58页。 ,促使各国都从新型国际秩序中获益。

中图分类号: F742. 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30(2019)03-0033-08

作者简介: 邱卫东,法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高海波,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上海 200237)。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帝国主义论》的时代困境:历史根源及当代启示”(17YJC710066)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慧君

标签:;  ;  ;  ;  ;  

从中美贸易摩擦透析逆全球化的本质及其未来趋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