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和这两个国家正处于争执之中_尼罗河论文

尼罗河和这两个国家正处于争执之中_尼罗河论文

尼罗河两国交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尼罗河论文,两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遇刺事件虽然已过去将近一个月了,但由此而引发的埃及与苏丹的纠纷一直闹得沸沸扬扬。埃苏双方唇枪舌剑、相互威胁,两国交界地区冲突迭起,致使本来就颇为脆弱的埃苏关系陷入危机。

穆巴拉克总统遇刺

6月26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一年一度的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即将在这里举行。当天上午,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座机降落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博勒国际机场。欢迎仪式结束后,总统坐上从国内随机运来的奔驰防弹汽车,由几名全副武装的埃塞俄比亚警察开道,浩浩荡荡驶向会场——非洲大厦。当车队行进到巴勒斯坦驻埃塞俄比亚办事处附近时,两辆轿车突然从横街猛冲出来,停在马路中央,截住了穆巴拉克的“座驾”。刹时,4名枪手钻出车门,举枪向总统专车射击;潜伏在屋顶和附近其他地方的枪手也把子弹射向穆巴拉克乘坐的轿车。一阵激烈的枪响,几秒钟内,总统“座驾”已中12弹,其中一颗子弹几乎打穿车窗。说时迟,那时快,训练有素、反应敏捷的埃及保镖,几乎在刺客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从最后一辆车中跃出反击,击毙两名刺客,其余凶手边打边撤,钻进汽车,逃之夭夭。就在双方交火之际,穆巴拉克专车紧急掉头,摆脱险境,驶向机场,总统随即乘专机返回埃及。在这场短兵相接中,巴解组织驻亚的斯亚贝巴办事处的负责人被流弹击中膝部,两名埃塞俄比亚警察殉难,一名刺客受伤后被擒,而穆巴拉克及所有随行官员有惊无险,安然无恙。

穆巴拉克回到开罗后立即发表讲话,多次影射苏丹策划并参与了这一恐怖事件,认为袭击他的恐怖分子很可能是经过苏丹进入埃塞俄比亚的。苏丹对此坚决予以否认,巴希尔总统指责穆巴拉克的影射是“不负责任的”,是有意挑起事端,企图将自己的国家安全问题嫁罪于它国,并讽刺埃及有着暗杀总统的“悠久传统”。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殖民者留下祸根

埃及和苏丹一衣带水。尼罗河水流经苏丹进入埃及境内,它不仅是维系两国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连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多年来,两国人民来往甚密,结下了很多姻亲关系。在埃及的苏丹人有近400万之多。

但是,由来已久的赫拉伊卜归属权问题一直困扰着两国关系的发展,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赫拉伊卜是埃苏边境靠近红海的一个三角地区,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虽是不毛之地,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1899年,英国政府同埃及签署协议,划定北纬22度线为苏丹和埃及的国界,22度线以南归苏丹,以北归埃及。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把当地两个分别横跨22度线的白沙利亚和阿巴伊达部落切成了两半。为解决这一矛盾,英国建议埃及同意苏丹在该地区建立行政机构,管理当地的苏丹人,于是便在赫拉伊卜地区形成了领土归埃及、管理权归苏丹的错综复杂的状况,为以后两国关系埋下了祸根。本世纪50年代初期,两国曾就此发生过纠纷,1958年,埃及断然拒绝了苏丹提出的就这一问题举行公民投票和向那里派兵的要求。进入90年代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埃及、苏丹对赫拉伊卜地区的争夺日趋激烈。1992年,苏丹授权一家外国石油公司开采那里的石油,引起边境冲突,两国关系恶化。1993年6月,两国元首在开罗出席非统组织首脑会议期间,就改善关系达成谅解,此后双方还召开了几轮混合委员会会议,但未能解决这一争端。目前,埃及虽然控制着赫拉伊卜,但苏丹一直声称对其拥有主权。这次刺杀未遂事件后,两国武装力量在这一地区再次交火,并造成伤亡。

如果说领土争端是埃苏交恶的一个深层次原因的话,那么,近年来两国在涉及国内外一些重大问题上歧见的加深则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尤其是1989年苏丹政变后,以尼迈里为首的苏丹反对派和反对党人员大批流亡埃及,两国都明里暗里支持对方反对派,并相互指责。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两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立场。苏丹站在伊拉克一边,而埃及则支持科威特。从此,两国在外交上戒心加重。

这次刺杀事件后,苏丹的几个反对党在开罗举行反苏丹现政府示威大会。穆巴拉克公开接见苏丹反对党领袖说埃及不想干涉苏丹内政,“如果想推翻苏丹政府,只要10天就行了”。同时,埃及指责苏丹政府支持埃及境内的恐怖活动。

埃苏两国的相互指责已升级为相互威胁。苏丹精神领袖、伊斯兰全国阵线领导人哈桑·图拉比说要撕毁两国尼罗河水协议,言外之意是截断尼罗河水。这个危险的信号一发出,埃及政府立即作出强烈反应,指出尼罗河水是埃及的“生命线”,这是两国关系恶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玩水”如“玩火”,如果苏丹越过这条红线,埃及将不惜一切代价,被迫采取“开放的和没有限制的“任何手段保卫国家安全。埃及有关部门还决定,将苏丹航空公司飞往开罗的航班从每周四班减少为两班。不久又宣布,对所有进入埃及的苏丹人实施入境签证制度。这意味着目前居住、滞留在埃及的近400万苏丹人将像其他外国人一样,必须重新办理注册居住手续,从而结束了多年来两国公民凭身份证往来的历史。

波及他国

埃苏关系恶化也给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内部的团结带来了新的问题。首先是作为刺杀事件发生现场的埃塞俄比亚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埃及认为,埃塞俄比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埃塞俄比亚政府一面断然否认对它的指责,一面积极配合埃及查明事实真相。据报道,埃及一个自称为“伊斯兰小组”的极端恐怖主义组织已公开承认谋杀事件系他们所为。调查结果也表明,参与行刺的恐怖分子全部是埃及人。但这一结论并未缓和埃苏关系,也未使埃塞俄比亚摆脱尴尬的处境,埃及政府强调,恐怖分子是哪国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揭露这场阴谋的幕后策划者和指挥者。围绕着刺杀事件,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三国形成了一种十分微妙复杂的关系,埃苏继续交恶,埃塞俄比亚对自己无端受累非常不满。当然,各方也都有所克制,避免全面对抗和大规模武装冲突。

越来越多的人担心,阿拉伯国家之间这样无休止的争斗,很可能让别人坐收渔翁之利,已有人呼吁阿盟和非统组织尽早出面缓和局势,以维护这一地区的长治久安。

标签:;  ;  ;  ;  

尼罗河和这两个国家正处于争执之中_尼罗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